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精品tv久久久久久久久久_国产一区二区精品久久_无码无套少妇毛多69XXX_久久精品亚洲av无码四区

當前位置:高考知識網 > 中國夢 > 正文

2020年廣東兩會召開時間及結束時間,及兩會熱點提案精神解讀

更新時間:2023-08-12 07:14:19 高考知識網 sport555.cn

2017年廣東省兩會召開具體時間:1月19日。

溫馨提示:由于2017年廣東省兩會還未召開,讓我們回顧一下廣東省人民政府工作報告全文

摘要深化行政體制改革。推進行政審批制度改革,實施省市縣三級政府部門權責清單管理,進一步精簡行政許可事項,清理規范行政許可中介服務,加快實施行政許可標準化。是“十三五”開局之年,是我省率先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決勝階段的第一年,也是推進結構性改革的攻堅之年,做好今年的政府工作意義重大。今年經濟社會發展的主要預期目標是:地區生產總值增長7%至于7.5%,固定資產投資增長15%以上,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增長9.5%以上,出口總額增長1%以上;地方一般公共預算收入增長9%以上;居民消費價格漲幅預期3%左右;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長高于經濟增長,城鎮登記失業率控制在3.5%以內;節能減排降碳約束性指標完成國家下達年度計劃。

為實現上述目標,重點抓好以下工作:

(一)為“十三五”經濟中高速增長開好局、起好步

提高供給體系質量和效率。加快形成高質量、多層次供給體系,開展改善消費品供給專項行動。推進質量強省建設,走以質取勝和品牌發展道路,提升產品、服務、工程質量。創新服務業態和商業模式。降低產品庫存,減少無效和低端供給。推動供給體系更好適應需求結構變化,加快向高水平供給平衡躍升。

多渠道擴大消費。繼續辦好廣貨全國行、廣貨網上行和各類促銷活動,支持廣貨眾籌、消費金融公司等消費新模式。穩定住房、汽車等大宗消費,取消過時的限制性措施,有效釋放住房剛性需求和改善性需求;落實小排量汽車、新能源汽車稅收優惠政策,實施輕型貨車下鄉政策。促進信息消費,發展智能終端產品及增值服務。推動電子商務向農村、境外和服務領域延伸,發展網絡經濟和分享經濟。發展教育、文化、體育等服務,壯大養老健康消費。實施快遞下鄉工程,擴大農村消費。落實帶薪休假制度,促進旅游消費。開展國內貿易流通體制改革發展綜合試點。完善質量監控體系和消費者權益保護機制。

擴大有效投資。堅持立足穩增長和調結構的平衡點,提高投資有效性和精準性。全年安排省重點項目投資5000億元。開工建設深中通道主體工程、羅定至信宜等15個高速公路項目,新增通車里程716公里。推進贛深客專、廣汕鐵路、深茂鐵路江茂段等一批鐵路項目建設,加快地鐵和城際軌道交通建設,抓好航空、港口、航道及配套產業園區等項目建設。加快建設韓江高陂水利樞紐等重大水利工程,推進珠三角水資源配置工程前期工作。抓好重大產業項目建設,實施新興產業重大工程包,推進與央企簽約項目落地。開工建設一批重大環保項目和民生工程。建立健全政府和社會資本合作機制,完善PPP項目庫,鼓勵社會資本參與和擴大重點領域投資,用好省鐵路發展基金等。加強項目儲備,編制實施政府三年滾動投資計劃。

力促出口平穩增長。強化對外貿穩增長的政策支持,支持企業深耕傳統市場,拓展新興市場,鞏固出口市場份額。擴大出口信用保險規模和覆蓋面,落實大型成套設備出口融資保險政策,進一步理清規范進出口環節收費,全面推廣出口退稅網上申報和限時辦結等制度。完善進口貼息政策,發揮進口商品交易中心、跨境電商直銷中心等作用,擴大先進技術裝備、資源性產品和優質消費品出口。加快推行國際貿易單一窗口、“互聯網+”易通關和“三互”通關合作。建立完善對技術性貿易壁壘的防范和應對體系。

