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精品tv久久久久久久久久_国产一区二区精品久久_无码无套少妇毛多69XXX_久久精品亚洲av无码四区

當前位置:高考知識網 > 陜西高考 > 正文

2020年陜西高考語文卷文言文翻譯及閱讀理解答案(點評)

更新時間:2023-08-15 04:29:22 高考知識網 sport555.cn

根據教育部考試中心頒布的《普通高等學校招生全國統一考試大綱》(以下簡稱《大綱》),結合基礎教育的實際情況,制定了《普通高等學校招生全國統一考試大綱的說明》(以下簡稱《說明》)的語文科部分。

制定《說明》既要有利于語文新課程的改革,又要發揮語文作為基礎學科的作用;既要重視考查考生對中學語文知識的掌握程度,又要注意考查考生進入高等學校繼續學習的潛能;既要符合《普通高中語文課程標準(實驗)》和《普通高中課程方案(實驗)》的要求,符合教育部考試中心《大綱》的要求,符合本省(自治區、直轄市)普通高等學校招生全國統一考試工作指導方案和普通高中課程改革試驗的實際情況,又要利用高考命題的導向功能,推動新課程的課堂教學改革。

Ⅰ.考試性質

普通高等學校招生全國統一考試是合格的高中畢業生和具有同等學力的考生參加的選拔性考試。高等學校根據考生成績,按已確定的招生計劃,德、智、體全面衡量,擇優錄取。因此,高考應具有較高的信度、效度,必要的區分度和適當的難度。

Ⅱ.考試內容

一、考核目標與要求

高考語文要求考查考生識記、理解、分析綜合、鑒賞評價、表達應用和探究六種能力,這六種能力表現為六個層級。

A.識記:指識別和記憶,是最基本的能力層級。

B.理解:指領會并能作簡單的解釋,是在識記基礎上高一級的能力層級。

C.分析綜合:指分解剖析和歸納整理,是在識記和理解的基礎上進一步提高了的能力層級。

D.鑒賞評價:指對閱讀材料的鑒別、賞析和評說,是以識記、理解和分析綜合為基礎,在閱讀方面發展了的能力層級。

E.表達應用:指對語文知識和能力的運用,是以識記、理解和分析綜合為基礎,在表達方面發展了的能力層級。

F.探究:指對某些問題進行探討,有見解、有發現、有創新,是在識記、理解和分析綜合的基礎上發展了的能力層級。

對A、B、C、D、E、F六個能力層級均可有難易不同的考查。

二、考試范圍與要求

根據普通高等學校對新生文化素質的要求,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2003年頒布的《普通高中課程方案(實驗)》和《普通高中語文課程標準(實驗)》,確定語文科考試內容。

按照高中課程標準規定的必修課程中閱讀與鑒賞、表達與交流兩個目標的“語文1”至“語文5”五個模塊,選修課程中詩歌與散文、小說與戲劇、新聞與傳記、語言文字應用、文化論著研讀五個系列,組成必考內容和選考內容。對必考和選考均可有難易不同的考查。

必考內容

必考內容及相應的能力層級如下:

(一)現代文閱讀

閱讀一般論述類文章。

1.理解B

(1)理解文中重要概念的含義

(2)理解文中重要句子的含意

2.分析綜合C

(1)篩選并整合文中的信息

(2)分析文章結構,把握文章思路

(3)歸納內容要點,概括中心意思

(4)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觀點態度

(二)古代詩文閱讀

閱讀淺易的古代詩文。

1.識記A

默寫常見的名句名篇

2.理解B

(1)理解常見文言實詞在文中的含義

(2)理解常見文言虛詞在文中的意義和用法

常見文言虛詞:而、何、乎、乃、其、且、若、所、為、焉、也、以、因、于、與、則、者、之。

(3)理解與現代漢語不同的句式和用法

不同的句式和用法:判斷句、被動句、賓語前置、成分省略和詞類活用。

(4)理解并翻譯文中的句子

3.分析綜合C

(1)篩選文中的信息

(2)歸納內容要點,概括中心意思[來源:Zxxk.Com]

(3)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觀點態度

4.鑒賞評價D[來源:學科網]

(1)鑒賞文學作品的形象、語言和表達技巧

(2)評價文章的思想內容和作者的觀點態度

(三)語言文字運用

正確、熟練、有效地運用語言文字。

1.識記A

(1)識記現代漢語普通話常用字的字音

(2)識記并正確書寫現代常用規范漢字

2.表達應用E

(1)正確使用標點符號

(2)正確使用詞語(包括熟語)

(3)辨析并修改病句

病句類型:語序不當、搭配不當、成分殘缺或贅余、結構混亂、表意不明、不合邏輯。

(4)擴展語句,壓縮語段

(5)選用、仿用、變換句式

(6)正確運用常用的修辭方法

常見修辭方法:比喻、比擬、借代、夸張、對偶、排比、反復、設問、反問。

(7)語言表達簡明、連貫、得體、準確、鮮明、生動。

(四)寫作

能寫論述類、實用類和文學類文章。

表達運用E

作文考試的要求分為基礎等級和發展等級。

1.基礎等級

(1)符合題意

(2)符合文體要求

(3)感情真摯,思想健康

(4)內容充實,中心明確

(5)語言通順,結構完整

(6)標點正確,不寫錯別字(注:每一個錯別字扣1字,重復的不計)

2.發展等級

(1)深刻

透過現象深入本質,揭示事物內在的因果關系,觀點具有啟發作用。

(2)豐富

材料豐富,論據充實,形象豐滿,意境深遠。

(3)有文采

用詞貼切,句式靈活,善于運用修辭手法,文句有表現力。

(4)有創新

見解新穎,材料新鮮,構思新巧,推理想象有獨到之處,有個性色彩。

選考內容

選考內容及相應的能力層級如下:

(一)文學類文本閱讀

閱讀鑒賞中外文學作品。了解小說、散文、詩歌、戲劇等文學體裁的基本特征及主要表現手法。文學作品的閱讀鑒賞,注重審美體驗。感受形象,品味語言,領悟內涵,分析藝術表現力;理解作品反映的社會生活和情感世界,探索作品蘊涵的民族心理和人文精神。

1.分析綜合C

(1)分析作品結構,概括作品主題

(2)分析作品體裁的基本特征和主要表現手法

2.鑒賞評價D

(1)體會重要語句的豐富含意,品味精彩的語言表達藝術

(2)欣賞作品的形象,賞析作品的內涵,領悟作品的藝術魅力

(3)對作品表現出來的價值判斷和審美取向作出評價

3.探究F

(1)從不同的角度和層面發掘作品的意蘊、民族心理和人文精神

(2)探討作者的創作背景和創作意圖

(3)對作品進行個性化閱讀和有創意的解讀

(二)實用類文本閱讀

閱讀評價中外實用類文本。了解傳記、新聞、報告、科普文章的文體基本特征和主要表現手法。準確解讀文本,篩選、整合信息。分析思想內容、構成要素和語言特色,評價文本產生的社會功用,探討文本反映的人生價值和時代精神。

1.分析綜合C

(1)篩選并整合文中的信息

(2)分析語言特色,把握文章結構,概括中心意思

(3)分析文本的文體基本特征和主要表現手法

2.鑒賞評價D

(1)評價文本的主要觀點和基本傾向

(2)評價文本產生的社會價值和影響

(3)對文本的某種特色作深度的思考和判斷

3.探究F

(1)從不同的角度和層面發掘文本所反映的人生價值和時代精神

(2)探討作者的寫作背景和寫作意圖

(3)探究文本中的某些問題,提出自己的見解

Ⅲ.考試形式及試卷結構

閉卷,筆試。試卷滿分150分。考試時間150分鐘。

試題類型:

單項選擇題、多項選擇題、填空題、古文斷句題、古文翻譯題、簡答題、論述題、寫作題等。選擇題分值約為30分。

試卷結構:

試卷分閱讀題和表達題兩部分.閱讀題分必考題和選考題.必考題。要求考生全部作答,選考題考生只能從文學類文本閱讀和實用類文本閱讀中選擇一類作答。必考題125分左右,約占全卷總分值的83%;選考題25分左右,約占全卷總分值的17%。

全卷20題左右,結構如下:

第Ⅰ卷閱讀題

必考題

(一)現代文閱讀

考一般論述類文章,選取1則閱讀材料。3題左右,約10分。

(二)古代詩文閱讀

7題左右,35分左右。分別為:

1.文言文閱讀1則,4題左右;

2.詩歌閱讀1則,2題左右;

3.名句名篇默寫,1題。

選考題

以下兩類閱讀題,考生只能選答其中一類。

(三)文學類文本閱讀

閱讀材料1則,4題左右。約25分。

(四)實用類文本閱讀

閱讀材料1則,4題左右。約25分。

第Ⅱ卷表達

(五)語言文字運用

4題左右,約20分。

(六)寫作。

1題。60分。

Ⅳ.題型示例

一、現代文閱讀

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1-3題。
  《詩經》原來是詩,不是“經”,這在咱們今天是很明確的。但在封建社會里,詩三百篇卻被尊為“經”,統治階級拿它來做封建教化的工具。
  從西周初期到春秋中葉,詩三百篇是一種配樂演唱的樂歌。這些樂歌一方面用于祭祀、宴會和各種典禮,當作儀式的一部分或娛樂賓主的節目。另一方面則用于政治、外交及其他社會生活,當作表情迭意的工具,其作用和平常的語言差不多,當然它更加曲折動人。例如周代有一種“獻詩陳志”的做法,當一些人看到國君或者同僚做了什么好事或壞。事,就做一首詩獻給他們,達到頌美或者諷諫的目的。還有人由于個人遭受冤屈或不幸,也往往通過詩來發泄和申訴。應該說明,“獻詩陳志”是要通過樂工的演唱來獻給君上或同僚的,所以卿士“獻詩”總和“瞽獻曲”或“瞍賦”、“?誦”并提。
  在人民群眾的生活里,詩歌也常用于表情達意,例如《詩經?邶風?新臺》和《詩經?秦風?黃鳥》等,都是針對具體的現實問題而發的。古代史傳中還有一些不在三百篇之內的“徒歌”,例如《左傳?宣公二年》記載宋國將軍華元被鄭國人提了去,后來逃回來,人民譏笑這位敗軍之將,做了一個歌兒對他唱。這樣的歌,從性質上說和“獻詩陳志”沒有什么分別。不過士大夫獻詩,是特地做了給樂工唱的;庶人的作品則先是在社會上流傳,給采訪詩歌的人收集去了,才配上樂曲,達到統治階級的耳中。
  在外交宴會等場合,賓主各方往往通過“賦詩”來表達愿望和態度。“賦詩”時點出現成的詩篇,叫樂工們演唱,通過詩歌的問答,了解彼此的立場,這就叫“賦詩言志”。這種“賦詩”往往不管原作本身的內容和意義,僅僅是把賦詩者的觀點和愿望寄托在詩中桌幾句之上,來作比喻或暗示,所以是一種典型的斷章取義。《左傳?寰公二十六年》記晉侯為了衛國一個叛臣的緣故,把衛侯羈押起來,齊侯和鄭伯到晉國去說情,鄭國的子展就賦《詩經?鄭風?將仲予》一詩。《將仲子》本來是一首愛情詩,這當中有“人之多言,亦可畏也”的話,是說女的愛著男的,又怕旁人說閑話;子展卻借用采說,晉候縱然有理由,但“人言可畏”,別人看來總是為了一個叛臣。
  詩三百篇到了孔子的時代,由于新聲代替古樂,造成了詩與樂的分家,詩也就由樂歌逐漸變為純粹的語言藝術了,“賦詩”、“獻曲”也不大見到了。詩三百篇在社會上的實際用途縮小了,封建士大夫就逐漸把詩的意義和封建教化的原則聯系起來。比如公孫丑問,《伐檀》詩中,為什么君子不耕而食?孟子回答道:“國君用了他,就得到安富尊榮;子弟信從他,就學會孝悌忠信。君子不勞而食,還有誰比他功勞更大呢?”封建統治階級就是這樣“以意逆志”,最后把詩尊為“經”。直到五四運動以后,這部偉大的詩集才沖開了各種烏煙瘴氣,在思想和藝術上放射出奪曰的光輝。
  (摘編自中華書局“知識叢書”金開誠《詩經》)
  1 下列關于原文第一、二兩段內容的表述,不正確的一項是
  A 《詩經》中的作品原來是普通的詩歌,并沒有深刻的含意,但是封建統治階級卻把它尊為經典,用它來做封建教化的工具。
  B 在春秋中葉以前,詩三百篇曾經作為一種配樂演唱的樂歌,成為祭祀、宴會和各種典禮的一部分儀式或娛樂賓主的節目。
  C 所謂“獻詩陳志”,一種情況是指卿士通過貢獻詩歌,向國君或同僚陳述自己的心意,以達到頌美或者諷諫的目的。
  D 在古籍記載中,卿士“獻詩”經常和“瞽獻曲”、“?誦”等一起出現,是因為卿士做詩以后,總是通過樂工的演唱來呈獻。
  2 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項是
  A 宋國人民譏笑敗軍之將華元的詩歌,也是用來作為表情達意的工具,所以從性質上說,跟卿士的“獻詩陳志”沒有什么不同。
  B 古人在“賦詩言志”時所言的志,往往不為原詩所具有,而是賦詩者采用斷章取義的辦法,寄托在詩中某些句子之上的。
  C 子展借用《詩經?鄭風?將仲子》“人之多言,亦可畏也”一句話,他的意思是叛臣的一面之詞令人擔心,請晉侯不要聽信。
  D 到孔子時代,新音樂逐漸興起,古樂逐漸失傳,由此造成詩與樂分家,《詩經》也就變成純粹的語言文學作品,而與音樂無關了。
  3 根據原文內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A 在西周初期到春秋中葉的政治、外交和其他社會生活中,《詩經》被當作表情達意的工具,往往能收到平常語言所無法達到的效果。
  B 上古時候,人民群眾的作品如果給采訪詩歌的人收集去了,就可能進入詩三百篇中,不然則仍然是沒有曲調的“徒歌”。
  C 古人在“賦詩言志”時采用的都是現成的詩篇,其含意大家都清楚,所以能夠通過詩歌的來回問答,了解彼此的立場。
  D 孟子解釋《伐檀》說,君子使國君得到安富尊榮,使子弟學會孝悌忠信,所以君子可以不勞而食。這就曲解了《詩經》的原意。
 二、古代詩文閱讀

