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精品tv久久久久久久久久_国产一区二区精品久久_无码无套少妇毛多69XXX_久久精品亚洲av无码四区

當前位置:高考知識網 > 動態新聞 > 正文

秦皇島歷史上有哪些名人和歷史事跡

更新時間:2024-03-27 21:03:12 高考知識網 sport555.cn

秦皇島歷史上名人有韓愈、田承嗣、田弘正、張勖、肖顯、孟喬芳、齊大勇、韓超等,以下是具體介紹。

秦皇島歷史上有哪些名人和歷史事跡

一、秦皇島歷史上有哪些名人和歷史事跡

一、韓愈

韓愈(768年-824年12月25日),字退之

韓愈自稱“郡望昌黎”,世稱“韓昌黎”、“昌黎先生”,三國時期設“昌黎郡”,區域包括今天遼寧省錦州市、阜新市等地;錦州市義縣古稱也是”昌黎“;現在的昌黎縣是于金大定二十九年(1189年)由廣寧縣改名為昌黎縣,取“黎庶昌盛”之意定名。由于沒有準確的文獻記載,我也想搞清楚韓愈到底是哪里人士,希望知道的大佬科普下。

唐代中期官員,文學家、思想家、哲學家

韓愈至七歲才開始讀書,十三歲能寫文章,自言“前古之興亡,未嘗不經于心也,當世之得失,未嘗不留于意也”,于貞元八年(792年)登進士第,兩任節度推官,累官監察御史。后因關中旱災,上《御史臺上論天旱人饑狀》,糾彈國戚京兆尹李實,遂貶為陽山令,韓愈在陽山深受百姓愛戴,百姓甚至以“韓”字,為兒取名;永貞元年(805年)憲宗即位,大赦天下,韓愈改任荊州江陵府法曹參軍,元和六年(811年)任國子博士,作〈進學解〉,受宰相裴度賞識,擢為禮部郎中,815年隨裴度征淮西,因功擢任刑部侍郎,其后又因諫迎佛骨一事被貶至潮州,晚年官至吏部侍郎,人稱“韓吏部”。長慶四年(824年),韓愈病逝,年57歲,追贈禮部尚書,謚號“文”,故稱“韓文公”,元豐元年(1078年),追封昌黎伯,并從祀孔廟。

韓愈是唐代古文運動的倡導者,被后人尊為“唐宋八大家”之首,有“文章巨公”和“百代文宗”之名,他提出的“文道合一”“氣盛言宜”“務去陳言”“文從字順”等散文的寫作理論,對后人很有指導意義。有《韓昌黎集》傳世。

二、田承嗣

田承嗣(705—779年),平州盧龍(今河北省盧龍縣)人

唐朝中期將領、軍閥、藩鎮

田承嗣出身雁門田氏,世為盧龍軍裨校。驍勇善戰,跟隨平盧節度使安祿山,任安祿山盧龍軍前鋒兵馬使,屢立軍功,治軍有方,遷左武衛將軍,后參與安史之亂,率軍攻陷洛陽;廣德元年(763年),田承嗣歸降朝廷,拜魏博節度使,而后田承嗣割據一方,不聽朝令,魏博鎮儼若獨立王國,唐代宗實行“姑息之政”,用心籠絡,下嫁永樂公主,授予檢校左仆射、同平章事、封雁門郡王,使得田承嗣在得勢后更加驕縱,大歷十年(775年),田承嗣帶兵占據相衛四州,遭到朝廷八鎮兵馬攻擊,屢戰屢敗,上表請罪。大歷十一年(776年),田承嗣率軍援助汴州節度使李靈曜叛亂,兵敗再次上表請罪,此后田承嗣占據魏博鎮相衛等七州,擁兵自重,“以土地傳付子孫,不稟朝旨”,使得藩鎮割據日益嚴重。大歷十四年(779年),田承嗣去世,時年75歲,追贈太保,傳位于侄子田悅,開啟藩鎮世襲的先例。

三、田弘正

田弘正(764年-821年),本名興,字安道,唐憲宗賜名弘正,平州盧龍(今河北盧龍)人

田弘正原為魏博軍衙內兵馬使,后被士卒擁立為主,率六州之地歸順朝廷,被任命為魏博節度使、檢校工部尚書、沂國公。此后,田弘正效忠于朝廷,先后征討成德節度使王承宗、淄青節度使李師道,累功進封檢校司徒、同中書門下平章事。元和十五年(820年),田弘正進封中書令,改任成德節度使,但由于御下不嚴,家族生活奢侈,引起將士不滿。長慶元年(821年)七月,成德都知兵馬使王廷湊集結牙兵作亂,田弘正全家及其部屬、將吏等三百人一同被殺,唐穆宗下詔追贈其為太尉,賜謚忠愍。

四、張勖(xù)