促進各類企業健康發展。制定實施促進民營經濟大發展政策措施,解決準入限制、項目審批等制度性障礙,落實相關扶持政策,培育一批民營骨干企業。加快完善中小微企業公共服務平臺,建設小微企業創業創新示范基地和示范城市,帶動創新型小微企業集群發展。落實信貸風險補償金、融資政策性擔保等中小微企業支持政策,降低實體經濟融資成本。繼續培育超百億、超千億大型骨干企業,支持其并購重組和轉型發展。

加強經濟運行調節。強化經濟運行分析監測,加強區間調控、定向調控和相機調控。加大價格監管和反壟斷力度。加強重點領域風險防控,守住不發生系統性區域性風險底線。適應經濟結構重大變化,加強和改進統計工作。

(二)深入推進重點領域改革攻堅

深化行政體制改革。推進行政審批制度改革,實施省市縣三級政府部門權責清單管理,進一步精簡行政許可事項,清理規范行政許可中介服務,加快實施行政許可標準化。深化商事制度改革,健全事中事后監管體系,探索實行多證合一。開展市場準入負面清單制度改革試點,加快推進負面清單全覆蓋。整合完善公共資源交易管理體制。加快食品藥品、環境保護等重點領域監管制度建設。推進事業單位法人治理和信用體系建設。全面實施不動產統一登記制度。推廣“一門式”“一網式”政府服務管理模式,著力改進直接面向企業和群眾的公共服務。拓展完善省網上辦事大廳,提高行政審批事項網上全流程辦理率和網上辦結率。推動省以下地方審計機關人財務管理改革。支持司法體制等領域改革。

深化財稅和投資體制改革。完善省對市縣財政體制,啟動建立事權和支出責任相適應的制度改革試點。擴大預算績效管理范圍。清理整合財政專項資金,實行一個部門原則上一個專項。加大盤活財政存量資金力度,優化財政支出結構。完善地方政府債務限額管理、風險預警和監督考核制度。落實“營改增”擴圍等稅改政策,完善地方稅體系,推進國地稅征管體制改革。深化企業投資管理體制改革,認真落實企業投資項目準入負面清單、行政審批清單和政府監管清單管理。

打好國有企業改革攻堅戰。分類推進國有企業改革,堅持有進有退、突出主業,調整優化國有資本布局結構,盤活國有資產。加快建立現代企業制度,完善企業法人治理結構,加強企業內部管理,促進降成本增效益。規范有序發展混合所有制經濟。加快國有資本投資、運營公司改組組建試點。推動國有企業改制上市,支持開展資本運營。建立出資人管理事項清單制度,健全國有資產管理體制,防止國有資產流失。

加快金融改革創新。推進珠三角金融改革創新綜合試驗區建設,打造廣州、深圳區域金融中心。加快區域性股權交易中心、新三板區域中心、“青創板”等建設,完善多層次資本市場。建設創新型期貨交易所、大宗商品交易清算中心等金融創新平臺。發展各類投資基金和股權眾籌融資,擴大“險資入粵”規模。培育新型金融機構和地方金融組織,發展普惠金融和綠色金融,深化地方金融機構和監管體制改革。加大清理打擊非法集資力度,防范化解金融風險。加快綜合信用體系建設,優化金融生態環境。

(三)大力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

加快完善區域創新體系。統籌推進珠三角國家自主創新示范區和全面創新改革試驗試點省建設。強化以企業為主體的自主研發體系建設,重點培育高新技術企業和引領型創新企業,支持大中型企業建設研發機構,完善中小微企業創新服務體系。依托國家重大科技基礎設施,建設廣東國家大科學中心。實施重點實驗室倍增計劃,爭取建立國家實驗室。加強省科學院創新能力建設,培育新型研發機構,推進高水平大學、高水平理工科大學和重點學科建設。全面推進產學研合作和協同創新,支持發展重點行業產業技術創新聯盟,加快建設專業鎮產學研協同創新中心。

強化重點領域關鍵環節科技攻關。實施重大科技專項,在計算與通信集成芯片、智能機器人、干細胞與組織工程等九大領域突破一批核心技術和共性技術,研發推廣一批重大戰略產品。加快省市共建重大科技專項產業集群和產業基地。注重原始創新,支持開展顛覆性技術創新。運用財政后補助、間接投入等方式,支持企業開展重大產業關鍵共性技術、裝備和標準研發攻關。加快應用型科技研發及成果轉化項目庫建設。加強國際創新合作,積極融入全球創新網絡。

