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精品tv久久久久久久久久_国产一区二区精品久久_无码无套少妇毛多69XXX_久久精品亚洲av无码四区

當前位置:高考知識網 > 材料素材 > 正文

中央五位一體總體布局

更新時間:2023-08-13 00:05:18 高考知識網 sport555.cn

【摘要】本文簡要回顧了*總體布局的形成、豐富和發展過程,論述了把生態文明建設納入現代化建設中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分析了“五位一體”總體布局的內容及辯證關系。指出“五位一體”的戰略布局,是科學發展的總體布局,有原則要求,有政策安排,有舉措方法,更加清晰地指明了中國綠色發展、綠色跨越的道路,為中國實現又好又快發展,贏得更加美好的未來,提供了重要指導。

【關鍵詞】“五位一體”;總體布局;認識;理解


2012年11月,中國共產黨的第十八次代表大會勝利召開,胡錦濤*的政治報告《堅定不移沿著*前進,為全面建成小康社會而奮斗》,從建成全面小康社會出發,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建設惠及全國十幾億人口的殷實的小康社會規劃了宏偉藍圖,對推進*建設作出了“五位一體”總體布局的重大部署,即經濟、政治、文化、社會和生態文明建設。本文就“五位一體”總體布局談談認識和理解。

一、*總體布局的形成、豐富和發展

中國共產黨成立以來,在革命、建設和改革一以貫之的接力實踐中,*總體布局不斷豐富和完善,這是對*規律、現代化發展規律,黨的執政規律認識不斷深化的結果。

1、“兩手都要抓,兩手都要硬”的布局

1956年*制度建立以來,黨一直致力于*建設。改革開放之初,以鄧小平的第二代領導集體立足于*的基本國情,以實現現代化為目標,制定了以“一個中心、兩個基本點”的基本路線和“三步走”的發展戰略,明確指出,*不但要有高度的物質文明,還要有高度的精神文明,“兩個文明”要一起抓,“兩手都要抓,兩手都要硬”的方針政策。

2、“三位一體”的總體布局

1986年,黨的十二屆六中全會首次提出“以經濟建設為中心,堅定不移地進行經濟體制改革、政治體制改革,并加強精神文明建設”[1]的方針政策,同時指出發展*政治文明,深化政治體制改革,建設*的民主政治,不僅要有繁榮的經濟,還要有繁榮的文化,形成了“三位一體”的總體布局,并一直延續到十六大。

3、“四位一體”的總體布局

新世紀新階段,從我國經濟實現持續快速穩定增長和社會發展相對滯后,社會矛盾突顯的現實出發,2005年,胡錦濤明確指出,*的總體布局,由原來包括經濟、政治、文化建設的“三位一體”發展為包括經濟、政治、文化、社會建設在內的“四位一體””[2],2006年黨的十六屆六中全會正式提出*和諧社會的重大戰略,2007年10月黨的十七大全面論述了“四位一體”的總體布局。

4、“五位一體”的總體布局

2003年科學發展觀提出以來,黨的第四代領導集體總結了我國的發展實踐,借鑒了國外的發展經驗和理念,準確把握世界發展趨勢,明確了生態文明建設的重要性,并提出建設一個資源節約型和環境友好型社會的戰略。黨的十八大在此基礎上指出,進一步落實經濟、政治、文化、社會、生態文明建設“五位一體”的總體布局,促進生產力和生產關系、經濟基礎和上層建筑相互適應、相互協調,促進現代化建設事業各方面相互促進、相互協調,努力開拓一條生產發展、生活富裕、生態又良好的文明發展新道路,推進生態文明,建設美麗中國[3],生態文明獨立成篇。至此,*總體布局拓展為“五位一體”。

二、生態文明建設與中國特色*的總體布局

*是一項嶄新的前無古人的偉大事業,沒有成功經驗可以借鑒,在發展道路上曾經走過一條彎路。隨著我國*制度確立,*提出以實現工業化,逐步建立獨立的比較完整的工業體系和國民經濟體系,并提出堅持統籌兼顧的方針,推進經濟社會各項事業發展,后來由于國際國內的復雜因素,國民經濟遭到嚴重破壞,幾乎瀕臨崩潰的邊緣。1978年十一屆三中全會以后,基于*的基本國情以及人民日益增長的物質文化生活需要同落后的社會生產之間的社會主要矛盾,*形成了以“一個中心、兩個基本點”的基本路線,制定了一系列推進發展的方針政策。但是在發展過程中,由于一些地方對發展的片面性理解,把“發展是硬道理”理解為“經濟增長率是硬道理”,把經濟發展簡化為國內生產總值決定一切,為追求實現經濟發展目標,逐漸形成了基本依靠消耗資源來推動發展的“高消耗低產出”的發展模式。隨著經濟的不斷發展,對能源資源過分開發利用,使碳排放量持續增長,全球氣候變暖,氣象災害越來越頻繁,環境污染越來越嚴重,導致嚴重的資源短缺、生態環境惡化,這就迫使人們不得不重新審視經濟發展和生態環境及節約能源資源之間的關系問題。