(一)文言文閱讀

1.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4)題。

韓文,字貫道,成化二年舉進士,除工科給事中,出為湖廣右參議。中貴督太和山,干沒公費。文力遏之,以其羨易粟萬石,備振貸。九溪土酋與鄰境爭地相攻,文往諭,皆服。弘治十六年拜南京兵部尚書。歲侵,米價翔踴。文請預發軍餉三月,戶部難之。文曰:“救荒如救焚,有罪,吾自當之。”乃發廩十六萬石,米價為平。明年召拜戶部尚書。文凝厚雍粹,居常抑抑。至臨大事,剛斷無所撓。武宗即位,賞賚及山陵、大婚諸費,需銀百八十萬兩有奇,部帑不給。文請先發承運庫,詔不許。文言:“帑藏虛,賞賚自京邊軍士外,請分別給銀鈔,稍益以內庫及內府錢,并暫借勛戚賜莊田稅,而敕承運庫內官核所積金銀,著之籍。且盡罷諸不急費。”舊制,監局、倉庫內官不過二三人,后漸添注,或一倉十余人,文力請裁汰。淳安公主賜田三百頃,復欲奪任丘民業,文力爭乃止。文司國計二年,力遏權幸,權幸深疾之。而是時青宮舊奄劉瑾等八人號“八虎”日導帝狗馬鷹兔歌舞角抵不親萬幾文每退朝對僚屬語及輒泣下郎中李夢陽進曰:“公誠及此時率大臣固爭,去‘八虎’易易耳。”文捋須昂肩,毅然改容曰:“善。縱事勿濟,吾年足死矣,不死不足報國。”即偕諸大臣伏闕上疏,疏入,帝驚泣不食。瑾等大懼。瑾恨文甚,日令人伺文過。逾月,有以偽銀輸內庫者,遂以為文罪。詔降一級致仕,瑾恨未已,坐以遺失部籍,逮文下詔獄。數月始釋,罰米千石輸大同。尋復罰米者再,家業蕩然。瑾誅,復官,致仕。嘉靖五年卒,年八十有六。

(節選自《明史?韓文傳》

(1)對下列句子中加點的詞的解釋,不正確的一項是

A.以其羨易粟萬石,備振貸振:救濟。

B.救荒如救焚,有罪,吾自當之當:承擔。

C.至臨大事,剛斷無所撓臨:面對。

D.核所積金銀,著之籍著:彰顯。

(2)對文中畫波浪線部分的斷句,正確的一項是

A.而是時青宮舊奄劉瑾等八人/號“八虎”日導帝/狗馬/鷹兔/歌舞/角抵/不親萬幾/文每退朝/對僚屬語及/輒泣下/

B.而是時青宮舊奄劉瑾等八人/號“八虎”日導帝/狗馬/鷹兔/歌舞/角抵/不親萬幾/文每退朝/對僚屬/語及輒泣下/

C.而是時青宮舊奄劉瑾等八人號“八虎”/日導帝狗馬/鷹兔/歌舞/角抵/不親萬幾/文每退朝/對僚屬語及/輒泣下/

D.而是時青宮舊奄劉瑾等八人號“八虎”/日導帝狗馬/鷹兔/歌舞/角抵/不親萬幾/文每退朝/對僚屬/語及輒泣下/

(3)下列對原文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A.韓文為官清正,關注民眾生活,他在湖廣,妥善處理九溪士酋與臨境爭第一事;擔任南京兵部尚書時,年成歉收,他開倉取糧十六萬石,平抑米價。

B.韓文剛正不屈,敢于奏議國事,武宗繼位,諸項費用供給不足,他不顧非議,一再提出自己看法;有關機構冗員漸增,他援引成例,著手壓縮編制。

C.韓文疾惡如仇,盡力遏制權幸,宦官劉瑾等每日引誘皇上沉溺于聲色狗馬,不理政事,他采用李夢陽的建議,冒死諫諍,打擊了劉瑾等的囂張氣焰。

D.韓文剛者易析,飽受政敵陷害,劉瑾以遺失部籍作為罪名,逮捕韓文,釋放后又兩次罰米,使他傾家蕩產;直到劉瑾被誅后,韓文才復官而后退休。

(4)把文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代漢語。(10分)

①淳安公主賜田三百頃,復欲奪任丘民業,文力爭乃止。

即偕諸大臣伏闕上書,疏入,帝驚泣不食,瑾等大懼。

2.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1)-(4)題。

韋湊字彥宗,京兆萬年人。永淳初,解褐婺州參軍事。徙資州司兵,觀察使房昶才之,表于朝,遷楊州法曹。州人孟神爽罷仁壽令,豪縱,數犯法,交通貴戚,吏莫敢繩,湊按治,杖殺之,遠近稱伏。入為相王府屬,時姚崇兼府長史,嘗曰:“韋子識遠文詳,吾恨晚得之。”’六遷司農少卿。忤宗楚客,出為貝州刺史。睿宗立,徙太府,兼通事舍人。景云初,作金仙等觀,湊諫,以為:“方農月興功,雖貲出公主,然高直售庸,則農人舍耕取顧,趨末棄本,恐天下有受其饑者。”不聽。湊執爭,以“萬物生育,草木昆蛟傷伐甚多,非仁圣本意”。帝詔外詳議。中書令崔緹、侍中岑羲曰:“公敢是耶?”湊曰:“食厚祿,死不敢顧,況圣世必無死乎?”朝廷為減費萬計。出為陜、汝、岐三州刺史。開元初,欲建碑靖陵,湊以古園陵不立碑,又方旱不可興工,諫而止。遷將作大匠。詔復孝敬皇帝廟號義宗,湊諫曰:“傳云:‘必也正名。’禮:祖有功,宗有德,其廟百世不毀。歷代稱宗者,皆方制海內,德澤可尊,列于昭穆,是謂不毀。孝敬皇帝未嘗南面,且別立寢廟,無稱宗之義。”遂罷。遷右衛大將軍,玄宗謂曰:“故事,諸衛大將軍與尚書更為之,近時職輕,故用卿以重此官,其毋辭!”尋徙河南尹,封彭城郡公。會洛陽主簿王鈞以賕抵死,詔曰:“兩臺御史、河南尹縱吏侵漁,《春秋》重責帥,其出湊曹州刺史,侍御史張洽通州司馬。”久之,遷太原尹,兼北都軍器監,邊備修舉,詔賜時服勞勉之。及病,

遣上醫臨治。卒,年六十五。

(節選自《新唐書•韋湊傳》)

(1)對下列句子中加點的詞的解釋,不正確的一項是(

A.罷仁壽令,豪縱,數犯法數:屢次。

B.交通貴戚,吏莫敢繩繩:制裁

C.湊按治,杖殺之,遠近稱伏伏:認罪。

D.忤宗楚客,出為貝州刺史忤:觸犯

(2)下列對文中相關內容的解說,不正確的一項是(

A.“解褐”指脫去平民穿著的粗布衣服,換上官員服飾,比喻開始進入仕途。

B.“南面”指擔任大臣,因為古代坐北朝南為尊位,大臣朝見天子時立于南面。

C.“故事”有多種含義,也指一種文學體裁,文中用以表示舊日的典章制度。

D.《春秋》是儒家的經典,敘事簡要,深寓褒貶,是我國現存最早的編年體史書

(3)下列對原文有關內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A.韋湊富有膽識,深受長官好評。任揚州法曹時,孟神爽觸犯法令,勾結權要,韋湊果斷處置,依法杖殺;入為相王屬吏,上司遺憾與他相見太晚。

B.韋湊參議朝政,敢于據理力爭。景云初年,朝廷議建金仙觀,他認為農事季節,建觀必使農民拋棄耕作;皇上不聽從,他又會同其他官員一同諫諍。

C.韋湊學識淵博,善于以古證今。開元初年,朝廷議在靖陵建碑,他上奏說明古代園陵不立碑;議論孝敬皇帝廟號時,他又引經據典說不可稱“宗”。

D.韋湊因受株連,遭到皇上責罰。部屬羅陽主簿犯事,皇上認為韋湊放縱屬吏侵吞牟利,理應負責,于是將韋湊降職為曹州刺史。

(4)把閱讀材料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代漢語

食厚祿,死不敢顧,況圣世必無死乎?,

近時職輕,故用卿以重此官,其毋辭!

