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精品tv久久久久久久久久_国产一区二区精品久久_无码无套少妇毛多69XXX_久久精品亚洲av无码四区

當前位置:高考知識網 > 廣西高考 > 正文

2020年廣西高考歷史試卷答案解析,廣西高考歷史答案【word版本】

更新時間:2023-08-18 15:13:02 高考知識網 sport555.cn

1.本試卷分第Ⅰ卷(選擇題)和第Ⅱ卷(非選擇題)兩部分。答題前,考生務必在將自己的姓名、考生號填寫在答題卡上。

2.回答第Ⅰ卷時,選出每小題選出答案后,用鉛筆把答題卡上對應題目的答案標號涂黑,如需改動,用橡皮擦干凈后,再選涂其他答案標號。寫在試卷上無效。

3.回答第Ⅱ卷時,將答案卸載答題卡上,寫在試卷上無效。

4.考試結束,將本試卷和答題卡一并交回。

第Ⅰ卷

本卷共35小題。每小題4分,共140分。在每個小題給出的四個選項中,只有一項是符合題目要求的。

24.周代青銅器上的銘文與商代相比,字數越來越多,語句也愈加格式化。這些銘文大都記述個人業績,追頌祖先功德,希冀子孫保用。這表明西周時

A.創造了一種全新的文字體系

B.形成了重視歷史傳承的風尚

C.未能充分發揮文書功能

D.青銅器的功用發生重大歷史改變

【答案】D

【解析】

試題分析:青銅器原本是祭祀祖先的器物,現在強調個人業績,希冀子孫保用。選項A商周時期的文字都是銘文,并沒有創造出全新的文字體系,排除。銘文已經發揮出文書功能。商周銘文都體現重視歷史傳承的風尚,是共同點。

考點:中國古代政治制度.西周的宗法制、分封制

25.東漢王充在《論衡》中說:“蕭何入秦,收拾文書(國家檔案文獻),漢所以能制九州者,文書之力也。”其意在說明,西漢成功地實現對全國的統治,是因為漢初

A.了崇尚儒家的政策

B.了秦朝的基本制度

C.充分發揮文書功能

D.熟知秦朝典章制度

【答案】B

【解析】

試題分析:重視秦朝的文書,實際上繼承了秦朝的基本政治制度,漢承秦制。漢初實行的黃老學說,道家思想。充分發揮文書功能,只是表面現象。材料并沒有體現熟知秦朝的典章制度。

考點:中國古代政治制度.從漢至元中央集權制度的發展

26.唐太宗對南朝后期競相模仿蕭子云書法的風氣表示不屑,認為其“僅得成書,無丈夫之氣”,只有王羲之的書法才“盡善盡美”,于是連西州(今吐魯番)幼童習字的范本都是王羲之書帖。王羲之在中國書法史地位的確立,是因為

A.皇帝好惡決定社會對藝術的評判

B.王羲之的藝術成就不可超越

C.藝術水平與時代選擇的共同作用

D.朝代更替影響藝術評判標準

【答案】C

考點:中國古代科技與文化.漢字的演變和中國書畫的發展脈絡

27.明末有人描述江南農村的變化時說,百年前的雇工“戴星出入,俗柔順而主令尊”,如今“驕惰成風,非酒食不能勸”“夏必加下點心,冬必與早粥”。這一變化反映了

A.市鎮經濟與手工業的發展

B.政府積極推行重農政策

C.社會矛盾日益尖銳

D.農業中人身依附關系強化

【答案】A

【解析】

試題分析:本題主要考查明朝中后期產生資本主義萌芽。市鎮和手工業發達,商品經濟發展的結果。明朝隨著一條鞭法出臺,人身依附關系放松,排除D選項。政府積極推行重農政策,社會矛盾日益尖銳材料中并沒有體現。

考點:中國古代經濟結構和特點.商業的發展及特點

28.甲午戰后,梁啟超提出“詩界革命”,曾賦詩“泱泱哉我中華……物產腴沃甲大地,天府雄國言非夸。君不見英日區區三島尚崛起,況乃堂?吾中華!”這反映出“詩界革命”