隨著世界各國發展實踐的推進,在總結發展的經驗教訓基礎之上,人們對發展問題的認識不斷深化,發展理念逐步轉變:從原來以工業化為目標的“增長第一”的經濟發展導向逐步轉為提倡社會的綜合協調發展;從之前以物為中心的發展逐步轉為突出以人為中心的發展;從不惜以破壞資源、環境、生態為代價追求經濟一時繁榮逐步轉為主張可持續發展。通過對發展實踐不斷總結,人類越來越認識到經濟社會全面發展的重要性,越來越認識到遵循綜合、協調、持續發展是人類發展的唯一正確的選擇。[4]

根據中國發展的現狀,實踐經驗和教訓,十八大報告明確提出,面對當代社會嚴峻的資源短缺、環境污染和生態系統退化的問題,全社會都應該樹立起尊重、順應并保護自然的生態文明理念,充分認識生態文明建設的重要性,把生態文明建設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并融入到經濟、政治、文化、社會建設過程之中,建設“天藍、地綠、水凈”的美麗中國,實現永續發展。[5]在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關鍵時期,把生態文明納入總體布局,為解決當前經濟社會發展的突出矛盾和問題指明了路徑,更是在當今復雜的國際國內形勢中贏得繼續發展主動權的偉大戰略。

 隨著現代社會人民生活水平和質量的提高,人們對清新的空氣、潔凈的水、健康的食品、宜人的生活環境等方面要求越來越高,生態文明建設,為人民群眾創造良好的生產生活環境,已經是解決民生問題的重要內容。中國特色*,實質是對中國現代化道路的探索,這是不斷學習西方發達國家現代化道路中優秀文明成果,不斷從中國現代化歷程中總結經驗教訓,不斷超越西方發達國家發展水平的艱難歷程。“五位一體”總體布局把生態文明建設納入到*總體布局之中,使我們更加明確了前進的方向和道路,更加堅定了走科學發展、綠色發展的信心,也只有將生態文明建設融入到*之中,才能夠真正實現文明的發展、諧調的發展、可持續的發展。

三、“五位一體”總體布局的內容及關系

從“兩手抓,兩手都要硬”到“三位一體”,從“三位一體”到“四位一體”,再從“四位一體”到“五位一體”,*總體布局內容逐步深化、更加豐富、結構更加完善。這表明中國*的總體布局經歷了一個由淺入深、由感性認識到理性認識的發展轉變過程,中國共產黨對人類社會發展規律認識不斷深化,對中國特色*規律從認識到實踐都達到新的水平,彰顯中國共產黨人與時俱進的執政智慧,充分體現了黨治國理念的新發展和新突破。

1、“五位一體”總體布局的內容

中國特色*“五位一體”總體布局中的經濟、政治、文化、社會、生態文明涉及不同的建設領域,有著各自特殊的內容和規律。

*經濟建設,是始終把經濟建設作為中心工作,不斷解放和發展生產力,推進物質文明建設,堅持走*新型工業化道路,堅持走農業現代化、城鎮化、信息化發展道路,堅持“發展是硬道理”、“發展是黨執政興國的第一要務”的戰略思想,堅持科學發展觀,加快完善*,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不斷提高經濟的發展活力和競爭力,促進國民經濟持續、快速、穩定發展。

*政治建設,就是堅持*民主政治制度,堅持走*政治發展道路,繼續推進并深化政治體制改革,加強民主政治建設,建設高度的*政治文明,發展人民民主,保障人民當家作主,加快建設*,依法治國,使我國*民主政治展現出發展的勃勃生機。

*文化建設就是發展*先進文化,建設*,加強*教育建設,全面提升公民的科學文化知識水平和思想道德素質,不斷滿足豐富人民精神文化生活,實現文化大發展大繁榮,增強國家文化軟實力,建設*文化強國。

*社會建設就是圍繞社會突出矛盾,人民關心的問題,走*社會建設道路,加強社會建設,發展完善社會事業,逐步改善民生,建設*的文明社會,在經濟發展基礎之上,統籌推進各項社會事業發展,加強和創新社會管理,開創社會和諧人人有責、和諧社會人人共享的生動局面。

