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精品tv久久久久久久久久_国产一区二区精品久久_无码无套少妇毛多69XXX_久久精品亚洲av无码四区

當前位置:高考知識網 > 政府工作報告 > 正文

2020年陜西省西安市第十三次黨代會報告全文

更新時間:2023-08-26 06:35:04 高考知識網 sport555.cn

一、過去五年的工作成就和基本經驗

市第十二次黨代會以來,在以*同志的*和省委的堅強領導下,市委團結帶領全市各級黨組織和廣大黨員干部群眾,全面落實黨的十八大和十八屆三中、四中、五中、六中全會精神,深入*系列重要講話,特別是來陜視察重要講話精神,聚焦國際化大都市建設,勝利完成市第十二次黨代會確定的目標任務。黨的建設全面加強。黨的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三嚴三實”專題教育和“兩學一做”學習教育取得實實在在成效。嚴格落實新時期好干部標準,認真落實省委“三項機制”,從嚴管理干部,“四風”得到有效整治。大力整頓軟弱渙散基層黨組織,基層黨組織整體功能得到增強。堅決落實全面從嚴治黨“兩個責任”,開展“秦亡于奢”警示教育,保持懲治腐敗高壓態勢,黨風政風和社會風氣進一步好轉。

綜合實力明顯增強。,生產總值達到6257.18億元,一般公共預算收入達到641億元,年均分別增長10%和15%。服務業占比提升6.58個百分點,高技術產業和戰略性新興產業產值占規上工業比重分別達到24%和35%。兩個“國字號”創新改革試驗穩步推進,科技進步對經濟增長貢獻率達58%,技術市場交易額、研發投入占生產總值比重穩居副省級城市第一,榮獲“全國十大創新城市”稱號。

改革開放不斷深化。重點改革取得積極進展,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取得初步成效,大學區管理制、醫療衛生服務縣鎮村一體化等自主改革成為全國亮點。,實際利用外資45億美元,完成進出口總值1815億元,分別是2011年的2.2倍和2.3倍。全國最大外資項目三星電子建成投產,174家世界500強企業落戶西安,西安成為陜西自貿區核心區,成功舉辦2屆歐亞經濟論壇、4次絲路城市圓桌會議,建成首個擁有國際國內雙代碼的內陸港,開通運行4條中歐國際貨運班列和航班,絲綢之路經濟帶新起點建設邁出堅實步伐。

城市功能顯著提升。五項重點工作扎實推進,累計完成城建投資1731.7億元,建成區面積從451.38平方公里擴大到548.6平方公里,城鎮化率由70%提高到73.4%,高陵、戶縣撤縣設區,城市發展格局進一步優化。系統推進品質西安和公交都市建設,新建運營鐵路北客站、2條地鐵線路和2條高速公路,農村二級公路實現全覆蓋,李家河水庫建成供水,城市綜合承載力不斷增強。

群眾福祉持續改善。新增財力用于民生的比重和民生支出占財政支出的比重連續5年超過80%,,城鄉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別達到35630元和15191元,分別是2011年的1.6倍和1.7倍。累計城鎮新增就業63.93萬人,50.7萬貧困人口提前實現階段性脫貧。保障性安居工程累計竣工43.58萬套,完成83個城中村整村拆除和42個棚戶區征收搬遷,率先在全省全面解決農村居民飲水安全問題。基礎教育配置更趨均衡,分級診療體系已覆蓋470萬城鄉居民,體育、青少年、婦女兒童、老齡、殘疾人等事業加快發展,連續5年榮獲“中國最具幸福感城市”。

文化建設成果喜人。深入推進*體系建設,榮獲“全國文明城市”榮譽稱號。漢長安城未央宮遺址等5處遺產點成功申遺,南門城墻等一批歷史文化街區建成開放,成功承辦2016央視春晚、元宵晚會、中秋晚會,成功舉辦第三屆絲綢之路國際電影節和第十一屆中國藝術節,城市形象不斷提升。建成49個國家級和省級文化產業示范園區和示范基地,,全市文化產業增加值預計達到492億元左右。

