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精品tv久久久久久久久久_国产一区二区精品久久_无码无套少妇毛多69XXX_久久精品亚洲av无码四区

當前位置:高考知識網 > 咸寧中考 > 正文

咸寧中考化學試卷答案解析及word文字版下載(難度系數點評)

更新時間:2023-08-27 11:16:11 高考知識網 sport555.cn

2017年咸寧中考化學試卷答案解析及word文字版下載(難度系數點評)

一、選擇題(共10小題,每小題2分,滿分20分)
1.下列物質的用途是由其物理性質決定的是(  )
A.氧氣用于氣焊B.酒精用作燃料
C.金剛石用來裁玻璃D.熟石灰改良酸性土壤
【考點】化學性質與物理性質的差別及應用.
【專題】物質的變化與性質.
【分析】物理性質是指物質不需要發生化學變化就表現出來的性質.化學性質是指物質在化學變化中表現出來的性質.而化學變化的本質特征是變化中有新物質生成,因此,判斷物理性質還是化學性質的關鍵就是看表現物質的性質時是否有新物質產生.
【解答】解:A、氧氣用于氣焊是利用氧氣支持燃燒的性質,屬于化學性質,故A錯;
B、酒精用作燃料是利用酒精燃燒的性質,屬于化學性質,故B錯;
C、金剛石用來裁玻璃,是利用金剛石硬度大,沒有新物質生成,屬于物理性質,故C正確;
D、熟石灰改良酸性土壤,是利用熟石灰與酸反應生成鹽和水,利用了化學性質,故D錯.
故選C.
【點評】物理性質、化學性質是一對與物理變化、化學變化有密切關系的概念,聯系物理變化、化學變化來理解物理性質和化學性質,則掌握起來并不困難.
2.
“上善若水,水善利萬物而不爭”.下列有關水的說法不正確的是(  )
A.地球上可供利用的淡水資源缺乏
B.水是由氫分子和氧原子組成的
C.生活中通過煮沸可將降低水的硬度
D.自然界中的水都是混合物
【考點】水資源狀況;硬水與軟水;純凈物和混合物的判別.
【專題】空氣與水.
【分析】A、根據水資源的分布及節能減排解答;
B、根據水是由水分子構成的解答;
C、根據生活中通過煮沸可將降低水的硬度解答;
D、根據自然界中的水含有可溶性和不溶性雜質解答.
【解答】解:
A、地球上的淡水資源是很有限的,所以要節約用水.正確;
B、水是由水分子構成的,水分子是由氫原子和氧原子構成的,錯誤;
C、生活中通過煮沸可將降低水的硬度

,正確;
D、自然界中的水含有可溶性和不溶性雜質,所以都是混合物,正確.
答案:B
【點評】本題難度不大,考查有關水的知識點,有利于學生通過題目對水的有關知識進行歸納總結,掌握基礎知識點即可輕松解題.
3.
下列關于碳和碳的氧化物的說法中,不正確的是(  )
A.活性炭可以除去冰箱中的異味
B.可以利用CO的還原性煉鐵
C.CO2可作為大棚種植農作物的氣體肥料
D.金剛石、石墨和C60都是由碳原子構成的,性質相同
【考點】碳單質的物理性質及用途;二氧化碳的用途;一氧化碳的化學性質.
【專題】碳單質與含碳化合物的性質與用途.
【分析】A.活性炭具有吸附性;
B.根據一氧化碳具有還原性,進行分析判斷;
C.根據二氧化碳可作氣體肥料分析;
D.根據結構決定性質來分析.
【解答】解:A.活性炭具有吸附性,因此可以除去冰箱中的異味,故正確.
B.一氧化碳具有還原性,工業上可以利用CO的還原性來煉鐵,故正確;
C.二氧化碳可參與植物的光合作用,可作為大棚種植農作物的氣體肥料,故正確;
D.金剛石、石墨和C60都是由碳原子構成的,但碳原子的排列不同,所以物理性質存在較大的差異,故錯誤.
故選D.
【點評】本題難度不大,掌握碳單質物理性質存在差異的原因、二氧化碳與一氧化碳的性質與用途等即可正確解答本題.
