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精品tv久久久久久久久久_国产一区二区精品久久_无码无套少妇毛多69XXX_久久精品亚洲av无码四区

當前位置:高考知識網 > 高考志愿 > 正文

怎樣報高考志愿和專業 有哪些注意事項

更新時間:2024-03-06 01:06:43 高考知識網 sport555.cn

高考志愿和專業目前全國大多數省份高招錄取采取按考生填報的院校志愿進行平行投檔,院校依據考生成績和專業志愿確定錄取專業的模式,在填報高考志愿時需要對院校與專業進行取舍,謹慎處理好院校與專業志愿的關系,即“選院校”與“選專業”的側重點問題,以下小編整理了相關信息,以供參考。

怎樣報高考志愿和專業 有哪些注意事項

一、怎樣報高考志愿和專業

目前全國大多數省份高招錄取采取按考生填報的院校志愿進行平行投檔,院校依據考生成績和專業志愿確定錄取專業的模式。因此,能錄取心儀的院校和理想的專業,是所有家長和孩子的共同愿望。但現實情況下,除少部分家長和孩子外,一般是不能完全如愿,在填報高考志愿時需要對院校與專業進行取舍,謹慎處理好院校與專業志愿的關系,即“選院校”與“選專業”的側重點問題。考生及家長要充分溝通、綜合分析,在可能被錄取的前提下,找到“選院校”與“選專業”的平衡點。若對院校有要求,就應對專業作適當讓步;若對專業有要求,則要對院校作相應讓步。在平行志愿中,進檔考生成績相對集中在較小區間,最高分與最低分相差很小,專業競爭比較激烈。因此,考生及家長“選專業”時應避免人云亦云,跟風“追熱門”,須知我國綜合性大學中專業相對“強”“弱”有別、“冷”“熱”難分。相對好的大學也有“弱”的專業,一般的大學亦有“強”的專業;當前所謂“熱”門專業今后可能變“冷”門,現在所謂“冷”門專業未來可能成“熱”門。

一般來說,高分段考生可塑性強,提升空間大,考研讀博比例高,應側重選院校;中間分段考生如高考發揮不理想,但學習潛力大,后勁足,應兼顧院校、側重專業;低分段考生雖高考失利,但應增強信心、樹立目標,慎重規劃自己的職業方向,重點側重選專業。尤其需要強調的是,家長與孩子在填報高考志愿前需取得共識,無論選擇什么層次的院校、專業,都不應輕易填報“專業不服從”,不要選擇“復讀”而放棄錄取資格。由于平行志愿只進行一次投檔,若填報“專業不服從”,不僅意味增加“退檔”風險、減少錄取機會,考生只能參加同批次征集志愿填報或降到下一批次錄取,而且對其他考生來說更是不公平;若選擇“復讀”而放棄錄取資格,意味著考生填報志愿不誠信,不但考生至少浪費一年青春年華,而且浪費國家下達我省寶貴的招生計劃與教育資源,這對其他考生也是不公平的。