(二)古代詩歌閱讀

閱讀下面這首唐詩,完成1-2題。

春日秦國懷古周樸①
荒郊一望欲消魂②,涇水縈紆③傍遠村。
牛馬放多春草盡,原田耕破古碑存。
云和積雪蒼山晚,煙伴殘陽綠樹昏。
數里黃沙行客路,不堪回首思秦原。

[注]①周樸(?-878):字太樸,吳興(今屬浙江)人。②消魂:這里形容極其哀愁。③涇水:渭水支流,在今陜西省中部,古屬秦國。縈紆:旋繞曲折。
  1.這首詩表現了詩人什么樣的感情?請簡要分析。
  2.你認為這首詩在寫作上是如何處理情景關系的?
(三)名篇名句默寫

補寫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
 1.子曰:“三人行,___________________。擇其善者而從之,___________________。”(《論語?述而》)
  2.西當太白有鳥道,___________________。地崩山摧壯士死,___________________。(李白《蜀道難》)
  3.若夫日出而林霏開,___________________,晦明變化者,___________________。(歐陽修《醉翁亭記》)

4.《荀子勸學》以蚯蚓為例,論證了為學必須鍥而不舍,堅持不懈;同篇中與之相反的例證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陸游《游山西村》中名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既是描寫實景實感,也可形容有困窘步入佳境的一種境界。

5.韓愈在《師說》中說:從師與年紀無關,比自己年紀大的人,聞道在自己之先,要以之為師,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過零丁洋》一詩中,表現文天祥民族氣節以及舍生取義生死觀的千古名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文學類文本閱讀
1.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1)-(4)題。

林沖見差撥

只說公人將林沖送送到滄州牢城營內來,營內收管林沖,發在單身房里,聽候點視。卻有那一般的罪人,都來看覷他,對林沖說道:“此間管營、差撥,都十分害人,只是要詐人錢物。若有人情錢物送與他時,便覷的你好;若是無錢,將你撇在土牢里,求生不生,求死不死。若得了人情,入門便不打你一百殺威棒,只說有病,把來寄下;若不得人情時,這一百棒打得個七死八活。”林沖道:“眾兄長如此指教,且如要使錢,把多少與他”眾人道:“若要使得好時,管營把五兩銀子與他,差撥也得五兩銀子送他,十分好了。”

林沖與眾人正說之間,只見差撥過來問道:“那個是新來的配軍?”林沖見問,向前答應道:“小人便是。”那差撥不見他把錢出來,變了面皮,指著林沖便罵道:“你這個賊配軍,見我如何不下拜?卻來唱喏!你這廝可知在東京做出事來,見我還是大剌剌的。我看這賊配軍滿臉都是餓文,一世也不發跡!打不死,拷不殺的頑囚!你這把賊骨頭好歹落在我手里,教你粉骨碎身。少間叫你便見功效!”把林沖罵得“一佛出世”,那里敢抬頭應答。眾人見罵,各自散了。

林沖等他發作過了,去取五兩銀子,陪著笑臉,告道:“差撥哥哥,些小薄禮,休言輕微。”差撥看了,道:“你教我送與管營和俺的,都在里面?”林沖道:“只是送與差撥哥哥的;另有十兩銀子,就煩差撥哥哥送與管營。”

差撥見了,看著林沖笑道:“林教頭,我也聞你的好名字。端的是個好男子!想是高太尉陷害你了。雖然目下暫時受苦,久后必然發跡。據你的大名,這表人物,必不是等閑之人,久后必做大官!”林沖笑道:“總賴照顧。”差撥道:“你只管放心。”又取出柴大官人的書禮,說道:“相煩老哥將這兩封書下一下。”差撥道:“即有柴大官人的書,煩惱做甚?這一封書值一錠金子。我一面與你下書。少間管營來點你,要打一百殺威棒時,你便只說你一路有病,未曾痊可,我自來與你支吾,要瞞生人的眼目。”林沖道:“多謝指教。”差撥拿了銀子并書,離了單身房,自去了。林沖嘆口氣道:“‘有錢可以通神’,此語不差!端的有這般的苦處!”

原來差撥落了五兩銀子,只將五兩銀子并書來見管營,備說林沖是個好漢,柴大官人有書相薦,在此呈上,本是高太尉陷害配他到此,又無十分大事。管營道:“況是柴大官人有書,必須要看顧他。”便教喚林沖來見。

且說林沖正在單身房里悶坐,只見牌頭叫道:“管營在廳上叫喚新到罪人林沖來點名。”林沖聽得叫喚,來到廳前。管營道:“你是新到犯人,太祖武德皇帝留下舊制:新入配軍,須吃一百殺威棒。左右與我馱起來!”林沖告道:“小人于路感冒風寒,未曾痊可,告寄打。”牌頭道:“這人見今有病,乞賜憐恕。”管營道:“果是這人癥候在身,權且寄下,待病痊可卻打。”差撥道:“見今天王堂看守的多時滿了,可教林沖去替換他。”就廳上押了帖文,差撥領了林沖,單身房里取了行李,來天王堂交替。差撥道:“林教頭,我十分周全你。教看天王堂時,這是營中第一樣省氣力的勺當,早晚只燒香掃地便了。你看別的囚徒,從早直做到晚,尚不饒他;還有一等無人情的,撥他在土牢里,求生不生,求死不死!”林沖道:“謝得照顧。”

(選自《水滸傳會評本》第八回,有刪節)

(1)下列對小說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確的兩項是

A.小說寫了林沖發配滄州、初入牢營的一段情節,作者將筆墨集中在對林沖見差撥的細節描寫上。

B.由于被高太尉陷害,林沖一進牢營就得到了“一般的罪人”的同情和關照,卻遭到差撥的辱罵和恐嚇。

C.差撥一見林沖就破口大罵,是因為林沖只是唱喏,沒有及早把柴大官人給管營等的書禮拿出來。

D.小說通過對管營、差撥、牌頭等人相互勾結欺壓犯人的具體描寫,形象地反映了牢營的黑暗現實。

E.小說借“有錢可以通神”這句話,揭示了當時社會的世態人情,也表達了林沖的感慨和無奈。

(2)小說第一段寫林沖剛到牢營,就有犯人介紹牢營的情況,這樣寫有什么作用?請簡要分析。

(3)差撥是一個什么樣的人?作者采用了什么表現手法刻畫這個人物?請簡要分析。

(4)對第三段“林沖等他發作過了,去取五兩銀子,陪著笑臉告道”這句話,明末清初文學批評家金圣嘆評點道:“雖是搖出奇文,然亦實是林沖身份。”依據小說內容,探究“亦實是林沖身份”指的是林沖的哪一種身份,表現的是林沖什么樣的性格和心理。

2.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1)-(4)題。

孕婦和牛

孕婦牽著牛從集上回來,在通向村子的土路上走著。

午后的太陽照耀著平坦的原野,干凈又暖和。孕婦信手撒開韁繩,好讓牛自在。當它拐進麥地歪起脖子啃麥苗時,孕婦喚一聲:“黑,出來。”黑是牛的名字。黑遲遲不肯離開麥地,孕婦就惱了:“黑!”她喝道。

孕婦愛趕集,只為了什么都看看,婆婆總是牽出黑來讓孕婦騎,怕孕婦累著身子。黑也懷了孕啊,孕婦想。但她接過了韁繩,她愿意在空蕩的路上有黑作伴。她和它好像有點同病相憐,又有點兒共同的自豪感,于是一塊兒腆著驕傲的肚子上了路。回來時,孕婦也沒騎黑,走快走慢由著黑的性兒,當她走得實在沉悶,才冷不丁叫一聲:“黑??呀!”她夸張地拖長聲,把黑弄得挺驚愕,拿無比溫順的大眼瞪著孕婦。孕婦樂了,平原頓時熱鬧起來。

遠處,依稀出現了三三兩兩的黑點,是那些剛放學歸來的孩子。孕婦累了,在路邊一個巨大的石碑上坐下來,黑又信步去了麥地閑逛。

這石碑屬于一個王爺,后來讓一些城里來的粗暴的年輕人給推倒了。石碑躺在路邊成了過路人歇腳的坐物。碑上刻著一些文字,個個如同海碗大小。孕婦不識字,他曾經問過丈夫那是些什么字。丈夫也不知道。丈夫說:“知道了有什么用?一個老輩子的東西。”

孕婦坐在石碑上,又看見了這些字,她的屁股壓住了其中一個。這次她挪開了,小心地坐在碑的邊沿。她弄不明白為什么她要這樣,從前她歇腳,總是一屁股就坐上去。那么,原因還是胸膛下面這個肚子吧。孕婦對這肚子充滿著希冀,這希冀又因為遠處那些越來越清楚的小黑點而變得更加具體。孕婦相信,她的孩子將來無疑要加入這上學、放學的隊伍。若是孩子也問起這碑上的字,她不能夠說不知道,她不愿意對不起孩子。

可她實在不認識這碑上的字啊。

放學的孩子們走近了,她叫住一個本家侄子,向他要了一張白紙和一桿鉛筆。

孕婦一手握著鉛筆,一手拿著白紙,等待著孩子們遠去。她仿佛要背著眾人去做一件鬼祟的事。

孕婦將白紙平鋪在石碑上。當她打算落筆,才發現這勞作于她是多么不易,她的手很巧,卻支配不了手中這桿筆。她努力端詳著那陌生的大字,然后膽怯而又堅決地落下了第一筆。她描畫著它們,心中揣測它們是什么意思,又不由得感嘆:字是一種多么好的東西啊!

夕陽西下,孕婦伏在石碑上已經很久了。她的臉紅彤彤的,茁壯的手腕不時地發著抖。可她不能停筆,她的心不叫她停筆。她長到這么大,還從來沒干過這么累人、又這么不愿停手的活兒。

不知何時,黑已從麥地返回,臥在孕婦的身邊。它靜靜的凝視著孕婦,臉上滿是馴順,像是守候,像是鼓勵。

孕婦終于完成了她的勞作。在朦朧的暮色中她認真地數,那碑上的大字是十七個,她的白紙上那個也落著十七個。

忠敬誠直勤慎廉明和碩怡賢親王神道碑

紙上的字歪扭而又奇特,像盤錯的長蟲,像混亂的麻繩。可它們畢竟是字。有了它們,她似乎才獲得一種資格,似乎才敢與她未來的嬰兒謀面。孩子終歸要離開孕婦的肚子,而那塊寫字的碑卻永遠立在了孕婦的心中。每個人的心中,多少都立著點什么吧。

孕婦將她勞作的果實揣進襖兜,捶著酸麻的腰,呼喚身邊的黑啟程。

黑卻執意不肯起身,它換了跪的姿勢,要主人騎上去。

“黑??呀!”孕婦憐憫的叫著,強令黑站起來。

孕婦和黑走在平原上,像兩個相依為命的女人。黑身上釋放出的氣息使孕婦覺得溫暖而可靠,她不住地撫摸它,它拿臉蹭著她的手。一股熱乎乎的東西涌現在孕婦的心房。她很想對人形容心中這突然的發熱。她永遠也形容不出,心中這種情緒就叫做感動。

“黑??呀!”孕婦在黑暗中小聲嘟囔,聲音有點顫,宛若幸福的囈語。

(有刪節)

(1)下列對小說有關內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當的兩項是

A、由于歷史的原因,巨大的石碑被推到了,村民們拿它做歇腳的坐物,也算是發揮了它的作用。

B、孕婦非要等放學的孩子走了以后,才上前去描畫那些字,表明她是個內斂害羞的人,她本來是可以叫會寫字的人幫她寫的。

C、孕婦努力描畫石碑上的字,這些字給了孕婦無限的希望和寄托,她認為只有這樣才有資格與將要出世的孩子見面。

D、孕婦在黑暗中小聲的嘟囔,是因為回家的路盡管漫長,走起來很累,但母牛一路的相伴與溫情,讓一切變得幸福而輕松。

E、本文用詩意的筆調,在從容淡定的敘述中,傳達了一種溫馨和諧的人生意味,表現了一個女人將為人母的幸福和喜悅。

(2)小說中的孕婦具有什么樣的性格?請簡要概述。

(3)牛在小說中有什么樣的作用?請簡要分析。

(4)孕婦并不認識石碑上的字,也不會寫字,卻十分努力的描畫著它們,后來還感嘆:“字是一種多么好的東西啊!”小說這樣來寫孕婦,有人認為讓人感動,也有人認為有些做作。你的看法呢?請結合全文,談談你的觀點和理由。

四、實用類文本閱讀

1、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1)-(4)題。

葉圣陶在四川

1940年初夏,葉圣陶來到成都,在四川省教育廳教育科學館工作。他白天去辦公,晚上教兒女們寫寫文章。常常在晚飯之后,把油燈移到桌子中央,至善、至美、至誠就湊著光亮,認真地聽父親講解。有時候,兒女們也和父親熱烈討論。他們每人每星期交一篇文章。葉圣陶一向主張作文要說自己的話,要寫自己的真情實感,對兒女們的作文,他也從來不出題目,隨他們寫去。這也是他們一天中最感興味的時刻。葉圣陶一邊看他們的文章,一邊問:“這兒多了些什么?這兒少了些什么?能不能換一個比較恰當的詞兒?把詞兒調動一下,把句式改變一下,是不是好些?”遇到看不明白的地方,他就問孩子們:“原來是怎么想的?到底想清楚了沒有?為什么表達不出來?怎樣才能把要說的意思說明白?”他問得十分仔細,簡直就是嚴格的考試,同時也是生動活潑的考試。孩子們都樂意參加這樣的考試。

