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精品tv久久久久久久久久_国产一区二区精品久久_无码无套少妇毛多69XXX_久久精品亚洲av无码四区

當前位置:高考知識網 > 動態新聞 > 正文

保定歷史上有哪些名人和歷史事跡

更新時間:2024-03-27 22:55:11 高考知識網 sport555.cn

保定歷史上名人有荊軻、劉備、趙匡胤、祖沖之、酈道元等,保定,古稱上谷、保州、保府,因城池似靴,又名靴城,位于河北省中心地帶、太行山東麓,是京津冀地區中心城市,中國(河北)自由貿易試驗區組成部分以下是具體介紹。

保定歷史上有哪些名人和歷史事跡

一、保定歷史上有哪些名人和歷史事跡

保定,古稱上谷、保州、保府,因城池似靴,又名靴城,位于河北省中心地帶、太行山東麓,是京津冀地區中心城市,中國(河北)自由貿易試驗區組成部分。

保定是傳說中堯帝的故鄉,有著三千多年的歷史,保定地區為燕國、中山國、后燕立都之地;誕生了荊軻、劉備、趙匡胤、祖沖之、酈道元等一批歷史名人;市內文物古跡眾多,如古蓮花池、大慈閣、直隸總督署、清西陵等。今天小編就來盤點一下保定市的八大歷史名人。

劉備

漢昭烈帝劉備(161年-223年6月10日),字玄德,涿郡涿縣(今河北省涿州市)人,西漢中山靖王劉勝之后,蜀漢開國皇帝、政治家。史家多稱其為先主。

劉備少年時拜盧植為師,而后參與鎮壓黃巾起義、討伐董卓等活動。通過堅持不懈的努力,劉備于赤壁之戰后,先后拿下荊州、益州,建立了蜀漢政權。而后因為關羽被東吳所害,劉備不聽群臣勸阻,執意發動對吳國的戰爭,結果兵敗夷陵,最終于章武三年(223年)病逝于白帝城,終年六十三歲,謚號昭烈皇帝。

劉備弘毅寬厚,知人待士,百折不撓,其臨死前舉國托付給諸葛亮的行為被陳壽贊為古今之盛軌,后世眾多文藝作品以劉備為主角。成都武侯祠有昭烈廟為之紀念。

趙匡胤

宋太祖趙匡胤(927年3月21日-976年11月14日),字元朗,涿郡人。五代至北宋初年軍事家、政治家、戰略家,宋朝開國皇帝。后周護圣都指揮使趙弘殷(宋宣祖)次子,母為杜氏(昭憲太后)。

顯德七年,趙匡胤受命抵御北漢及契丹聯軍。旋即在“陳橋兵變”中被擁立為帝,并回京逼迫后周恭帝禪位。同年,趙匡胤登基為帝,改元建隆,國號“宋”,史稱宋朝或北宋。

趙匡胤在位期間,依據宰相趙普“先南后北、先易后難”的策略,先后滅亡荊南、武平、后蜀、南漢及南唐等南方割據政權,完成了全國大部的統一。他兩次“杯酒釋兵權”,罷去禁軍將領及地方藩鎮的兵權,解決了自唐朝中葉以來地方節度使擁兵自擅的局面。

藺相如

藺相如,今保定市曲陽縣相如村人,戰國時期趙國上卿,趙國著名的政治家、外交家。他最重要的有三個事件:完璧歸趙、澠池之會與負荊請罪。

藺相如原為宦者令繆賢的舍人。趙惠文王時,秦昭王寫信給趙王,愿以十五個城池換取“和氏璧”。藺相如奉命帶“和氏璧”來到秦國,據理力爭,終于完璧歸趙。公元前279年,秦王與趙王相會于澠池(今河南澠池西),他隨侍趙惠文王,當面斥責強大的秦國,不辱國體,使趙王沒有受到屈辱,因其功,任為上卿,居官于廉頗之上。廉頗居功自恃,不服相如,恥居其下,并揚言要羞辱相如。藺相如為保持將相和睦,不使外敵有隙可乘,始終回避忍讓。藺相如以國家利益為重、善自謙抑的精神感動了廉頗,于是親自到藺相如府上負荊請罪,二人成為刎頸之交。