推進科技體制改革。深化省級財政科技計劃(專項、基金等)管理改革和高校科研體制機制改革。落實研發費用加計扣除等優惠政策,激發企業創新潛力。改革科技成果產權制度,賦予高校、科研院所科技成果使用權、處置權和收益權。開展經營性領域技術入股改革試點,完善科技成果轉化個人獎勵約定政策。省市聯動加快建立政府科技貸款風險補償和風險分擔機制,發展科技保險。加快知識產權交易合運營市場建設,完善知識產權行政和司法保護協同機制。創新人才培養、引進和使用制度,賦予創新領軍人才更大的人財物支配權、技術路線決策權,實施珠江人才計劃等重點人才工程,引進第六批創新創業團隊和領軍人才。

大力促進大眾創業、萬眾創新。完善科技企業孵化育成體系,實施孵化器倍增計劃。推廣創客空間等新型孵化模式,打造眾創、眾包、眾扶、眾籌支撐平臺。推進“互聯網+”眾創金融示范區建設,擴大創新創業金融街試點。建設一批新興產業“雙創”示范基地,創業孵化(實訓)基地,強化創新創業公共服務。推進科技基礎設施、大型科研儀器和專利信息資源開放共享。支持舉辦各類創新創業大賽,形成良好的“雙創”文化和氛圍。

(四)加快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攻堅

著力促進去產能、去庫存、去杠桿、降成本、補短板。制定實施“去、降、補”行動方案。把處置“僵尸企業”作為化解產能過剩的“牛鼻子”,通過兼并重組、債務重組、破產清算等方式分類處置,逐步實現市場出清。擴大國際產能合作,推動富余產能和生產環節向外轉移。促進加工貿易、傳統優勢產能向粵東西北地區梯度轉移。加快淘汰水泥、造紙等落后和過剩產能。開展降本增效專項行動,打好降低企業交易、人工、社會保險、財務、物流等成本的“組合拳”,重點以減稅降費減輕企業負擔。加快免除省定涉企行政事業性收費,推進電力、流通等領域市場化改革。通過加快農民工市民化、發展住房租賃市場等,化解房地產庫存。創新補短板投入機制,加快補齊軟硬基礎設施短板。通過技術改造等激活存量資產,修復現有產業和企業發展動力,提高全要素生產率。

加快構建產業新體系。實施加快發展現代服務業行動計劃,圍繞先進制造業重點發展研發設計、信息服務、供應鏈服務、產權股權交易等生產性服務業,推動生產性服務服向專業化和價值鏈高端延伸。推進制造業升級專項行動,貫徹落實《中國制造2025》,深入實施工業轉型升級攻堅戰三年行動計劃,加快建設珠江西岸先進裝備制造產業帶,發展“工作母機”類裝備制造業。加快高檔數控機床和機器人等智能裝備的研發和產業化,打造一批智能制造示范基地。培育壯大一批工業機器人制造企業,實施機器人示范應用計劃。大力發展工業互聯網,促進生產型制造向服務型制造轉變。做大做強戰略性新興產業,推進新一代顯示技術等6個產業區域集聚發展試點,培育3D打印、可穿戴設備等新興產業。實施傳統支柱型產業轉型升級技術路線和行動計劃,深入推進新一輪技術改造,加快擴產增效、設備更新和智能化、綠色化改造,全面提高產品技術、工藝裝備、能效環保等水平,全年完成工業技改投資3100億元。推進廣東海洋經濟綜合試驗區建設,發展海洋經濟。

打造全國信息化先導區。實施信息基礎設施建設三年行動計劃。推進“一網三環”光纜骨干網擴容,打好城市光纖改造攻堅戰,加快農村光纖網絡建設。推動4G基站規模化建設和通信網絡城鄉全覆蓋。加快公共區域WLAN覆蓋建設,推進超高速無線局域網專業化應用和在農村地區的試點應用。支持5G等新技術研發。實施“互聯網+”、大數據發展行動計劃,推動大數據、云計算、物聯網、車聯網等新業態快速發展。深入推進“兩化融合”貫標試點。加快信息惠民國家試點城市建設。強化信息安全保障。

