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精品tv久久久久久久久久_国产一区二区精品久久_无码无套少妇毛多69XXX_久久精品亚洲av无码四区

當前位置:高考知識網 > 今日新聞 > 正文

今天攀枝花地震最新消息2018,攀枝花地震帶分布高清圖

更新時間:2023-08-11 21:19:14 高考知識網 sport555.cn

四川攀枝花市原名渡口市。渡口市位于石棉?元謀地震帶中南段的西側和鹽源?洱源地震帶北段東側。仁和區東部和米易縣境內的地震活動,主要受石棉?元謀地震帶的影響,也是該地震帶的組成部分。鹽邊西北地區的地震活動,主要受鹽源?洱源地震帶的影響,也是這個地震帶的組成部分。

第一節中強震、弱震

一、中強震

1955年以來,共記載M≥4級的地震3次。

(一)1955年9月23日23時零6分,魚?6級地震。震中位置,儀器記錄微觀

震中為北緯26o36′;宏觀調查所得的等烈度線定出的宏觀震中為北緯26o24′,東經101o54′,即在仁和區的拉魚乍與會理縣黎溪區魚?、河漂一帶。震源深度為12公里。這次地震最遠破壞距離達120公里,最遠有感距離達400公里。

9度區(極震區):北起紅格,南至紫石壩,長約30公里;東到黎溪,西達迤資,寬約11公里,呈狹長橢圓形。該震區內I、Ⅱ類房屋幾乎倒塌殆盡,Ⅲ類房屋少數傾倒,普遍破壞。據不完全統計,該區內打死471人,打死牛、馬、騾、豬等大牲畜400余頭。山崩、滑坡和地裂現象極為普遍,如金沙江沿岸的河漂、灣子、金良一帶,見大小滑坡20余處,其中河漂西溝口崩塌長200米,高20米;在回頭山南西1.5公里的豬泥塘附近的滑坡長達300米,下滑4?5米。

8度區:北起新九,南至黎洪,長約60公里,西起路步?、裕民街,東至和愛鄉一帶,寬約26公里。區內I類房屋倒塌許多,l類房屋部份倒塌,Ⅲ類房屋大都遭受不同程度的破壞。房屋倒塌造成部份人畜傷亡,其中昔格達村倒塌房屋7間,打死8人;和愛附近的團結村倒塌草屋18間,打死7人;河口(五星)街倒塌房屋324間,打死2人,傷31人;綠灣(綠前)倒塌瓦房6戶,土房2戶,草房3戶,打死1人,傷22人。

7度區:北起丙谷,南起龍街、米都附近,長110公里;東起風營、江西灣,西達今市區炳草崗一帶,寬45公里。區內少數房屋垮塌,多數房屋開裂,普遍掉瓦。仁和鎮倒塌幾間老朽瓦房,打死1人,傷數人。

6度區:北起米易白馬附近,南至元謀以南,長182公里;東至會理江舟,西達華坪,寬114公里。區內房屋輕度破壞,老舊房屋小裂縫加寬,個別老朽“土庫房”和木架房傾斜和倒塌。

(二)1955年9月28日仁和區魚塘(向陽鄉)5級地震。這次地震是9月23日魚?、拉?6級地震的強余震,其微觀震中為北緯26o30′,東經101o48′;宏觀震中為北緯26o26′,東經101o48′;震中烈度為7度。

(三)1956年8月24日鹽邊4級地震,震中為北緯27o00′,東經103o30′;震中烈度6度。

鄰近地區地震對攀枝花地區的影響。攀枝花鄰近地區(北緯25.0?28.0o,東經100.0?103.0o),歷史上記載的地震和1985年底以前用儀器記錄的強震和中強震有100余次,對攀枝花地區的影響烈度達6度以上的只有6次,影響烈度均未超過7度。

二、弱震活動

攀枝花及其鄰近地區,1964年底以前無地震記錄臺站,也無弱震記錄。從1965年1月1日起,攀枝花等5個萬倍級的微震記錄臺站同時投入正式記錄,到1985年底止,共記錄到M≤4.5級地震393次,其中4.5級地震1次,3.0至3.9級地震14次,2.0至2.9級地震153次,M≤1.9級地震225次。震中分布:主要集中在仁和東南和鹽邊西北地區,其次是米易東部和西北地區,市區中部地震較少。在時間分布上,地震的次數有明顯的波狀起伏,其中1969年和1977年處于波谷位置,1977年僅在拉?附近有一次1.6級小震,是1965年以來地震活動的頻度和強度均為最低的一年。

