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精品tv久久久久久久久久_国产一区二区精品久久_无码无套少妇毛多69XXX_久久精品亚洲av无码四区

當前位置:高考知識網 > 寫作模板 > 正文

農村平安家庭事跡材料精華篇

更新時間:2023-08-26 04:41:20 高考知識網 sport555.cn

農村平安家庭事跡材料一

在大石鄉李川村,有這么一位平凡而樸實的女人,她用20年的真情與公婆相依相伴,十年如一日地精心照顧癱瘓在床的婆婆,白天端水、送飯、喂藥、洗衣,晚上陪床、翻身……她用自己的行動詮釋著“百善孝為先”的含義。在別人看來她是孝道的遵守者,是好兒媳。但是,她卻說,這都是應該做的,她就是李平安。

1997年10月,鄰居不慎進入有沼氣的水窖而中毒,和她生活了2年的丈夫在營救時不幸遇難,此時他們的兒子才剛出生20多天。不敢想象,一個原本幸福的家庭頃刻間失去了頂梁柱,在親人心中留下了永遠也難以撫平的傷痛。自此,父母失去了兒子,妻子失去了丈夫,小孩沒有了父親。

面對突發變故,李平安心中悲痛萬分,但為了老人和孩子,她咬緊牙關,硬是挺了過來,用她單薄的身體扛起了操持整個家庭的重任。

2012年8月,不幸再次造訪,李平安的公婆突患肺心病導致半身不遂,臥床不起,生活基本不能自理。李平安看在眼里,急在心里,有時候會偷偷一個人落淚,但是看到眼前的婆婆,她更多的是心疼。為了讓婆婆能夠舒服點,無論多忙多累,細心的李平安每天按時給婆婆準備一日三餐,一勺一勺地喂到婆婆嘴里。為了避免長褥瘡,她每隔兩小時就會給婆婆翻一次身,晚上睡覺也會陪在婆婆身邊。

常言說“久病床前無孝子”,她每天既要干農活,又要照顧老人和孩子,一天下來,累得渾身酸軟,卻始終面帶笑容。為照顧臥病在床的婆婆,她很少回娘家,偶爾去一趟也是來也匆匆去也匆匆,每次看著老母親戀戀不舍的表情,她的心中就有說不出的愧疚。3年來,她任勞任怨,沒有嫌棄更沒有怨言,在她看來,照顧婆婆已經成為她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了。功夫不負有心人,經過精心的照顧和調理,婆婆的身體狀態有所好轉,身體也開始漸漸恢復了。外邊天氣好的時候,細心的李平安經常會扶著婆婆出去曬太陽,等婆婆坐好了再回家收拾屋子,洗衣服,到點了再把婆婆接回來吃飯。“這個媳婦比女兒都好”,李平安的鄰居說。李平安的孝心感動著村莊周邊的人,只要提起她,周圍的鄰居都會為她豎起大拇指。雖然命運讓這個家庭不完整,但鄰居們都很羨慕李平安的婆婆,能有個這么孝順的兒媳婦。李平安的婆婆發自肺腑地說:“我是貧苦農民出身,老伴去世,又失去兒子,不知是哪輩子修來的福,碰上這么一個好閨女(媳婦)”。

每當別人問李平安這樣付出是否值得時,她總是笑而不答。在她心里,婆婆就是她最至親的人,伺候婆婆是天經地義很自然的事情,不需要理由。的確,孝順老人不需要講道理,關鍵在于如何去做。在最困難的時候,她們相持相扶,彼此關愛,度過生活的難關;在漫長的生活長河里,她們寬容以對,互為慰籍,共享人生的平實和精彩,這細水長流般的愛,將會感染更多的人在平平淡淡中體味真、弘揚善、享受美。