4.
下列比較中,符合實際的是(  )
A.黃銅片比純銅片的硬度大
B.地殼中硅的含量比氧多
C.鐵門窗比鋁合金門窗更耐腐蝕
D.食鹽水比食醋的pH小
【考點】合金與合金的性質;金屬的化學性質;溶液的酸堿性與pH值的關系;地殼中元素的分布與含量.
【專題】金屬與金屬材料;常見的酸酸的通性.
【分析】A、因為合金的硬度大,熔點低,耐腐蝕,黃銅的硬度比純銅的硬度要大;
B、利用識記知識,結合地殼中元素的含有情況的比例進行判斷解決即可;
C、據鋁在空氣中易形成氧化鋁薄膜,起保護作用分析;
D、根據當溶液的pH小于7時,呈酸性,pH=7顯中性,當溶液的pH大于7時,呈堿性分析解答.
【解答】解:A、因為合金的硬度大,熔點低,耐腐蝕,所以黃銅的硬度比純銅的硬度要大,故選項敘述符合實際;
B、根據記憶可知在地殼中元素含量排在前四位的元素是:氧、硅、鋁、鐵,故選項敘述不符合實際;
C、鋁在空氣中易形成氧化鋁薄膜,起保護作用,比鋼鐵更耐腐蝕,故選項敘述不符合實際;
D、食醋的PH<7,顯酸性.食鹽水pH=7,顯中性,故選項敘述不符合實際.
故選A.
【點評】此題涉及到的是一些基礎知識的考查,屬基礎性知識考查題.
5.
金屬R放入稀硫酸中,沒有氣泡產生,放入硫酸銅溶液中,表面有紅色物質析出.下列關于R的金屬活動性判斷不正確的是(  )
A.R>CuB.R>FeC.Zn>RD.R>Ag
【考點】金屬活動性順序及其應用.
【專題】金屬與金屬材料.
【分析】在金屬活動性順序中,位于氫前面的金屬能置換出酸中的氫,位于前面的金屬能把排在它后面的金屬從其鹽溶液中置換出來,據此判斷能否發生反應,進而可確定金屬活動性強弱的順序.
【解答】解:金屬R放入稀硫酸中,沒有氣泡產生,說明R的金屬活動性比氫弱,即H>R;R放入硫酸銅溶液中,表面有紅色物質析出,說明R的金屬活動性比銅強弱,即H>R>Cu.由此而可知,R>Fe不正確,故B不正確.
故選B.
【點評】本題難度不大,考查金屬活動性應用,掌握金屬活動性應用“反應則活潑、不反應則不活潑”是正確解答此類題的關鍵.
6.
下列實驗設計能達到實驗目的是(  )
A.圖1探究可燃物燃燒的條件
B.圖2探究分子運動現象
C.圖3驗證甲烷燃燒生成CO2和H2O
D.圖4探究質量守恒定律
【考點】化學實驗方案設計與評價;甲烷、乙醇等常見有機物的性質和用途;分子的定義與分子的特性;質量守恒定律及其應用;燃燒與燃燒的條件.
【專題】實驗設計題;簡單實驗方案的設計與評價.
【分析】A、根據燃燒的條件,進行分析判斷.
B、根據分子的基本性質,進行分析判斷.
C、根據內壁蘸有澄清石灰水的燒杯能檢驗是否有二氧化碳生成,進行分析判斷.
D、驗證質量守恒定律的實驗時,選用藥品和裝置應考慮:①只有質量沒有變化的化學變化才能直接用于驗證質量守恒;②如果反應物中有氣體參加反應,或生成物中有氣體生成,應該選用密閉裝置.
【解答】解:A、實驗現象是:銅片上的白磷燃燒,而銅片上的紅磷不燃燒,水中的白磷不燃燒,銅片上的白磷能與氧氣或空氣充分接觸,并且溫度達到了其著火點;紅磷的著火點高,雖然與氧氣充分接觸,但達不到著火點仍不能燃燒;水中的白磷雖達到著火點,但不與氧氣接觸,同樣不能燃燒.可燃物燃燒的條件是:與氧氣或空氣充分接觸;溫度達到著火點;故選項實驗設計能達到實驗目的.