但是,對于葉圣陶,到了成都以后,使他格外高興的事,卻要算和朱自清的朝夕相見了。幾十年來,這兩位作家親似手足。朱自清曾寫過《我所見的葉圣陶》《葉圣陶的短篇小說》等文章。1931年8月,朱自清由北平動身訪問歐洲,就是在葉圣陶鼓動下,才寫出了《歐游雜記》的。朱自清在這本書的“自序”里,曾提到葉圣陶幫助“設計”、“題字”、“校對”等。葉圣陶曾寫過《與佩弦》的散文,講述他們之間的友情:

促膝談心,隨興趣之所至,時而上天,時而入地;時而論書,時而評畫;時而縱談時局,品鑒人倫;時而剖析玄理,密訴衷曲……可謂隨意之極致了。這當兒,名譽之心是沒有的,利益的心是沒有的,顧忌欺誑等心也都沒有,只為著看出內心而說話,說其不得不說。其味甘而永,無所不領會,真可說彼此“如見其肺肝然”的。

現在,很難得他們同處一地,又在一起工作,還先后合編了《精讀指導舉偶》和《略讀指導舉偶》,作為中學生學習國文的課外讀物,列入“四川省教育科學館叢書”出版。

為了澆灌《中學生》這塊抗戰時期青年的精神家園,葉圣陶1945年9月離開成都到重慶,住在螃蟹井開明書店那個局促的小樓上。看稿編輯,和作者、讀者書信聯系,甚至校對都由他自己動手。他熱情、認真、寬容,一心一意為作者和讀者服務。來稿只要有可用之處,他就誠懇地提出修改意見。趙景深在《文心剪影》里說:“他的復信措詞謙抑,字跡圓潤豐滿,正顯出他那謙和而又誠實的心。”正如當年他主編《小說月報》曾精心培育了一大批后來成為新文學史上的著名作家時那樣。他那公而忘私的精神和工作態度,給予年輕一代的教育、鼓舞的力量是無法估量的。當時《中學生》雜志一位年輕編輯后來回憶說:“他是實際的教育家,但不是取教訓態度的老師,而是取輔導態度的顧問……他是熱忱的事業家,在編輯部不是做官當老爺,而是腳踏實地、以身作則,放手讓青年編輯在實踐中鍛煉,有合理的建議欣然采納,對可用的稿件熱誠支持,有忽略的地方及時提醒,有弄錯的地方予以糾正。”這就是真正的教育者的榜樣。在他身上似乎更多的是儒家思想,從他為自己的兒女取名至善、至美、至誠可以看出,他追求的是一種多么崇高的境界。但是,他又能把握時代的潮流而有所取舍,不斷前進。

(選自《葉圣陶和他的世界》第九章,有刪節)

(1)下列對傳記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確的兩項是

A.正是在葉圣陶的鼓動與熱心幫助下,1931年8月朱自清才由北平動身訪問歐洲,并寫出了散文集《歐游雜記》。

B.列入“四川省教育科學館叢書”的《精讀指導舉隅》和《略讀指導舉隅》,是葉圣陶和朱自清合編的中學生課外讀本。

C.正如當年的《小說月報》那樣,《中學生》這塊戰時青年的精神家園,也曾培育了一大批新文學史上的著名作家。

D.從葉圣陶為他的兒女取名為至善、至美、至誠,我們可以看出他追求真善美、憎惡假惡丑的人生理想和價值觀。

E.本文通過描寫葉圣陶指導兒女們寫作、編《中學生》雜志等事跡,勾勒了一位可親可敬、踏實認真的教育家形象。

(2)葉圣陶指導兒女們寫作有什么特點?他對兒女們的作文又是從哪些方面評議的?請結合原文概括回答。

(3)和朱自清見面,葉圣陶為什么會感到“格外高興”?他們談心時為什么能達到“隨意之極致”?請簡要分析。

(4)葉圣陶晚年曾用“得失塞翁馬,襟懷孺子牛”來自勉。依據傳記內容,探究文中哪一方面已經體現了葉圣陶的“孺子牛”襟懷。請簡要論述。

2、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1)-(4)題。

下筆不覺師造化

黃賓虹一生繪畫藝術的大進展,多發生在他隱居的時期。這并不是純粹的巧合,無需應酬雜務的寧靜生活可以讓他深思內省,促使畫作和自然風景、隱居生活進一步契合。池陽湖畫風之變是一次突變,源自他對江湖水光天色的寫生,也來自他蓄積已久的思考,還來自苦澀現實對他心靈的影響。其弟子王伯敏多年后還難忘他老師的教誨:“讀書的人,要甘于寂寞。寂寞能安定,定則心靜,靜則心清,清則心明,明則明白一切事理。作畫,墨是黑的,只要眼明心清,便能悟出知白守黑的道理,畫便猛進。”
  1929年的一件盛事是教育部在上海舉辦的第一屆全國美術展覽,南北國畫家都參加。此時在上海美專任教的黃賓虹參加了展出工作,并發表了評介文章《美展國畫談》。文章提倡士大夫的逸品畫格,以為不必求悅于人,人不知而不慍,才是真畫者;還以為當時滬上流行的一種是細謹、工于涂澤的媚人習氣,另一種是自矜才氣、淪于放誕的欺人畫風,以浮滑為瀟灑、以輕軟為秀潤,真畫者反不合時宜。他希望畫者能堅持避俗趨雅的操守,力求華滋渾厚的畫風,不要因一時俗世棄取而改變。
  黃賓虹一向以為書畫同源,所以稱作畫為“寫畫”。他以為上古時代書畫不分,如伏羲畫八卦,倉頡造字的一種主要方式就是象形,中國最早的文字中已有橫線、縱線、孤線等線條形式;漢以后雖分書畫,但仍是道歸于一,三代以上筆法可從甲骨、古玉、銅器中求之。他在1929年編輯的《濱虹草堂古印譜》里曾談到古印上的籀篆文字:點畫的肥瘦方圓奇正各不同,有助于繪畫筆法;而結構的疏密、參差離合、抑揚頓挫、回環往復,更可見章法布置之妙。所以,他作畫時要置備金石拓本在案頭。他由古璽印這種上古金石實物、臨近原始的藝術形式中悟出筆法要旨,認識到書法、文字、金石、繪畫都是同一來源,即來源于自然山水,從而找到回歸造化之路。
  黃賓虹常提到古代書法家從現察自然中有所領悟,如在雨后看車行泥沼,車輪在泥中轉動猶如筆被紙墨所滯卻仍圓轉,不疾不徐、不粘不脫,由此筆法大進。他也常以自然山水之理來詮釋自己的筆法,如“平”就是如風吹水動、一波三折;“圓”如行云流水、宛轉自如,而石有棱角、樹有椏杈,則是圓中有方;“變”則如石有陰陽向背、樹有交互參差,山有起伏顯晦、水有緩急動靜。1922年他在給友人陳柱尊的信里說到,自己是以山水作字,而以字來作畫。可見,他已將山水自然之理、《說文》六書之法、書法、畫法相互打通。
  現代畫家以畫為道抑或以畫為藝,這種人生態度和價值取向上的對比,在黃賓虹和張大千身上表現得最為明顯。張大千一生充滿傳奇色彩,黃賓虹一生平靜淡泊。張大千1925年在上海舉辦第一次個人畫展,26歲就揚名南北,后又去北平辦畫展,被稱為“南張北溥”,可謂名滿天下;而黃賓虹雖較早就有“南黃北齊”之稱,但他直至1943年才在上海舉辦第一次個人畫展,這時他已經80歲了。黃賓虹自來滬上就以鑒賞、鑒別真偽著稱;而張大千仿作的石濤畫,甚至瞞過了當時的大行家羅振玉、黃賓虹及其老師曾髯,可謂出神八化。還有對畫與錢的關系,黃賓虹一生力避賣畫,多以畫贈友人知己,雖有潤筆,與他的名氣相比也很低,他一直嚴守傳統士大夫不言阿堵的精神,過著清寂的學人生活;而張大千卻有著對金錢的開通看法和瀟灑追求,有過極高的潤格,也賣商品畫,出手闊綽。不同的人生態度最終體現在他們的畫中,黃賓虹的畫是典型的恪守傳統的雅正的士夫畫,張大千的畫則有趨向民間、時尚的意趣。兩人都是一代宗師,只是在境界上和被認可的領域不同而已。

(摘編自吳晶:《畫之大者??黃賓虹傳》)
  (1)下列對傳記有關內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當的兩項是
  A.針對當時滬上流行的細謹、涂澤的媚人習氣和自矜才氣、淪于放誕的欺人畫風,黃賓虹推崇細膩、輕軟的逸品畫格,倡導做“真畫者”。
  B.由于我國書法、文字、金石、繪畫同源異流,道歸于一,要研究中國書法、繪畫的筆法意蘊,就只能從上古時期的甲骨、古玉、銅器人手。
  C.書畫家常能從觀察自然中領悟到藝術的真諦,如由雨后看車行泥沼悟得筆法的疾徐粘脫,由石?的陰陽向背、樹的交互參差悟出筆法的變化。
  D.張大干有著深厚的藝術修養,模仿的水平也極為高超,以至于他所仿作的石濤畫,甚至瞞過了當時的書畫大行家羅振玉等人。
  E.本文通過記述黃賓虹博采眾長、學習繪畫的艱苦歷程,描寫了他在中國繪畫藝術上的理論創見與突出成就,為我們展示了一位藝術家的感人形象。
  (2)黃賓虹一生繪畫藝術的大進展,多發生存他的隱居時期。這是什么原因?請簡要分析。

(3)黃賓虹作畫時為什么要把金石拓本擺在案頭?請簡要分析。

(4)盡管黃賓虹和張大千都是一代宗師,但二人的人生態度、對金錢的看法以及藝道旨趣卻大相徑庭。這給你什么樣的啟示?請結合全文,談談你的看法。

3.閱讀下列材料,完成(1)-(4)題。(考慮用拍照的方式上傳相關文本)

材料一(略)

材料二(略)

材料三(略)

材料四(略)

(1)閱讀材料一和材料二,兩家媒體對公布“第十一次全國國民閱讀調查”一事都作了報道,概括說明它們各自傳遞的重要信息有哪些異同。

(2)比較材料一和材料二,簡要說明新華社記者與《中華讀書報》記者報道的側重點有哪些不同。

(3)根據材料三,談談作者認為“淺閱讀”有哪些表現與危害。

(4)材料四對“指責淺閱讀”一事提出異議,它與材料三在觀點上的根本分歧是什么?你又是怎樣看待淺閱讀的?