A.倡導民主革命的思想

B.推動了白話文運動

C.適應了救亡圖存的需要

D.成為改良思想的開端

【答案】C

考點:近代中國思想解放潮流.詩界革命

29. 1903年,張之洞等擬《奏定學堂章程》,其中規定禁止使用“團體”“膨脹”“舞臺”“影響”“組織”“運動”“報告”“觀念”等新名稱,其根本目的在于

A.抵制維新思想的傳播

B.保證民族語言的純潔性

C.反對向西方學習

D.維護傳統的意識形態

【答案】D

【解析】

試題分析:本題考查的是清末新政,這些詞都是外來詞,禁止使用從根本上來說是為了維護傳統的意識形態。保證民族語言的純潔性只是表象,并不是根本目的。張之洞屬于洋務派,主張中體西用,并不反對學習西方,也不抵制維新思想傳播,排除AC。

考點:近代中國反侵略、求民主潮流.辛亥革命.清末新政

30.圖4是1932年出產的一款火柴上的圖案。

A.民族火柴工業舉步維艱

B.新的營銷方式得到采用

C.開始興起實業救國思潮

D.全國抗日救王運動的高漲

【答案】D

【解析】

試題分析:要抓住關鍵詞“1932年”“抗敵”等,聯系到九一八事變,局部抗戰開始。民族火柴工業舉步維艱,新的營銷方式得到采用從材料體現不出來。19世紀末開始興起實業救國思潮,所以排除ABC。

考點:近代中國反侵略、求民主潮流.抗日戰爭

31. 1980年與1975年想不,我國糧食播種面積減少6.884萬畝,總產量卻增加674億斤;面糊哈播種面積減少53萬畝,總產量卻增加652萬擔;油料作物和天草播種面積共擴大3 626萬畝,其總產量分別增加70%和150%。出現這一現象的主要原因是

A.農民生產自主權擴大

B.農業生產技術有了革命性的改變

C.農村經濟體制改革完成

D.國家取消對農副產品的統銷政策

【答案】C

【解析】

試題分析:此題主要考查中國的改革。十一屆三中全會之后,農村開始了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農民有了經營的自主權,糧食產量增加,農業發展。1984年,農村經濟體制改革才完成,排除C。1980年并沒有取消對農副產品的統銷政策,排除D。 農業生產技術有了革命性的改變,材料并沒有涉及,排除B。

考點:中國特色*的道路.從計劃經濟到市場經濟

32.古希臘悲劇《被縛的普羅米修斯》講述的是,普羅米修斯為人類盜取火種而遭到主神宙斯的懲罰的故事,劇中借普羅米修斯之口說:“說句老實話,我憎恨所有的神”該劇深受雅典人的喜愛,這反映當時雅典人

A.宗教意識淡薄

B.反對神靈崇拜

C.注重物質生活

D.強調人的價值

【答案】C

【解析】

試題分析:在古希臘雅典隨著民主政治的發展,出現智者學派,提出“人是萬物的尺度”,強調人的價值。古希臘雅典并沒有宗教,崇拜的古希臘神話諸神。排除AB.注重物質生活材料并沒有體現。排除C。

考點: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及發展.西方人文主義思想的起源

33.19世紀60年代,總長度3萬英里的美國鐵路有多種軌距。南部采用鐵路軌距以5英尺居多,北部采用最普遍的軌距四4.9英尺,部分地區采用6英尺、5、6英尺的軌距。這反映當時美國

A.尚未形成成熟的同一國內市場

B.鐵路部門是經濟增長的主導部門

C.科技水平限制了制造業的發展

D.戰爭破壞了基礎交通設施建設

【答案】A

【解析】

試題分析:抓住關鍵詞“19世紀60年代”,當時發生了南北戰爭。不同寬度的鐵軌,說明尚未形成成熟的同一國內市場。科技水平限制了制造業的發展,并不符合史實,第一次工業革命正向美國擴展。鐵路部門是經濟增長的主導部門,戰爭破壞了基礎交通設施建設,材料并沒有涉及。排除BCD。

