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精品tv久久久久久久久久_国产一区二区精品久久_无码无套少妇毛多69XXX_久久精品亚洲av无码四区

當前位置:高考知識網 > 心得體會范文 > 正文

十大感動中國人物心得體會

更新時間:2023-08-13 20:05:34 高考知識網 sport555.cn

2017十大感動中國人物心得體會一

連日來,英雄艦載機飛行員張超烈士的先進事跡經本報和其他媒體報道后,在海軍部隊引起強烈反響。官兵通過學習討論、座談交流、撰寫體會等多種方式,學習張超烈士的英雄事跡和崇高精神。

在張超生前所在的海軍某艦載航空兵部隊,外場機務樓、機關辦公樓等醒目位置懸掛著“向英雄學習”橫幅,電子屏滾動播放張超先進事跡和視頻錄像。“向英雄艦載機飛行員張超學習”誓師動員大會上,張超的戰友艾群說:“我們一定會繼承張超遺志,勤奮工作,刻苦訓練,為航母艦載機事業發展貢獻力量。”

感受烈士品質,激發奮進力量。北海艦隊某潛艇基地結合核潛艇精神大討論活動,組織官兵收聽收看張超先進事跡。南海艦隊某基地利用網絡、報紙、微信平臺等媒體資源,開展“學英雄事跡、當精武標兵”體會交流。東海艦隊某水警區開展“和張超比一比、自身差距在哪里”“英雄事跡怎么看、建功崗位怎么干”等群眾性討論,激發官兵崗位建功的強大動力。

學習烈士精神,練就過硬本領。在張超曾經工作過的南海艦隊航空兵某團,多架戰機連續進行長途奔襲對海實彈射擊演練。曾與張超并肩執行戰備巡邏任務的飛行員李光耀說:“向張超學習,必須把每次起飛當成戰斗,絕不讓祖國海空受到任何威脅。”南海艦隊某潛艇支隊372艇發出倡議,號召官兵像張超那樣練兵備戰,在強軍興軍道路上奮勇前行。

英雄犧牲,精神永存。從白山黑水到南海島礁,從萬里海疆到遠海大洋,從海軍機關到基層艦連,海軍廣大官兵決心像張超烈士那樣,牢記強軍目標,強化使命擔當,奮力開拓進取,為建設強大海軍作出新的更大貢獻。

2017十大感動中國人物心得體會二

1984年洛杉磯奧運會女排決賽,中美巔峰對決,身高1米84的中國女排主攻手郎平擊潰了美國女排的防線,幫助中國女排登上了冠軍的寶座,賽后誕生了一個流行詞??“鐵榔頭”。“鐵榔頭”郎平兩次在中國女排最困難的時期,主動接下了中國女排主帥這個“星球上壓力最大的職業”:第一次是1995年女排生死存亡之際,她毅然歸國,擔任女排主帥,累倒在工作當中;第二次是2012年中國女排倫敦奧運會被日本隊淘汰,2013年同年齡隊友陳招娣撒手人寰,這一系列的悲痛觸動了郎平內心深處的女排情結,于是她冒著“一世英名可能毀于一旦”的風險再次走馬上任,僅僅一年半時間,郎平就帶領中國隊于時隔16年重返世錦賽決賽舞臺,最終奪得亞軍,并于重奪世界杯冠軍。30年來,從擔任主攻手時的“五連冠”到任教練率中國女排重返世界之巔,“鐵榔頭”似乎已經是奇跡的代名詞。

在中國體育史上,“鐵榔頭”郎平是一個特殊的人物。可以說,沒有一個運動員能在近30年的時間里,由始至終被無數的擁躉者崇拜;經歷過四奪世界冠軍的輝煌,享受過全民敬仰的榮譽;30年來始終走在排球運動的最前線也最透徹地體會到體育如何承受一個國家榮譽之重,擔當著全民期待之累。

1981年11月16日傍晚,學校停課、工廠停工,連烏鴉也停止聒噪,整個國家似乎停滯下來。

全國人民守在黑白電視機和收音機前,此時,第三屆女排世界杯的決賽進行中,中國隊對東道主日本隊。在主場球迷震耳欲聾的吶喊聲中,一個叫郎平的北京女孩扣下了世界冠軍,中國女排3:2艱難獲勝。

整個中國沸騰了,人群聚攏在天安門廣場,徹夜高呼“中國萬歲,女排萬歲!”