B、圖2實驗中,濃鹽酸具有揮發性,但不能使酚酞溶液變色,實驗無明顯變化,故選項實驗設計不能達到實驗目的.
C、內壁蘸有澄清石灰水的燒杯能檢驗是否有二氧化碳生成,不能檢驗是否有水蒸氣生成,故選項實驗設計不能達到實驗目的.
D、稀鹽酸和碳酸鈉反應生成二氧化碳氣體逸出,反應后燒杯中的物質質量減少,不能直接用于驗證質量守恒定律,故選項實驗設計不能達到實驗目的.
故選:A.
【點評】本題難度不是很大,化學實驗方案的設計是考查學生能力的主要類型,同時也是實驗教與學難點,在具體設計時要對其原理透徹理解,可根據物質的物理性質和化學性質結合實驗目的進行分析判斷.
7.
10月,中國科學家屠呦呦獲得諾貝爾醫學或生理學獎,她是第一個發現青蒿素對瘧疾寄生蟲有出色療效的科學家,這一發現在全球范圍內挽救了數以百萬人的生命.青蒿素的化學式為C15H22O5,下列有關青蒿素的說法正確的是(  )
A.青蒿素屬于有機物,由42個原子組成
B.青蒿素的相對分子質量是280
C.青蒿素中氧元素的質量分數最小
D.青蒿素中C、H、O三種元素的質量比為90:11:40
【考點】化學式的書寫及意義;相對分子質量的概念及其計算;元素質量比的計算;元素的質量分數計算.
【專題】化學用語和質量守恒定律.
【分析】A.根據物質的結構來分析;
B.根據相對分子質量的計算方法來分析;
C.根據化合物中元素的質量比來分析;
D.根據化合物中元素的質量比的計算方法來分析.
【解答】解:A.青蒿素是由分子構成的而不是由原子直接構成的,故錯誤;
B.青蒿素C15H22O5的相對分子質量=(12×15)+(1×22)+(16×5)=282,故錯誤;
C.青蒿素中C、H、0三種元素的質量比為(12×15):(1×22):(16×5)=90:11:40,可見其中氫元素的質量分數最小,故錯誤;
D.青蒿素中C、H、0三種元素的質量比為(12×15):(1×22):(16×5)=90:11:40,故正確.
故選D.
【點評】本題難度不大,考查同學們結合新信息、靈活運用化學式的含義與有關計算進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
8.
化學反應依據不同的分類標準可分為不同類型.反應前后有元素化合價變化的化學反應是氧化還原反應.酸雨形成的原因主要有兩種:
①3NO2+H2O?2HNO3+X②2SO2+O2+2H2O2H2SO4,下列說法不正確的是(  )
A.反應①中X的化學式為NO
B.反應①、②都屬于氧化還原反應
C.反應①、②中涉及的氧化物共有5種
D.化石燃料的燃燒是導致酸雨的“罪魁”
【考點】酸雨的產生、危害及防治;從組成上識別氧化物;氧化反應;還原反應;質量守恒定律及其應用.
【專題】化學與環境保護.
【分析】A.根據質量守恒定律來分析;
B.根據元素的化合價是否改變來分析;
C.根據氧化物的概念來分析;
D.根據造成酸雨的主要物質來分析.
【解答】解:A.根據質量守恒定律,化學反應前后原子的種類和數目不變,3NO2+H2O?2HNO3+X中,反應前:N、O、H的原子個數分別是:3、7、2;反應后:N、O、H的原子個數分別是:2、6、2;則X中有一個氮原子和一個氧原子,反應①的X為NO;故正確;
B.反應①②中元素的化合價都有變化,都屬于氧化還原反應,故正確;
C.氧化物是由兩種元素組成的,并且其中有一種元素是氧元素的化合物,反應①、②中涉及的有NO2、H2O、NO、SO2四種氧化物,故錯誤;
D.由化學方程式可知,化石燃料燃燒產生的氮氧化物與二氧化硫是造成酸雨的主要氣體,所以化石燃料的燃燒是造成酸雨的罪魁禍首,故正確.