生態環境更加優美。持續加大秦嶺北麓保護力度,加快公園綠地建設,新增城市綠地2275萬平方米,建城區綠化覆蓋率提高到42.6%,新增造林綠化面積41.21萬畝,成功創建國家森林城市。渭河南岸景觀長廊以及124公里堤頂路全線貫通,如期完成渭河西安段“三年變清”目標,新增生態水面1.2萬畝、濕地面積2.76萬畝。

民主法治有序推進。人大和政協充分發揮職能作用,地方立法和人大監督有效加強,愛國統一戰線鞏固壯大,工會、共青團、婦聯等群團組織作用積極發揮。“法治西安”“平安西安”建設水平不斷提高,榮獲全國社會治安綜合治理最高獎“長安杯”。國防動員、雙擁共建活動扎實開展,獲全國雙擁模范城“八連冠”。

五年的成績來之不易,這是以*同志的*和省委、省政府堅強領導的結果,是歷屆市委團結努力的結果,是全市黨員干部和人民群眾共同努力的結果,也是中央駐西安機構、省直機關、駐地部隊、武警官兵、各民主黨派、工商聯、各界人士、人民團體、海內外朋友共同支持參與的結果。在此,我代表中國共產黨西安市第十二屆委員會,向全市廣大黨員和干部群眾,向所有關心和支持西安發展的同志們、朋友們,表示衷心的感謝并致以崇高的敬意!

五年砥礪奮進,經驗彌足珍貴。我們的主要體會是:必須堅決貫徹中央和省委部署要求,確保西安沿著正確方向前進,這是做好各項工作的重要前提;必須站穩人民立場,不忘初心增進民生福祉,這是一切工作的出發點和落腳點;必須緊盯第一要務,補發展短板推動產業升級,這是解決一切問題的根本途徑;必須堅持求真務實,持之以恒抓落實見成效,這是確保目標任務實現的主要方法;必須凝聚各方力量,形成團結干事濃厚氛圍,這是推進各項工作的重要基礎;必須全面從嚴治黨,以上率下壓實兩個責任,這是各項事業發展的政治保證。

在肯定成績的同時,還要充分認識到我市發展中存在的不足和差距:對照適應引領經濟新常態的要求,工業不強、開放度不高、縣域經濟發展滯后、民營經濟發展不足、科技創新和轉化能力較弱、金融業發展不夠、國際化水平不高、市場配置資源決定性作用發揮不充分,文化旅游產業發展與資源優勢不匹配、開發區體制機制不順、同質化競爭等問題突出,工業和民營經濟不強、總量偏小依然是我們最大的現實。對照人民群眾過上美好生活的期盼,公共服務供給水平不高,減霾難、治堵難、治臟難、辦事難、就業難、上學難、看病難、住房難、養老難等民生“九難”問題依然突出,強化依法治市、加強社會治理和提升城市品質的任務仍然十分艱巨。對照全面從嚴治黨的責任,“兩個責任”落實不夠,干部隊伍在思想解放、精神狀態、服務意識、工作標準等方面,與“追趕超越”要求還有差距,糾“四風”和反腐敗仍需持續發力,全面從嚴治黨任重道遠。對此,必須高度重視,切實加以解決。

二、今后五年的指導思想和奮斗目標

,*兩次回到家鄉,發表重要講話,明確提出“陜西正處在追趕超越階段”這一科學定位和“五個扎實”要求,是指引我們站在新起點、搶抓新機遇、實現新跨越的行動指南,給我市標清了前進坐標。

當前,西安經濟總量處于副省級城市中后游,前有標兵、后有追兵。面對城市間激烈的競爭態勢,全市上下要有清醒認識,應調高標尺,奮勇向前。同時,還要特別看到西安正處在歷史上機遇最多的黃金發展時期。世界經濟在深度調整中緩慢復蘇,國內經濟呈現穩中向好態勢,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蓄勢待發,為我們大開放、調結構、促轉型提供了廣闊空間。“一帶一路”戰略、國家全面創新改革試驗區、國家自主創新示范區、陜西自貿區西安核心區和新一輪西部大開發等一大批國家戰略在西安疊加推進,全面深化改革、中國制造2025等政策紅利陸續釋放,特別是省委支持大西安建設,將西咸新區劃歸西安管理,將有效拓展發展空間、創新城市發展方式、提升城市能級、放大輻射效應,使西安自改革開放以來歷史上第一次擁有了大西安的格局和體量。