(五)扎實做好農業農村工作

強化農業產能建設。穩定農業生產,保障農產品有效供給。建設產糧大縣和現代糧食產業功能區。劃定永久基本農田,推進高標準基本農田和農田水利建設。落實糧食安全責任制,加快糧食儲備體系和倉儲設施建設。打造粵西“北運”蔬菜優勢產區,優化省級“菜籃子”基地。發展嶺南特色經濟作物產業,建設嶺南特色優質水果產業帶和雷州半島熱帶水果產業示范區。建設省重點禽畜規模養殖場,開展畜禽養殖標準化示范創建活動。

大力推進農業現代化。加快農業裝備設施建設,完善農產品冷鏈倉儲配送系統。建設省級現代農業科技創新聯盟、農業科研項目儲備庫。扶持“育繁推”一體化骨干種子企業做大做強。壯大新型農業經營主體,發展多種形式適度規模經營。發展農產品加工業和農業服務業,建設一批農業公園和農業綜合體,發展農村電商,培育上市農業龍頭企業,在推動農村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中促進農民增收。大力發展林下經濟。推進漁船更新改造,發展遠洋漁業和深水網箱養殖。推進農業標準化生產,加強農產品質量安全監管,強化重大動植物疫病防控。

加快發展農村公共事業。加強農村交通、水利等基礎設施建設,推進新一輪農村電網升級改造。完成山區2400公里中小河流治理,加快海堤達標加固建設。鞏固提升農村飲水安全水平。開展新一輪省級新農村連片示范建設,推進農村人居環境綜合治理,促進農村生活垃圾收運處理體系常態化運營。開展農藥、化肥使用量零增長行動,實施農業面源污染治理項目。完善農村留守人員關愛服務體系,推進農村社區法治建設,強化農村基層治理。

深化農村綜合改革。穩步推進農村土地承包經營權確權登記頒證工作,規范引導農村土地承包經營全有序流轉。深化農村集體產權制度改革,加強農村集體資產規范化管理。穩妥推進集體經營性建設用地入市、農村土地承包經營權和農民住房財產權抵押貸款試點。發展農業保險,開展農業補貼“三補合一”改革,組建省級政策性農業擔保公司和現代農業發展基金。完善省市縣三級農業指法體系。推進供銷社、農墾、基層水管體制和國有林場改革。培育和規范發展自然村(村民小組)村民理事會。(六)統籌推進城鄉區域協調發展

提升珠三角城市群核心競爭力。深入推進珠三角“九年大跨越”,突出抓好國家自主創新示范區建設、先進裝備制造業發展、“互聯網+”行動和加工貿易轉型升級等重點工作,加快開放合作、產業集聚和產城融合重大平臺建設,構建珠三角現代產業新體系,打造國際一流的創新創業中心。統籌實施珠三角全域空間規劃和一體化專項規劃,推進廣佛同城和區域一體化。開展珠三角城市升級行動,聯手港澳打造粵港澳大灣區。推進珠三角生態環保一體化,建設珠三角國家森林城市群和低碳城市群。

促進粵東西北地區振興發展。加快構建互聯互通的綜合交通運輸體系,推進高速公路、鐵路、機場等項目建設和西江、北江航道擴能升級,統籌推動粵東、粵西港口建設和一體化發展。加快改造傳統產業,提升存量經濟。加大力度推動珠三角產業和勞動力“雙轉移”,提升粵東西北地區產業轉移承接力,推進產業園區擴能增效、做大做強。科學有序推進中心城區擴容提質,更加注重產業集聚、補齊公共服務和公用設施短板、加快棚戶區和“城中村”改造等。推進湛茂陽沿海經濟帶、汕潮揭城市群等建設,推動環珠三角市融入珠三角發展。促進縣域經濟社會發展,構建縣域產業新體系。深化珠三角和粵東西北地區全面對口幫扶。支持我省原中央蘇區縣、革命老區和少數民族地區振興發展。

推進以人的新型城鎮化。把促進有能力在城鎮穩定就業和生活的常住人口有序實現市民化作為首要任務,加快戶籍制度改革和居住證制度雙落地,有序推進戶籍人口城鎮化,逐步實現基本公共服務常住人口全覆蓋。推進以滿足新市民為出發點的住房制度改革,逐步建立購租并舉的住房制度。建設智慧城市、海綿城市,推進地下綜合管廊等基礎設施建設,完善城鎮公共服務功能,提高綜合承載能力和宜居宜業水平。深化國家新型城鎮化綜合試點和省新型城鎮化“2511”試點工作,全面推進城鄉規劃建設體制改革試點省建設。加強城市工作,提高城市治理能力和水平。推進“多規合一”,加強城市設計,強化城市特色風貌,完善歷史建筑保護制度,尊重城市發展規律,有效防治“城市病”。