二、理解招生名詞

 1.志愿、高考志愿、填報志愿、梯度志愿、平行志愿

顧名思義,志愿,是指一個人的志向和愿望。考生志愿,指考生所選報的院校和專業,是考生的志向、愿望、愛好、個性和能力等諸多因素的綜合反映。高考志愿,僅指普通高考后考生需填報的院校和專業志愿。填報志愿,實際上是考生、教育考試機構、招生院校三方之間的“協議”或“契約”,也是考生與院校之間的“雙向選擇”。一方面,考生通過填報志愿,表達自己的愿望或意愿,即向往哪些院校、喜歡哪類專業等;另一方面,教育考試機構依據考生填報的志愿按照投檔規則向招生院校投檔;再一方面,招生院校根據教育考試機構提供的考生檔案作為錄取的基本依據,按照招生章程從填報院校、專業志愿考生中擇優錄取新生。因此,考生科學合理填報高考志愿的重要性不言而喻。梯度志愿,也稱順序志愿,是指招生院校有特殊要求(如身體素質、軍檢面試、體能測試,海空民航招飛、航海類,小語種、公費師范生、優師專項定向類,綜合素質評價、單科成績,藝術類等),按照“志愿優先、遵循分數”原則進行投檔的一種錄取模式。梯度志愿一般列入提前批次,投檔比例為招生院校計劃數1︰1.2以內。梯度志愿可以進行后續投檔(對被退檔考生而空出的計劃,依據同一志愿后續考生分數、位次高低順序進行補充投檔)。平行志愿,是高考志愿新的投檔錄取模式,即一個志愿中包含若干所平行的院校。考生在填報高考志愿時,可在指定的批次同時填報若干個平行院校志愿。錄取時按照“分數優先,遵循志愿”的原則進行投檔,對同一科類分數線上未被錄取的考生由計算機按總分從高到低排序進行一次性投檔(投檔比例一般為1︰1,下同),即所有考生排一個隊列,高分者優先投檔。每個考生投檔時,根據考生所填報的院校順序,投檔到排序在前且有計劃余額的院校。平行志愿只進行一次投檔(計算機對考生填報的多個平行志愿依次進行檢索,但僅投一次考生檔案,實際上只是一個志愿起作用;也有可能一個志愿都不起作用,為無效志愿)。

2.招生院校、招生專業、招生計劃

教育部向社會公布當年全國具有統招資格的高等學校名單,即招生院校。招生院校在國家核定的年度招生規模內,結合畢業生就業情況和在各省(區、市)招生生源情況,自主合理安排生源計劃。教育部負責匯總各省級教育行政部門、有關部委及教育部直屬高等學校報送的招生來源計劃,備案后統一分送各省級教育考試機構。省級教育考試機構依據教育部分送的招生來源計劃以及本省教育行政部門送達的面向本省招生的分學校分專業招生計劃,與各有關招生院校核對分專業計劃及其說明,并負責及時、規范、統一向社會公布有關招生計劃信息。

 3.考試成績、成績排位、控制分數線、一分一段表

普通高考結束后,省級教育考試機構經過嚴格、規范、公正的分科目網上評卷、統分工作,再合成每個考生的考試成績,按照各類(文史、理工、藝術、體育、三校生類,下同)考生考試成績排序規則,對所有考生進行文化、專業或綜合成績的成績排位(也稱“位次”),并在規定的時間、通過多種渠道(我省一般是“三網二微一App一臺”)、統一對外公布每個考生的考試成績、成績排位。控制分數線,簡稱“分數線”,是依據各類、各層次(一本、二本、高職)招生計劃和全省考生的考試成績、成績排位,按照招生計劃的一定比例,綜合考慮往年、當年各類因素而確定的分數線。每一批次錄取考生時一般不得低于該分數線,所以又稱“錄取最低控制分數線”。一分一段表,即高考成績分數段,既是考生填報高考志愿的重要依據,也是招生院校估算投檔線的部分依據。一分一段表是考生成績從高到低的排名,通過查詢一分一段表,考生不但可以知道每一分數段(近幾年,按照教育部關于嚴禁炒作高考狀元的規定,各省份對極高分段考生沒有按一分一段公布人數,而只公布累計數)的人數,而且可以知道該分數段的累計人數。考生根據本人成績對照一分一段表,就可以知道自己在全省的排位,再參照招生院校各類各批次招生計劃數,確定自己該如何填報志愿。