今后五年,西安進入了一個全新的發展時期,正站在加速轉變經濟發展方式和城市發展方式的重要節點上,正奮力奔跑在向萬億級城市邁進的征程上,正挺立在建成小康社會和建設國家中心城市的潮頭上。省委、省政府寄希望于進一步發揮大西安的引領和輻射作用,加快推進西咸一體化,帶動關中城市群發展,引領陜西參與國內外競爭。我們必須把“追趕超越”作為當前最重要的大局,體現到經濟社會發展各方面,以只爭朝夕的精神搶抓機遇,以求真務實的作風埋頭苦干,為實施國家戰略和陜西追趕超越作出西安貢獻。

今后五年,全市工作總的指導思想是:全面貫徹黨的十八大和十八屆三中、四中、五中、六中全會精神,深入*系列重要講話特別是來陜視察重要講話,統籌推進“五位一體”總體布局和協調推進“四個全面”戰略布局,緊扣“追趕超越”定位和“五個扎實”要求,堅持穩中求進工作總基調,牢固樹立和貫徹落實新發展理念,適應把握引領經濟發展新常態,以提高發展質量和效益為中心,以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為主線,以落實“三項機制”為保障,全力推進大西安建設,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向國家中心城市邁進,建西部經濟強市,創西部城市最佳,奮力譜寫具有歷史文化特色的國際化大都市建設新篇章。

今后五年,我們的奮斗目標是:聚焦“369”,振興大西安。具體講:“3”:就是緊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GDP過萬億、建好國家中心城市3個目標;“6”:就是緊盯上述目標,做強西部經濟中心、絲路科創中心、對外交往中心、絲路文化高地、內陸開放高地、國家綜合交通樞紐,構建“三中心二高地一樞紐”等六維支撐體系;“9”:就是扎實抓好未來五年9項重點任務,促進經濟社會在9個方面實現明顯提升。到2020年,如期完成“十三五”規劃確定的目標任務,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經濟總量突破萬億大關,建好國家中心城市。

到2021年,全面完成十三次黨代會部署的目標任務,工業經濟、開放經濟、創新能力、民間投資、區縣域經濟、文化旅游業等重點領域的主要指標分別比翻一番。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達到2500億元;進出口總值達到600億美元;技術市場交易額突破1000億元,專利申請量超過10萬件;民間投資達到5000億;遠郊區縣經濟總量達到3000億;文化產業增加值達到1000億以上,旅游總收入達到2000億以上,以重點指標翻番促進城市發展質量整體提升。

經濟實力明顯提升。生產總值年均增長8.5%以上,人均生產總值達到1.5萬美元左右。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年均增長12%以上。金融業增加值達到1000億元以上。民營經濟占GDP比重達到60%以上。地方一般公共預算收入年均增長10%,達到1000億元以上。

創新活力明顯提升。高新技術產業增加值占GDP比重達到20%以上,研發投入占GDP比重提高到5.6%以上,科技進步貢獻率達到63%以上。

開放水平明顯提升。進出口總值達到600億美元,年實際利用外資達到60億美元以上,世界500強企業達到200家以上,臨港經濟突破發展,自貿區平臺支撐作用顯著增強。

文化實力明顯提升。新建10個國家級和省級文化產業示范園區和示范基地,文化產業增加值占比提高到9%。新建楊官寨等6個遺址公園、陜西大劇院等8個劇院(劇場)、絲路會展中心等30處博物館。