推動城鄉一體化發展。促進城鄉公共資源均衡配置,健全農村基礎設施投入長效機制,提高水電路氣訊等城鄉聯網和通達水平,把社會事業發展重點放在農村和接納農業轉移人口較多的城鎮,推動城鎮公共服務向農村延伸。推廣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綜合改革試點經驗,健全優質文化、教育、醫療等資源城鄉共享機制。提升村鎮規劃建設水平,提高村莊規劃覆蓋率,建立城鄉一體化地籍管理體系。建設一批農村社區示范點。修復南粵古驛道,提升綠道網管理和利用水平。

(七)大力推進綠色低碳循環發展

狠抓節能減排降碳。強化約束性指標管理,確保完成國家下達的節能減排降碳年度目標任務。加強高能耗行業管控,抓好電機能效提升和注塑機改造,強化鍋爐污染治理和節能監管,推進煤電超低排放。在珠三角地區實施近零碳排放區示范工程。加強機動車減排,完成“黃標車”淘汰任務,推進新能源汽車在公共服務領域應用。推廣綠色建筑和建材。加快國家低碳試點省建設,完善碳排放權交易試點,發展碳匯交易,推進編制“碳規”。

推動資源節約高效循環利用。實行能源和水資源消耗、建設用地等總量和強度雙控行動,力爭走在全國前列。提高節能、節水、節地、節材、節礦標準,開展能效、水效領跑者引領行動。推進節約集約用地示范省建設,落實最嚴格的耕地保護制度,實行新增建設用地與閑置用地處置掛鉤制度,加大“三舊”改造力度。加快能源技術創新,發展風能、太陽能等綠色清潔能源,提高非化石能源消費比重。發展循環經濟和清潔生產,推行企業循環式生產、產業循環式組合、園區循環式改造。加快發展節能環保產業。

大力推進污染治理。開展城市空氣質量達標管理,有效壓減PM2.5和PM10濃度,全面開展發揮性有機物污染治理。實施水污染防治行動計劃,狠抓練江、廣佛跨界河流、茅洲河、小東江等跨市域河流和城市內河涌污染整治。加快粵東西北地區新一輪污水處理和生活垃圾處理設施建設,重點建設鄉(鎮)村污水處理設施,全面建成“一縣一場”,推進城鄉生活垃圾資源化利用和分類減量處理。強化重金屬污染治理,抓好土壤分類管理和污染修復試點示范。加強環境執法,推進與司法銜接,嚴厲打擊環境違法行為。

加強生態環境保護和建設。強化主體功能區分區管控,加強生態控制線、林業生態紅線劃定管理。推進新一輪綠化廣東大行動,實施森林碳匯等重點生態工程,打造綠色生態屏障。建設珠三角綠色生態水系。開展雷州半島生態修復。加強海域使用管理,開展海岸帶、海島綜合整治修復,推進海洋生態文明示范區和美麗海灣建設。嚴格保護飲用水源和江河湖泊水質。推進排污權和水權交易試點。加強地質災害監測與防治。健全生態文明制度,重點生態功能區實行產業準入負面清單,完善生態保護補償和生態環境損害賠償制度。

(八)著力提升對外開放水平

高標準建設廣東自貿試驗區。在對接國際高標準投資貿易規則體系上加大改革創新力度,加快建立市場化國際化法治化發展環境,形成更多改革創新經驗并加快推廣。深化粵港澳合作,建設港澳優勢產業集聚區和粵港澳青年創新創業基地。培育高端產業集群,吸引跨國企業區域總部和國內大型企業國際總部入駐。開展擴大人民幣跨境使用、資本項目可兌換等試點。建立國際化法律服務體系,打造智慧自貿試驗區和國際人才港。推進“走出去”綜合服務平臺、葡/西語系經貿合作平臺、國際郵輪母港等建設,加快推動粵港澳游艇自由行。

