亚洲精品tv久久久久久久久久_国产一区二区精品久久_无码无套少妇毛多69XXX_久久精品亚洲av无码四区

當前位置:高考知識網 > 北京高考 > 正文

北京農學院級新生在哪個校區,新生開學報到時間安排

更新時間:2023-08-13 06:24:47 高考知識網 sport555.cn

北京農學院的前身河北省通縣農業學校,創建于1956年。1958年,河北省通縣農業學校與北京市農業合作干部學校合并,更名為北京市農業學校。1965年,北京市在北京市農業學校的基礎上建立半農半讀的北京農業勞動大學。1978年,經國務院批準更名為北京農學院。學校現占地面積約1000畝,包括校本部、東校區、北校區、大學科技園市場。另外,學校建有千畝大學科技園農場、萬畝大學科技園林場。學校先后被授予北京市花園式單位、北京市文明校園、首都文明單位標兵、全國文明單位等稱號。

學校現有12個二級學院和3個教學部,有教職員工1200余人,其中專任教師500余人。現有研究生、本科生、高職生、留學生等各類在校生8000余人,業已形成以本科教育和研究生教育為主,兼有留學生教育、高等職業教育和繼續教育的多類型、多層次的高等農業教育體系。

學校現有7個一級學科碩士學位授權點,4個類別專業學位授權點,5個北京市重點建設學科,實現了12個二級學科、14個專業領域的碩士招生。有33個本科專業(其中國際合作辦學專業3個)和8個專科專業,園藝、動物醫學專業為一類本科招生專業,園藝專業為國家級本科專業綜合改革試點單位,園藝、動物醫學、農林經濟管理3個專業為國家級特色建設專業,農學、園藝、動物醫學、農林經濟管理、園林、食品科學與工程等6個專業為北京市級特色建設專業。

學校堅持以培養具有創新精神和創業能力的復合應用型現代農林人才為目標,努力打造和完善都市型現代農業高等教育體系。學校創新構建了“3+1”人才培養模式,實施“卓越農林人才”培養計劃,探索與政府、企業、科研院所、國內外農林高校聯合培養人才新機制。“十二五”期間,學校創建的“都市型現代農業人才培養模式創新試驗區”被批準為北京市級人才培養模式創新試驗區,都市型現代農業人才培養創新與實踐相關成果先后獲得國家教學成果二等獎1項、北京市教育教學成果一等獎3項、二等獎9項,先后建成2個國家級、4個北京市級實驗教學示范中心,2個北京高校示范性校內實踐創新基地,1個國家級、5個北京市級校外人才培養基地。

學校堅持“育人為本、德育為先”的育人理念,大力開展素質教育、科技競賽和豐富多彩的文體活動。“十二五”期間,學生在“挑戰杯”全國大學生系列科技競賽、首都大學生創業大賽等活動中獲省部級以上獎勵1000余項,其中一等獎100余項。畢業生就業率始終保持在96%以上,39個學校資助的學生創業團隊創辦企業走向市場,學校被評為“北京地區高校示范性就業中心”。學校培養的3萬余名優秀畢業生,扎根基層,踏實勤勉,成為首都經濟社會發展特別是農業行業發展中的骨干力量,在他們當中涌現出了優秀的政府管理人員、杰出的農業領域專家學者、頗具影響力的涉農企業家。尤其是大學生“村官”培養工作得到了黨和*李源潮同志批示:“北京農學院培養‘村官’的經驗很好,為新農村建設輸送了新型人才。”

學校構建的都市型現代農業科技創新體系,重點解決了一批北京乃至全國都市農業、現代農業發展中的重大問題和關鍵技術。農業部都市農業(北方)重點實驗室、農業應用新技術北京市重點實驗室、北京市鄉村景觀規劃設計工程技術研究中心等20個省部級科研平臺和成果轉化基地,4個北京市級科技創新團隊,一批入選國家和北京市現代農業產業技術體系的專家學者,全力服務于首都及京津冀重大戰略需求、現代農業產業發展需求、涉農企業轉化需求和城市食品安全需求,形成的都市農林業發展理論、現代種業、食品安全、生態環境四大主攻研究方向具有鮮明特色與優勢。“十二五”期間,學校主持的各級各類科研項目2092項,總經費45486萬元,獲得省部級以上科技成果獎40項,其中國家級科技成果獎3項。

學校構建的都市型現代農業社會服務體系,全方位、多層次、多功能地服務政府決策、服務產業發展、服務涉農企業與新型職業農民和市民需求。“十二五”期間,學校承擔完成了中國都市型現代農業發展報告、國家休閑農業“十二五”發展規劃、北京市“十二五”林下經濟發展規劃等重大委托課題。特別是主持研究形成的“北京溝域經濟發展理論與實踐”成果被北京市委市政府納入總體發展規劃。構建了“三委兩局共建”和“三院聯動”的合作機制,創新實施了“政產學研用”五位一體特色服務模式。學校各類科技創新團隊服務北京產業發展融入北京產業主戰場,示范推廣作物新品種、新技術、新方法等實用技術200余項,承擔北京市委辦局及企業委托培訓84期,培訓農業科技骨干4000余人次,學校成為北京市農業科技骨干培訓的重要基地。300余人次專家教授借助各類媒體向廣大民眾普及生態文明、食品安全等現代農業知識,學校被授予“國家現代農業示范區技術服務中心”。原全國人大常委會副委員長韓啟德為學校題詞:“把論文寫在京郊大地上,把成果凝結在農民的收獲里”。

學校堅持“面向世界、開放辦學”,不斷拓寬國際合作辦學領域,走具有都市型高等農業教育特色的開放式辦學道路。學校先后與國外30余所高等院校簽署合作協議或備忘錄,中英合作辦學項目得到英國高等教育質量保障署充分肯定,中澳合作辦學項目順利通過教育部評估,與美國、英國、新西蘭等國家的相關高校開展聯合培養,特別是與英國諾桑比亞大學聯合開展的“3+1”項目覆蓋了所有二級學院。學校通過參與世界草莓大會、世界葡萄大會等國際學術活動,提升了國際影響力和水平。

黨建和思想政治工作為學校發展提供強有力的保障。學校先后榮獲“全國文明單位”、“首都勞動獎狀”、“首都文明單位標兵”、“北京高校平安校園示范校”等榮譽。特別是立足辦學特色,著眼京郊需求,組織開展的100個師生黨支部與100個京郊農村黨支部“雙百對接”活動,先后被評為“北京市優秀基層黨建工作創新項目”、“北京高校優秀黨建工作創新成果獎”,并榮獲全國黨建研究會優秀成果一等獎。“十二五”期間,中央電視臺、新華社、人民日報、光明日報、北京電視臺等多家媒體先后800余次對我校人才培養、科技成果轉化、服務“三農”等工作等進行報道,學校社會知名度和影響力明顯提升。

在長期的辦學實踐中,學校形成了“厚德篤行、博學尚農”的校訓精神,“艱苦奮斗,勤于實踐、崇尚科學、面向基層”的優良傳統,“以農為本、唯實求新”的辦學理念和“立足首都、服務三農、輻射全國”的辦學定位。當前,全體北農人在學校黨委的帶領下,深入貫徹落實黨的十八大和*系列重要講話精神,著眼“四個全面”國家戰略布局,踐行“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五大發展理念,聚焦京津冀協同發展與北京建設國際一流和諧宜居之都現實需求,與時代脈搏共振、與首都發展同行,為建設特色鮮明、高水平的都市型現代農林大學而不懈奮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