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精品tv久久久久久久久久_国产一区二区精品久久_无码无套少妇毛多69XXX_久久精品亚洲av无码四区

當前位置:高考知識網 > 四川高考 > 正文

西華大學錄取通知書為什么還沒有收到,錄取通知書快遞查詢收到時間

更新時間:2023-08-12 13:12:47 高考知識網 sport555.cn

西華大學始建于1960年,時名四川農業機械學院,是國家為實現農業機械化在當時全國7個大區分別布點所建立的農業機械本科院校之一,1972年更名為成都農業機械學院,1978年被四川省政府列為省屬重點大學,1983年更名為四川工業學院。2003年,四川工業學院與成都師范高等專科學校合并組建西華大學,2008年四川經濟管理干部學院并入。

學校現有校本部、彭州校區、成都市人南校區三個校區。校園面積近3000畝。校本部坐落于中國歷史文化名城成都,毗鄰國家高新技術開發區西區,西依望叢帝鄉、揚雄故里,岷江水自都江堰而下從校園蜿蜒流過。校園環境大氣優雅,植被蔥郁,景色宜人,具有得天獨厚的人文自然環境,是讀書治學的理想園地。學校教務管理、黨政辦公、圖書館文獻信息、后勤服務等均實現網絡化,校園網為師生員工的工作、學習和生活營造了良好的數字環境。圖書館面積4萬余平方米,藏書及電子文獻總量370余萬冊,是川內收藏《中華再造善本》的4所高校之一。

歷經半個多世紀的發展,學校現有22個學院,83個本科專業,75個碩士學位授權點,1個四川省博士后創新實踐基地。堅持工、理、管、法、經、藝、文、教、史、農、醫等多學科協調發展。現有全日制在校學生4萬人,研究生2000余人。學校面向全國招生,并招收乒乓球、健美操、跆拳道高水平運動隊學生和邊防軍人子女預科。具有面向全國推薦優秀應屆本科畢業生免試攻讀碩士學位研究生資格。

學校擁有一支學術水平高、教學經驗豐富、愛崗敬業的教師隊伍,教授、副教授等高級專業技術職務人員830余名,其中中組部“*”領軍人才、教育部“*”特聘教授、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專家及四川省“*”引進人才、學術技術帶頭人等各類專家近百人,聘請中國科學院院士、中國工程院院士以及國外著名專家擔任學校特聘教授。

學校以“求是、明德、卓越”為校訓,傳承“知難而進,自強不息”的優良辦學傳統,堅持“質量立校、人才強校、特色興校”的辦學思路,以培養“具有高尚的人格素養、強烈的責任意識、扎實的實際能力、奮進的改革精神的優秀人才”為目標和根本任務,激勵追求學術卓越,堅持內涵發展,提倡科學精神與人文精神并重,深化教育教學改革,不斷提高人才培養質量,培育具有西華大學特色的校園文化和學術精神。

學校高度重視、全面優化人才培養方案,全面推進素質教育,努力培養學生的創新創業意識和能力,設立大學生創新創業獎勵基金,成立大學生創新創業俱樂部和大學科技園,提供專門場地和充足的創新創業資金支持,加強一、二課堂互動,充分發揮“易班網絡互動社區”第三課堂在人才培養中的作用,教育教學質量穩步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和能力以及實干、創新精神受到用人單位的歡迎和好評,近年畢業生就業率一直保持在90%以上。

近三年,我校學生在“挑戰杯全國大學生課外學術科技作品競賽”、中國“互聯網+”大學生創新創業大賽、“全國大學生數學建模競賽”、“全國大學生電子設計競賽”等國內外重大學科競賽中,獲得國家級獎299項,省級獎559項;在大學生體育競賽中獲得國家級團體冠軍26個,個人冠軍13人次。獲得“美國大學生數學建模競賽國際特等獎提名獎(Finalist)、首屆全國大學生網絡創新創業大賽一等獎、首屆中國“互聯網+”大學生創新創業大賽銀獎、首屆全國高校“校園好聲音”大賽冠軍、世界青少年合唱節民族歌曲金獎、世界啦啦操錦標賽爵士組第3名,乒乓球高水平運動員朱雨玲獲蘇州世乒賽女雙冠軍、賴佳新獲第28屆世界大學生夏季運動會乒乓球男團冠軍。

學校擁有國家級和省級特色專業(專業綜合改革)、省級卓越人才培養專業,國家級和省級實驗教學示范中心、省級應用型人才培養試驗區、省級虛擬仿真實驗教學中心,以及國家級和省級校外實踐教育基地、省級卓越法律人才培養校外實踐教育基地;學校還擁有四川省“2011計劃”協同創新中心、教育部和省重點實驗室、省重點學科、省哲社重點研究基地、省高校重點實驗室和哲社重點研究基地,以及省區域與國別重點研究基地、省高校工程研究中心和省行業協同創新中心。

學校堅持科研為地方經濟建設和社會發展服務,近五年承擔或參與了500余項國家重大專項、“973”、“863”、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國家社會科學基金等國家級項目和部省級重點科研課題,與地方政府和企業合作了大量橫向課題;獲得國家、部省級科技進步獎和各類成果獎。學校以“能源與動力工程、食品科學與工程、材料科學與工程、工商管理”為特色優勢學科,重點發展與建設以“新能源汽車、新材料、高端裝備制造、電子信息、食品加工以及文化創意產業”為特色的大學科技園,開展汽車工程、流體機械、農業機械及智能機器人、食品加工、新材料、信息技術等領域的成果轉化,積極與國有大中型企業、中小民營企業、地方政府緊密合作,成果轉化及項目合作產生了巨大的直接或間接經濟效益。

學校重視對外開放,積極開展國際合作與交流,與美國、加拿大、英國、澳大利亞、德國、法國、比利時、奧地利、意大利、瑞典、捷克、日本、韓國、泰國的近百所高校、科研院所和企業合作,廣泛開展學生交流、教師交流、學術及科研合作。

建校以來,學校為國家培養了以中國工程院院士王華明、美國發明家科學院院士任志鋒、東方電氣集團東方電機有限公司首席專家石清華、希望集團與東方希望集團董事長劉永行、全國五一勞動獎章獲得者何顯富等校友為代表的各類人才20萬余名,已經成為國家及四川省科技、經濟和社會發展人才和智力支持的重要基地。學校正在全面深化改革,加快發展,努力創新人才培養模式、加大科技成果轉化力度、辦出學科特色,把學校建設成為省內一流、國內知名的省屬綜合性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