五、語言文字運用

1.下列各句中,加點的成語使用不恰當的一項是

A.新年聯歡宴會在喜氣洋洋的樂曲中拉開帷幕,一時間,觥籌交錯,笑語喧嘩,歡樂的氣氛彌漫了整個宴會大廳。

B.如果一般讀者不認為我的這本小冊子言不及義,編輯出版工作者又覺得它有可借鑒之處,那么我就心滿意足了。

C.眼下在某些地區,“走穴”正成為一些學者“樂此不疲”的事情,因為這既能提高知名度,又可帶來不菲的經濟收入。

D.日出而作,日落而息,他們就這樣日復一日、年復一年地勞作生活在這片廣袤的土地上,真有點令人匪夷所思。

2.下列各句中,加點的詞語使用不恰當的一項是

A.鴿子能利用地球磁場,這種細菌在磁場中的行動,相映成趣的是,研究人員新近發現一種細菌也能感應地球磁場,這種細菌在磁場中的行動方向就像是一個羅盤針。

B.熱情的張阿姨聽說小王是自己女兒的朋友,便拉著小王的手全神貫注地跟她拉起家常,一直聊到深夜,害得小王都沒趕上末班車。

C.專家指出,只要采取“綠色生活方式”,使家里的每件物品都物盡其用,就可將家庭產生的垃圾量降低25%,化學洗滌用品的使用量減少三分之二。

D.這些優秀作品并沒有在獲獎后被束之高閣,而是在政府扶持下嘗試走市場化的道路,豐富文化市場,讓本地群眾享受到原汁原味的本土文化。

3.下列各句中,沒有語病的一句是

A.太陽隊近來的表現不能令人滿意,糟糕的防守問題一直沒有改善,比賽連連失利,甚至在于弱旅勇士隊比賽時,也飲恨敗北。

B.目前,北大、清華等高校國防生的培養,初步形成了科學文化學習與軍政訓練并重、院校教育培養和軍人實踐鍛煉結合的格局。

C.“錦”是一種絲織品,在古代,由于珍貴的原材料、繁瑣的生產工藝,使得織品數量有限、是達官貴人才能享用的時尚奢侈品。

D.為了更好地調動教師的積極性,我們一定要做好考核教師的教學成績,對于貢獻突出和甘于奉獻的教師要給于適當的物質獎勵。

4.將下列語句依次填入文中的橫線處,使上下文語意連貫。只填序號。

幾十年來,霍金的身體禁錮在輪椅中,。他以極度殘疾之身,取得極其輝煌的科學成就,成為自愛因斯坦以來物理學領域最大的權威。

①他執著地尋求著“我們從何處來,我們往何處去”的答案

②震動了整個理論物理學界

③發現了一個又一個宇宙運行的重大奧秘

④思維卻退游于廣袤的太空

5.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橫線處的語句,銜接最恰當的一組是(

第十屆全國中學生運動會會徽造型

,象征著青少年朋友在中運上充滿激情、滿懷希望、實現夢想。

會徽還將“十”和“中”巧妙地融入其中

色彩上采用紅、綠、藍三種顏色

指出本屆運動會的特征

體現了本屆運動會“陽光運動”的主題

猶如一個在奔跑或舞動的陽光少年

仔細看又有一個變形的漢字“長”,點明運動會的地點

A.④②⑥①⑤③B.④③⑥②①⑤

C.⑤④⑥①③②D.⑤③②①④⑥

6.擴展下面的句子。要求使用兩種以上的修辭手法,并保持原意。(不少于65個字)

如果你是大河,;如果你是春色,何必為一瓣花朵的凋零而嘆息;,何必為還沒有結出果實著急;如果你就是你,那就靜靜地微笑沉默不語。

8.請按情境要求完成下列各題。

高中即將畢業,你班級組織畢業晚會活動。

(1)班委會征集晚會主題詞,要求是簡潔、形象的一句話或一個短語。請你設計一則主題詞。

(2)根據節目表,合唱《讓我們蕩起雙槳》之后是舞蹈《友誼天長地久》,請你為連接這兩個節目寫幾句串臺詞。

(3)畢業晚會后,學校校報編輯向你約稿,要你為校報“青春寄語”欄目就高中畢業寫一篇展望未來的短文,鼓勵同學們開拓嶄新的視野。

9.下面一段文字如果加上一些虛詞,表達效果會更好。為此,請將下面的虛詞插入文中適當的地方。插入后,將緊接虛詞后的詞語填在橫線上。
注重學英語是好事,同時也要十分重視母語的學習。漢語是世界上最優美、最富表現力、最有魅力的語言之一。中國進一步改革開放,學習漢語的外國人越來越多,我們自己應該學好漢語,用好漢語。某些人以能講英語為榮,說話時夾上許多“洋文”,而母語的使用白字連篇,真是出盡“洋相”。
①總要      ②卻是      ③更     ④但    ⑤隨著   
10.下面一則文稿在表達上有幾處不得體,請指出并改正。

為提高電話網的通訊能力和服務水平,我公司將對轄區電話局的交換機進行升級改造,現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電信條例》,將有關事項宣布如下:

敝工程將于2009年6月10日20時至11日8時施工,在此期間會影響青山區電話用戶的正常通話。交換機升級后,用戶原有的一些業務功能(如鬧鐘、呼叫轉移等)需要重新設置;熱線和呼出限制的設置方法也有變化。

如有什么不明白的地方,歡迎提問。本公司客服電話:12345678。

對工程施工給貴用戶造成的不便,我們深表不安,請予理解和支持。

天網通信有限公司青山分公司

2009年6月7日

六、寫作

閱讀下面的材料,根據要求寫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60分)
  美國全球語言研究所最近公布了21世紀全球十大新聞,中國作為經濟和政治大國的崛起排在第一位,是新世紀的最大新聞。該所跟蹤全球75萬家主要紙媒體、電子媒體和互聯網進行調查,結果顯示,有關中國崛起的新聞已經播發了3億次。
  對于中國的巨大變化,其中最值得展示的突出變化又是什么呢?據《中國青年報》和新浪網對中國公眾的調查,得票率依次是“經濟成就”、“國際影響”、“民生改善”、“科技水平”、“城市化進程”、“開放程度”。
  對于中國的這些變化,你有什么所見所聞所思所感?要求選好角度,確定立意,明確文體,自擬標題;不要脫離材料內容及含意的范圍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襲。
 

新課標卷高考古詩文背誦64篇

【高中14篇】

(一)高中課程標準中建議的誦讀篇目
   荀子《勸學》、莊子《逍遙游》、韓愈《師說》、杜牧《阿房宮賦》、蘇軾《赤壁賦》、《詩經?衛風?氓》、《離騷》、李白《蜀道難》、杜甫《登高》、白居易《琵琶行》、李商隱《錦瑟》、李煜《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時了)、蘇軾《念奴嬌》(大江東去)、辛棄疾《永遇樂》(千古江山)。
  1、《荀子?勸學》(節選):
  君子曰:學不可以已。
  青,取之于藍,而青于藍;冰,水為之,而寒于水。木直中繩,?以為輪,其曲中規。雖有槁暴,不復挺者,?使之然也。故木受繩則直,金就礪則利,君子博學而日參省乎己,則知明而行無過矣。
吾嘗終日而思矣,不如須臾之所學也;吾嘗?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見也。登高而招,臂非加長也,而見者遠;順風而呼,聲非加疾也,而聞者彰。假輿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絕江河。君子生非異也,善假于物也。
  積土成山,風雨興焉;積水成淵,蛟龍生焉;積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備焉。故不積跬步,無以至千里;不積小流,無以成江海。騏驥一躍,不能十步;駑馬十駕,功在不舍。鍥而舍之,朽木不折;鍥而不舍,金石可鏤。蚓無爪牙之利,筋骨之強,上食埃土,下飲黃泉,用心一也。蟹六跪而二螯,非蛇鱔之穴無可寄托者,用心躁也。
  2、《逍遙游》
  北冥有魚,其名為鯤。鯤之大,不知其幾千里也;化而為鳥,其名為鵬。鵬之背,不知其幾千里也;怒而飛,其翼若垂天之云。是鳥也,海運則將徙于南冥,??南冥者,天池也。《齊諧》者,志怪者也。《諧》之言曰:“鵬之徙于南冥也,水擊三千里,摶扶搖而上者九萬里,去以六月息者也。”野馬也,塵埃也,生物之以息相吹也。天之蒼蒼,其正色邪?其遠而無所至極邪?其視下也,亦若是則已矣。且夫水之積也不厚,則其負大舟也無力。覆杯水于坳堂之上,則芥為之舟,置杯焉則膠,水淺而舟大也。風之積也不厚,則其負大翼也無力。故九萬里,則風斯在下矣,而后乃今培風;背負青天,而莫之夭閼者,而后乃今將圖南。蜩與學鳩笑之曰:“我決起而飛,搶榆枋而止,時則不至,而控于地而已矣,奚以之九萬里而南為?”適莽蒼者,三餐而反,腹猶果然;適百里者,宿舂糧;適千里者,三月聚糧。之二蟲又何知!
  小知不及大知,小年不及大年。奚以知其然也?朝菌不知晦朔,蟪蛄不知春秋,此小年也。楚之南有冥靈者,以五百歲為春,五百歲為秋;上古有大椿者,以八千歲為春,八千歲為秋,此大年也。而彭祖乃今以久特聞,眾人匹之,不亦悲乎!湯之問棘也是已:窮發之北,有冥海者,天池也。有魚焉,其廣數千里,未有知其修者,其名為鯤。有鳥焉,其名為鵬,背若泰山,翼若垂天之云,摶扶搖羊角而上者九萬里,絕云氣,負青天,然后圖南,且適南冥也。斥?笑之曰:“彼且奚適也?我騰躍而上,不過數仞而下,翱翔蓬蒿之間,此亦飛之至也,而彼且奚適也?”此小大之辯也。
  故夫知效一官,行比一鄉,德合一君,而征一國者,其自視也,亦若此矣。而宋榮子猶然笑之。且舉世譽之而不加勸,舉世非之而不加沮,定乎內外之分,辯乎榮辱之境,斯已矣。彼其于世,未數數然也。雖然,猶有未樹也。夫列子御風而行,泠然善也,旬有五日而后反。彼于致福者,未數數然也。此雖免乎行,猶有所待者也。若夫乘天地之正,而御六氣之辯,以游無窮者,彼且惡乎待哉?故曰:至人無己,神人無功,圣人無名。
  3、韓愈《師說》:
  古之學者必有師。師者,所以傳道受業解惑也。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無惑?惑而不從師,其為惑也,終不解矣。生乎吾前,其聞道也固先乎吾,吾從而師之;生乎吾后,其聞道也亦先乎吾,吾從而師之。吾師道也,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是故無貴無賤,無長無少,道之所存,師之所存也。
  嗟乎!師道之不傳也久矣!欲人之無惑也難矣!古之圣人,其出人也遠矣,猶且從師而問焉;今之眾人,其下圣人也亦遠矣,而恥學于師。是故圣益圣,愚益愚。圣人之所以為圣,愚人之所以為愚,其皆出于此乎?愛其子,擇師而教之,于其身也,則恥師焉,惑矣。彼童子之師,授之書而習其句讀者,非吾所謂傳其道解其惑者也。句讀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師焉,或不焉,小學而大遺,吾未見其明也。巫醫樂師百工之人,不恥相師,士大夫之族,曰師曰弟子云者,則群聚而笑之。問之,則曰:“彼與彼年相若也,道相似也,位卑則足羞,官盛則近諛。”嗚呼!師道之不復,可知矣。巫醫樂師百工之人,君子不齒,今其智乃反不能及,其可怪也歟!
  圣人無常師。孔子師郯子、萇弘、師襄、老聃。郯子之徒,其賢不及孔子。孔子曰:三人行,則必有我師。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師,師不必賢于弟子,聞道有先后,術業有專攻,如是而已。
  李氏子蟠,年十七,好古文,六藝經傳皆通習之,不拘于時,學于余。余嘉其能行古道,作《師說》以貽之。
  4、杜牧《阿房宮賦》:
  六王畢,四海一,蜀山兀,阿房出。覆壓三百余里,隔離天日。驪山北構而西折,直走咸陽。二川溶溶,流入宮墻。五步一樓,十步一閣;廊腰縵回,檐牙高啄;各抱地勢,鉤心斗角。盤盤焉,??焉,蜂房水渦,矗不知其幾千萬落。長橋臥波,未云何龍?復道行空,不霽何虹?高低冥迷,不知西東。歌臺暖響,春光融融;舞殿冷袖,風雨凄凄。一日之內,一宮之間,而氣侯不齊。
  妃嬪媵嬙,王子皇孫,辭樓下殿,輦來于秦。朝歌夜弦,為秦宮人。明星熒熒,開妝鏡也;綠云擾擾,梳曉鬟也;渭流漲膩,棄脂水也;煙斜霧橫,焚椒蘭也。雷霆乍驚,宮車過也;轆轆遠聽,杳不知其所之也。一肌一容,盡態極妍,縵立遠視,而望幸焉。有不得見者,三十六年。燕趙之收藏,韓魏之經營,齊楚之精英,幾世幾年,剽掠其人,倚疊如山。一旦不能有,輸來其間,鼎鐺玉石,金塊珠礫,棄擲邐迤,秦人視之,亦不甚惜。
  嗟乎!一人之心,千萬人之心也。秦愛紛奢,人亦念其家。奈何取之盡錙銖,用之如泥沙?使負棟之柱,多于南畝之農夫;架梁之椽,多于機上之工女;釘頭磷磷,多于在庾之粟粒;瓦縫參差,多于周身之帛縷;直欄橫檻,多于九土之城郭;管弦嘔啞,多于市人之言語。使天下之人,不敢言而敢怒。獨夫之心,日益驕固。戍卒叫,函谷舉,楚人一炬,可憐焦土!
  嗚呼!滅六國者六國也,非秦也;族秦者秦也,非天下也。嗟乎!使六國各愛其人,則足以拒秦;使秦復愛六國之人,則遞三世可至萬世而為君,誰得而族滅也?秦人不暇自哀,而后人哀之;后人哀之而不鑒之,亦使后人而復哀后人也。
  5、蘇軾《赤壁賦》:
  壬戌之秋,七月既望,蘇子與客泛舟游于赤壁之下。清風徐來,水波不興。舉酒屬客,誦明月之詩,歌窈窕之章。少焉,月出于東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間。白露橫江,水光接天。縱一葦之所如,凌萬頃之茫然。浩浩乎如馮虛御風,而不知其所止;飄飄乎如遺世獨立,羽化而登仙。
  于是飲酒樂甚,扣舷而歌之。歌曰:“桂棹兮蘭槳,擊空明兮溯流光。渺渺兮予懷,望美人兮天一方。”客有吹洞簫者,倚歌而和之。其聲嗚嗚然,如怨如慕,如泣如訴,余音裊裊,不絕如縷。舞幽壑之潛蛟,泣孤舟之嫠婦。
  蘇子愀然,正襟危坐而問客曰:“何為其然也?”客曰:“‘月明星稀,烏鵲南飛’,此非曹孟德之詩乎?西望夏口,東望武昌,山川相繆,郁乎蒼蒼,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方其破荊州,下江陵,順流而東也,舳艫千里,旌旗蔽空,釃酒臨江,橫槊賦詩,固一世之雄也,而今安在哉?況吾與子漁樵于江渚之上,侶魚蝦而友麋鹿,駕一葉之扁舟,舉匏樽以相屬。寄蜉蝣于天地,渺滄海之一粟。哀吾生之須臾,羨長江之無窮。挾飛仙以遨游,抱明月而長終。知不可乎驟得,托遺響于悲風。”
  蘇子曰:“客亦知夫水與月乎?逝者如斯,而未嘗往也;盈虛者如彼,而卒莫消長也。蓋將自其變者而觀之,則天地曾不能以一瞬;自其不變者而觀之,則物與我皆無盡也,而又何羨乎!且夫天地之間,物各有主,茍非吾之所有,雖一毫而莫取。惟江上之清風,與山間之明月,耳得之而為聲,目遇之而成色,取之無禁,用之不竭,是造物者之無盡藏也,而吾與子之所共適。”