故選C.
【點評】解答本題要理解只有減少或杜絕二氧化硫、氮氧化物的排放才能有效地防止酸雨.
9.
列表和作圖是常用的數據處理方法.結合所繪圖表判斷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氫氧化鈉、碳酸鈉分別在水、酒精中的溶解度
氫氧化鈉碳酸鈉
20℃40℃20℃40℃
水109g129g21.8g49g
酒精17.3g40g不溶不溶

A.圖象與表格均能反映溫度對固體物質溶解度的影響,其中表格的優點是變化規律更直觀
B.由表格數據可知,物質的溶解度只受溫度影響
C.40℃時,將50gNaOH分別投入到100g水和酒精中都能得到飽和溶液
D.40℃時,將CO2通入飽和的NaOH酒精溶液中有沉淀生成
【考點】固體溶解度曲線及其作用;固體溶解度的概念;固體溶解度的影響因素.
【專題】溶液、濁液與溶解度.
【分析】根據固體的溶解度曲線可以:①查出某物質在一定溫度下的溶解度,從而確定物質的溶解性,②比較不同物質在同一溫度下的溶解度大小,從而判斷飽和溶液中溶質的質量分數的大小,③判斷物質的溶解度隨溫度變化的變化情況,從而判斷通過降溫結晶還是蒸發結晶的方法達到提純物質的目的.
【解答】解:A、通過分析溶解度表和溶解度曲線可知,圖象與表格均能反映溫度對固體物質溶解度的影響,其中圖象的優點是變化規律更直觀,故A錯誤;
B、由表格數據可知,物質的溶解度受溫度和溶劑影響,故B錯誤;
C、40℃時,氫氧化鈉在水中的溶解度是129g,氫氧化鈉在酒精中的溶解度是40g,所以將50gNaOH分別投入到100g水和酒精中,在水中不能形成飽和溶液,故C錯誤;
D、40℃時,碳酸鈉在酒精中難溶,所以將CO2通入飽和的NaOH酒精溶液中有沉淀生成,故D正確、
故選:D.
【點評】本題難度不是很大,主要考查了固體的溶解度曲線所表示的意義,及根據固體的溶解度曲線來解決相關的問題,從而培養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
10.
分離、除雜、提純和檢驗是化學實驗的重要環節,下面實驗設計能達到實驗目的是(  )
實驗內容實驗設計
A除去CO2中少量水蒸氣、HCl氣體先通過濃硫酸、再通過NaOH溶液
B除去NaCl中難溶性雜質溶解、過濾、蒸發
C除去KCl溶液中少量的K2CO3加入適量Ca(NO3)2溶液、過濾
D鑒別氯化銨、尿素和氯化鉀三種化肥取樣、加入熟石灰粉末、研磨
A.AB.BC.CD.D
【考點】化學實驗方案設計與評價;常見氣體的檢驗與除雜方法;氯化鈉與粗鹽提純;鹽的化學性質;銨態氮肥的檢驗.
【專題】實驗設計題;簡單實驗方案的設計與評價.
【分析】除雜質題至少要滿足兩個條件:①加入的試劑只能與雜質反應,不能與原物質反應;②反應后不能引入新的雜質.
銨態氮肥與堿性物質混合研磨后能放出有刺激性氣味的氣體,進行分析判斷.
【解答】解:A、CO2和HCl氣體均能與NaOH溶液反應,不但能把雜質除去,也會把原物質除去,不符合除雜原則;且應最后除水蒸氣,故選項實驗設計不能達到實驗目.
B、氯化鈉易溶于水,可采取加水溶解、過濾、蒸發的方法進行分離除雜,故選項實驗設計能達到實驗目.
C、K2CO3能與適量Ca(NO3)2溶液反應生成碳酸鈣沉淀和硝酸鉀,能除去雜質但引入了新的雜質硝酸鉀,不符合除雜原則,故選項實驗設計不能達到實驗目.
D、銨態氮肥與堿性物質混合研磨后能放出有刺激性氣味的氣體,氯化銨屬于銨態氮肥,加入熟石灰粉末、研磨,會產生刺激性氣味的氣體;尿素和氯化鉀均不能,不能鑒別,故選項實驗設計不能達到實驗目.