楊繼盛

楊繼盛(1516年6月16日-1555年),字仲芳,號椒山。直隸容城(今河北容城縣北河照村)人。明朝中期著名諫臣。

嘉靖二十六年,楊繼盛登進士第,初任南京吏部主事,師從南京吏部尚書韓邦奇學習律呂。后官兵部員外郎。因上疏彈劾仇鸞開馬市之議,被貶為狄道典史。其后被起用為諸城知縣,遷南京戶部主事、刑部員外郎,調兵部武選司員外郎。

嘉靖三十二年,上疏力劾嚴嵩“五奸十大罪”,遭誣陷下獄。在獄中備經拷打,終于嘉靖三十四年(1555年)遇害,年四十。明穆宗即位后,以楊繼盛為直諫諸臣之首,追贈太常少卿,謚號“忠愍”,世稱“楊忠愍”。后人以其故宅改廟以奉,尊為城隍。有《楊忠愍文集》。

酈道元

酈道元(約466-527年),字善長,范陽涿州(今河北省涿州市)人。北魏時期官員、地理學家,青州刺史酈范的兒子。 

酈道元以父蔭入仕,襲封永寧伯。遷都洛陽后,出任尚書郎、太傅掾,升任治書侍御史。受到尚書仆射李沖所彈劾,遭到免職。歷任御史中尉、北中郎將,外任冀州長史、青州刺史、魯陽太守、東荊州刺史、河南尹等職。執法嚴峻,頗有威名,招致一些宗室怨恨。

孝昌三年(527年),鎮守雍州的齊王蕭寶夤出現反狀,拜關右慰勞大使,負責監管蕭寶夤,遭到殺害。武泰初年,獲贈吏部尚書、冀州刺史、安定縣男。著有《水經注》四十卷,成為中國游記文學的開創者,對后世游記散文的發展影響頗大。另著《本志》十三篇及《七聘》等文,均已失傳。

祖沖之

祖沖之(429年-500年),字文遠,范陽郡遒縣(今河北省淶水縣)人,南北朝時期杰出的數學家、天文學家。

祖沖之一生鉆研自然科學,其主要貢獻在數學、天文歷法和機械制造三方面。他在劉徽開創的探索圓周率的精確方法的基礎上,首次將“圓周率”精算到小數第七位,即在3.1415926和3.1415927之間,他提出的“祖率”對數學的研究有重大貢獻。直到16世紀,阿拉伯數學家阿爾·卡西才打破了這一紀錄。

由他撰寫的《大明歷》是當時最科學最進步的歷法,對后世的天文研究提供了正確的方法。其主要著作有《安邊論》《綴術》《述異記》《歷議》等。

王實甫

王實甫(1260年-1336年),名德信,祖籍河北省保定市定興(今定興縣)。元代著名雜劇作家,雜劇《西廂記》的作者。

王實甫與關漢卿、白樸、馬致遠齊名,其作品全面地繼承了唐詩宋詞精美的語言藝術,又吸收了元代民間生動活潑的口頭語言,創造了文采璀璨的元曲詞匯,成為中國戲曲史上“文采派”的杰出代表。

著有雜劇十四種,現存《西廂記》《麗春堂》《破窯記》三種。五本二十一折的《西廂記》不僅是他的代表作,而且是元代雜劇創作中最優秀的作品之一。《破窯記》寫劉月娥和呂蒙正悲歡離合的故事,有人懷疑不是王實甫的手筆。另有《販茶船》《芙蓉亭》二種,各傳有曲文一折。

盧照鄰

盧照鄰(生卒年不詳),字升之,號幽憂子,幽州范陽縣(今河北涿州)人,唐朝詩人。

盧照鄰博學能文,起家為鄧王李元裕府典簽,遷益州新都縣尉。離職后逗留蜀中,放曠詩酒。后因身染風疾,痛苦不堪,自沉潁水而死。

盧照鄰與王勃、楊炯、駱賓王并稱為“初唐四杰”,工詩歌駢文,詩以歌行體為最佳。著有《盧照鄰集》《幽憂子》。

二、保定的歷史

一、古代

夏商周時期(公元前2070年-公元256年)