交通樞紐明顯提升。國際多式聯運線路達到10條以上,民航客流量突破5500萬人次,空港貨運量達到45萬噸,陸港國際集裝箱吞吐量超過32萬箱,高鐵實現與周邊8個省市聯通,地鐵營運里程達到243公里以上,“米”字形國家高鐵網和高速網完備建立,大西安綜合交通體系更加完善。

城市功能明顯提升。大西安格局初步建成,城市新軸線、新中心、新形象展現新姿,智慧城市、海綿城市、公交都市、綜合管廊建設取得顯著成效,城鎮化率達到76%左右,城市綜合承載力顯著提升,成為宜業宜居城市。

生態環境明顯提升。森林覆蓋率保持在48.03%以上,新增生態水面和濕地面積1萬畝和1.5萬畝,年空氣質量優良天數達到260天以上,萬元GDP能耗累計降低19%,改造新建擴建污水處理廠20座,新增污水處理能力130萬噸/日以上。

社會治理明顯提升。“法治西安”“平安西安”建設深入推進,多層次社區服務體系和多元化社區共治機制基本建立,全民共建共享社會治理格局初步形成,人民群眾對社會治安滿意度大幅提升,成為平安之城。

今后五年,我們的戰略核心是:全力推進大西安建設。堅持系統性思維,跳出“城墻”看西安,加快省市共建大西安步伐,全力支持西咸新區發展,發揮西咸國家級新區的創新引領作用,創新城市建設管理和發展方式,形成多軸線、多中心,發展新業態,培育新經濟,塑造新動能,進一步提升大西安的城市品位、形象和核心競爭力。加快推進西咸一體化,打通西安、西咸新區、咸陽城市功能,推動西安市城際鐵路、軌道交通向咸陽市區延伸,支持咸陽主城區加密城市路網和西安、西咸公交無縫對接等,強化大西安輻射引領作用,帶動關中城市群發展,提升區域核心競爭力,發揮對全省追趕超越的核心引領支撐作用。

全力推進國家中心城市建設。對標國家中心城市功能定位,提升綜合服務、產業集聚、物流樞紐、開放高地、人文凝聚、國際交往等功能,建設大交通、做優大環境、構筑大平臺、發展大產業,建西部經濟強市,創西部城市最佳。到2021年,基本建成“三中心二高地一樞紐”。即,建成西部經濟中心、絲路科創中心、對外交往中心、絲路文化高地、內陸開放高地、國家綜合交通樞紐等六維支撐體系,擔負起國家中心城市的重要職責,向建黨一百周年獻禮。到2049年,全面建成具有歷史文化特色的國際化大都市,向新中國成立一百周年獻禮。

全力推進品質西安建設。推進“環境立市”,突出“三個環境”建設,以一流的環境吸引一流的人才和技術,興辦一流企業和項目,使西安真正成為人才、技術、資本等要素聚集的“福地”,成為投資創業“天堂”。優化投資服務環境,推行“行政效能革命”,開展市場環境專項治理,強化服務,當好“店小二”,為企業提供“五星級服務”;優化生態宜居環境,強力推進“四治一增”,開展“煙頭革命”“廁所革命”;優化生活品質環境,著力破解民生“九難”問題。創西部最佳社會治安環境、最佳投資創業環境、最佳旅游購物環境、最佳文化教育環境、最佳科技創新環境、最佳休閑居住環境,使西安成為綠色之城、花園之城、宜業宜居之城。

全力推進“三廊兩軸兩帶一通道”和“八大平臺”建設。打造高新技術產業、先進制造業和現代服務業等3個萬億級優勢產業。培育新一代信息技術、生物醫藥、新材料、高端裝備制造、航空航天、節能與新能源汽車6個千億級戰略性新興產業集群,支持文化、旅游、現代物流、金融等4個千億級特色產業集群發展,建設30個“產、城、人、文”四位一體有機結合的特色小鎮,形成支撐西安大發展、大突破、大跨越的新增長極。“三廊”:就是建設以高新區為引領、“高新區+航天基地+灃東新城+大學城+科研院所”等區域為依托的科創大走廊,打造“創新增長極”;以經開區為引領、“經開區+高陵組團+臨潼組團+航空基地+富閻板塊”等區域為依托的工業大走廊,打造“工業增長極”;以曲江新區為引領、“曲江新區+樓觀道文化展示區+白鹿原+臨潼景區”等區域為依托的文化產業大走廊,打造“文化產業增長極”。建設以高新科技金融區?灃渭能源金融區?曲江?灞文化金融、新金融試驗區為支撐的金融“金三角”,打造“金融增長極”。