考點:資本主義世界市場的形成和發展.工業革命

圖5為近代以來具有代表性的美術作品。這4幅作品反映出近代以來

A.傳統美術流派相繼被淘汰

B.理性思維的不斷深化

C.批判精神備受重視的趨勢

D.美術流派演變的歷程

【答案】D

【解析】

試題分析:圖片體現的是新古典主義、現實主義、印象畫派和現代主義,美術流派演變的歷程。傳統美術流派相繼被淘汰, 批判精神備受重視的趨勢,理性思維的不斷深化,屬于干擾項,應該排除ABC。

考點:19世紀以來的世界文學藝術.美術的輝煌

35.1875年以后,法國確立了共和政體,議會處于政治運行的中心,黨派林立,內閣更迭頻繁。1958年,戴高樂就任總統,修改憲法,規定總統擁有任命總理、解散議會等權利。這一政治體制的變化

A.有利于政局穩定

B.確定了總統國家元首的地位

C.剝奪了議會的主要權力

D.有助于兩黨制的形成

【答案】A

考點:近代西方資本主義政治制度的確立與發展.法國的政治制度

第Ⅱ卷

本卷包括必考題和選考題兩部分.第36題-第41題為必考題,每個試題考生都必須做答。第42題-第48題為選考題,考生根據需求做答。

40.閱讀材料,完成下列要求。(25分)

材料一

社會救濟是中國古代歷朝實施“仁政”的重要內容,主要依賴于政府財政。明初設養濟院收孤苦無靠者,按月發口糧。明律規定:凡鰥寡孤獨及篤廢之人,貧窮無親屬依靠,不能自存,所在官司應收養而不收養者,杖六十。”這是正律中首次納入社會救濟保障條款。清代的法律也有關于社會救濟的規定,主要有災荒救濟,高齡老人贍養,設棲流所以收養流浪貧民,孝子節婦貧苦者救濟,貧苦讀書人救濟等。 ??摘編自鄧云特《中國救荒史》等

材料二

英國圈地運動開始后,偷盜者、乞討者等日益增多,社會不安定因素急劇增加。1601年,英國頒布濟貧法。救濟辦法因類而異,凡年老及喪失勞動者,在家接受濟貧;貧窮兒童則在指定的人家寄養,長到一定年齡時送去做學徒:流浪者被關進監獄或送入教養院。1834年,新濟貧法規定,有勞動能力的失業者必須進“貧民習藝所”,才能得到救濟,而那里的條件比最低工資收入的自由勞動者還要惡劣得多。??摘編自陳曉律《英國福利制度的由來與發展》sport555.cn

根據材料一二,概括中國明清時期救濟制度和英國近代濟貧制度實施的共同目的,并指出其救濟方式的異同。(18分)

根據材料二并結合所學知識,指出與英國近代濟貧制度相比,西方現代福利制度有哪些發展?(7分)

【答案】

(1)共同目的:都是為了維護統治,維護社會穩定。中國的的社會救濟是封建統治者為了博得“仁政”美譽而實施。英國是在社會轉型時期,伴隨著圈地運動出現的社會不穩定因素而出臺。

救濟方式:相同點:都有政府力量參與,起到主導作用;都關注的是社會弱勢群體;救濟資金主要來源于政府;都有法律保障。

不同點:中國救濟辦法比較單一籠統,涉及的人群比較狹小,強調刑罰的懲戒;英國的救濟劃分詳細,涉及的人群比較廣泛,出臺了專門的法律。

(2)發展:從產生原因看:戰后國家動蕩與*競爭是直接誘因,減少貧富差距;涉及內容更廣泛,醫療保健服務、養老、住房、失業保險、教育等領域;1948年艾德禮首先宣布建成社會福利國家制度;從發展過程看,經歷了興起、日漸完備、1973年經危受挫、1980年縮小規模。

【解析】

試題分析:本題主要考查中英兩國福利制度橫向比較,第一小問從材料里面概括基本上能得出答案。主要從兩國具體的國情上進行思考根本目的。比較異同,相同點從政府作用、資金來源和關注對象上思考。不同點,使用的法律、保障的群體上思考。第二小問要結合教材內容才可得出答案。

考點:戰后資本主義的新變化..福利國家制度.中國古代的法律

41.閱讀圖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

材料

近代以來,在列強的壓力下,中國被迫開放了一系列通商口岸。自1898年至1910年,清政府又主動開設了30余個商埠。??據嚴中平等編《中國近代經濟史統計資料選輯》等