農村平安家庭事跡材料二

一、悉心照料公婆,久病床前有孝子

俗話說“久病床前無孝子”,而對于她來說卻成了婆婆久病床前的好閨女。她的婆婆患有先天的風濕性心臟病,一年365天,時刻防備著病情發展,她一邊要樂觀的安慰婆婆做好心理疏導,一邊還要為了減少老人家發病的次數,少受病痛的折磨。通過各種途徑,四處求醫問藥,后來終于查詢到一種有效的中藥調理方法,于是從2005年3月就每日早起為婆婆熬上一碗湯藥,由于以前沒有熬藥的經驗,掌握不好火候,經常被嗆得直流眼淚,雖然氣味難聞,讓人作嘔,但為了婆婆的病,她堅持了。蒼天不負有心人,兩年多的堅持,換來了婆婆病情的好轉,發病次數減少了,臉色也紅潤起來,看到老人能夠健康快樂地和孫子玩耍,心中再沒有苦味,盡是滿滿的蜜汁了。然而好景不長,可能是因為年齡的緣故吧,隨著花甲之年的到來,婆婆的心臟似乎比以前更重了,近幾年,每每有個“風吹草動”的小感冒都要住院。否則將難以維持,于是,她經常往返于單位、醫院、家庭之間,每天,她都不顧一天工作的繁忙與辛勞,為婆婆送上可口的飯菜,為婆婆清洗隨身的衣物成了她每日必不可少的一部分,回到家又要輔導孩子的功課,雖然辛苦,但她卻覺得很幸福。天有不測風云,盡管她這么無微不至的照看婆婆,但婆婆的病情還是在5月再次復發,她實在無法看到婆婆再受此病痛的折磨,經與丈夫商量后,毅然帶著婆婆走上了進京看病路,為了照顧好婆婆的身體,又把病看好,就先把婆婆安頓在親戚家,自己獨自一人拿著病歷奔走于京城的各大醫院,先后來到北京阜外醫院,安貞醫院、協和醫院,301醫院.....均確診為先天性風濕性心臟病,需要更換心臟瓣膜,這不婆婆心里有壓力,一是不敢換,擔心有風險,二是不想換,擔心昂貴的醫療費。目前,她正為此事做婆婆思想工作呢,因為這一家人中婆婆最聽她的話了,經過她耐心細致的勸導打消了婆婆的顧慮,于3月完成心臟瓣膜更換手術。

二、擔負家庭重任,支持丈夫工作。

她的丈夫是一位氣象工作者,忙碌而又艱苦的檢測,增雨工作,通常會下鄉工作,每天很晚才回家,有時閑暇的假日也會被緊急的任務所占用,因為這樣,沉重的家務,年邁公婆和幼小孩子的照料就都落在她一人身上,作為一個妻子,她也需要丈夫的陪伴和分擔,她也曾有過抱怨,但是,每當看到丈夫回家時被淋濕了的衣衫,被曬得黝黑的臉頰時,就會在心底默默的理解了他,因為她知道干旱的季節里,渴水的秧苗需要他,全縣的百姓更需要他,他愛崗敬業,不正是他可敬可愛之處嗎?為了丈夫的工作,為了家庭的美滿和諧,她默默支持鼓勵丈夫,從不給他增加負擔,使他在工作中表現出色,每年都獲得省市單位先進工作者的光榮稱號。

三、愛崗敬業,盡顯巾幗風采

雖然生活中她有著太多的苦與累,但在服務三農的工作中她依然精益求精,任勞任怨。曾先后獲取得省級科研成果5項,撰寫優秀論文10余篇,歷任農業局信息中心主任,《梨樹農網》主編,梨樹縣專家協會農業分會秘書長、梨樹縣青年聯合會副秘書長,多次被省、市、縣及農業系統評為先進個人,是梨樹縣農業信息化工作的奠基人,工作中勇于創新,樂于奉獻,通過《梨樹農網》,“農業專家110服務”,“搭建四電合一”等工作方式,為農民提供產前、產中、產后全方位的信息服務,為我縣農村經濟的發展和繁榮探索出了一條新路。在如今所負責的農產品質量安全工作中,她始終把“讓食者安心,讓耕者獲利”做為她的出發點和落角點,始終為全縣百姓把守著安全農產品的道道防線。建立農產品質量安全檢驗檢測機制,開展速測,確保連續多年不發生農產品質量安全事故,成為全省首批農產品質量安全示范縣,農產品檢測工作也始終走在了全省的前列。

四、贈人玫瑰,手有余香,積極投身慈善,熱心公益事業

她不僅是愛崗敬業,誠實守信的典范,更是一個樂于奉獻社會,服務群眾的楷模。組織一部分青聯委員為四平燒傷的聶秀麗母子捐款;參予梨樹一中的金秋助學活動,為那些成績優異且經濟有困難的同學送去溫暖;參加“梨樹愛心快遞”聯盟組織,對白山鄉中學二年三班的學生韓育(因父親殘疾,母親常年有病)進行大學前的救助,每月都為韓育送去自己的一份愛心。她所做的這一切不僅快樂了別人,也快樂了自己,同時也得到了社會各界的充分肯定, 先后被縣委宣傳部分別授予“梨樹好人”;全縣“書香家庭”的光榮稱號。被縣婦聯評為最美家庭“好媳婦”的光榮稱號。

她沒有驚天動地的壯舉,但是她有一顆真誠,善良和寬容的心靈,她沒有聲名顯赫的偉業,但是她有一個溫暖、幸福和諧的家庭。始終懷著一顆美好的心靈,學會尊重,懂得關愛,善待他人,為建設平安梨樹,放飛青春夢想,構建和諧家園貢獻力量。