*生態文明建設就是圍繞人口、資源、環境的突出問題,走*生態文明發展道路,建設生態文明,構建資源節約型、環境友好型社會,不斷優化國土空間開發格局,節約能源資源,提高自然環境和生態系統的保護力度,不斷加強生態文明制度建設,努力向*生態文明*邁進。

“五位一體”的總體布局,突破了以前只注重經濟發展和增長,忽略社會生態環境和人民生活水平的片面發展、不可持續的發展,從單一追求經濟現代化逐步轉變為囊括經濟、政治、文化、社會、生態文明建設在內的更為全面的現代化建設,營造了經濟發展強勁有力、政治環境民主暢通、文化發展繁榮多樣、社會發展和諧穩定和生態發展健康持久的*的發展新氛圍,中國的現代化建設進入全面協調、全面推進,更加具有中國特色的發展新階段。

2、“五位一體”的辯證統一關系

中國特色*“五位一體”總體布局中的五項內容雖涉及不同領域,有各自特殊的內容和規律,但它們之間是有機統一、不可分割、相輔相承、相互促進的辯證統一關系。

建設有*的經濟,是建設有*政治、文化和社會的前提基礎,其核心是發展生產力,同時改革和完善生產關系,以適應和促進生產力的發展,經濟建設就是根本,為現代化建設奠定堅實的物質生活基礎;建設有*的政治,繼續推進并深化政治體制改革,發展*民主政治,建設法治國家,就能更有效地促進*經濟、文化、社會和生態建設,使各項事業的發展符合人民的利益、意志和愿望,充分調動和發揮廣大人民建設*的積極性、主動性和創造性,就能維護安定團結政治局面及和諧的社會,推進*的順利進行,政治建設就成為了重要保障;有*的文化,就是*,代表我國先進文化的發展方向,為經濟、政治、社會、生態建設提供強有力精神動力和智力支持,這是凝聚和激勵全國各族人民的重要力量,是綜合國力的一個重要標志,文化建設就成為了靈魂,營造了豐富多彩的新生活;建設和諧的*社會,已經被提高到了*本質屬性的高度民主,它是*的經濟、政治、文化和生態的最終目的和結果,不斷創新了社會管理新模式;生態文明建設是順利進行經濟、政治、文化、社會建設的基礎,為其他領域提供了幸福、健康、宜人的生活環境。

總的來講,經濟建設產生物質文明,政治建設產生政治文明,文化建設產生精神文明,社會建設產生和諧文明、社會文明,環境建設產生生態文明。物質文明為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社會文明、生態文明發展提供物質條件、物質動力和理論源泉;政治文明為物質文明、精神文明、社會文明、生態文明發展提供法律支撐和政治、制度保障;精神文明為物質文明、政治文明、社會文明、生態文明提供精神動力和思想保障;生態文明為物質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社會文明提供生態基礎、環境條件和豐富的資源;[6]社會文明就是物質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生態文明發展的最終要求和結果,就是為了最終實現人的自由全面的發展。

綜上所述,“五位一體”中經濟建設是根本,政治建設是保障,文化建設是靈魂,社會建設是條件,生態文明建設是基礎。它們是相互聯系、相互促進、相輔相承的統一整體。這一戰略布局,是科學發展的總體布局,有原則要求,有政策安排,有舉措方法,更加清晰地指明了中國綠色發展、綠色跨越的道路,為中國實現又好又快發展,贏得更加美好的未來,提供了重要指導。

布局就是路徑,布局就是指向。“五位一體”總體布局是準確把握國際國內發展大勢、繼續贏得發展主動權的重大戰略部署,是對人民群眾美好生活新期待的明確回應,堅持“五位一體”的*的總體布局,中國一定能夠建成全面的小康社會和現代化的國家,實現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更加有力地實施“五位一體”戰略布局,當代中國必定能夠實現全面發展和進步,*也必定會實現新的跨越。

【參考文獻】

[1]十二大以來重要文獻選編(下).人民出版社,1988.1173-1174.

[2]十六大以來重要文獻選編(中).中央文獻出版社,2006.696.

[3][5]胡錦濤.黨的十八大報告:堅定不移沿著*前進,為全面建成小康社會而奮斗.人民出版社,2012.11.9、39.

[4]黃中平.全面準確地理解科學發展觀形成的歷史條件.

[6]侯遠長.發展布局與文明形態新思考.黃河科技大學學報,2012.3.73.

【作者簡介】

楊雪萍(1974.6-)女,白族,云南大理學院馬克思主義學院,講師,主要從事政治學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