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精品tv久久久久久久久久_国产一区二区精品久久_无码无套少妇毛多69XXX_久久精品亚洲av无码四区

當前位置:高考知識網 > 安徽高校 > 正文

安徽水利水電職業技術學院學費是多少,有哪些專業

更新時間:2023-11-07 20:37:25 高考知識網 sport555.cn

安徽水利水電職業技術學院學費為理科專業3900元/學年,文科專業3500元/學年,藝術類專業6500元/學年;住宿費:800元/年。

安徽水利水電職業技術學院學費是多少,有哪些專業

一、安徽水利水電職業技術學院學費是多少

安徽水利水電職業技術學院學費是多少,有哪些專業

說明:安徽水利水電職業技術學院是公辦大學

通常來說,公辦大學由于有國家或地方財政經費支持,學費一般不是很貴,普通類專業通常4000-6000元每年,藝術類專業通常8000-15000元每年,不過公辦大學也有中外合作等部分高收費專業,學費通常2-3萬元一年甚至更高到十幾萬;民辦大學由于需要自籌資金,學費一般較貴,通常本科專業15000-25000元每年,專科專業8000-15000元每年,也有超過20000元一年的。

家庭條件困難的學生,可以選擇國家助學貸款,畢業后分期還款,國家財政還貼息,也算是國家對大學生的政策福利,在報考前最好先向學校咨詢是否支持助學貸款以及辦理貸款相關流程等事項。

二、安徽水利水電職業技術學院獎助學金設置情況

安徽水利水電職業技術學院本專科學生資助政策簡介
資助項目資助金額資助人數或比例
國家資助國家獎學金一次性獎勵8000元我校根據省教育廳下達名額確定,全國共獎勵6萬人。
國家勵志獎學金一次性獎勵5000元我校根據省教育廳下達名額確定,約占大二大三在校生人數的3.3%
國家助學金每年:一等4000元;二等3000元;三等2000元我校根據省教育廳下達名額確定,約占在校生22%(一等5%;二等12%;三等5%)
國家助學貸貸款根據學費加住宿費確定,每年最高不超過8000元無限制
基層就業國家資助補償學費或代償國家助學貸款,每生每年不高于8000元無限制
服兵役國家教育資助學費補償、國家助學貸款代償以及學費減免標準,本專科生每生每年最高不超過8000元根據實際申報并通過省教育廳審核確定
綠色通道通過“綠色通道”辦理入學手續,暫緩交納學費。入學后,高校資助部門根據學生具體情況開展困難認定,采取不同措施給予資助無限制
地方政府資助求職創業補貼按1500元/人的標準一次性發放無限制
校內資助困難補助特殊困難補助一次性發放:一等4000元視困難生情況而定
 二等2000元
大病救助一次性發放10000元視具體情況而定
“百千萬”走訪慰問金一次性發放1000-2000元不等依據走訪方案確定人數
校內獎學金學校獎學金一次性發放2000元學校獎學金名額根據學生人數比例確定,二年級(且為非畢業班)為學生數的10%,三年級為學生數的5%。
學生特別獎勵一次性發放40-2000元無限制
新生特別獎勵最高10000元依據招生工作方案確定
新生技能獎勵1000-6000元依據招生工作方案確定,榮獲多項技能大賽獎項,以最高獎項發放金額,不累計發放。
勤工助學固定崗位:每月300元
臨時崗位:視具體崗位而定
固定崗位202個崗位
學費減免按實際應繳納學費金額減免無限制

三、安徽水利水電職業技術學院簡介  

安徽水利水電職業技術學院始建于1952年,其前身為水利部“淮河水利專科學校”,是隸屬省水利廳的公辦全日制普通高校。2000年,經省人民政府批準,正式成立安徽水利水電職業技術學院。學院是全國100所和全省3所國家示范性高職院校之一。2014年,經省發展改革委和教育廳批準,在全省高職中率先進行“四年一貫制”本科教育改革試點。2015年,經省教育廳批準為全省首批16所地方技能型高水平大學建設院校之一。

2016年,榮獲安徽省文明單位。2017年,榮膺全國高職院校教學資源50強。2018年,獲批全國首批優質水利高等職業院校建設單位(5所高校)、教育部現代學徒制試點學校、全省首批“三全育人”綜合改革試點高校(11所高校,其中高職2所)、全省首批校企合作示范典型學校。2019年,學院獲批國家優質專科高等職業院校(全省8所)、全國高職高專院校競爭力100強院校(全省3所)、全國1+X證書制度試點高校、全省高職發展標桿校和全省網絡思政中心建設試點高校(全省高職1所)。2019年12月,教育部、財政部正式公布中國特色高水平高職學校和高水平專業建設計劃名單,共有197所高職學校入選,學院在全國1400余所高職高專院校中脫穎而出,榮膺其中。2020年,學院成功獲批教育部全國職業院校校園文化“一校一品”學校、全國教育后勤信息化建設優秀單位、安徽省省級線上教學示范高校和安徽省第一批節水型高校。 此外,學院自2002年以來連續榮獲“安徽省直文明單位”和“全國水利系統文明單位”榮譽稱號。

學院積極探索以應用為導向的高職科研模式,重視產學研合作、科研應用開發與成果轉化,承擔水利部、淮河水利委員會、省水利廳、省教育廳等重大課題多項,科研能力在全省高職處于領先水平。

學院積極構建格物致知的校園景觀系統、多元開放的文化展示系統、立體交互的文化媒體系統、一院一品的專業文化系統、師生共享的文化實踐平臺,致力打造人文、平安、節約、和諧“四個校園”。學院以水利行業精神為引領,以水文化和徽文化為底蘊,構建以“上善若水”的特色校園文化。通過“文明城市進校園”“校園科技文化藝術節”等活動、領導干部上講臺、黨政干部聯系班級等舉措以及“書院制”“學分制”等載體積極推進“十個育人”,全員、全過程、全方位打造學生成長空間,服務學生成人成才,努力培養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建設者和接班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