客喜而笑,洗盞更酌。肴核既盡,杯盤狼籍。相與枕藉乎舟中,不知東方之既白。
  6、《詩經?衛風?氓》
  氓之蚩蚩,抱布貿絲。匪來貿絲,來即我謀。送子涉淇,至于頓丘。匪我愆期,子無良媒。將子無怒,秋以為期。
  乘彼?垣,以望復關。不見復關,泣涕漣漣。既見復關,載笑載言。爾卜爾筮,體無咎言。以爾車來,以我賄遷。
  桑之未落,其葉沃若。于嗟鳩兮,無食桑葚!于嗟女兮,無與士耽!士之耽兮,猶可說也。女之耽兮,不可說也!
  桑之落矣,其黃而隕。自我徂爾,三歲食貧。淇水湯湯,漸車帷裳。女也不爽,士貳其行。士也罔極,二三其德。
  三歲為婦,靡室勞矣。夙興夜寐,靡有朝矣。言既遂矣,至于暴矣。兄弟不知,?其笑矣。靜言思之,躬自悼矣。
  及爾偕老,老使我怨。淇則有岸,隰則有泮。總角之宴,言笑晏晏。信誓旦旦,不思其反。反是不思,亦已焉哉!
  7、屈原《離騷》(節選):
  長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艱。余雖好修?以?羈兮,謇朝誶而夕替。既替余以蕙?兮,又申之以攬?。亦余心之所善兮,雖九死其猶未悔。怨靈修之浩蕩兮,終不察夫民心。眾女嫉余之蛾眉兮,謠諑謂余以善淫。固時俗之工巧兮,?規矩而改錯。背繩墨以追曲兮,競周容以為度。?郁邑余?傺兮,吾獨窮困乎此時也。寧溘死以流亡兮,余不忍為此態也!鷙鳥之不群兮,自前世而固然。何方圜之能周兮?夫孰異道而相安?屈心而抑志兮,忍尤而攘詬。伏清白以死直兮,固前圣之所厚。

悔相道之不察兮,延佇乎吾將反。回朕車以復路兮,及行迷之未遠。步余馬于蘭皋兮,馳椒丘且焉止息。進不入以離尤兮,退將復修吾初服。制芰荷以為衣兮,集芙蓉以為裳。不吾知其亦已兮,茍余情其信芳。高余冠之岌岌兮,長余佩之陸離。芳與澤其雜糅兮,唯昭質其猶未虧。忽反顧以游目兮,將往觀乎四荒。佩繽紛其繁飾兮,芳菲菲其彌章。民生各有所樂兮,余獨好修以為常。雖體解吾猶未變兮,豈余心之可懲?
  8、李白《蜀道難》:
  噫吁?,危乎高哉!蜀道之難,難于上青天!蠶叢及魚鳧,開國何茫然!爾來四萬八千歲,不與秦塞通人煙。西當太白有鳥道,可以橫絕峨眉巔。地崩山摧壯士死,然后天梯石棧相鉤連。上有六龍回日之高標,下有沖波逆折之回川。黃鶴之飛尚不得過,猿猱欲度愁攀援。青泥何盤盤,百步九折縈巖巒。捫參歷井仰脅息,以手撫膺坐長嘆。
  問君西游何時還?畏途?巖不可攀!但見悲鳥號古木,雄飛雌從繞林間。又聞子規啼夜月,愁空山。蜀道之難,難于上青天,使人聽此凋朱顏!連峰去天不盈尺,枯松倒掛倚絕壁。飛湍瀑流爭喧?,?崖轉石萬壑雷。其險也如此!嗟爾遠道之人胡為乎來哉?
  劍閣崢嶸而崔嵬,一夫當關,萬夫莫開。所守或匪親,化為狼與豺。朝避猛虎,夕避長蛇,磨牙吮血,殺人如麻。錦城雖云樂,不如早還家。蜀道之難,難于上青天,側身西望長咨嗟!
  9、杜甫《登高》:
  風急天高猿嘯哀,渚清沙白鳥飛回。無邊落木蕭蕭下,不盡長江滾滾來。萬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獨登臺。艱難苦恨繁霜鬢,潦倒新停濁酒杯。
  10、白居易《琵琶行(并序)》:

潯陽江頭夜送客,楓葉荻花秋瑟瑟。主人下馬客在船,舉酒欲飲無管弦。醉不成歡慘將別,別時茫茫江浸月。

忽聞水上琵琶聲,主人忘歸客不發。尋聲暗問彈者誰?琵琶聲停欲語遲。移船相近邀相見,添酒回燈重開宴。千呼萬喚始出來,猶抱琵琶半遮面。轉軸撥弦三兩聲,未成曲調先有情。弦弦掩抑聲聲思,似訴平生不得志。低眉信手續續彈,說盡心中無限事。輕攏慢捻抹復挑,初為《霓裳》后《六幺》。大弦嘈嘈如急雨,小弦切切如私語。嘈嘈切切錯雜彈,大珠小珠落玉盤。間關鶯語花底滑,幽咽泉流冰下難。冰泉冷澀弦凝絕,凝絕不通聲暫歇。別有幽愁暗恨生,此時無聲勝有聲。銀瓶乍破水漿迸,鐵騎突出刀槍鳴。曲終收撥當心畫,四弦一聲如裂帛。東船西舫悄無言,唯見江心秋月白。

沉吟放撥插弦中,整頓衣裳起斂容。自言本是京城女,家在蝦蟆陵下住。十三學得琵琶成,名屬教坊第一部。曲罷曾教善才服,妝成每被秋娘妒。五陵年少爭纏頭,一曲紅綃不知數。鈿頭銀篦擊節碎,血色羅裙翻酒污。今年歡笑復明年,秋月春風等閑度。弟走從軍阿姨死,暮去朝來顏色故。門前冷落鞍馬稀,老大嫁作商人婦。商人重利輕別離,前月浮梁買茶去。去來江口守空船,繞船月明江水寒。夜深忽夢少年事,夢啼妝淚紅闌干。
  我聞琵琶已嘆息,又聞此語重唧唧。同是天涯淪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識!我從去年辭帝京,謫居臥病潯陽城。潯陽地僻無音樂,終歲不聞絲竹聲。住近湓江地低濕,黃蘆苦竹繞宅生。其間旦暮聞何物?杜鵑啼血猿哀鳴。春江花朝秋月夜,往往取酒還獨傾。豈無山歌與村笛,嘔啞嘲哳難為聽。今夜聞君琵琶語,如聽仙樂耳暫明。莫辭更坐彈一曲,為君翻作《琵琶行》。
  感我此言良久立,卻坐促弦弦轉急。凄凄不似向前聲,滿座重聞皆掩泣。座中泣下誰最多?江州司馬青衫濕。
  11、李商隱《錦瑟》:
  錦瑟無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華年。莊生曉夢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鵑。滄海月明珠有淚,藍田日暖玉生煙。此情可待成追憶,只是當時已惘然。
  12、李煜《虞美人》:
  春花秋月何時了?往事知多少。小樓昨夜又東風,故國不堪回首月明中。雕欄玉砌應猶在,只是朱顏改。問君能有幾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東流。
  13、蘇軾《念奴嬌?赤壁懷古》:
  大江東去,浪淘盡、千古風流人物。故壘西邊,人道是,三國周郎赤壁。亂石穿空,驚濤拍岸,卷起千堆雪。江山如畫,一時多少豪杰。

遙想公瑾當年,小喬初嫁了,雄姿英發。羽扇綸巾,談笑間,檣櫓灰飛煙滅。故國神游,多情應笑我,早生華發。人生如夢,一尊還酹江月。
  14、辛棄疾《永遇樂?京口北固亭懷古》:
  千古江山,英雄無覓孫仲謀處。舞榭歌臺,風流總被雨打風吹去。斜陽草樹,尋常巷陌,人道寄奴曾住。想當年,金戈鐵馬,氣吞萬里如虎。
  元嘉草草,封狼居胥,贏得倉皇北顧。四十三年,望中猶記,烽火揚州路。可堪回首,佛貍祠下,一片神鴉社鼓。憑誰問:廉頗老矣,尚能飯否?