據考古學研究,早在夏商時期,保定一帶就有人類在此繁衍生息。在這一時期,保定地區屬于夏商時期的“范國”,隨著周朝的興起,保定地區逐漸被納入周朝的管轄范圍。

春秋戰國時期(公元770年-公元221年)

春秋時期,保定地區被分割為多個小國,其中最有名的是齊國,齊國建都臨淄,但其實際管轄范圍涵蓋了今天的保定市。戰國時期,保定地區屬于趙國的管轄范圍。

秦漢時期(公元221年-公元220年)

公元前215年,秦朝滅亡后,漢朝建立。在漢朝時期,保定地區先后屬于涿郡和安平郡,成為了中原地區的一個重要軍事和商業重鎮。

二、中世紀

隋唐時期(公元581年-公元907年)

隋唐時期,保定地區歸屬于相應的道、府、州和縣,其中保定縣屬于瀛州,是一個重要的軍事重鎮和經濟中心。保定的軍事地位在唐朝尤為重要,因為保定是抵御遼東、契丹等外族入侵的重要防線。

宋元明清時期(公元960年-1911年)

宋代時期,保定地區被歸屬于中都路、真定府和冀州,保定成為冀州的核心城市之一。元代時期,保定地區屬于中書省治下的保定路,明代時期保定地區屬于保定府,清代時期保定地區屬于保定直隸州。

三、現代

民國時期(1912年-1949年)

1912年,中華民國成立后,保定地區被劃歸為河北省,保定市建制設立。在抗日戰爭和解放戰爭期間,保定成為了重要的戰略城市。

新中國成立以后

1949年,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后,保定市成為河北省下轄的地級市。1952年,保定市行政區劃進行調整,劃歸為保定市、徐水縣、清苑縣、淶水縣、阜平縣、定縣、高陽縣、滿城縣、唐縣、安國市、高碑店市等11個行政區劃。此后,保定市經歷了多次行政區劃的調整和改革,現在已經發展成為河北省重要的中心城市之一。

現代化建設

改革開放以后,保定市進入了快速發展的階段。在市委、市政府的領導下,保定市積極推進現代化建設,加強城市規劃和城市管理,加強環境保護,改善民生,發展經濟,提升城市形象。

在城市規劃方面,保定市積極推進城市更新和綜合整治,提高城市品質,增強城市吸引力。在環境保護方面,保定市加強了環境監管和治理,大力開展環境保護宣傳教育,促進生態環境持續改善。

在經濟發展方面,保定市積極推動產業轉型升級,優化產業結構,發展高新技術產業,提升產業核心競爭力。同時,保定市積極招商引資,加大對民營經濟的扶持力度,加快打造現代服務業和高端制造業的發展區域。

三、保定歷史遺跡和文化

保定是國家歷史文化名城,歷史底蘊深厚,文物古跡眾多,文化遺產豐富,為京畿重地,素有“冀北干城、都南屏翰”之稱。現有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68處(定州9處),省級文物保護單位89處(定州15處),文物保護單位數量在全國地級市中名列前茅。