第二節地震烈度區劃

攀枝花是祖國大三線建設的重點,國家多次派地質專家和科研單位到攀枝花及鄰近地區進行地震烈度的綜合考察研究,對攀枝花地區的地震烈度作了評定和區劃工作。

早在1957年,李善幫、徐煜堅等專家編制的《中國地震烈度區域劃分圖及說明書》中,就將現在的二灘壩區劃為8度。1955?1966年,中國科學院地球物理研究所西南工作站(昆明地球物理研究所前身)和地質部西南地震地質隊,在西昌?渡口地區進行了地震地質、地震活動性、地震影響場、重力測量和地殼測深等方面的綜合研究,編制了100萬分之一地震烈度區劃圖。同時,中國科學院地球物理研究所西南工作站對弄弄坪等重點區域進行了地震基本烈度鑒定,確定了弄弄坪地區地震基本烈度為7度,為攀枝花鋼鐵基地選址提供了科學依據。

為了配合地震預報和防震抗震工作,1971年國家地震局從成都、昆明、蘭州、武漢4個地震大隊和中國科學院地質研究所、工程力學研究所、物探隊等7個單位抽調人員組成西南地震烈度隊。從1971年下半年開始,他們大量收集西昌?渡口以及周圍地區的地震地質、地殼結構、地殼形變、地震活動性和地震影響場等方面的資料,同時在西昌?渡口地區開展了地震地質和歷史地震的考察,開展了100萬分之一面積重力測量和流動重力測量,對本區已有的大地水準路線進行了復測,并增布了水準路線和渡口水準環。經過綜合

分析研究,于1973年底初步編出50萬分之一未來100年內《西昌?渡口地區地震烈度區劃圖》及其說明書,于1977年正式出版。

1975?1977年,四川省地震局地震地質隊和渡口地震中心站,對渡口地區的地質構造和地震活動性等方面又進行了進一步調查和資料收集、整理及分析工作,編寫了《四川渡口地區地震基本烈度鑒定報告》,繪制了50萬分之一《渡口地區烈度區劃圖》。

中國科學院、國家地震局、水科院、水電部和中國人民解放軍等部門所屬單位,對二灘地區的地震烈度問題開展了一系列科研工作。在此基礎上,四川省地震局1982年承擔了二灘水電站地震基本烈度的復核鑒定任務,1983年和1984年對二灘壩區和周圍地區開展了地震地質、地震活動性、地殼形變、歷史地震及地震影響場、深部構造、水庫誘發地震、古地震研究和應用地震模式識別等8項研究工作,進行了綜合研究,確定了該地區的地震危險性,于1984年底提交了《二灘水電站地震基本烈度復核鑒定綜合研究報告》及有關圖件。1985年經國家地震局地震烈度評定委員會審定,同意四川省地震局的結論,即二灘壩區的地震基本烈度為7度。

第三節地震監測預報

一、專業地震臺站和地震機構的建立

1964年8月,周恩來總理對承擔攀枝花及周圍地區地震考察的中國科學院西南地震考察隊作出指示:這個地震臺網,要配備三四百人,限一年內,全部建成。根據周總理的指示,1964年底中國科學院地球物理研究所西南工作站,在攀枝花及周圍地區建成了攀枝花地震臺(代號101)、平地地震臺(102)、會理力馬河地震臺(103)、米易丙谷地震臺(104)、鹽邊惠民地震臺(105)等5個萬倍級的區域地震觀測臺站,于1965年1月1日同時正式記錄。

1966年3月,河北省隆堯、寧晉地區發生大地震后,中國地震工作者開始了地震的預測預報工作。1966年地質部西南地震地質隊112隊在攀枝花地區建立了弄弄坪、密地和普隆3個斷層微量位移觀測站。通過觀測斷層的微量位移活動來監視和預報未來可能發生的地震。1970年1月5日,云南峨山、曲溪之間發生7.7級大地震后,周恩來很關心渡口的建設和震情,在1970年1月全國地震工作會議上,他幾次提到渡口,問有沒有渡口的代表,指示地震工作人員要弄清渡口地震的度數及發生的可能性。在這次全國地震工作會議上,把西昌?渡口地區列為主要保衛區和重點監視區。1970年6月,省革委批復了省地震辦《關于組建四川地震隊的請示報告》,同時決定,四川地震隊下設灌縣、康定、西昌、渡口4個省地震分中心站(1971年改稱地震中心站)。渡口地震分中心站統一管理的臺站有:攀枝花地震臺(有測震和地傾斜觀測)和會理力馬河地震記錄臺;弄弄坪、普隆斷層微量位移觀測站和1970年1月建立的三堆子地應力觀測站;成都地質學院(協作單位)1970年上半年建立的仁和臨時觀測站(有地磁、地電、水氡和重力4種觀測手段);四川省地質局物探大隊(協作單位)1970年6月建立的米易臨時地震臺(有地磁、地電觀測)。共計7個地震臺站,8種觀測手段,為開展地震的綜合預測預報工作打下了基礎。