元朝時昌黎縣著名的儒士

遼、金、元時,因缺乏文獻記載,昌黎學子的不少情況不明,現僅從明朝弘治十四年(1501年)重修的《永平府志》中查到,在元朝時昌黎縣曾有一個名叫張勖的人,在大都(今北京)的翰林國史院任編修,并'累官至大學士'。

在明朝弘治十四年版《永平府志》中,不僅有關于張勖的簡單記載,還輯有他在大德六年(1302年)三月撰寫的《昌黎縣重修文廟碑銘并序》。在碑銘中,他盛贊昌黎之地'背負碣石,南臨滄海,左控榆關,右帶灤水,山輝川媚,物伙民繁,利足魚鹽,土饒沃壤,異人杰士歷代不乏',并詳細記述了大德三年(1299年)夏天出任昌黎縣尹的劉懋,見文廟殿宇傾攲,廊廡圮壞,門墻蕪穢,陛砌荒涼,遂與達魯花赤忽都花等共同商議興廢舉滯之計,廣泛募資,終得在大德五年(1301年)四月將昌黎縣的文廟重修一新的過程;此外,張勖還曾在進出'碣石門'的東饅頭山路旁懸崖上題鐫有'蓬萊第一關'5個大字。

五、肖顯

肖顯(1431年-1506年)字文明,直隸山海衛人

明朝政治人物、進士出身、書法家

成化八年(1472年)殿試登進士第二甲第五十一名,授兵科給事中,后官至福建按察僉事,正德元年去世。

古長城山海關東門箭樓上,掛著一塊橫額巨匾,上面寫著'天下第一關'五個大字。筆法蒼勁有力,神韻莊重瀟灑,這是肖顯所書。

六、孟喬芳

孟喬芳(1595-1654年),字心亭,直隸省永平府盧龍縣(今河北省盧龍縣)人

漢軍鑲紅旗,清初名將

孟喬芳的父親孟國用是明朝寧夏總兵官,孟喬芳為副將,因事被罷職歸鄉,天聰四年(1630年)清兵入塞,皇太極攻取永平府,孟喬芳及知縣等降清,仍為副將,隨清軍返回遼東,累封至漢軍梅勒額真,隸屬漢軍鑲紅旗,順治元年(1644年)隨清軍入關,改任左侍郎,順治二年(1645年),孟喬芳出任陜西三邊總督,總督陜西近十年,先后掃平關中叛軍,鎮壓甘肅米喇印、丁國棟起義;孟喬芳所部攻滅反清勢力達17萬人,部下多人日后成為征伐三藩之亂及準噶爾噶爾丹的名將。順治七年(1650年)進封兵部尚書、三等阿思哈尼哈番,加太子太保,順治十年十二月(1654年1月),孟喬芳病逝,賜謚忠毅,雍正年間,入祀賢良祠,乾隆年間編纂《貳臣傳》,孟喬芳收錄于貳臣傳甲編。

七、齊大勇

齊大勇(1704年-1769年),字養浩,號鳳巖,直隸昌黎縣(今河北昌黎)人

清朝武狀元

齊大勇早年鄉試不中,棄文從武,雍正七年(1729年)中武舉人,雍正八年(1730年)庚戌武科,齊大勇連中會元、狀元,授頭等侍衛。歷官山西撫標中軍參將,乾隆七年(1742年),任沅州協副將,乾隆十二年(1747年),任京口中營副將,升襄陽鎮總兵。再調陜西陜安鎮總兵,乾隆十四年(1749年),出任湖廣提督,乾隆十六年(1751年),任甘肅總兵,調甘肅提督,七月,任陜西固原提督,二十二年(1757年),再任湖廣提督,兩年后,以在固原任內保舉不稱,削職,以參將銜發巴里坤效力,乾隆二十九年(1764年)選授南河南營參將,乾隆三十三年(1768年)母喪,哀毀得疾,次年三月十四日未時卒。

齊大勇文武雙全,好書法。時人稱其“學雅歌投壺,有古名將風”。

八、韓超

韓超(1800—1878),字寓仲,號南溪,直隸昌黎(今河北昌黎縣荒佃莊鎮)人

清朝將領

韓超傳為韓愈33代孫,他自幼刻苦讀書,到35歲時,方于道光十四年(1834年)在鄉試考中副貢,第一次鴉片戰爭爆發后,他開始在軍事方面顯示自己的才能,道光二十二年(1842年)參加天津的海防治理時,詣軍門獻策,得獎敘州判,不久即被以府經歷揀發貴州三角屯任州同,3年后,韓超在任獨山知州時,以募勇訓練,解決了號稱'難治'的'獨山多盜'問題,深得鎮守黎平的胡林翼倚重,咸豐間用以鎮壓起事苗民,所部自數十人擴充至三千人,累擢至署貴州巡撫,同治初轉戰省境,鎮壓苗、回、教、太平等軍,到此時他已經63歲,深覺身心疲憊,便亦以年邁有病為由,辭職返回家鄉養老,光緒四年(1878年),韓超病死于家鄉韓營,終年79歲。