建設“一帶一路”戰略樞紐和經貿合作中心。加強與沿線國家和地區海陸空基礎設施互聯互通,參與境外港口等建設,建立沿線港口城市聯盟。加快廣東(石龍)鐵路國際物流中心和中俄貿易產業園建設,拓展粵新歐、粵滿俄國際貨運班列。用好廣東絲路基金。推進中馬廣東??馬六甲海洋工業園等境外產業園建設,抓好重大標志性工程和項目落地。深化與沿線國家農業、海洋漁業、資源能源、文化、旅游等合作。優化駐境外經貿代表處布局。

加快外經貿轉型升級。促進外貿向優質優價、優進優出轉變。大力發展一般貿易,抓好科技興貿創新基地等建設,培育新型出口主導產業,擴大中高端產品出口。深入推動加工貿易轉型升級,支持引導加工貿易企業加強技術改造、研發創新和自主品牌培育。開展服務貿易創新發展試點,加快發展服務外包,擴大技術、文化等服務出口。完善跨境電商政策扶持體系,打造跨境電商產業功能區。推動內外貿結合商品市場建設,爭取國家市場采購貿易試點,支持開展旅游購物出口。發展外貿綜合服務平臺企業。推動開發區二次創業。加快廣東電子口岸建設應用。

推動更高水平“引進來”和更大步伐“走出去”。以歐美發達國家為重點,建立招商引資重點項目庫,加強對先進裝備制造業、現代高端服務業的招商引資。加快培育本土跨國公司,支持企業建設境外加工基地和營銷網絡,開展跨國并購。健全境外投資公共服務及政策支持體系。深度推進粵港澳服務貿易自由化,加快港珠澳大橋、粵澳新通道等跨境基礎設施建設,深化粵臺交流合作,提升以僑引資引智水平。用好國際友城等外事資源,擴大國際交流合作。提升對內對外開放聯動性,務實推進泛珠三角區域合作,加快珠江??西江經濟帶、粵桂黔高鐵經濟帶和我省與周邊省區經濟合作區等建設發展。繼續抓好援藏援疆工作。

(九)加快社會事業補短板上水平

促進教育公平協調發展。建設以公辦園和普惠性民辦園為主體的學前教育服務網絡,推進義務教育均衡優質標準化發展,推動高水平高質量普及高中階段教育,實現教育強市和珠三角推進教育現代化先進縣市覆蓋率均達85%以上。深化建設現代職業教育綜合改革試點省,推進產教融合、校企合作。建設一批標準化特殊教育學校。實施高等教育“創新強校工程”,培育建設國家級協同創新中心。加快廣東以色列理工學院、深圳北理莫斯科大學等中外合作辦學項目建設。深化考試招生制度改革,做好進城務工人員隨遷子女在粵參加高考工作。完善各學階各類型的學生資助政策體系,逐步提高覆蓋面和資助標準。把山區和農村邊遠地區學校教師補貼政策實施對象擴大到公辦普通高中和公辦幼兒園,統籌縣域內義務教育階段教師資源配置。

扎實推進文化建設。加強基層公共文化產品和服務供給,提高人均公共文化財政支出水平,加快形成覆蓋城鄉、保基本、促公平的現代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實施基層公共文化場館提升工程,以總分館形式加快縣鄉圖書館、文化館改造建設,推進基層綜合性文化服務中心建設,辦好文化惠民品牌活動,強化公共文化流動服務。加快建設“廣東公共文化云”。繁榮哲學社會科學,加強文化遺產保護傳承,打造一批具有嶺南風格的精品力作。加強版權保護,規范文化市場秩序。發展影視傳媒、動漫游戲、廣告創意等文化產業集群,培育一批外向型文化企業和產業基地。推進社區體育公園建設和體育場地設施開放,支持開展群眾體育運動,大力發展校園足球。加快發展體育產業。提升競技體育水平,做好奧運會等備戰工作。