1971年9月6日,渡口東南控卡、裕民一帶發生了4.5級地震。為了加強渡口地區的地震預測預報工作,國家地震局決定在渡口地區進行地震預報會戰,并將渡口中心地震臺改為渡口基準臺。國家地震局還派丁國瑜來渡口市,于1971年9月17日至19日,召集成都地震大隊和昆明地震大隊有關負責人開會,研究在渡口地區開展地震預報會戰問題。經過一個多月的準備工作,由成都地震大隊、昆明地震大隊、渡口市革委、渡口市武裝部、西昌地震中心站、渡口基準地震臺等6個單位派員組成了渡口地區地震預報會戰領導小組,成都地震大隊派員任領導小組組長,昆明地震大隊和渡口市革委分別派員任領導小組副組長。1971年11月在渡口市召開了第一次領導小組(擴大)會議,決定充實加強渡口、米易、會理、平地和華坪等5個地震臺,新建鹽邊、元謀2個地震臺;在兩年會戰期間,渡口基準臺要負責匯總和處理上述7個專業臺站的地震記錄和地磁、地電、地傾斜、地應力、扭秤、水氡等地震前兆觀測資料,以及渡口和周圍地區的群眾業余測報地震的資料,開展綜合分析,組織地震趨勢會商,提出渡口及鄰近地區的地震趨勢分析和預報意見。

二、市內地震機構和測報臺點的建立

1970年1月5日云南峨山、曲溪間發生7.7級大地震后,攀枝花地震臺謝來聚同志在市里建立了第一批利用土地電變化測報地震的群眾測報點。1971年9月6日渡口東南發生了4.5級地震后,為配合國家地震局在攀枝花地區組織的地震預報會戰,成立了渡口市地震辦公室。1974年5月成立市革委地震領導小組辦公室。為了更好地和專業臺站相結合,搞好渡口及鄰近地區的地震預報,辦公室與渡口基準地震臺合署辦公,一個機構兩塊牌子。1974年10月26日,市里召開了第一次地震工作會議,各大單位成立了地震工作領導小組或地震辦公室,一些群眾業余性地震測報點和企業地震臺相繼建立起來。微觀測報點最多的1977年達70個,測報人員達70人。1975年5月,市地震辦公室和渡口基準地震臺聯合舉辦了土簡儀器測報地震的學習班,計有578人參加。這類學習班,以后又舉辦過3次。經過幾年地震預測預報工作的實踐,感到僅靠土簡儀器和宏觀觀測不能適應預測預報地震的需要,攀礦公司于1979年率先建成了渡口市第一個企業地震臺,被省地震局批準納入全省區域地震觀測臺網。接著,攀鋼于1981年在前進鄉南山建成了攀鋼地震臺。這個臺的儀器所處的洞子深、基巖好、覆蓋厚,又在納拉箐斷裂附近,被納入全國地震前兆觀測臺網,列為全國I類地形觀測綜合臺。1982年渡口礦務局建成了市級企業地震臺,該臺觀測手段均為土簡儀器。

三、地震預報

方式采取專群結合,土洋結合,長、中、短、臨4個地震預報階段相結合。

1970年12月10日06點12分,會理南的通安附近發生3.6級地震。震前,在攀枝花地區開展地震測報的成都地質學院的老師們發現地電儀和扭秤等儀器的記錄資料出現明顯短期異常變化。經綜合分析,于12月2日,在渡口地震分中心站進行的緊急會商會上提出了“近期內在渡口東邊元謀至米易一線靠近渡口或鹽邊一帶將發生4級左右地震”的短期地震趨勢預報意見,并及時報告省地震辦公室。這是渡口地震分中心站第一次較成功的預報了攀枝花鄰近地區的地震。

