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精品tv久久久久久久久久_国产一区二区精品久久_无码无套少妇毛多69XXX_久久精品亚洲av无码四区

當前位置:高考知識網 > 山東高考 > 正文

濰坊學院錄取通知書為什么還沒有收到,錄取通知書快遞查詢收到時間

更新時間:2023-08-21 08:23:34 高考知識網 sport555.cn

濰坊學院是教育部批準建立的一所公辦省屬全日制綜合性普通本科高校,已有60多年的辦學歷史。學校坐落在世界著名風箏都、全國文明城市、中國優秀旅游城市??山東省濰坊市。學校具有優越的辦學條件、雄厚的師資力量和鮮明的辦學特色,是山東省高等教育應用型人才培養特色名校立項建設單位、山東省首批研究生聯合培養基地,是學子求學成才的良好選擇。,學校將面向全國29個省(市、自治區)招生,總招生計劃5770人,其中本科4850人、專科920人。

學校現有主校區和安順校區兩個校區,占地面積2100畝,校舍建筑面積81.9萬平方米。校園整體布局外方內圓,建筑排列對稱呼應,既凸現出濃郁的歐美式風格和現代氣派,又蘊含著中國傳統“天人合一”的哲學思想,堪稱中西文化合璧的典范。校園內綠樹成蔭、樓臺亭榭、噴泉廣場、名人雕刻、湖光山色,賦予了整座校園濃郁的文化神韻和勃勃生機,為廣大學生提供了優美的學習、生活環境。學校被評為省級“花園式單位”。

學校現有固定資產17.9億元,教學科研儀器設備總值1.97億元;建有集文獻借閱、信息咨詢、文獻檢索等多功能于一體的數字化圖書館,館藏紙質圖書246萬冊、電子圖書20040GB;建有反映濰坊悠久歷史文化的濰坊文化名人館、古籍館;建有高標準的大型體育運動場和現代化多功能體育館;建有不同專業特色的現代化的各類實驗室和現代教育技術中心、網絡中心;建有北海文化研究院、山東半島經濟社會發展研究院、文博研究院、量子通信研究所、微尺度科學研究所等59個研究院所和集教學、科研、社會服務于一體的351個校內外教學實踐基地;建有國內同類院校領先水平的校園網,是中國教育科研網(CERNET)濰坊地區網絡中心、全國教育信息化理事會副理事長單位。

學校現有教職工2090人,其中專任教師1358人,具有博士、碩士學位1213人,高級職稱657人,博士、碩士研究生導師66人;現有“泰山學者”海外特聘專家、享受國務院特殊津貼專家、教育部教學指導委員會委員、山東省有突出貢獻的中青年專家、山東省高校重點學科首席專家、全國優秀教師、山東省教學名師等31人;中國科學院、中國工程院院士劉以訓、劉振興、錢逸泰、許紹燮、束懷瑞、麥康森、傅廷棟、姚建銓、潘建偉和諾貝爾文學獎獲得者莫言等為代表的230余名知名專家、學者擔任學校特聘教授或兼職教授。

學校現設23個教學院部,67個本科專業,涉及理學、工學、文學、經濟學、管理學、農學、法學、歷史學、教育學和藝術學10大學科門類。現有3個省級重點學科,8個省級科研創新平臺,2個國家級特色專業,1個教育部綜合改革試點專業,7個省級特色專業,46門省級精品課程,3門省級雙語教學示范課程,5個省級教學團隊,1個省級實驗教學示范中心,1個省級人才培養模式創新實驗區,1個國家級大學生校外實踐教育基地,承擔國家教育體制改革試驗區試點項目6項。

學校現有全日制普通本專科在校生25500余人,接收10余個國家的留學生來校學習。學校秉承“厚德、博學、求是、創新”的校訓,把立德樹人作為根本任務,把促進學生健康成長作為學校一切工作的出發點和落腳點,不斷深化教育教學改革,全面實施素質教育,特別注重培養學生的實踐能力和創新精神。學校建立了完善的人才培養體系,并充分利用學校多學科綜合優勢,建立了選修、輔修(雙專業、雙學位)等學科交叉培養教學體制,特別注重發揮藝術素養在人才培養中的作用;學校設立了大學生科研創新基金,鼓勵大學生參與科學研究,參加各種科技大賽等。近年來,學生在全國、省“挑戰杯”大學生課外學術科技作品競賽、機械創新設計大賽、網絡商務創新應用大賽、電子設計大賽、數學建模競賽、“創青春”大學生創業大賽等活動中獲獎1970余項,在校生獲授權專利65項,應屆本科畢業生考研錄取率在20%以上;學校積極開展校企合作,建有完善的就業指導服務體系,畢業生年底就業率保持在93%以上。

近年來,學校的各項事業取得了顯著成績。學校以優良成績通過教育部本科教學工作水平評估,以“高分雙優”成績通過省委高校工委德育工作和校園文明建設評估,被國家和省確定為山東省研究生聯合培養基地、國家教育改革試驗區試點建設的山東省教師教育基地、國家特殊教育師資培養培訓基地,2013年被確定為山東省應用型人才培養特色名校立項建設單位;并先后榮獲全國語言文字工作先進單位、全國學校藝術教育先進單位、山東省德育工作優秀高校等一系列榮譽稱號。

目前,學校正抓住高等教育發展的歷史機遇,發揚“和衷共濟、艱苦奮斗、追求卓越”的濰院精神,緊緊圍繞提高人才培養質量這一核心,全面深化教育教學綜合改革,不斷推動學校內涵發展、轉型提升,加快建設應用型人才培養特色名校,努力建成省內同類高校一流、優勢特色突出的綜合性應用型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