故選:B.
【點評】本題難度不是很大,化學實驗方案的設計是考查學生能力的主要類型,同時也是實驗教與學難點,在具體設計時要對其原理透徹理解,可根據物質的物理性質和化學性質結合實驗目的進行分析判斷.
二、解答題(共6小題,滿分30分)
11.
請用化學用語填空.
(1)2個氮分子 2N2 .
(2)某微粒的結構示意圖為,該微粒的符號是 O2? .
(3)保持氧氣化學性質的最小微粒 O2 .
【考點】化學符號及其周圍數字的意義;原子結構示意圖與離子結構示意圖.
【專題】化學用語和質量守恒定律.
【分析】本題考查化學用語的意義及書寫,解題關鍵是分清化學用語所表達的對象是分子、原子、離子還是化合價,才能在化學符號前或其它位置加上適當的計量數來完整地表達其意義,并能根據物質化學式的書寫規則正確書寫物質的化學式,才能熟練準確的解答此類題目.
【解答】解:(1)根據分子的表示方法:正確書寫物質的化學式,表示多個該分子,就在其化學式前加上相應的數字,因此2個氮分子表示為:2N2;
(2)由某微粒的結構示意圖為,質子數=8,核外電子數=10,質子數<核外電子數,為氧離子,其離子符號為:O2?;
(3)根據保持氧氣的化學性質的最小微粒是氧分子,因此表示為:O2;
故答案為:(1)2N2;(2)O2?;(3)O2;
【點評】本題主要考查學生對化學用語的書寫和理解能力,題目設計既包含對化學符號意義的了解,又考查了學生對化學符號的書寫,考查全面,注重基礎,題目難度較易.
12.
化學與生活密切相關.請回答下列問題.
(1)成語“釜底抽薪”運用的滅火原理是 清除可燃物 .
(2)飲食均衡,身體不能健康.食用蔬菜、水果能獲取的基本營養素主要是 維生素 .
(3)氫氣是最清潔的能源,其原因是 2H2+O22H2O (用化學方程式表示).
(4)生產中需要用15kg質量分數為16%的氯化鈉溶液選種、需要氯化鈉的質量是 2.4 kg.
【考點】滅火的原理和方法;有關溶質質量分數的簡單計算;書寫化學方程式、文字表達式、電離方程式;氫氣的用途和氫能的優缺點;食品、藥品與健康食品中的有機營養素.
【專題】溶液的組成及溶質質量分數的計算;化學與能源;化學用語和質量守恒定律;化學與生活.
【分析】(1)根據釜底抽薪是將可燃物取走,使燃燒停止進行解答.
(2)根據食物所含有的營養素進行分析.
(3)首先根據反應原理找出反應物、生成物、反應條件,根據化學方程式的書寫方法、步驟進行書寫即可.
(4)利用溶質的質量等于溶液的質量與溶質質量分數的乘積的知識解決此題.
【解答】解:(1)釜底抽薪體現的是一種常用的滅火方法,它利用的原理是清除可燃物,將鍋底的柴火抽走,就沒有了可燃物,起到滅火的作用.故答案為:清除可燃物;
(2)食用蔬菜、水果能獲取的基本營養素主要是維生素,故答案為:維生素;
(3)氫氣燃燒產物是水,無污染,被認為是最清潔的燃料,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為:2H2+O22H2O,故答案為:2H2+O22H2O;
(4)溶質的質量等于溶液的質量與溶質質量分數的乘積,則有15kg×16%=2.4kg,故答案為:2.4.
【點評】解答本題要掌握滅火的原理、各種食物中的營養物質以及化學方程式書寫方法等,只有這樣才能對相關方面的問題做出正確的判斷.
13.
如圖是初中化學常見氣體的發生裝置,根據要求回答下列問題.

(1)儀器a的名稱是 錐形瓶 .
(2)實驗室制取二氧化碳的化學方程式是 CaCO3+2HCl=CaCl2+H2O+CO2↑ .用F來測量生成二氧化碳的體積,其中在水面上放一層植物油的目的是 防止二氧化碳溶于水造成誤差 .