保定市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名單

直隸總督署

古蓮花池

大慈閣

保定育德中學舊址

保定陸軍軍官學校舊址

保定鐘樓

直隸審判廳舊址

淮軍公所

清河道署

光園

藥王廟

伍仁橋

解村興國寺塔

義慈惠石柱

慈云閣

晉察冀邊區政府及軍區司令部舊址

開善寺

布里留法工藝學校舊址

怡賢親王墓

慶化寺花塔

西崗塔

金山寺舍利塔

皇甫寺塔

淶水龍嚴寺塔

閣院寺

興文塔

中山靖王墓

張柔墓

方順橋

要莊遺址

冉莊地道戰遺址

宋祖陵 

北岳廟

澗磁村定窯遺址

修德寺塔

釣魚臺遺址

王處直墓

八會寺刻經

伍侯塔

腰山王氏莊園

臥佛寺摩崖造像

北放水遺址

所藥村壁畫墓

南莊頭遺址

劉伶醉燒鍋遺址

東黑山遺址

清西陵

燕下都遺址

龍興觀道德經幢

萬里長城—紫荊關

北福地遺址

圣塔院塔

雙塔庵雙塔

涿州雙塔

金門閘

永濟橋

永安寺塔

下胡良橋

長城

(烏龍溝段

浮圖峪段

白石口段

插箭嶺段

狼牙口段

寧靜安段

倒馬關段)

漢中山王墓

定縣開元寺塔

定州貢院

靜志寺塔基地宮

凈眾院塔基地宮

大道觀玉皇殿

定州文廟

定州清真寺

晏陽初故居

保定市省級文物保護單位名單

保定天主教堂

保定“稻香村”糕點鋪

宋氏祠堂

關漢卿墓

王子墳

顏習齋祠堂

臥龍崗遺址

定興文廟大成殿

蒼山石佛堂

天佑寺觀音像

高陽李氏家族墓

大龍門摩崖石刻

北邊橋遺址

北莊遺址

淶水城隍廟

富位遺址

婁村三義廟大殿

張家洼遺址

甲村遺址

南屯遺址

黃土嶺戰役舊址

影三郎墓

大宋臺古墓

百尺遺址

齊蓋墓

李恕谷墓

夜借遺址

彭越墓

孟良河遺址

清化寺石佛

三霄圣母殿

濟瀆巖摩崖石刻

行善寺及鬷假樓

王子山院(王子寺)遺址

曲陽趙氏家族墓地

田莊大墓

子城遺址

野場慘案遺址

晉察冀邊區烈士陵園

北城子遺址

明伏石窟

興國寺大殿

東都亭遺址

洪城古城址

孚公禪師塔

廣善延禧寺

劉伶墓

張華墓

遂城遺址

防陵漢墓

大赤魯遺址

瀑河遺址

鞏固莊福隆號舊址

燕子村塔

五勇士跳崖處

鎮國寺石佛

塔峪村千佛寶塔

易縣清真寺

七里莊遺址

裕悼親王保壽園寢

裕莊親王廣祿園寢

半壁店墓群

高官莊墓群

史邱莊古墓

涿州學宮(文廟)

樓桑廟三義宮

涿州清行宮

東仙坡杜村遺址

涿州藥王廟

青崗遺址

涿州古城墻

樓桑鋪遺址

古長城

萬里長城

定州東關遺址

定州石佛寺遺址

趙村遺址

西甘德遺址

北莊子遺址

南陶邱遺址

大屯墓群

定州東關墓群

定州碑刻群

王灝莊園

清風店戰役舊址

北疃烈士陵園

北莊漢墓石刻

總司屯墓群

定州南城門

主城區

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直隸總督署

位于蓮池區,是目前我國唯一保存較完整的清代省級衙署。建于清雍正七年(1729年),占地面積約3萬平方米。

作為典型的北方衙署建筑群,直隸總督署嚴格按照清朝規制修建,布瓦頂、小式硬山建筑分為中東西三路組成,東西寬130余米,南北長220余米,其中主體建筑大門、儀門、大堂、二堂、官邸、上房均集中分布在中軸線上。

它利用中路兩側廂房、東路幕府院與西路的天井院等古建筑群打造了《直隸總督與直隸》《清代幕府專題展》《方觀承專題展》《廉政教育專題展》等幾大專題陳列。在總督署的東路以嚴謹的歷史事實為依據,以創新科技媒體運用為手段,以強互動體驗式觀展方式為亮點,重點打造了400平米的數字化沉浸式體驗區,包括序廳、數字長廊、沉浸空間三部分。  

這里不僅是清朝政治、經濟、文化制度的歷史載體,更是一部立體的教科書,有著極其豐富的歷史內涵,清代許多重大歷史事件都與直隸總督署有著密切的聯系,可以說“一座總督衙署,半部清史寫照”就是對它最好的概括。