從材料中提取一個有關自開商埠的信息,并加以簡要分析。

【答案】

信息:1898年秦皇島、三都澳、岳州開放,標志著近代中國自開商埠的開始。

說明:這些自開商埠與約開商埠有本質的不同,即權自我操。清政府自行開放形勢扼要之區,商賈薈萃之地。原因是近代重商思想發展的結果;以自開抵制約開,挽回利權;解決財政困難。

考點:近代中國反侵略、求民主潮流.甲午中日戰爭

45.【歷史??選修1:歷史上重大改革回眸】(15分)

材料

廟號改革是北魏孝文帝改革的一項重要內容。公元398年,拓跋?遷都平城,仿中原傳統制度設立太廟,早先草原部落聯盟時代的首領以“太祖”“高祖”等廟號受到祭祀,他們的子孫被封為王公,享有政治軍事特權,成為北魏政權的統治支柱。孝文帝下令改革廟號,不再為拓跋?以前的祖先設廟祭拜。因太祖拓跋?以后只有五位皇帝去世,為了不違“天子七廟”這一儒家禮制,孝文帝甚至前無古人地在太廟中為自己虛設一廟,廟號改定后,孝文帝下令,“非太祖子孫”及異姓封王、公、侯、伯者,皆降一等。

??據呂思勉《魏晉南北朝史》sport555.cn

根據材料,概括孝文帝廟號改革的內容。(8分)

(2)根據材料并結合所學知識,簡析孝文帝推行廟號改革的意義。(7分)

【答案】

(1)內容:改變拓跋?時的做法,不再為拓跋?以前的祖先設廟祭拜;尊崇“天子七廟”儒家禮制,為自己虛設一廟,“非太祖子孫”及異姓封王、公、侯、伯者,皆降一等。

(2)意義:改用漢族的廟號制度,加強了皇帝為中心的君主專制制度;有利于少數民族政權封建化發展,有利于鞏固北魏的統治;有利于胡漢民族文化融合,促進了中華文明的發展。

【解析】

試題分析:本題考查孝文帝改革,有教材依托。答內容只需從材料概括即可。要抓住關鍵詞“拓跋?以前的祖先設廟祭拜”“儒家禮制”。答意義需要結合教材內容再結合第一問組織答案即可。

考點:歷史上重大改革?北魏孝文帝改革?廟號改革

46.【歷史??選修2:近代社會的民主思想與實踐】(15分)

材料

1895年,嚴復說:“秦以來之為君,正所謂大盜竊國者。國誰竊?轉相竊之于民而已……斯民也,固斯天下之真主也。”“西洋之言治者曰:國者,斯民之公產也;王侯將相者,通國之公仆隸也。”他認為,開民智是今日一大要政。

1905年,嚴復在與孫中山交談中說:“以中國民品之劣,民智之卑,害之除于甲者將見于乙,泯于丙者將發之于丁。為今之計,惟急從教育上著手,庶幾逐漸更新乎!”

1915年,袁世凱為復辟帝制,組建籌安會,嚴復參與其中。同時他認為:“吾固知中國民智卑卑,號為民主,而專制之政不得不陰行其中,但政體改變,已四年矣。袁公既有其實,何必再居其名。”??摘編自《嚴復集》

根據材料,概括嚴復關于“民智”的認識。(5分)

(2)根據材料并結合所學知識,評價在不同歷史時期嚴復的“民智”主張。(10分)

【答案】

(1)認識:提倡主權在民,反對主權在君;國家人民的公產,君主官吏是人民的公仆;發展教育提高國民水平。

(2)評價:在19世紀末,提倡開民智,直接動搖了君主論的基礎,有利于維新變法思想的傳播;在20世紀初,宣傳發展教育提高國民水平,使改革和革命兩股思潮競相賽跑,皇族內閣出臺后,立憲派導向革命陣營,加速清朝滅亡;民國初年,他承認民智低下的事實,對袁世凱專制獨裁統治默許,但并不認可袁世凱用帝制取代民國。嚴復是一個學貫中西、尊重國情、憂國憂民的愛國者。