提高醫療衛生服務水平。深化醫藥衛生體制改革,完善多層次醫療衛生服務體系,著力建設衛生強省,打造健康廣東。啟動實施強基創優行動計劃,引導優質醫療資源下沉,支持縣級醫院關鍵醫療設備配備、專科特設崗位和住院醫師規范化培訓,支持鄉鎮衛生院業務用房改擴建,推進村衛生站“公建民營”規范化建設,改善縣域醫療衛生服務。加快完善分級診療制度,提高縣域內住院率。提升重大疾病防控能力,促進基本公共衛生服務均等化。鞏固縣級公立醫院改革成果,擴大城市公立醫院改革試點覆蓋面,推進現代醫院管理制度建設。推動醫療、醫藥、醫保“三醫聯動”。加強中醫藥強省建設,發展“南藥”,提升中醫、中西醫交融與“治未病”服務能力。提升計劃生育管理服務水平,落實一對夫婦可生育兩個孩子政策。做好婦女兒童工作,保障婦女和未成年人權益。

創新社會治理。深化平安廣東建設,創新完善立體化社會治安防控體系,持續開展社會治安集中整治和打擊突出違法犯罪專項行動,嚴厲打擊境內外敵對勢力滲透破壞和各類暴恐極端活動。強化反走私綜合治理。加大依法管理互聯網力度。實施“七五”普法,做好司法行政工作。抓好綜治信訪維穩,加強社會矛盾排查化解。加強城市安全和公共安全工作,提高突發事件預防預警和應急處置能力。實行安全生產黨政同責、一崗雙責、失職追責,抓好重點領域事故隱患排查整治,堅決預防和遏制重特大事故發生。加強職業病防控。強化食品藥品安全智慧監管和網格化監管,推進食品安全城市和農產品質量安全縣創建試點。促進社會治理精細化,加強社區管理服務,激發社會組織活力。加快民族地區發展,做好城市民族工作,依法管理宗教事務。做好人防、氣象、地震、檔案、方志、參事、文史等工作。推動軍民融合深度發展,做好國防動員、海防空防、民兵預備役、雙擁共建、優撫安置工作,鞏固軍政軍民團結。

(十)著力保障和改善民生

啟動實施2016-2018年脫貧攻堅工程。堅持精準扶貧、精準脫貧,規劃到戶、責任到人,對全省相對貧困人口、相對貧困村情況開展全面摸查核準,開展建檔立卡、動態管理,采取產業扶持、技能培訓、轉移就業、生態補償、易地搬遷、低保兜底等方式,扎實推進扶貧開發,不讓一村一戶一人掉隊。嚴格落實“一把手”扶貧責任制,繼續實施駐鎮、駐村扶貧,調整珠三角和粵東西北扶貧結對關系,加快形成全社會參與的扶貧大格局。

推動實現更高質量的就業。實施更加積極的就業政策,實現城鎮新增就業110萬人。發揮公共就業服務平臺作用,加大對靈活就業、新就業形態的支持,加強農村勞動力轉移就業培訓,支持技能晉升培訓,促進勞動力自主就業。實施城鄉一體化就業援助,幫扶就業困難人員實現就業。落實高校畢業生就業促進和創業引領計劃,帶動青年就業創業。積極創建和諧勞動關系。

推進社會保障城鄉一體化。實施全民參保計劃,擴大社保覆蓋面。完善城鄉居民養老保險、醫療保險待遇動態調整機制。落實社會保險擴面征繳責任,推動企業全員足額參保。引導靈活就業人員等群體參加城鎮職工基本養老保險,穩妥推進職工基本養老保險省級統籌和機關事業單位養老保險制度改革。深化醫保復合式付費方式改革,優化大病保險制度。降低失業保險費率,完善工傷保險費率政策。啟動養老、醫療保險制度城鄉一體化試點。完善社會救助標準自然增長機制,發展社會福利、社會慈善事業。建設以居家為基礎、社區為依托、機構為補充的多層次養老服務體系。新開工7.85萬套(戶)棚戶區改造。建立實物保障與貨幣補貼并舉的模式,開工建設保障性住房(含租賃補貼)2.18萬套(戶)。完成12萬戶農村危房改造,做好“兩不具備”村莊易地搬遷安置工作。

繼續辦好十件民生實事。今年全省將投入2100億元,其中省級投入872億元,集中力量辦好十件民生實事。一是鞏固提升底線民生保障水平,二是加大對困難弱勢群體幫扶力度,三是強化低收入住房困難群體住房保障,四是改善農村生產生活條件,五是改善基層醫療衛生服務,六是促進教育資源公平均衡配置,七是促進創業就業,八是加強污染治理和生態建設,九是強化公共安全保障,十是抓好防災減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