(3)實驗室用高錳酸鉀制取氧氣所選用的發生裝置是 A (填序號),該反應的基本反應類型為 分解反應 .用E裝置收集氧氣時,觀察到導管口的氣泡 均勻連續的冒出時 ,再把導管口伸入盛滿水的集氣瓶.
【考點】二氧化碳的實驗室制法;氧氣的制取裝置;氧氣的收集方法;制取氧氣的操作步驟和注意點;二氧化碳的化學性質;書寫化學方程式、文字表達式、電離方程式.
【專題】常見氣體的實驗室制法、檢驗、干燥與凈化.
【分析】(1)熟記儀器的名稱;
(2)根據實驗室制取二氧化碳的原理以及二氧化碳氣體易溶于水,不溶于油,可推出在水面上放一層植物油的目的防止CO2與水接觸;
(3)根據反應物的狀態和反應條件以及排水法收集氧氣的注意事項來分析.
【解答】解:(1)儀器a是錐形瓶;故填:錐形瓶;
(2)實驗室用大理石或石灰石和稀鹽酸反應制取二氧化碳,大理石或石灰石的主要成分是碳酸鈣,碳酸鈣和稀鹽酸反應能生成氯化鈣、水和二氧化碳,化學方程式為:CaCO3+2HCl=CaCl2+H2O+CO2↑;F中的植物油就起到避免二氧化碳和水反應的可能.影響實驗的準確性.
故填:CaCO3+2HCl=CaCl2+H2O+CO2↑;防止二氧化碳溶于水造成誤差;
(3)如果用高錳酸鉀固體制氧氣就需要加熱,選擇裝置A來制取;高錳酸鉀受熱分解生成錳酸鉀和二氧化錳和氧氣,符合“一變多”的特征,屬于分解反應;氣泡均勻連續的冒出時,再收集氧氣;故答案為:A;分解反應;均勻連續的冒出時.
【點評】本考點主要考查氣體的制取裝置和收集裝置的選擇,同時也考查了化學方程式的書寫,綜合性比較強.氣體的制取裝置的選擇與反應物的狀態和反應的條件有關;氣體的收集裝置的選擇與氣體的密.
14.某金屬冶煉廠在生產過程中產生了一定量的含銅廢料.化學興趣小組利用稀硫酸和鐵粉分離回收銅,并獲得硫酸亞鐵晶體.其設計方案如圖1所示.

查閱資料得知:在通入空氣并加熱的條件下,銅可與稀硫酸反應轉化為硫酸銅,反應的化學方程式:2Cu+2H2SO4+O22CuSO4+2H2O.
(1)步驟Ⅰ中分離得到固體A和藍色溶液B的操作名稱是 過濾 .
(2)藍色溶液B中的溶質是 CuSO4、H2SO4 (填化學式).
(3)寫出步驟Ⅲ中發生反應的化學方程式 Fe+H2SO4?FeSO4+H2↑ .
(4)硫酸亞鐵可用作治療 貧血癥 (選填“貧血癥”或“佝僂病”)的藥物.
(5)銅制品在空氣中會發生銹蝕[銅銹的主要成分是Cu2(OH)2CO3].根據銅銹的主要成分中含有氫元素和碳元素,可以判斷出銅銹需要空氣中的 H2O、CO2 (填化學式).若要探究“銅生銹是否需要空氣中的氧氣?”如圖2所示實驗中,只需完成 BD (填字母)兩個實驗即可達到實驗目的.
【考點】金屬的化學性質;過濾的原理、方法及其應用;金屬銹蝕的條件及其防護;書寫化學方程式、文字表達式、電離方程式;人體的元素組成與元素對人體健康的重要作用.
【專題】金屬與金屬材料.