比賽頒獎典禮未畢,國家體委、全國體育總會、全國總工會、全國婦聯等單位的賀電就已達球隊。《人民日報》12月5日報道說,當時中國女排收到的賀信、賀電和各種紀念品達3萬件,僅郎平一人就收到3000多件。山西太原機械學院全體師生甚至送來了一塊近兩米長的橫匾,寫著“振興中華”四個貼金大字。

次日,國內幾乎所有報紙頭版頭條都在渲染女排奪冠。《人民日報》頭版:《學習女排,振興中華??中國贏了》,評論員寫到“用中國女排的這種精神去搞現代化建設,何愁現代化不能實現?”

女排贏,中國贏;女排強,中國強。

“打球已經完全不是我們自己個人的事情、個人的行為,而是國家大事,我自己都不屬于自己。女排是一面旗幟。女排的氣勢,振興了一個時代,她是80年代的象征。”女排的靈魂人物,郎平曾在自傳《激情歲月》中這樣寫道。

“拼啦,不拼沒機會了!”

這是郎平第一次參加世界大賽,袁偉民教練破格讓這位僅有2年多隊齡的北京女孩推到主攻手位置上,并期盼她能“一鳴驚人”。他沒有押錯賭注,出色的高位攔網和落地開花的扣殺技術,留著童花劉海的郎平讓世界驚異。

據統計,7場比賽,中國隊共扣球1116次,其中郎平一人扣球407次,得到79分,扣球命中率接近50%,“鐵榔頭”的別號就此流傳。

此時的中國正值改革開放之初,那是一個在精神上需要救助、營養的年代,也是迫切尋求新的精神支柱的年代。毫無疑問,郎平成了方向坐標,成了精神食糧。

隨即,“學習女排精神”狂潮席卷了中國大地。《人民日報》開辟了“學女排,見行動”的專欄;“某工廠女工看了女排的事跡之后,每天早來晚走,精心操作,班產量天天超額完成計劃”,“某煤礦工人看完女排比賽之后,自覺加義務班,日日超產”等事例舉不勝舉;女排姑娘們的形象還登上了郵票、日歷、紀念幣、紀念章。

在出征1984年洛杉磯前,一位佩戴著“南京大學”校徽的姑娘找到郎平,把奶奶送的紅紗手帕托在郎平面前,當年的《解放日報》刊登了此事:“一塊手帕充分表現出十億人民對女排的關心和支持。”

當振興整個民族重擔壓在身上之時,郎平步履維艱,精神的弦緊繃到極點。

郎平不會忘記,中國女排在小組賽中1比3慘敗于美國女排,“我心里焦灼,無法控制,我的情緒一亂,其他隊員的技術都不能穩定地發揮。”自責和精神負擔堵在郎平心口,她無心進食,端著盤子坐到角落里發呆,后來干脆跑到外面的草坪,放聲痛哭。

最后,郎平咬緊牙關率領中國女排勇奪洛杉磯奧運會冠軍,女排神話攀至巔峰。4000多名北大學子沖出校門,有人甚至點燃自己的被子,做成火把,繞未名湖游行,并喊出了“團結起來,振興中國”的口號。

很快,國慶35周年游行,郎平被安排站在花車里,作為國家英雄接受山呼海嘯般歡呼,前無古人,后無來者。

在短短5年內,中國女排迎來了“五連冠”,中國社會對于她們的崇拜一次甚于一次。

時代巨手將郎平推向神壇。而后,她卻憑一己之力走出神話。

“我不能夠再躺在冠軍的獎狀、獎杯上吃一輩子老本,我不能天天坐在榮譽上,一旦從女排的隊伍中退下來,我什么都不是,我得重新學習本領,我得重新開始生活。”郎平在自傳里寫道。