【初中詩詞曲34篇】

《詩經?關雎》、《詩經?蒹葭》、曹操《觀滄海》、陶潛《飲酒》、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王灣《次北固山下》、王維《使至塞上》、李白《聞王昌齡左遷龍標遙有此寄》、李白《行路難》、杜甫《望岳》、杜甫《春望》、杜甫《茅屋為秋風所破歌》、岑參《白雪歌送武判官歸京》、韓愈《早春呈水部張十八員外》、劉禹錫《酬樂天揚州初逢席上見贈》、白居易《觀刈麥》、白居易《錢塘湖春行》、李賀《雁門太守行》、杜牧《赤壁》、杜牧《泊秦淮》、李商隱《夜雨寄北》、李商隱《無題》、李煜《相見歡》、范仲淹《漁家傲》、晏殊《浣溪沙》、王安石《登飛來峰》、蘇軾《江城子?密州出獵》、蘇軾《水調歌頭》、陸游《游山西村》、辛棄疾《破陣子》、文天祥《過零丁洋》、馬致遠《天凈沙?秋思》、張養浩《山坡羊?潼關懷古》、龔自珍《己亥雜詩》
  1、關雎(詩經?周南)
  關關雎鳩,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參差荇菜,左右流之。窈窕淑女,寤寐求之。求之不得,寤寐思服。悠哉悠哉,輾轉反側。參差荇菜,左右采之。窈窕淑女,琴瑟友之。參差荇菜,左右?之。窈窕淑女,鐘鼓樂之。
  2、蒹葭(詩經?秦風)
  蒹葭蒼蒼,白露為霜。所謂伊人,在水一方。溯洄從之,道阻且長。溯游從之,宛在水中央。蒹葭萋萋,白露未?。所謂伊人,在水之湄。溯洄從之,道阻且躋。溯游從之,宛在水中坻。蒹葭采采,白露未已。所謂伊人,在水之?。溯洄從之,道阻且右。溯游從之,宛在水中?。
  3、觀滄海(曹操)
  東臨碣石,以觀滄海。水何澹澹,山島竦峙。樹木叢生,百草豐茂。秋風蕭瑟,洪波涌起。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漢燦爛,若出其里。幸甚至哉!歌以詠志。
  4、飲酒(陶淵明)
  結廬在人境,而無車馬喧。問君何能爾,心遠地自偏。采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山氣日夕佳,飛鳥相與還。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5、送杜少府之任蜀州(王勃)
  城闕輔三秦,風煙望五津。與君離別意,同是宦游人。海內存知己,天涯若比鄰。無為在歧路,兒女共沾巾。
  6、次北固山下(王灣)
  客路青山下,行舟綠水前。潮平兩岸闊,風正一帆懸。海日生殘夜,江春入舊年。鄉書何處達,歸雁洛陽邊。
  7、使至塞上(王維)
  單車欲問邊,屬國過居延。征遂出漢塞,歸雁入胡天。大漠孤煙直,長河落日圓。蕭關逢候騎,都護在燕然。
  8、聞王昌齡左遷龍標遙有此寄(李白)
  楊花落盡子規啼,聞道龍標過五溪。我寄愁心與明月,隨君直到夜郎西。
  9、行路難(李白)
  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盤珍羞直萬錢。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劍四顧心茫然。欲渡黃河冰塞川,將登太行雪滿山。閑來垂釣碧溪上,忽復乘舟夢日邊。行路難!行路難!多歧路,今安在。長風破浪會有時,直掛云帆濟滄海。
  10、望岳(杜甫)
  岱宗夫如何,齊魯青未了。造化鐘神秀,陰陽割昏曉。蕩胸生曾云,決眥入歸鳥。會當凌絕頂,一覽眾山小。
  11、春望(杜甫)
  國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時花濺淚,恨別鳥驚心。烽火連三月,家書抵萬金。白頭搔更短,渾欲不勝簪。
  12、茅屋為秋風所破歌(杜甫)
  八月秋高風怒號,卷我屋上三重茅。茅飛渡江灑江郊,高者掛?長林梢,下者飄轉沉塘坳。南村群童欺我老無力,忍能對面為盜賊。公然抱茅入竹去,唇焦口燥呼不得,歸來倚杖自嘆息。俄頃風定云墨色,秋天漠漠向昏黑。布衾多年冷似鐵,嬌兒惡臥踏里裂。床頭屋漏無干處,雨腳如麻未斷絕。自經喪亂少睡眠,長夜沾濕何由徹!安得廣廈千萬間,大庇天下寒士俱歡顏!風雨不動安如山。嗚呼!何時眼前突兀見此屋,吾廬獨破受凍死亦足!
  13、白雪歌送武判官歸京(岑參)
  北風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飛雪。忽如一夜春風來,千樹萬樹梨花開。散入珠簾濕羅幕,狐裘不暖錦衾薄。將軍角弓不得控,都護鐵衣冷難著。瀚海闌干百丈冰,愁云慘淡萬里凝。中軍置酒飲歸客,胡琴琵琶與羌笛。紛紛暮雪下轅門,風掣紅旗凍不翻。輪臺東門送君去,去時雪滿天山路。山回路轉不見君,雪上空留馬行處。
  14、早春呈水部張十八員外二首(其一)(韓愈)
  天街小雨潤如酥,草色遙看近卻無。最是一年春好處,絕勝煙柳滿皇都。
  15、酬樂天揚州初逢席上見贈(劉禹錫)
  巴山楚水凄涼地,二十三年棄置身。懷舊空吟聞笛賦,到鄉翻似爛柯人。沉舟側畔千帆過,病樹前頭萬木春。今日聽君歌一曲,暫憑杯酒長精神。
  16、觀刈麥(白居易)
  田家少閑月,五月人倍忙。夜來南風起,小麥覆隴黃。婦姑荷簞食,童稚攜壺漿,相隨餉田去,丁壯在南岡。足蒸暑土氣,背灼炎天光,力盡不知熱,但惜夏日長。復有貧婦人,抱子在其旁,右手秉遺穗,左臂懸敝筐。聽其相顧言,聞者為悲傷。家田輸稅盡,拾此充饑腸。今我何功德,曾不事農桑。吏祿三百石,歲晏有余糧。念此私自愧,盡日不能忘。
  17、錢塘湖春行(白居易)
  孤山寺北賈亭西,水面初平云腳低。幾處早鶯爭暖樹,誰家新燕啄春泥。亂花漸欲迷人眼,淺草才能沒馬蹄。最愛湖東行不足,綠楊陰里白沙堤。
  18、雁門太守行(李賀)
  黑云壓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鱗開。角聲滿天秋色里,塞上燕脂凝夜紫。半卷紅旗臨易水,霜重鼓寒聲不起。報君黃金臺上意,提攜玉龍為君死。
  19、赤壁(杜牧)
  折戟沉沙鐵未銷,自將磨洗認前朝。東風不與周郎便,銅雀春深鎖二喬。
  20、泊秦淮(杜牧)
  煙籠寒水月籠沙,夜泊秦淮近酒家。商女不知亡國恨,隔江猶唱后庭花。
  21、夜雨寄北(李商隱)
  君問歸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漲秋池。何當共剪西窗燭,卻話巴山夜雨時。
  22、無題(李商隱)
  相見時難別亦難,東風無力百花殘。春蠶到死絲方盡,蠟炬成灰淚始干。曉鏡但愁云鬢改,夜吟應覺月光寒。蓬山此去無多路,青鳥殷勤為探看。
  23、相見歡(李煜)
  無言獨上西樓,月如鉤。寂寞梧桐深院鎖清秋。剪不斷,理還亂,是離愁,別是一般滋味在心頭。
  24、漁家傲(范仲淹)
  塞下秋來風景異,衡陽雁去無留意。四面邊聲連角起。千嶂里,長煙落日孤城閉。濁酒一杯家萬里,燕然未勒歸無計。羌管悠悠霜滿地。人不寐,將軍白發征夫淚。
  25、浣溪沙(晏殊)
  一曲新詞酒一杯。去年天氣舊亭臺。夕陽西下幾時回?無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識燕歸來,小園香徑獨徘徊。
  26、登飛來峰(王安石)
  飛來山上千尋塔,聞說雞鳴見日升。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緣身在最高層。
  27、江城子?密州出獵(蘇軾)
  老夫聊發少年狂,左牽黃,右擎蒼,錦帽貂裘,千騎卷平岡。為報傾城隨太守,親射虎,看孫郎。酒酣胸膽尚開張。鬢微霜,又何妨!持節云中,何日遣馮唐?會挽雕弓如滿月,西北望,射天狼。
  28、水調歌頭(蘇軾)
  明月幾時有把酒問青天。不知天上宮闕,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風歸去,又恐瓊樓玉宇,高處不勝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間。

轉朱閣,低綺戶,照無眠。不應有恨,何事長向別時圓。人有悲歡離合,月有陰晴圓缺,此事古難全。但愿人長久,千里共嬋娟。
  29、游山西村(陸游)
  莫笑農家臘酒渾,豐年留客足雞豚。山重水復疑無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簫鼓追隨春社近,衣冠簡樸古風存。從今若許閑乘月,拄杖無時夜叩門。
  30、破陣子(辛棄疾)
  醉里挑燈看劍,夢回吹角連營。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聲,沙場秋點兵。馬作的盧飛快,弓如霹靂弦驚。了卻君王天下事,贏得生前身后名。可憐白發生!
  31、過零丁洋(文天祥)
  辛苦遭逢起一經,干戈廖落四周星。山河破碎風飄絮,身世浮沉雨打萍。惶恐灘頭說惶恐,零丁洋里嘆零丁。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32、天凈沙?秋思(馬致遠)
  枯藤老樹昏鴉,小橋流水人家,古道西風瘦馬。夕陽西下,斷腸人在天涯。
  33、山坡羊?潼關懷古(張養浩)
  峰巒如聚,波濤如怒,山河表里潼關路。望西都。意躊躇。傷心秦漢經行處,宮闕萬間都做了土。興,百姓苦;亡,百姓苦。
  34、己亥雜詩(龔自珍)
  浩蕩離愁白日斜,吟鞭東指即天涯。落紅不是無情物,化作春泥更護花。

【初中背誦文章16篇段】

《孔子語錄》、孟子《魚我所欲也》、孟子《生于憂患,死于安樂》、《左傳?曹劌論戰》、《戰國策?鄒忌諷齊王納諫》、諸葛亮《出師表》、陶潛《桃花源記》、酈道元《三峽》、韓愈《雜說(四)》、劉禹錫《陋室銘》、柳宗元《小石潭記》、范仲淹《岳陽樓記》、歐陽修《醉翁亭記》、周敦頤《愛蓮說》、蘇軾《記承天寺夜游》、宋濂《送東陽馬生序(節選)》、