【分析】根據設計方案圖1可知,廢料中的銅與氧氣反應生成氧化銅,氧化銅與硫酸反應生成硫酸銅和水,所以藍色溶液中的溶質中含有硫酸銅,根據藍色溶液中加入鐵有氣體產生,說明藍色溶液中含有過量的硫酸,所以溶質中還含有硫酸;加入鐵粉是利用鐵與硫酸銅反應生成銅和硫酸亞鐵,將銅置換出來,得到硫酸亞鐵,鐵與硫酸反應生成硫酸亞鐵和氫氣,也是獲得硫酸亞鐵,所以加入略過量的鐵粉,過量的目的是使CuSO4、H2SO4完全反應;固體C中可能含有鐵所以先用硫酸清洗把鐵除掉,再用水沖洗,最后進行干燥就能得到銅了;
根據質量守恒定律分析銅生銹條件,根據對比實驗法探究銅生銹的條件分析應進行的實驗.
【解答】解:由題意可知,廢料中的銅與氧氣反應生成氧化銅,氧化銅與硫酸反應生成硫酸銅和水,所以藍色溶液中的溶質中含有硫酸銅,根據藍色溶液中加入鐵有氣體產生,說明藍色溶液中含有過量的硫酸,所以溶質中還含有硫酸;加入鐵粉是利用鐵與硫酸銅反應生成銅和硫酸亞鐵,將銅置換出來,得到硫酸亞鐵,鐵與硫酸反應生成硫酸亞鐵和氫氣,也是獲得硫酸亞鐵,所以加入略過量的鐵粉,過量的目的是使CuSO4、H2SO4完全反應;固體C中可能含有鐵所以先用硫酸清洗把鐵除掉,再用水沖洗,最后進行干燥就能得到銅了.所以:(1)步驟Ⅰ中分離得到固體A和藍色溶液B的操作名稱是過濾.
(2)由上述分析可知,藍色溶液B中的溶質是CuSO4、H2SO4.
(3)由上述分析可知,步驟Ⅲ中發生反應的化學方程式是:Fe+H2SO4?FeSO4+H2↑.
(4)硫酸亞鐵可用作治療貧血癥的藥物.
5)銅制品在空氣中會發生銹蝕[銅銹的主要成分是Cu2(OH)2CO3].根據銅銹的主要成分中含有氫元素和碳元素,可以判斷出銅銹需要空氣中的H2O、CO2.若要探究“銅生銹是否需要空氣中的氧氣?”如圖2所示實驗中,只需完成BD兩個實驗即可達到實驗目的.
故答為:(1)過濾.(2)CuSO4、H2SO4.(3)Fe+H2SO4?FeSO4+H2↑.(4)貧血癥.(5)銅H2O、CO2,BD.
【點評】解答本題關鍵是要知道置換銅必須用鐵,因為還要得到硫酸亞鐵,為了反應充足加入的試劑要過量,再利用鐵能與硫酸反應,銅不能與硫酸反應將銅和鐵分開.
15.
實驗室有一包白色粉末,可能含有CaCO3、BaCl2、Na2SO4、NaOH和NaCl中的一種或幾種,為了確定其成分,某化學興趣小組進行了如下探究.
實驗前小組同學對五種物質從酸、堿、鹽的角度進行了初步分類,其中CaCO3、BaCl2、Na2SO4、NaCl屬于 鹽 .
【查閱資料】BaSO4固體不溶于水,也不溶于稀鹽酸.
【實驗探究】甲同學設計了如下的實驗方案.
實驗步驟實驗現象實驗結論
a.取少量該粉末于試管中,加入足量水充分溶解有白色沉淀原粉末中一定含有CaCO3
b.將步驟a試管中物質過濾,向濾液中滴加酚酞溶液溶液變紅原粉末一定含有
 NaOH 
乙同學認為甲同學步驟a的結論不一定正確,其理由是 BaCl2+Na2SO4?BaSO4↓+2NaCl (用化學方程式表示).他補充了如下實驗,取白色沉淀于試管中,加入足量稀鹽酸,觀察到有氣泡產生且 沉淀完全溶解 .從而得出結論:步驟a中得到的白色沉淀全部是CaCO3.
丙同學取甲同學步驟b中已變紅的溶液,向其中逐滴滴入稀硫酸,發現有白色沉淀生成且溶液褪色.溶液褪色的原因用化學方程式表示為 2NaOH+H2SO4=Na2SO4+2H2O .
