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精品tv久久久久久久久久_国产一区二区精品久久_无码无套少妇毛多69XXX_久久精品亚洲av无码四区

當前位置:高考知識網 > 熱點時事 > 正文

河南統計數據采集門戶【官網入口】

更新時間:2023-08-15 03:14:00 高考知識網 sport555.cn

【相關閱讀】

遼寧統計數據扭曲的體現

遼寧省近年來的統計數據異常波動非常明顯。財政數據方面, 2012年以前的大部分時間,遼寧省財政收入大多數都是維持兩位數的高增長,直至2013年,伴隨著新常態以來經濟與全國財政收入下滑,特別是東北經濟陷入困境,遼寧財政收入才有所下滑,2013年、財政收入增速分別為7.6%、-4.6%。財政數據擠水分,財政增速更是罕見的下滑至-33.4%,與2013-2017年全國公共財政收入增速整體穩定,均在14%左右形成鮮明反差。同時,遼寧為全國僅有的財政收入負增長的三個省份之一,增速遠低于黑龍江、江西-10%左右的增速,極度惡化的數據除了受到東北經濟下滑之外,統計數據調整的人為影響是主要原因。

除了財政收入數據以外,陳求發省長同時提到,遼寧省加大了對其他經濟數據的調整。筆者觀察下來,發現至少還有如下數據有明顯的擠水分痕跡。例如,固定資產投資數據方面,遼寧省固定資產投資數據同比增速為-27.8%,是全國唯一一個固定資產投資負增長的省份,截止前11月累計增速則進一步下滑至-63.6%,增速最低,而同期全國其他30個省(自治區、直轄市)固定資產投資比平均回落1.8%。而此前2010-2014的幾年時間,遼寧省的資產投資增速在全國的排名分別是第7、21、17、28、30位,從未墊底。

此外,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方面,11月遼寧省工業增加值是全國唯一一個負增長的省份,增速為-17.3%;從GDP結構來看,消費相對于投資水分似乎更小些,截止9月,遼寧省的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同比增速為7.2%,在全國范圍內與寧夏并列第28位,高于山西、北京分別6.9%和4.8%的增速,并未有明顯的調整。

基于大范圍數據修正的影響,遼寧省前三季GDP增速僅為-2.2%,是全國唯一一個負增長的省份,而早在2012年,遼寧GDP增速還曾高達9.5%,在全國范圍內并不屬于異常值。

遼寧統計數據造假的影響

“官出數字、數字出官”,從位列全國GDP前十的大省要員口中做出這樣坦誠的反思并不常見,而從行動上,從財政、投資、工業生產等全方位擠出數據水分也是頂住惟GDP論的體制壓力的重要突破。然而,遼寧數據修正的影響并不止于其本身,一些潛在的沖擊仍然存在。

首先,遼寧省數據的扭曲對全國數據以及經濟決策都產生了重要影響。盡管數據修正舉措值得提倡,但直接擠水分,對歷史數據不進行修正的做法,在筆者看來也有很大負面影響。

以固定資產投資為例,截止11月,全國固定資產投資累計增速8.3%,比10%的增速回落了1.7個百分點,這是在去年基建加大、房地產市場前期政策寬松的背景下取得的。然而,一旦除去遼寧以外的其他省份加總的固定資產增速,截止11月累計同比增長11%,反而比上升了。

失之毫厘謬以千里,在筆者看來,去年穩投資的力度如此之大,很大程度上是基于經濟情況下滑超出預期的判斷上做出的。當時,決策層相繼派出專項調查組赴多地調研,研究穩增長措施。甚至連去年年中政治局會議便已明確提出的抑制資產泡沫,其后也由于擔憂穩增長措施退出過早略有遲疑,直至三季度多項指標顯示增長已然全面向好之后,政策重點才轉向防風險,嚴厲的房地產調控也相繼而至。雖然我們不能簡單的把穩增長穩過頭歸咎于個別省份數據異常值,但不能否認的是,統計部門缺乏對異常值的警示以及從專業的角度進行歷史數據修正,一定程度上誤導了決策層的判斷。

此外,遼寧一省的案例顯然加大了市場對于地方統計數據可靠性的擔憂。正如遼寧省委書記李希評價遼寧的數據造假時提到:“哪位同志擔任負責人,都想讓本地區發展快一點,數據好看一點,這是一種擔當。但我們追求的政績,要對黨的事業負責,對歷史負責,對人民負責,這是更大的擔當。”毫無疑問,追求業績、GDP業績與政府官員升遷掛鉤,以及地方統計部門缺少獨立性并非遼寧特有現象,試問存在同樣的土壤,其他省份又有多大程度上存在上述問題?

筆者簡單的將近年來的全國各省份GDP數據加總,發現自2011年以來,全國各省加總的GDP總量比國家統計局公布的國內生產總值五年平均要高出3.6萬億,接近GDP規模的6%,而此前5年(2006-2010年),該數據平均值為4.8%。差異部分在增加,如果二者差異一部分可以歸因于各地經濟往來,數據重復計算的影響,但如此體量的增長有多少屬于地方政府高估并未可知,也很難相信只有遼寧省一個省市存在上述情形。

更進一步,如果投資高估在全國范圍內廣泛存在,那么顯然當前中國居民消費率就存在低估。這與早前部分學者的研究成果也有一致性,例如,現任央行副行長、國家外匯管理局局長易綱曾在2013年便提出,盡管當時官方公布的消費率不足50%,但其研究認為,中國消費率已經超過了60%。與之類似,學者張軍早前也提出,由于中國的統計數據大大低估了居住消費、官方統計數據沒有涵蓋由公司賬戶付費的私人消費、以及傳統的住戶調查方法存在局限,中國消費占比在2010年便已達到了GDP的60.9%,而非官方數據給出的47.4%。如此看來,中國的經濟結構轉型可能早已發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