二、秦皇島的歷史

市名由來

公元前215年,千古一帝秦始皇東巡至此派人入海求仙,刻《碣石門辭》,秦皇島由此得名。

地理位置

秦皇島位于河北省東北部,南臨渤海,北依燕山,東接遼寧,西近京津,地處華北、東北兩大經濟區結合部,居環渤海經濟圈中心地帶,距北京280公里,距天津220公里,是國家歷史文化名城、河北省唯一的零距離濱海城市,素有“長城濱海公園”“京津后花園”美譽,是京津冀經濟圈中一顆璀璨明珠。

歷史沿革

秦皇島歷史悠久,底蘊豐厚。兩千余載的歲月長河,留下了夷齊讓國、秦皇求仙、姜女尋夫、漢武巡幸、魏武揮鞭、唐宗駐蹕等眾多歷史掌故,境內有秦皇行宮遺址、求仙入海處、天下第一關、老龍頭、姜女廟、韓文公祠、名人別墅群等眾多人文遺跡。

三、秦皇島歷史遺跡和文化

1、萬里長城—山海關:位于秦皇島市東北15公里處,是明長城的東北關隘之一,素有中國長城“三大奇觀之一”(東有山海關、中有鎮北臺、西有嘉峪關)與“天下第一關”、“邊郡之咽喉,京師之保障”之稱,與萬里之外的嘉峪關遙相呼應,聞名天下。

2、北戴河秦行宮遺址:位于秦皇島市北戴河區金山嘴路8號,面積6萬平方米,規模宏大,座北朝南、是一座氣勢宏大的宮殿遺址,據推測這里是公元前215年秦始皇東臨“碣石”所在地,與綏中墻子里(即石碑地)同類遺存一樣,為秦始皇東巡的行宮遺址。

3、源影寺塔:金代佛塔,位于昌黎縣城內西北隅,塔身平面呈八角形,一共十三層,高約40米,是一座用磚砌的實心塔。全塔由塔基、平坐、蓮臺、塔身、密檐、塔剎等組成。平坐的欄板上雕有各式各樣的圖案。塔身共一層,上面有用青磚雕刻的“天宮樓閣”。古塔下還有一水井,深約20米,常年有泉水流出,泉水清甜可口。

4、大佛頂尊勝陀羅尼經幢:位于盧龍縣城內南門里的十字路口中央,為八棱形多層式石質建筑,高10米,分幢座、幢身、幢頂三部分。幢身共分6層,現基本保存完好,底4層為石刻文字,上2層雕刻佛像,除第四層幢身為明萬歷年間所建外,其余為金朝大定年間所修。

5、山海關八國聯軍營盤舊址:位于山海關老龍頭的西部和北部,共占地面積9平方公里,現存房屋40余幢,建筑面積3萬多平方米,建成于1903~1904年,分別是八國聯軍侵華戰爭中侵入占領山海關的英、法、德、日、意、俄六國所建的軍營及別墅。

6、北戴河近代建筑群:分布在北戴河海濱自西聯峰山到鴿子窩沿海,總面積18平方公里。 1893至1949年,一些中外人士陸續在北戴河海濱建造了住宅、避暑別墅等建筑。到1949年北戴河海濱有中外別墅樓719幢。北戴河近代建筑風格多為西式別墅,周圍空地多,院內廣植花草樹木,非常適宜休閑避暑。

7、秦皇島港口近代建筑群:始建于19世紀末,主要包括秦皇島開灤礦務局高級員司俱樂部、南山電廠、開平礦務局秦皇島經理處辦公樓、南棧房、老船塢、京奉鐵路橋等21處近代優秀工業遺產。

8、永平府城墻:現位于盧龍縣境內的這段永平府城墻始建于明代,長約1010米,包括永平府城南門、大西門(含甕城)和小西門各一座。

9、耀華玻璃廠舊址:位于秦皇島市海港區文化路44號,現為秦皇島市玻璃博物館。耀華玻璃廠是中國首家大型玻璃制造企業,1922年由中國和比利時合資組建,是當時中國北方唯一的中外合資企業。它開啟了中國玻璃工業發展之門,中國第一塊機制平板玻璃在這里誕生。

10、板廠峪窯址群遺址:位于撫寧縣駐操營鎮板廠峪村,這處遺址是2002年秋發現,共發現存有長城磚的磚窯60余座。磚窯里面大都保存著當時燒好的筑長城用的青磚,磚長36厘米,寬17厘米,厚9厘米,重10.5公斤左右。碼滿磚的每座磚窯里碼磚20層,存磚5000余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