4.投檔分數線、錄取分數線差、錄取最低排位

投檔分數線是院校投檔分數線的簡稱,也稱調檔線或提檔線,是指以院校為單位,按招生院校同一科類(如文史類或理工類)招生計劃數的一定比例,對第一志愿(平行志愿)投檔過程中自然形成的院校調檔最低成績標準。每年度的每一院校、每一科類的投檔分數線是不同的。錄取分數線差是指某一院校當年的投檔分數線與該院校所在批次的錄取控制分數線的差值。由于每年高考試卷的難易程度不同、高考的招生錄取模式不同,使得每年各院校的投檔分數線變化較大,但其錄取分數線差的波動一般不會太大。因此,統計、分析往年的院校錄取分數線差,摸索、掌握其變化規律,不失為合理填報高考志愿的重要參考,簡稱“線差法”。錄取最低排位表示院校錄取末名考生的最低排位,其分數稱為錄取最低分數線,由于投檔過程中是按照院校招生計劃數的一定比例提檔的,因此,在生源充足的情況下,必然會有考生因為各種原因不能被錄取,那么被錄取最低排位的考生分數即為院校錄取最低分數線,而該考生所錄取專業的最低排位即為專業最低錄取分數線。參考最低排位選報高考志愿的方法簡稱“位次法”。一般來說,錄取最低分數線≥投檔分數線≥控制分數線(除生源不足院校按政策性降分的情況外)。

  5.檔案狀態

高招錄取實行遠程網上錄取信息化、考生檔案電子化、投檔程序透明化。因此,考生的投檔過程被稱為“檔案狀態”或者“軌跡信息”。檔案狀態一般有七種:自由可投。表示該考生的檔案沒有投出去或投出去后又被院校退檔。如果是被院校退檔,考生可查詢到被院校退檔的理由;已經投檔,表示省級教育考試機構已將檔案投給了院校,但院校還未下載投檔信息;院校在閱,表示院校已下載了投檔信息,正在審閱考生的電子檔案。“院校在閱”并不表示考生已經被錄取,省級教育考試機構投給院校的檔案一般多于或等于招生計劃數,院校通過閱檔后還要退出不予錄取的考生檔案;預退檔,表示該考生因某種原因院校不予錄取,院校向省級教育考試機構提出退檔,對每一個預退檔的考生,院校都會注明退檔的理由;預錄取,表示院校準備錄取該考生,已通過網絡將擬錄取名單提交給省級教育考試機構,等待省級教育考試機構網上錄取檢查審核。應強調的是,預錄取不等于錄取,也有可能出現院校錄取工作差錯而被省級教育考試機構錄檢審核發現予以糾正等極個別情況;錄取待審,表示院校擬錄取名單已通過省級教育考試機構網上錄檢審核,但錄取名冊還未經省級教育考試機構審核簽字蓋章。一般到達了錄取待審可以說基本等同于錄取;錄取,表示錄取新生名冊已經在省級教育考試機構辦理審核簽字手續,加蓋錄取專用章。

三、認清注意事項

  1.妥善保管志愿密碼卡

招生工作規定“考生自行負責保管密碼,如因考生對密碼保管不慎產生的問題由考生本人負責”“嚴禁招生人員利用任何方式進行欺詐招生、騙取或盜用高考志愿填報系統考生的登錄密碼、違背考生意愿代替考生填報志愿或更改考生志愿”。填報志愿密碼卡,一人一卡,須由考生本人妥善保管。考生密碼卡,猶如軍人的武器,若武器沒了,打仗必敗。因此,考生一是不能將密碼卡交由父母親、兄弟姐妹甚至班主任、同學代管;二是不得交由中介機構或他人代替填報志愿;三是一旦遺失密碼卡,必須及時補辦。往年填報志愿后,曾發生考生與家長意見相左、溝通不暢,家長擅自修改志愿,導致相互埋怨、父子不和,令人惋惜、教訓深刻。

  2.把握填報志愿時間

填報高考志愿政策性強,時間要求嚴,不能提前、不得拖后,必須嚴格把握時間節點。我省一般安排兩次集中填報志愿時間:6月24~25日,第一次集中填報提前批本科軍事類院校志愿;6月29日~7月2日,第二次集中填報提前批非軍事類本科、其他批次本科及高職院校志愿。根據各批次錄取工作進程,安排了若干次網上填報征集志愿時間,對各批次缺額院校實行網上征集志愿。考生及家長須密切關注省教育廳、省教育考試院“三網二微一App一臺”發布的權威信息,在規定時間按需要慎重選擇填報征集志愿。