35、《孔子語錄》
  子曰:“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人不知而不慍,不亦君子乎?”(《學而》)
  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為人謀而不忠乎?與朋友交而不信乎?傳不習乎?”(《學而》)
  子曰:“溫故而知新,可以為師矣。”(《為政》)
  子曰:“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為政》)
  子貢問曰:“孔文子何以謂之'文'也?“子曰:“敏而好學,不恥下問,是以謂之'文'也。”(《公冶長》)
  子曰:“默而識之,學而不厭,誨人不倦,何有于我哉?”(《述而》)
  子曰:“由,誨女知之乎!知之為之,不知為不知,是知也。”(《為政》)
  子曰:“見賢思齊焉,見不賢而內自省也。”(《里仁》)
  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師焉;擇其善者而從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述爾》)
  曾子曰:“是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遠。仁以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遠乎?”(《泰伯》)
  子曰:“歲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子罕》)
  子貢問曰:“有一言而可以終身行之者乎。”
  子曰:“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衛靈公》)
  36、《魚我所欲也》(孟子)
  魚,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魚而取熊掌者也。生,亦我所欲也;義,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義者也。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為茍得也;死亦我所惡,所惡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避也。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則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使人之所惡莫甚于死者,則凡可以避患者何不為也由是則生而有不用也,由是則可以避患而有不為也。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惡有甚于死者。
  非獨賢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賢者能勿喪耳。一簞食,一豆羹,得之則生,弗得則死。呼爾而與之,行道之人弗受;蹴爾而與之,乞人不屑也。
  萬鐘則不辯禮義而受之,萬鐘于我何加焉!為宮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識窮乏者得我與向為身死而不受,今為宮室之美為之;向為身死而不受,今為妻妾之奉為之;向為身死而不受,今為所識窮乏者得我而為之:是亦不可以已乎此之謂失其本心。
  37、生于憂患,死于安樂(孟子)
  舜發于畎畝之中,傅說舉于版筑之間,膠鬲舉于魚鹽之中,管夷吾舉于士,孫叔敖舉于海,百里奚舉于市。
  故天將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勞其筋骨,餓其體膚,空乏其身,行拂亂其所為,所以動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人恒過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慮而后作,征于色發于聲而后喻。入則無法家拂士,出則無敵國外患者,國恒亡,然后知生于憂患而死于安樂也。
  38、曹劌論戰(《左傳》)
  十年春,齊師伐我。公將戰。曹劌請見。其鄉人曰:"肉食者謀之,又何間焉"劌曰:"肉食者鄙,未能遠謀。"乃入見。
  問:"何以戰"公曰:"衣食所安,弗敢專也,必以分人。"對曰:"小惠未?,民弗從也。"公曰:"犧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對曰:"小信未孚,神弗福也。"公曰:"小大之獄,雖不能察,必以情。"對曰:"忠之屬也。可以一戰。戰則請從。"
  公與之乘。戰于長勺。公將鼓之。劌曰:"未可。"齊人三鼓。劌曰:"可矣。"齊師敗績。公將馳之。劌曰:"未可。"下視其轍,登軾而望之,曰:"可矣。"遂逐齊師。
  既克,公問其故。對曰:"夫戰,勇氣也。一鼓作氣,再而衰,三而竭。彼竭我盈,故克之。夫大國,難測也,懼有伏焉。吾視其轍亂,望其旗靡,故逐之。"
  39、鄒忌諷齊王納諫《戰國策》
  鄒忌修八尺有余,而形貌?麗。朝服衣冠,窺鏡,謂其妻曰:"我孰與城北徐公美"其妻曰:"君美甚,徐公何能及君也"城北徐公,齊國之美麗者也。忌不自信,而復問其妾曰:"吾孰與徐公美"妾曰:"徐公何能及君也"旦曰,客從外來,與坐談,問之客曰:"吾與徐公孰美"客曰:"徐公不若君之美也。"明日,徐公來,孰視之,自以為不如;窺鏡而自視,又弗如遠甚。暮寢而思之,曰:"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妾之美我者,畏我也;客之美我者,欲有求于我也。"
  于是入朝見威王,曰:"臣誠知不如徐公美。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欲有求于臣,皆以美于徐公。今齊地方千里,百二十城,宮婦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內莫不有求于王:由此觀之,王之蔽甚矣。"
  王曰:"善。"乃下令:"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過者,受上賞;上書諫寡人者,受中賞;能謗譏于市朝,聞寡人之耳者,受下賞。"令初下,群臣進諫,門庭若市;數月之后,時時而間進;期年之后,雖欲言,無可進者。燕,趙,韓,魏聞之,皆朝于齊。此所謂戰勝于朝廷。
  40、出師表(諸葛亮)
  先帝創業未半而中道崩殂,今天下三分,益州疲弊,此誠危急存亡之秋也。然侍衛之臣不懈于內,忠志之士忘身于外者,蓋追先帝之殊遇,欲報之于陛下也。誠宜開張圣聽,以光先帝遺德,恢弘志士之氣,不宜妄自菲薄,引喻失義,以塞忠諫之路也。
  宮中府中,俱為一體,陟罰臧否,不宜異同,若有作奸犯科及為忠善者,宜付有司論其刑賞,以昭陛下平明之理,不宜偏私,使內外異法也。侍中,侍郎郭攸之,費?,董允等,此皆良實,志慮忠純,是以先帝簡拔以遺陛下。愚以為宮中之事,事無大小,悉以咨之,然后施行,必得裨補闕漏,有所廣益。
  將軍向寵,性行淑均,曉暢軍事,試用之于昔日,先帝稱之曰能,是以眾議舉寵為督。愚以為營中之事,悉以咨之,必能使行陣和睦,優劣得所。
  親賢臣,遠小人,此先漢所以興隆也;親小人,遠賢臣,此后漢所以傾頹也。先帝在時,每與臣論此事,未嘗不嘆息痛恨于桓,靈也!侍中,尚書,長史,參軍,此悉貞良死節之臣,愿陛下親之信之,則漢室之隆,可計日而待也。
  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陽,茍全性命于亂世,不求聞達于諸侯。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顧臣于草廬之中,諮臣以當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許先帝以驅馳。后值傾覆,受任于敗軍之際,奉命于危難之間,爾來二十有一年矣。先帝知臣謹慎,故臨崩寄臣以大事也。受命以來,夙夜憂嘆,恐付托不效,以傷先帝之明,故五月渡瀘,深入不毛。今南方已定,甲兵已足,當獎率三軍,北定中原,庶竭駑鈍,攘除奸兇,興復漢室,還于舊都。此臣所以報先帝而忠陛下之職分也。至于斟酌損益,進盡忠言,則攸之,?,允之任也。
  愿陛下托臣以討賊興復之效,不效,則治臣之罪,以告先帝之靈。若無興德之言,則責攸之,?,允等之慢,以彰其咎。陛下亦宜自謀,以諮諏善道,察納雅言。深追先帝遺詔,臣不勝受恩感激!
  今當遠離,臨表涕零,不知所言。
  41、桃花源記(陶淵明)
  晉太原中,武陵人捕魚為業。緣溪行,忘路之遠近。忽逢桃花林,夾岸數百步,中無雜樹,芳草鮮美,落英繽紛。漁人甚異之。復前行,欲窮其林。
  林盡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從口入。初極狹,才通人。復行數十步,豁然開朗。土地平曠,屋舍儼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屬。阡陌交通,雞犬相聞。其中往來種作,男女衣著,悉如外人。黃發垂髫,并怡然自樂。見漁人,乃大驚,問所從來。具答之。便要還家,設灑殺雞作食。村中聞有此人,咸來問訊。自云先世避秦時亂,率妻子邑人來此絕境,不復出焉,遂與外人間隔。問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漢,無論魏晉。此人一一為具言所聞,皆嘆惋。余人各復延至其家,皆出灑食。停數日,辭去。此中人語云:"不足為外人道也!"
  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處處志之。及郡下,詣太守,說如此。太守即遣人隨其往,尋向所志,遂迷,不復得路。
  南陽劉子驥,高尚士也,聞之,欣然規往,未果,尋病終。后遂無問津者。
  42、三峽(酈道元)
  自三峽七百里中,兩岸連山,略無闕處。重巖疊嶂,隱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見曦月。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絕。或王命急宣,有時朝發白帝,暮到江陵,其間千二百里,雖乘奔御風不以疾也。
  春冬之時,則素湍綠潭,回清倒影。絕?多生怪柏,懸泉瀑布,飛漱其間。清榮峻茂,良多趣味。
  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澗肅,常有高猿長嘯,屬引凄異,空谷傳響,哀轉久絕。故漁者歌曰:"巴東三峽巫峽長,猿鳴三聲淚沾裳!"
  43、雜說(韓愈)
  世有伯樂,然后有千里馬。千里馬常有,而伯樂不常有。故雖有名馬,祗辱于奴隸人之手,駢死于槽櫪之間,不以千里稱也。
  馬之千里者,一食或盡粟一石。食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是馬也,雖有千里之能,食不飽,力不足,才美不外見,且欲與常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盡其材,鳴之而不能通其意,執策而臨之曰:"天下無馬!"嗚呼!其真無馬邪其真不知馬也!
  44、陋室銘(劉禹錫)
  山不在高,有仙則名。水不在深,有龍則靈。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苔痕上階綠,草色入簾青。談笑有鴻儒,往來無白丁。可以調素琴,閱金經。無絲竹之亂耳,無案牘之勞形。南陽諸葛廬,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
  45、小石潭記(柳宗元)
  從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聞水聲,如鳴佩環,心樂之。伐竹取道,下見小潭,水尤清冽。全石以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為坻,為嶼,為?,為巖。青樹翠蔓,蒙絡搖綴,參差披拂。
  潭中魚可百許頭,皆若空游無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然不動,?爾遠逝,往來翕忽。似與游者相樂。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滅可見。其岸勢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坐潭上,四面竹樹環合,寂寥無人,凄神寒骨,悄愴幽邃。以其境過清,不可久居,乃記之而去。
  同游者:吳武陵,龔古,余弟宗玄。隸而從者,崔氏二小生:曰恕己,曰奉壹。
  46、岳陽樓記(范仲淹)
  慶歷四年春,滕子京謫守巴陵郡。越明年,政通人和,百廢具興。乃重修岳陽樓,增其舊制,刻唐賢今人詩賦于其上。屬予作文以記之。
  予觀夫巴陵勝狀,在洞庭一湖。銜遠山,吞長江,浩浩湯湯,橫無際涯;朝暉夕陰,氣象萬千。此則岳陽樓之大觀也,前人之述備矣。然則北通巫峽,南極瀟湘,遷客騷人,多會於此,覽物之情,得無異乎?
  若夫霪雨霏霏,連月不開,陰風怒號,濁浪排空;日星隱曜,山岳潛形;商旅不行,檣傾楫摧;薄暮冥冥,虎嘯猿啼。登斯樓也,則有去國懷鄉,憂讒畏譏,滿目蕭然,感極而悲者矣。
  至若春和景明,波瀾不驚,上下天光,一碧萬頃;沙鷗翔集,錦鱗游泳;岸芷汀蘭,郁郁青青。而或長煙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躍金,靜影沉璧,漁歌互答,此樂何極!登斯樓也,則有心曠神怡,寵辱偕忘,把酒臨風,其喜洋洋者矣。
  嗟夫!予嘗求古仁人之心,或異二者之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廟堂之高則憂其民;處江湖之遠則憂其君。是進亦憂,退亦憂。然則何時而樂耶其必曰"先天下之憂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乎。噫!微斯人,吾誰與歸?時六年九月十五日。
  47、醉翁亭記(歐陽修)
  環滁皆山也。其西南諸峰,林壑尤美,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瑯琊也。山行六七里,漸聞水聲潺潺而瀉出于兩峰之間者,釀泉也。峰回路轉,有亭翼然臨于泉上者,醉翁亭也。作亭者誰山之僧智仙也。名之者誰太守自謂也。太守與客來飲于此,飲少輒醉,而年又最高,故自號曰醉翁也。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間也。山水之樂,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若夫日出而林霏開,云歸而巖穴暝,晦明變化者,山間之朝暮也。野芳發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陰,風霜高潔,水落而石出者,山間之四時也。朝而往,暮而歸,四時之景不同,而樂亦無窮也。
  至于負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樹,前者呼,后者應,傴僂提攜,往來而不絕者,滁人游也。臨溪而漁,溪深而魚肥,釀泉為酒,泉香而酒洌,山肴野蔌,雜然而前陳者,太守宴也。宴酣之樂,非絲非竹,射者中,弈者勝,觥籌交錯,坐起而喧嘩者,眾賓歡也。蒼顏白發,頹然乎其間者,太守醉也。
  已而夕陽在山,人影散亂,太守歸而賓客從也。樹林陰翳,鳴聲上下,游人去而禽鳥樂也。然而禽鳥知山林之樂,而不知人之樂;人知從太守游而樂,而不知太守之樂其樂也。醉能同其樂,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太守謂誰廬陵歐陽修也。
  48、愛蓮說(周敦頤)
  水陸草木之花,可愛者甚蕃。晉陶淵明獨愛菊。自李唐來,世人盛愛牡丹。予獨愛蓮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漣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遠益清,亭亭凈植,可遠觀而不可褻玩焉。
  予謂菊,花之隱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貴者也;蓮,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愛,陶后鮮有聞。蓮之愛,同予者何人牡丹之愛,宜乎眾矣
  49、記承天寺夜游(蘇軾)
  元豐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戶,欣然起行。念無與為樂者,遂至承天寺尋張懷民。懷民亦未寢,相與步于中庭。庭下如積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橫,蓋竹柏影也。何夜無月何處無竹柏但少閑人如吾兩人者耳。
  50、送東陽馬生序(節選)(宋濂)
  余幼時即嗜學。家貧,無從致書以觀,每假借于藏書之家,手自筆錄,計日以還。天大寒,硯冰堅,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錄畢,走送之,不敢稍逾約。以是人多以書假余,余因得遍觀群書。既加冠,益慕圣賢之道,又患無硯師名人與游,嘗趨百里外,從鄉之先達執經叩問。先達德隆望尊,門人弟子填其室,未嘗稍降辭色。余立侍左右,援疑質理,俯身傾耳以請;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禮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復;俟其欣悅,則又請焉。故余雖愚,卒獲有所聞。
  當余之從師也,負篋曳屣行深山巨谷中。窮冬烈風,大雪深數尺,足膚皸裂而不知。至舍,四肢僵勁不能動,媵人持湯沃灌,以衾擁覆,久而乃和。寓逆旅,主人日再食,無鮮肥滋味之享。同舍生皆被綺繡,戴朱纓寶飾之帽,腰白玉之環,左佩刀,右備容臭,燁然若神人;余則?袍敝衣處其間,略無慕艷意。以中有足樂者,不知口體之奉不若人也。蓋余之勤且艱若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