古蓮花池

位于蓮池區,是我國北方著名的古典園林之一,它歷經私人園林、官府、書院、行宮和公共園林的歷史變遷,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中國最美的十大園林之一。

全園現占地面積約3.5萬平方米,其中水面7900平方米,建筑面積3680平方米。池塘是全園風景布置的中心,一切建筑、山石、花木都隨塘岸的曲折而迤邐配置,亭、臺、樓、閣等一組組玲瓏別致的古典式建筑環池而建。

它有古老園林的風采,高低起伏的地形,蜿蜒曲折的道路,蒼翠蔭郁的樹木掩映著綽約多姿的亭臺樓閣,柳暗花明、一步一景,定能給您夢幻般的享受。

它有厚重的歷史,年代久遠、數量眾多的古代碑刻,意境深遠、書法高超的楹聯牌匾,名師薈萃、人才輩出的蓮池書院,定能讓您流連忘返!

淮軍公所

位于蓮池區,是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中國近現代優秀建筑,由時任直隸總督兼北洋大臣李鴻章于光緒十四年(1888年)奏請朝廷修建,全稱“保定淮軍昭忠祠暨公所”。

它占地面積3萬余平方米,建筑面積5000余平方米,東部為建筑群,西部為園林區。其中東南部為南方的徽派建筑,分別為中路和西路;東北部為北方的四合院建筑,建有三套院落。

西部園林區以北湖區山林野趣和南湖區雕欄玉砌相互映襯,從北向南,從山野到宮廷,從湖泊到平原,給我們帶來了一種超越空間之美。

按照“數字賦能新文旅,活化利用新體驗”的建設理念,在園林區將數字科技手段與淮軍公所的歷史文化相融合,為游客帶來全新的參觀體驗,打造了和美天地數字體驗館,包含“和潤公所”數字體驗館和“美蘊保定”沉浸式體驗館。

淮軍公所的封閉式戲樓,建筑精美、規模宏大,是晚清保定地區戲曲表演藝術與建筑藝術的完美結合。它不僅是一種建筑形式,更是一方文化展臺,演繹著歷史的滄桑,講述著中國豐富的傳統文化。

保定陸軍軍官學校舊址

位于蓮池區,簡稱保定軍校。

保定軍校(1902—1923年)開創了近代中國正規化軍事教育之先河,期間開辦的陸軍軍官學校(1912—1923年)是中國近代史上規模最大、設施最完備、學制最正規、門類最齊全的軍事學府。

保定軍校(1902—1923年)共培養軍事人才11000余名。其中,民國建立后開辦的陸軍軍官學校(1912—1923年)畢業學生6574人,僅后來成為將軍的就有2000余人,被譽為“將軍搖籃”。

這里有被稱為“中共第一位軍人”的金佛莊;有打響盧溝橋抗日第一槍的曾國佐······數不清的風云人物在中華民族生死存亡的關鍵時刻挺身而出,展現其錚錚鐵骨,為捍衛國家獨立與民族生存做出了巨大貢獻。

保定育德中學舊址

位于蓮池區,育德中學始建于1907年,為陳幼云等13名同盟會會員在“直隸訥公祠公立高等小學堂”的基礎上擴建而成。

舊址占地面積2400平方米,整體建筑是一座典型的清代晚期磚木結構的四合院,西房是1936年為紀念育德中學創建人陳幼云先生而建的“幼云堂”,內有陳幼云先生像及功德碑一通。

在近代史上,育德中學培養和造就了大批棟梁之才,為中國的革命和建設事業做出了巨大貢獻。

1983年,在育德中學部分舊址上建立了留法勤工儉學運動紀念館。

保定鐘樓

位于蓮池區,又稱“鳴霜樓”,始建于宋,重建于明。

鐘樓坐北向南,建在高2米余的磚臺基上,面闊三間,進深二間,底層一大間。樓內東側設有樓梯,登上二樓可環顧四周。鐘樓為重檐歇山布瓦頂,出檐平緩,檐下施宏大的斗拱,周圍砌女兒墻,雄偉壯觀。