考點:近代社會的民主思想與實踐?維新變法運動.嚴復

47.【歷史??選秀3:20世紀的戰爭和和平】(15分)

材料

1981年,美國總統威爾遜在國會演說中提出了“十四點”計劃。其主要內容包括:公開外交訂立和平條約、公海航行自由、貿易平等、民族自決、裁減軍費、公正處理殖民地爭議。建立國際聯盟等。《泰晤士報》評論其“似乎沒有考慮到形勢的某些嚴峻現實”。盡管交戰雙方接受“十四點”為停戰基礎。但是實力依然強大的殖民大國英法只是口頭贊同。“十四點”計劃的實施嚴重受阻。??摘編自楊生茂《美國外交政策史1775?1989》

根據材料并結合所學知識,概括威爾遜提出“十四點”計劃的背景。(8分)

根據材料并結合所學知識,說明威爾遜“十四點”計劃嚴重受阻的原因。(7分)

【答案】

(1)背景:第一次世界大戰的爆發,以歐洲為中心的國際關系格局難以維持;俄國十月革命,打擊了帝國主義殖民體系,英、法、德等國受到嚴重削弱。美國經濟實力的增長,霸權主義的奠定;威爾遜個人思想的形成。

(2)原因:美國國內政治因素并沒有給予他全力支持,美國孤立主義的外交傳統;共和黨的挑撥導致公眾輿論壓力巨大;英、法操縱巴黎和會會議進程,猛烈反對美國旨在建立世界霸權的綱領。新創立的國際聯盟也成為推行英、法兩國政策的工具。美國國會拒絕批準《凡爾賽和約》,不參加國際聯盟。

【解析】

試題分析:答背景和原因都需要結合教材內容再結合材料組織答案。答第一小問背景,要從一戰這個大背景下思考,美、歐、俄國三者狀況。答第二小問原因,需要從美國國內、國際兩方面思考。

考點:二十世紀的和平與戰爭?第二次世界大戰?威爾遜“十四點”計劃

48.【歷史??選修4:中外歷史人物評說】(15分)

材料

蔡元培在德國留學期間,發現德國大學校長和各科學長都是每年更迭一次,由教授會公選。1916年底他被任命為北京大學校長。此前的北大,校長獨攬大權,一切校務都由校長與學監主任、庶務主任等少數幾個人辦理,連各科學長也無權與聞其事。蔡元培接任校長后,設立評議會作為全校的最高“立法”機構,凡大學“立法”均須評議會通過;同時,它又是全校最高權力機構,凡重要事項經評議會審核通過才能付諸執行。評議會由評議員組成,校長是當然的議長,評議員包括各科學長、主任教員和各科教授。此后,蔡元培又組織選舉產生各教授會,規劃各的教學工作。他聘請教員不拘一格,不問思想流派,只問學問能力。1919年3月,《東方雜志》載文稱蔡元培“使數年來無聲無臭生機殆盡之北京大學挺然特出,褒然獨立……學風丕振,聲譽日隆”。??據周天度《蔡元培傳》

根據材料,指出蔡元培在北京大學推行校務改革的原因。(4分)

(2)根據材料并結合所學知識,概況北京大學校務改革的特點,并評價蔡元培的貢獻。(11分)

【答案】

(1)原因:受國外大學管理辦法影響;國內大學校長獨攬大權。

(2)特點:采用思想自由、兼容并包的做法,把西方大學管理方法引進中國;設立評議會作為全校的最高“立法”機構和權力機構,讓各位老師參與其中;教授治校,民主管理,組織選舉產生各教授會,規劃各的教學工作。

貢獻:是一位偉大的教育家,采用思想自由、兼容并包的做法,使北大成為新文化運動的發祥地,為新民主主義革命的發生創造了條件。

【解析】

試題分析:在必修教材新文化運動就涉及到嚴復,大大降低試題難度。答原因只需從材料概括即可。要抓住關鍵詞“留學期間”“校長獨攬大權”。答特點和貢獻需要結合教材內容再結合第一問組織答案即可。尤其要放在新文化運動這一大背景下思考。

考點:中外歷史人物評說?新文化運動.蔡元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