【總結歸納】通過以上探究,原白色粉末中無法確定的成分是 NaCl (填化學式)
【考點】實驗探究物質的組成成分以及含量;堿的化學性質;鹽的化學性質;書寫化學方程式、文字表達式、電離方程式.
【專題】科學探究.
【分析】根據鹽是指由金屬離子和酸根離子構成的化合物解答;
【實驗探究】根據碳酸鈣為白色固體,難溶于水,氯化鋇和硫酸鈉可以反應生成不溶于水且不溶于酸的白色沉淀;NaOH溶液顯堿性,能使無色酚酞變紅;
稀硫酸和氫氧化鈉溶液反應生成硫酸鈉和水分析解答.
【解答】解:
從酸、堿、鹽的角度進行了初步分類,其中CaCO3、BaCl2、Na2SO4、NaCl屬于鹽;
【實驗探究】a.取少量該粉末于試管中,加入足量水充分溶解,有白色沉淀,碳酸鈣為白色固體,難溶于水,原粉末中一定含有CaCO3;
b.將步驟a試管中物質過濾,向濾液中滴加酚酞溶液,溶液變紅,NaOH溶液顯堿性,能使無色酚酞變紅,原粉末一定含有NaOH;
乙同學認為甲同學步驟a的結論不一定正確,其理由是:氯化鋇與硫酸鈉會反應生成硫酸鋇沉淀和氯化鈉.該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為:BaCl2+Na2SO4?BaSO4↓+2NaCl;他補充了如下實驗,取白色沉淀于試管中,加入足量稀鹽酸,觀察到有氣泡產生且沉淀完全溶解,從而得出結論:步驟a中得到的白色沉淀全部是CaCO3.
丙同學取甲同學步驟b中已變紅的溶液,向其中逐滴滴入稀硫酸,發現有白色沉淀生成且溶液褪色.溶液褪色的原因是因為氫氧化鈉與稀硫酸反應生成硫酸鈉和水,用化學方程式表示為2NaOH+H2SO4=Na2SO4+2H2O;有白色沉淀生成是稀硫酸和氯化鋇反應生成硫酸鋇沉淀,故原混合物中一定有CaCO3、BaCl2、Na2SO4、NaOH;
【總結歸納】通過以上探究,原白色粉末中無法確定的成分是NaCl.
答案:鹽;
【實驗探究】
實驗步驟實驗現象實驗結論
a.取少量該粉末于試管中,加入足量水充分溶解有白色沉淀原粉末中一定含有CaCO3
b.將步驟a試管中物質過濾,向濾液中滴加酚酞溶液溶液變紅原粉末一定含有
NaOH
BaCl2+Na2SO4?BaSO4↓+2NaCl;沉淀完全溶解;
2NaOH+H2SO4=Na2SO4+2H2O;
【總結歸納】NaCl
【點評】本題為推斷題對于推斷題的解法,要根據題給條件和物質的化學特性找準突破口,然后順藤摸瓜盡可能的把沒有組合寫出,然后進行解答.
度和溶解性有關.本考點是中考的重要考點之一,主要出現在實驗題中.
16.
某學習小組在實驗室中用加熱KClO3和MnO2混合物的方法制取O2,反應過程中固體質量變化如圖所示,請計算.
(1)制取O2的質量是 19.2 g.
(2)原混合物中KClO3的質量分數.(寫出計算過程,計算結果精確到0.1%)

【考點】根據化學反應方程式的計算.
【專題】有關化學方程式的計算.
【分析】(1)根據質量守恒定律求出生成氧氣的質量;
(2)根據氧氣的質量求出氯酸鉀的質量,即可原混合物中KClO3的質量分數;
【解答】解:(1)生成氧氣的質量為:60g?40.8g=19.2g;
(2)原混合物中KClO3的質量為x
2KClO32KCl+3O2↑
24596
x19.2g
解得:x=49g
(2)原混合物中KClO3的質量分數是:=81.7%.
故答為哦:(1)19.2;(2)原混合物中KClO3的質量分數是81.7%
【點評】本題難度不大,掌握根據化學方程式的計算即可正確解答本題,注意解題的規范性和準確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