農村平安家庭事跡材料三

張明俊,男,漢族,大專文化程度,安康市漢濱區瀛湖鎮天柱山村人。1965年1月出生,1989年7月加入中國共產黨,2002年4月起擔任天柱山村黨支部書記,因積勞成疾,6月25日身患胃癌不幸病逝。曾任陜西省第十一屆、十二屆人大代表,先后獲得“全國勞動模范”、陜西省“郭孝義式農村黨支部書記”、陜西省“優秀共產黨員”、陜西省“十大最美村官”、“安康好人”等榮譽稱號。

對黨忠誠,勇于擔當。張明俊同志始終把永遠聽黨話、堅定跟黨走作為最重要的人生信條,對黨和人民的事業無限忠誠,體現了一名共產黨員的政治本色。1986年高中畢業后,張明俊開商店、包零工、辦企業,靠勤勞智慧率先致富,他把這一切歸根于黨的好政策,主動向黨組織靠攏,1989年加入了中國共產黨。2001年,原天山、水泥、汪梁三個村合并為天柱山村。3000多人的亂村無人敢攬村支書這“瓷器活”。經過鎮黨委研究和黨員群眾推薦,張明俊扛住家人的反對,不顧朋友的勸阻,將原本效益很好的建筑公司交給妻子管理,毅然挑起黨支部書記重擔。“組織和群眾這么信任我,這‘擔子’再難挑,我也得挑起。”

面對并村前“水泥人好賭,天山人愛酒,汪梁扯皮?筋啥都有”,并村后村民心不齊、氣不順的爛攤子,張明俊下定決心,堅信事靠人為,事在人干。他給其他村干部反復講:“村看村、戶看戶,群眾看的是黨支部,咱們一定要當好鄉親們的主心骨。”他帶領班子進組入戶了解情況、詢計問策,傾聽群眾呼聲和需求,建立樹干部輪流坐班、定期例會、包片負責、量化考核等管理辦法,為班子齊心干事立規矩。確立了建好“兩個陣地”(黨員活動室及文體娛樂小廣場)、穿好“兩雙鞋”(膠鞋、皮鞋)、唱好“兩臺戲”(基礎設施建設、生態工程建設)、開好“三條船”(發展個私經濟、搞好勞務輸出、壯大集體經濟)、扛好“三面旗”(物質文明,精神文明,政治文明)、達到“一個目標”(為民謀福利)的村黨支部工作思路。張明俊常講“一個好漢三個幫,要干好村上的事,村干部和全體黨員首先要擰成一股繩,形成一條心”。他堅持與黨員干部大事小事多商量、有事無事常來往,定期召開班子成員碰頭會,每月召開黨員會,經常開展談心談話活動,要求干部“下鄉穿膠鞋,跋山涉水、走鄉串戶;進城穿皮鞋,廣泛交際、引資招商”。他還多次組織村干部到延安、富平、黃龍、大寨等地學習取經,開闊眼界。重視黨員發展和管理工作,全村13年發展26名黨員,勸退不合格黨員3名。張明俊模范帶頭作表率,帶好隊伍促發展,忠實履行了一名村黨支部書記的職責。就在他病重難以言語時,還通過手機短信安排工作,病危期間還向村班子交代修繕村小學和整修天柱山旅游景點塌方等工作,彌留之際反復念叨“要是能再活個三五年,我一定要讓村上大變樣”。張明俊同志無論擔任村上黨支部書記,還是兼職省市區鎮四級人大代表、區工商聯副*、瀛湖商會會長等,都能盡職盡責,用心干好每一項工作,帶富了村子,帶好了風氣,讓昔日的“爛桿村”、“貧困村”變成山清水秀、村美人富、文明和諧的“明星村”。

開拓進取,產業興村。張明俊同志始終把拔掉窮根、加快發展扛在肩上,落實在行動上,堅持帶領群眾走上富裕道路,體現農村基層干部的使命擔當。天柱山村面積18.6平方公里,是典型秦巴山區落后村,常年“守著青山沒飯吃、望著湖水沒水喝、依著電站沒電用”。張明俊深知群眾要脫貧致富、村上要跨越發展,必須找到突破口、選準好路子,一張藍圖繪到底。上任后,張明俊不忘根本、不忘初衷、不忘使命,結合村情實際制定《天柱山村新農村發展規劃》,提出“生態農業、旅游服務、個私經濟、勞務輸出”四大產業發展和修路建園等七大夢想工程。他憑著“讓鄉親們都過上好日子”的堅定信仰,緊緊抓住西部開發和退耕還林的政策機遇,采取支部+協會+農戶、產業+基地等模式,流轉治理土地3500畝,建起核桃、板栗、枇杷等省級現代農業示范園5500畝。依靠緊鄰瀛湖景區地理優勢,打造白云古寺旅游景點,引導農戶建成農家樂等個私經濟66戶,幫助300多名村民在家門口創業就業。針對天柱山村面積大耕地少,富余勞動力就業困難的實際,他讓150名村民到自己的公司打工,幫助250人到安康水電廠長期工作,讓村民就近轉為產業工人。如今,全村建起3個居民安置點,450戶村民蓋起了樓房,建成文化娛樂廣場3處,還成立了村籃球隊、民俗文藝宣傳隊、舞蹈隊。全村人均純收入10937元,比他擔任支書的13年前翻了10倍。