隨后,郎平與白帆結婚,遠走美國。

她參加了美國排球夏令營,教孩子們打排球賺學費,為意大利俱樂部老板打球賺生活費。“有一陣,軟骨碎了,小碎片就在關節里跑,又卡在了骨縫里,膝蓋腫得厲害,腿根本彎不了,比賽前,先讓醫生把積液抽出來,打完比賽再抽,多痛苦、多麻煩,我也得堅持,你拿人家的錢,你又需要錢,干不了也得干,我真是賣命地在打。”郎平在自傳里回憶到。

在歐美國家,郎平體會到全新的感受,生平第一次為錢打球,這里的體育是一種產業,運動員和老板的關系,就是工人和資本家的關系。

十年后,一條消息在國內激起千層浪??郎平即將回國,執教女排國家隊,“放棄合同,放棄家庭,放棄女兒,放棄朋友,為了拿冠軍”。舉國歡騰,人們盼望著“鐵榔頭”能讓成績下滑至世界第八的中國女排“起死回生”。

大家一廂情愿地認為這個指揮若定,面無表情的主教練是鋼鑄鐵打的。誰又知道從回國的那天起,郎平便是孤軍奮戰,她身后的那個家,像經歷地震搖晃后的房子垮塌了,她與白帆已終止婚約。

背負十幾億人民目光的郎平深知女排輸贏對于國人意味著什么,郎平內心時時刻刻在焦灼著,“軟軟地倚著欄桿,我突然感到一陣很無助的孤獨,好像從山頂滾落到深深的峽谷,聳立四周的是懸崖、是峭壁,沒有人知道我,沒有人來拉我,我只能靠自己一步步地往上爬……我不知道自己是誰?我在哪里?”

沒有妥協,沒有選擇,郎平當時的想法是,中國女排培養了我,當有需要的時候,我只有無條件地去做。

“郎平的工作時間基本上是全天24小時。”郎平好友楊瑪俐回憶道。“有一次,張蓉芳跟她一起去參加比賽,兩人聊比賽的事聊到夜里12點才躺下睡覺,到了1點,張蓉芳發現郎平忽然坐起來,一邊嘟囔著‘我要看錄像’,一邊打開比賽錄像又開始研究。”

憑著8年海外豐富執教經驗,短短一年半時間,郎平將中國女排帶上了1996年奧運會亞軍的領獎臺上。

此時的郎平已是心力交瘁。主診醫生打開她的膝關節之后嚇了一跳,她膝關節的磨損程度,已像個六七十歲的老人。女兒白浪小的時候,見到媽媽就會像頭小鹿似地撲過來,郎平卻害怕膝蓋吃不住力,不敢抱她……

郎平第二次離開了中國女排。

雅典奧運會后,郎平應美國排協之邀出任美國女排主教練。出乎意料,郎平又一次成為民族英雄。

當時的網絡舉行的民意投票顯示,大多數人支持她去美國執教,而且普遍認為美國選擇一名中國人擔任大球的教練,是對中國女排實力至高無上的認可。《新華社》為此發表了《喜見大國心態》,文章指出,一個大國應當有開放、慷慨和包容的心態。

在大西洋的另一邊,美國人民稱呼郎平為珍妮,此時的她,不是一個神話,而是一名女人。

“她們打排球純粹為了快樂,不爽隨時退出。沒有像中國隊‘為國爭光’那回事。當時的我是如何都接受不了。”與中美截然不同的價值觀艱難磨合后,郎平帶領的美國隊進步迅速,2007年世界杯,美國隊即獲得了季軍,第一時間就拿到了北京奧運的入場券,提前完成美國排協的要求。這是很多人都沒有想到的。

2008年的北京奧運會,郎平歸來。她帶領美國二隊與幾支中國地方球隊進行熱身賽,雖然比賽級別不高,卻被球迷熱烈追捧。

在杭州,球市火爆,體育館必須加班售票;在南京,球迷太過熱情,迫使郎平取消了游覽日程,“球迷的熱情讓我想起了80年代剛奪冠的時候。”

緊接著面臨要對戰陳忠和帶領的中國姑娘,郎平內心坦坦蕩蕩,比賽已超越了國家榮辱,“輸贏算不了什么,世界大賽畢竟不是世界大戰。我們打的是一種人類精神。”此戰被媒體稱為“和平之戰”。

1981年,中國太想在世界上以金牌證明自己,而27年后,另一名神壇上的人物劉翔,即便退賽,依然得到國人的理解,“體育已在很大程度上回歸到原本的快樂與健康意義。”郎平說。