樓內藏鐘鑄造于1181年,重約8噸。該鐘歷史悠久,鑄造工藝考究,文化內涵豐富。鐘上銘文記載了金國重臣名諱,并有佛教及八卦紋飾,在鐘文化史上獨樹一幟,具有很高的文物價值和藝術研究價值。

大慈閣

位于蓮池區,原名大悲閣,由元代汝南王張柔于1227-1232年所建,距今已有八百多年歷史,“上谷八景”之一,稱“市閣凌霄”。

占地面積3440平方米,古建筑面積800平方米,單體古建筑6座,包括天王殿、鐘樓、鼓樓、大慈閣、關帝廟和方丈院。

大慈閣位于保定古城制高點,通高25米,是保定市古建筑中的代表作,又是歷史文化名城的標志性建筑。

直隸審判廳舊址

位于蓮池區,為清宣統二年(1910年)改建,初為兩個院落,北為審判廳,南為檢察廳,兩個院落建筑布局基本相同。

審判廳為天井式二層樓房,青磚臥壘,券窗券門,東西南樓均有內外走廊,相互通暢,十分古樸,典雅壯觀,是國內保存較為完好的一處清末民初的司法類建筑。

清河道署

位于蓮池區,是河北省保存較完整的一座清代道臺衙門,現存建筑面積1840平方米。

清河道為分巡道,始設于雍正四年(1726年),管理保定、正定二府及易州、趙州、深州、冀州、定州五直隸州。并兼管直隸境內苑家口(今霸州城東南9公里)以西、北京以南諸河,全稱為“分巡道直隸清河道”。

建筑形式為硬山布瓦頂,其門窗及柱間楣子均綴以花卉裝飾,整個建筑益顯華麗。其中二門上的倒掛楣子,透雕精致的串枝花鳥,布局嚴謹,繁復細膩,精雕細鏤,色彩艷麗逼真。

光園

位于蓮池區,明代為大寧都指揮使司右衛署和斷事司署,民國六年(1917年),直隸督軍曹錕將此處改建為賓館,實為曹錕官邸,因曹琨仰慕戚繼光之名,故命名為光園。

光園原建筑規模較大,占地總面積為2萬平方米,是一座中西合璧、保衛措施嚴密的建筑群。主樓室內外墻壁、立柱、門、窗及檐角采用木雕、石雕、磚雕作為裝飾,技藝高超,造型生動。而中國的花鳥圖案配以西式水泥雕或石雕,中國式木結構外廊配以西式木花邊,中式女兒墻配以西洋瓶裝飾等中西合璧建筑特點則極富時代特色,也充分顯示了主人的地位與身份。

縣(市、區)

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清西陵

位于易縣縣城西15公里的永寧山下,是一處規模宏大的清朝皇家陵寢建筑群,埋葬著雍正、嘉慶、道光、光緒4個皇帝和皇后、妃嬪、王爺、公主共計80人。

東有燕下都遺址,西望雄偉的紫荊關,北枕高聳挺拔的永寧山,南抵滔滔東流的易水河,是一塊絕佳的風水寶地。

景區內的建筑基本上是相沿明代帝后妃陵寢的建筑樣式修筑而成,它依據清官式作法,在嚴格遵守森嚴等級制度的同時,又不拘泥于典制,具有很強的創造性。建筑上還有一些彩畫和雕刻,宮殿多施旋子彩畫,廟宇牌坊多施和璽彩畫,行宮、住宅多施蘇式彩畫,雕刻以龍鳳最多,整個建筑群反映出清代建筑藝術的高超水平和民族風格。 