攻堅克難,一心為民。張明俊同志始終把情系鄉親、謀事干事作為履職標準,堅持一心為公、迎難而上,體現了農村基層干部的為民情懷。天柱山村3100多人、660多戶群眾散居在5面山坡、13條溝、15道梁,水電路是群眾最迫切的期盼,也是困擾村“兩委”班子多年的難題。在任職的第一次全體村民大會上,張明俊莊嚴承諾,不管多難多苦,都要把吃水、用電、修路的難題解決了。面對山區基礎設施建設造價高、施工難度大、群眾利益協調難,張明俊積極爭項目跑資金,上山梁下溝峁查看線路,帶領干部群眾一米一米整修,一年接著一年推進。資金短缺時,他主動墊資;勞力不足時,他組織自己的建筑公司義務投勞;群眾對修建順序有爭議時,他以身作則,引導村民識大局、明事理、講和諧。全村累計籌資2100萬元,組織群眾投勞2萬多個,修建集中供水工程5處,鋪設管渠37公里,打水窖290口,完成農電網改造15公里,修通、硬化通村、到組、入戶道路14條41公里,85%的村民喝上了干凈衛生的自來水,100%的農戶通上了電,98%的農戶家門口通了水泥路。張明俊同志用13年的辛勤付出和不懈堅持兌現一句承諾,贏得了群眾的尊敬和擁戴,天柱山村也先后被評為全省“升級晉檔科學發展活動”好類村、“平安家庭創建活動”示范村、“水庫移民示范村”,安康市“五個好”村黨組織、新農村建設示范村等。

嚴于律己,樂于助人。張明俊同志始終把淡泊名利、處事公道作為立身做人之本,堅持引領高尚、傳承美德,用實際行動彰顯共產黨員的人格力量。他堅持民主決策、民主管理和民主監督,把一切權力交給村民,先后主持兌現了數千萬元政策補助,沒有引起群眾不滿。他嚴于律己,以身作則,堅持把黨的政策原原本本兌現給百姓,把黨的溫暖實實在在送給鄉親,從未優親厚友、搞特權、謀私利。大哥張明生是2010年“7?18”洪澇災害的毀房戶,有資格享受1.7萬元的建房補助,村上討論補助對象時,張明俊堅決從名單上劃掉了大哥的名字,把名額讓給了其他群眾。13年來,他把全部崗位補貼和公司3%利潤用于村上的辦公開支,出資40萬元為村民修建文化活動廣場。他常說榮譽是大家一起干出來的,每次獲得獎金,他都發給村里有貢獻的老黨員、離職村干部和困難群眾。5月5日,參加全國勞動模范表彰大會后一返村,他就把1萬元獎金全部拿出來,又貼上5500元積蓄,為村組干部、困難群眾發了一筆“特殊獎金”。

張明俊常對村民說“窮不讀書,窮根難斷;富不辦學,富不長遠。”他尊師重教,關心資助教育事業,堅持自費慰問教師、資助學生,修繕校舍、捐助設施等,多次看望患血癌的瀛湖一小原老校長,并送去5萬多元醫藥費。他堅持樂善好施、扶弱救困、把群眾困苦掛在心上,救助殘疾孤老、幫扶困難群眾,逢年過節給貧困戶送米面油,常年為貧困老人理發買單。張明俊把捐資助學、扶貧濟困作為自己義不容辭的責任和一名共產黨員應盡的義務。據不完全統計,他累計資助貧困學生53名,幫扶貧困戶200多戶,為村民提供無償扶助資金70多萬元,擔保貸款100多萬元,資助教育和扶貧公益事業資金110多萬元。張明俊把群眾困難裝在心里,群眾自然把他放在心上。張明俊病逝后,3000多名當地干部群眾自發為他送行,在外務工的鄉親專程返鄉吊唁,數以萬計的網民通過各類網絡平臺轉載事跡、評論點贊。群眾自發舉辦追思會、吟誦會,寄托對一名優秀農村基層黨組織書記的崇高敬意。張明俊同志胸懷大愛,光明磊落,報答家鄉,回饋社會,把他的無私和奉獻永遠寫在天柱山群眾的心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