1974年11月,西昌、涼山、渡口防震協作區在渡口市召開第一次地震趨勢會商會,會上根據地震活動、地震地質、地殼形變測量、地震波速比,以及各種“土”、“洋”儀器觀測資料的綜合分析,提出:“今冬明春在渡口、西昌、涼山地區發生6級以上地震的可能性不大,但是今冬明春在寧(南)會(理)斷裂和魚蚱、冕寧?石棉以及雷(波)馬(邊)屏(山)地區有可能發生5級左右地震”。這次會議還對四川省其它地區的地震趨勢進行了初步研究,提出:“在松潘、茂汶和川藏交界地區(包括滇西北)近期有可能發生6級以上的地震。”1974年11月17日0點25分在四川松潘、南坪間發生的5.7級地震;同年12月30日23點17分在馬邊、沐川間發生5.2級地震;1975年1月22日20點59分在云南巧家蒙姑發生4.7級地震,證明了這次防震協作區地震趨勢會商會提出的地震趨勢預報意見是較準確的。

在1976年6月昭覺召開第三次協作區地震趨勢會商會議上,渡口地震中心站綜合分析了專業臺和群測點的資料和預報意見后,代表渡口片區提出了5條地震趨勢預報意見,其中第二條稱:“據能量釋放與地震遷移規律,1977年在達日?久治?壤塘?色達?松潘?南坪?龍門山以及九龍?木里?冕寧?中旬?德欽?理塘一帶有可能發生7.0級以上地震。考慮到郫縣地磁異常,則北部的松潘、達日地區其可能性更大一些”;第四條:“根據6.0級以上地震的遷移特點,在松潘?龍門山?石棉?馬邊?東川?楚雄等地也有可能發生6.0級以上地震。從郫縣地磁資料看,近期在郫縣附近(松潘?龍門山)就有可能發生6.0級地震”。1976年8月16日和23日在松潘?平武發生的7.2級地震和同年11月7日在鹽源發生的6.7級地震,證明了上述地震趨勢預報意見是基本準確的。

1977年7月,在渡口市召開的第四次協作區地震趨勢會商會議上,渡口地震中心站提出:“在8月至9月份有發生中強地震(5?6級)的可能,主要危險地區是冕寧?西昌?普格一帶,昭覺及其附近、川西南一滇西北(木里?鹽源?中甸?麗江?洱源一帶)。”1977年10月17日云南瀘水東北發生5.3級地震,證明上述地震趨勢預報意見也基本上是準確的。1979年3月7日早8點,礦務局龍洞礦測報點報告礦務局地震辦公室,反映3月6日測報點旁邊的魚塘里青蛙成群結隊露出水面,蛙鳴不止;距地面380米深的118巷道抽水池水發渾,預測鹽源一帶可能會發生5級左右地震。果然,當天晚上20點45分,木里發生4.9級地震。1984年11月,四川省地震局召開年度地震趨勢會商會,市地震辦公室在會上根據鄰里地震活動明顯增強和4級地震圍空現象以及攀礦臺傾斜矢量圖打破年變化,提出“今冬明春或稍長一點時間,在本市鄰里的寧(南)、會(東)、巧(家)一帶可能會發生5?6級中強震”預報意見,較好地對應了1985年4月18日云南祿勸縣6.3級地震。

在震情緊張時,經過對有關資料進行綜合分析判斷后,確認無強震,及時地作出無震預報,這同有震預報具有同等重要性。1976年,云南龍陵和四川松潘、平武相繼發生大地震后,西南地區的震情已空前緊張,11月7日鹽源又發生6.7級強震,渡口市震感強烈,個別房屋的墻體被震裂,群眾中普遍產生了恐震和驚慌情緒。渡口基準地震臺負責同志在全市各大單位領導干部會議上,匯報了當時的震情:根據地震地質、地震活動及多種地震前兆觀測資料綜合分析、判斷,渡口地區近期不會發生5級以上地震。從而安定了民心,保證了生產建設工作的正常進行。

第四節防震、抗震

1977年2月8日,由市委書記白良玉主持,召開了渡口市第一次防震抗震會議,接著于3月12日成立了“渡口市防震抗震辦公室”,各大指揮部、公司、市屬各局也相繼成立了防震抗震辦公室或防震抗震領導小組,配備了必要的工作人員,把防震抗震工作列入重要議事日程。

市防震抗震辦公室從1977年3月20日至5月20日,組織力量先后深入重點企業、重要廠礦、重要設施設備和關鍵部位,進行檢查鑒定,同時還組織有領導干部、技術人員、老工人參加的三結合檢查鑒定小組,對本單位的各類建筑,進行全面普查鑒定。普查結果,全市1977年以前建造的504萬平方米建(構)筑物,有245.74萬平方米需要加固,占建筑總面積的48.76%,其中工業建筑有54.38萬平方米,民用建筑191.36萬平方米。