清西陵具有極高的史藝價值,同時山川秀美,景物天成,自然環境極具親和力。陵區內松柏蔥郁,山清水秀,14座陵寢掩映在松林之中,若隱若現,儼然一幅絢麗的山水畫。

燕下都遺址

位于易縣,據史學家推斷,燕下都遺址總面積約40平方公里,城中人口約30萬,是目前發現最大的戰國都城遺址。它于2021年入選“百年百大考古發現”。

燕下都是戰國都城中面積較大的一座。城址呈不規則長方形,東西長約8公里,南北寬達4—6公里,中部一道隔墻將整個城分為東、西二城。

東城是燕下都的中心,文化遺存豐富,布局清晰,分布有宮殿區、居住區、手工業作坊區、墓葬區等部分;西城保存在地上的城垣頗多,是東城的附屬建筑,年代晚于東城。

燕下都遺址內出土大量的青銅器、鐵器、金銀器、陶器等,為燕國歷史文化研究提供了寶貴的實物資料,是璀璨燕文化的有力見證,凝結了先民們的審美和情感寄托。

北岳廟

位于曲陽縣,始建于南北朝北魏宣武帝景明、正始年間(500-508年),是清順治十七年(1660年)以前歷代封建帝王祭祀北岳恒山的場所。

它占地面積17.4萬平方米,建筑面積4200平方米、坐北朝南,布局呈“田”字形,規模宏大、古建成群、碑碣林立、石雕薈萃。

主體建筑—德寧之殿是我國目前尚存元代最大的木結構建筑,也是五岳祭祀中規格最高的古建筑,具有古建筑、壁畫、碑碣雕刻三大藝術價值。

中山靖王墓

位于滿城區,是西漢中山靖王劉勝(前154—113年)及其妻竇綰之墓。

墓室構造仿漢化宮殿形式,規模宏大,建造考究,陳設華麗,舉世罕見,是目前我國規模最大、結構最復雜、保存最完整的崖墓。

兩墓出土金、銀、銅、鐵、玉石、陶、漆等器物和紡織品、銀鳥篆壺、醫用金針等文物10633件,舉世聞名的金縷玉衣、長信宮燈、錯金銅博山爐就出土于此。

冉莊地道戰遺址

位于清苑區冉莊鎮,是中國人民抗擊日本侵略者的一處重要戰爭遺址。

抗日戰爭時期,冉莊人民在無險可守的冀中大平原地下建起了長達32華里的地道網,形成了能打能藏、可攻可守、進退自如的地下長城,成為世界戰爭史上的奇跡。

遺址保護面積20萬平方米,重點保護區2.26萬平方米,當年對敵斗爭的大部分工事、地下設施、兵工廠等保存完好。

藥王廟

位于安國市,是我國為數不多的紀念醫藥界歷史名人的廟宇建筑群,也是安國藥業興旺發達的根源所在。

廟中祭祀漢武帝劉秀部下二十八將之一邳彤。自東漢始建以來,經歷代擴建修葺,現存建筑匯集了宋、明、清各代建筑特點,形成了一座風格獨特的古建筑群體。

藥王廟影響和帶動了安國藥材市場的繁榮與發展,千百年來,這里客商云集,以中草藥材交易為主,發展成為我國著名的藥材集散地,使安國贏得“藥州”“藥都”和“天下第一藥市”的贊譽。

晉察冀邊區政府及軍區司令部舊址

位于阜平縣,晉察冀邊區政府舊址包括阜平鎮邊區政府成立處、花山村政府舊址、家北村邊區政府舊址;晉察冀軍區司令部舊址包括廟臺村軍區司令部舊址和城南莊軍區司令部舊址。

1938年1月10日—15日,晉察冀邊區軍政民代表大會在阜平召開,大會選舉了邊區政權——晉察冀邊區臨時行政委員會,這次大會的舊址即在今阜平縣中學院內;1940年秋,晉察冀邊區政府遷往阜平縣史家寨鄉家北村,稱家北舊址。

石板甬路、黃墻灰瓦、方格木窗、獨扇木門、黃土地面、簡樸陳設……在晉察冀軍區司令部舊址區,3排20余間樸素的太行民居曾是毛澤東、周恩來、任弼時、聶榮臻等中央領導同志的起居室、電話室、會議室和作戰室。近年來,在舊址前建立晉察冀邊區革命紀念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