2009年,時隔11年后,郎平再次回國指教。這一次她執掌的不再是皇冠上的明珠??國家隊,而是眼下暫時還默默無聞的廣東恒大俱樂部女排。以前,她把全身心奉獻給國家;如今,她更加注重自己的人生,回歸體育與人性。

“女兒硬要我陪她去美甲。”涂著猩紅色星星斑點的漂亮指甲的郎平,此時帥氣時尚,表情柔和。

2017年度感動中國十大人物觀后感二一位八旬磨刀老人,將自己磨刀賺來的五角、一元零錢,一點一點攢下來,然后捐出去,至今超過了4萬元。他說,自己身體好,還干得動,不需要照顧,所以要去幫更需要幫助的人。老人的名字叫做吳錦泉,是南通市最年長的紅十字志愿者。

這位心懷大愛的老人,昨天走進央視演播廳,當選為“感動中國度人物”。站在領獎臺上,年過八旬的吳老言辭質樸,他笑著告訴所有人,自己身子骨很好,一點都不累,而且,他還要“活到老,磨刀到老”。

2017十大感動中國人物心得體會三

2月8日晚,在中央電視臺舉辦的2017感動中國十大人物頒獎晚會上,江西農村最美鄉村教師代表支月英當選“度感動中國人物”。

感動你我,感動中國。平凡生活中,總有一些人們讓我們由衷感動,總有一些事情讓我們溫暖心肺。被譽為“中國人的年度精神史詩”的《感動中國》,就為我們挖掘了一批榜樣人物。這些榜樣人物雖然平凡普通,但卻提供了生命可以企及的高度,給人一種積極向上的精神指引。他們身上的勇敢、善良、擔當、堅強,讓13億人民看到了人性中最美麗的光輝。

在大山深處教書育人36年的支月英,就深刻詮釋了執著和奉獻。邊遠山村教師奇缺,時年只有十九歲的南昌市進賢縣姑娘支月英就曾不顧家人反對,遠離家鄉,只身來到離家兩百多公里,離鄉鎮45公里,海拔近千米且道路不通的泥洋小學,成了一名深山女教師。36年來,支月英堅守在偏遠的山村講臺,從“支姐姐”到“支媽媽”,教育了大山深處兩代人。

“支姐姐”到“支媽媽”,變的是稱呼,但不變的卻是執著和奉獻。她關愛孩子,資助貧困生,不讓一個孩子輟學,更是展現了筑夢路上炎黃兒女的精氣神。也不僅僅是支月英,不僅僅是評選出來的《感動中國度人物》,無數炎黃兒女為了心中的夢想,也正在日以繼日善行義舉,將愛國、敬業、誠信、友善等基本道德規范融入工作、生活、學習中。

《感動中國度人物》每一個人物每一段故事,都浸潤著滿滿的真善美,都散發著暖暖的正能量。就以此次入選《感動中國度人物》的十位榜樣人物來說,其大都來自基層、出自平凡,卻做出了一般人難以做到的不平凡事情。他們的事跡看得見、摸得著、學得到,他們的精神可敬佩、可親近、可學習,可謂13億多人民群眾學習的“精神富礦”。

凡人善舉,小善大愛。將鏡頭筆端對準平民百姓,挖掘平凡人群中的不平凡故事,筑夢中國將更有動力。近幾年來,江西就通過“江西好人”、“最美家庭”等評選,發掘了一大批先進典型和道德模范。在這些來自于身邊的典型引導下,民眾自覺繼承傳統美德、弘揚時代道德,好人效應如同“滾雪球”般在我們的身邊輪番滾動,推動了另一批好人群體的出現。

“勿以善小而不為,勿以惡小而為之。”最美鄉村教師代表支月英的感人事跡,讓我們在寒冷冬日里更有暖意。如春風化雨,潤物細無聲;如盞盞明燈,點亮千家萬戶。這些榜樣人物也激勵著我們,要從小事做起,從自身做起,從點滴做起,把榜樣力量化作精神動力,付諸工作實踐,作出自身努力,為構筑中國精神、中國價值、中國力量凝聚更多的正能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