1977年7月25日至30日,市抗震辦公室召開了抗震加固技術座談會,有關指揮部、公司、設計院、廠、局的代表參加,認真學習毛*、周總理關于防震抗震工作指示,學習交流工業建筑和民用建筑抗震技術知識,討論抗震勘測和加固方案,之后,全市有10多個單位辦了抗震加固技術學習班,500余人參加培訓。市抗震辦公室還于1977年10月13日到11月8日,組織10多名分管抗震工作的干部赴北京、天津、營口等地的17個單位,進行考察學習。通過普查、技術培訓和考察學習,為全面開展抗震加固工程打下了比較堅實的基礎。

1978年,抗震加固工程逐步展開。這一年,全國第二次抗震工作會議在河北承德召開,會上把渡口市同北京、天津、大同、唐山列為全國第一批全面抓好抗震工作的5個重點城市。在這以后,市領導對抗震工作抓得更緊,市抗震辦公室經常召開會議,平衡計劃,檢查進度,交流經驗,統一加固標準,研究加固質量,并且加強了與計劃、財稅、物資、勞動以及設計、施工等部門聯系配合,協同作戰。抗震加固計劃,由市抗震辦公室提出經研究確定后,由市計委、建委以年度季度計劃下達各有關單位;市財稅局根據計劃撥款;市物資局根據計劃供應材料,調配材料的品種規格。經過全市人民共同努力,到1983年4月,全市共加固各種建筑面積238.89萬平方米,占需加固面積的97%;磚煙囪12座,跨度180米鐵索橋l座,各類管道1300米,各種設備500多臺件及一些皮帶通廊、索道支架等工程,共投資1979.07萬元,基本上完成了建(構)筑物的抗震加固任務。

在已完成的抗震加固工程項目中,屬于要害工程47.78萬平方米,占20%;屬于重要工程119.45萬平方米,占50%;一般工程71.66萬平方米,占30%。主要生產車間有攀鋼的煉鐵、燒結、初軋、軌梁廠及各類變電所,攀礦的選礦廠,河門口發電廠,郵電機房等;公共民用建筑有住宅、宿舍、辦公樓、醫院、學校、糧庫、幼兒園、商場、禮堂等。

抗震加固還解決了一批工程隱患。攀鋼燒結廠一、二、三燒結機室,是裝配式混凝土框架結構,原來施工時接頭沒有處理好,一直是個隱患,幾次想動手解決,下不了決心,怕影響生產。這次抗震加固,采取大會戰的辦法,計劃23天,結果只用了18天就完成了。職工們滿意的說:“去掉了一個心病”。渡口市第二人民醫院和華山旅社,地基發生裂縫,列為危房,經抗震加固處理,消除了隱患。其它一些建筑物,漏水、裂縫等缺陷,都在抗震加固中得到解決。

抗震加固,注重工程質量。除各單位加強工程自檢外,組織各系統或全市性的工程質量檢查,對重點工程進行抽查,處理檢查中的問題;組織按系統驗收,按照統一制定的驗收標準,第一步自檢驗收,第二步報主管部門驗收;冶金、煤炭、電力、郵電和市政5個系統,還請上級主管部門復查驗收。冶金部派人復查了攀鋼88個項目,建筑面積42萬平方米,占已加固面積的57%,經評定合格率達到96.2%;抽查了攀礦56個項目,建筑面積15萬平方米,占總加固面積的76%,經評定合格率為92.9%。全市按國家建委頒發的《抗震加固技術管理暫行辦法》規定的標準驗收結果,評為合格的(包括優良加固工程在內)有224.64萬平方米,占全市加固工程238.89萬平方米的94%,不合格的有近14.25萬平方米,占6%。

1983年4月22日至26日,國家城鄉建設部、四川省建委,在本市召開了渡口市抗震加固驗收總結會議,參加會議的有全國部分省、市、自治區和冶金、煤炭、郵電、鐵道部的代表,省內部分地、市、州、縣和渡口市有關單位代表,共計120余人。國家城鄉建設環境保護部設計局副局長、抗震辦公室副主任蘇彬作了會議總結,她說:“渡口市抗震加固工程,確實成績很大,在我國抗震史上要記上一筆,它是有計劃、有步驟、分期分批完成抗震加固的第一個城市,走在全國47個重點抗震城市的前面,也走在全國第一批5個抗震重點城市的前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