3.認清院校專業代碼

每年均有近二千所省內外院校在我省招生錄取,且不少院校還有不同的校區,招生專業也有不同要求,有軍事院校、非軍事院校,有公辦、民辦院校,有中外合作辦學院校,有藝術類、體育類院校,有高校專項、國家專項、地方專項、蘇區專項計劃院校等,每所院校還有若干個不同的專業或專業大類等。網上錄取過程中計算機只能識別不同的院校、專業代號并予以甄別。有的院校有多個不同的代號,專業代號又有阿拉伯數字、英文字母等標注,軍事院校還有指揮類、非指揮類專業等。所有這些不同,都體現為“一個蘿卜一個坑”,考生及家長必須準確認清、確保無誤,否則“差之毫厘謬以千里”。往年都有因考生不認真而誤填院校、專業代號,導致錯錄甚至落選的例子,教訓不可謂不深刻。

 4.慎填不服從專業調劑

從每年高招錄取檢查數據分析中可以發現,考生被高校退檔的主要原因之一是填報了“不服從專業調劑”。由于平行志愿一般是按招生計劃數的1︰1投檔,且只投一次檔,因此考生填報的專業志愿幾乎直接決定考生的錄取與否。如果考生進檔后的單科成績要求或身體自然條件等不能滿足所填報高校對專業的錄取要求,又填報了“不服從專業調劑”,將導致高校“退檔”,考生只能參加本批次征集志愿填報或降至下一批次錄取。產生此結果的原因,一是考生及家長對平行志愿規則了解不夠,以為此院校退檔可以再投彼院校;二是擔心高校錄取自己不愿意就讀的專業,殊不知高校是嚴格按照考生分數、專業志愿和錄取規則來安排專業;三是已打算本批次若錄取不了愿意降到下一批次。因此,考生及家長務必慎填“不服從專業調劑”,除非考生的分數足夠高。

5.“放棄錄取資格”不填志愿

考生填報的志愿是一種電子“契約”,是省教育考試院投檔、高校錄取的重要依據。根據教育部和江西省有關規定,凡按志愿投檔且符合錄取條件的考生,不得以“自愿放棄”為由要求退檔;招生高校也不得以“考生自愿放棄”為由退檔。從高考報名數據分析,每年都有大量的復讀生、歷屆生報考,其中有很多是上年已被按其志愿錄取而放棄錄取資格不報到的考生。究其原因,一是少數考生確實由于高考發揮失常,想通過復讀提高高考成績,再錄取理想的高校;二是不少考生及家長抱著博弈的心理,如能僥幸錄取意愿中的高校或專業就讀,否則就隨意放棄錄取資格;三是考生如填報高考志愿不誠信但目前沒有明確的懲戒規定。由此導致的后果,一是考生要浪費至少一年的青春光陰;二是年復一年復讀,勢必擠占有限的基礎教育資源;三是由于考生錄取后任意放棄錄取資格,其他考生就失去了投檔、錄取資格,這對他們是不公平的;四是考生錄取后放棄錄取資格,不但影響高校新生報到率,浪費高校的高等教育資源,而且直接浪費國家下達我省有限的招生計劃。盡管目前對錄取后放棄錄取資格沒有統一實行“不誠信”等懲戒措施,但有的省份已實行限制這類考生第二年填報高考志愿數量的規定。教育部今年已規定:從2023年招生起,往年被專項計劃錄取后放棄入學資格或退學的學生,不再具有專項計劃報考資格。因此,考生及家長如果明確一致放棄錄取資格,就干脆、明確不要填報志愿,把機會留給其他考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