“兩軸”:就是建設延伸縱貫西安鐘樓南北方向的古都發展軸,壯大以主城區為基礎的傳統城市中心;建設串接西咸新區灃鎬遺址的新區發展軸,培育以西咸新區為依托的城市新中心,打造“服務業增長極”。“兩帶”:就是建設秦嶺北麓和渭河文化生態旅游帶,打造“綠色增長極”。“一通道”:就是建設以“國際港務區+空港新城+?灞生態區”等區域為依托的對外開放通道,打造“開放增長極”。“八大平臺”:就是深化開放平臺建設,發展開放經濟;深化創新平臺建設,發展高新技術產業;深化軍民融合平臺建設,發展先進制造業;深化金融平臺建設,發展金融產業;深化文化平臺建設,發展文化旅游產業;深化城市功能平臺建設,發展商貿服務業;深化綜合服務平臺建設,發展民營經濟;深化特色小鎮平臺建設,發展特色經濟。

三、未來五年的主要任務奮斗目標的實現,是靠干出來的

今后五年,我們要按照*“追趕超越”定位和“五個扎實”要求,聚力“九加快”任務,開創各項事業發展新局面。(一)著力推進產業升級,加快建設西部經濟中心產業強則西安強。堅持做大總量與優化結構并重、傳統提升與新興壯大并舉,實施騰籠換鳥、機器換人、電商換市和培育名企、名家、名品的“三換三名”工程,推動產業向中高端躍升,以大產業支撐大西安。

1.加快構建現代產業體系。要把握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方向,一產抓特色促跨越,二、三產抓結構上規模,努力向產業中高端邁進。加快改造傳統產業,構建以戰略性新興產業為引領、先進制造業為支撐、現代服務業為主體的西安特色的現代產業體系。

做大戰略性新興產業。突出先導性和支柱性,實施集成電路、新型顯示、光電子、大數據與云計算、增材制造、機器人、無人機、衛星應用、新材料等9大產業創新發展工程。集中力量確保三星閃存芯片、手機智能終端等17個總投資2241億元的戰略性新興產業項目投產見效,形成新一代信息技術、高端裝備制造、節能與新能源汽車、航空航天、生物醫藥、新材料等6個規模1000億元以上的新支柱。2021年,戰略性新興產業增加值占GDP比重達到20%以上,努力打造第一個萬億級高新技術大產業。

做強先進制造業。發揮在裝備制造業上形成的競爭優勢,爭創“中國制造2025”試點示范城市。實施“互聯網+、機器人+、標準化+、數字化+”四個行動計劃,加快推進通航產業園等15個總投資1123億元的先進制造業重大項目,打造10個以上100億元龍頭企業,建設全國先進制造業中心,努力使先進制造業成為第二個萬億級大產業。

做優現代服務業。促進生活性服務業向便利化、精細化、高品質轉變,推動生產性服務業向專業化、市場化和價值鏈高端延伸。實施服務業升級計劃,加快中省市級服務業試點聚集區建設,推進25個特色重點商圈和一批特色商業街建設,建設西部時尚消費中心。

做大做強文化、旅游、金融和科技服務等4大支柱性服務業,著力發展商貿、物流、會展、信息服務及電子商務等5大重點服務業,加快培育研發設計、教育培訓、檢驗檢測、特色旅游、家庭服務和健康服務等6大新興服務業。大力發展融資租賃、科技金融、能源金融、文化金融、大數據金融等新興金融產業,支持我市企業掛牌上市,吸引各類金融機構聚集,加快建設西部區域性金融中心。

實施“物流業倍增計劃”和“電子商務倍增計劃”,推進西安新筑鐵路物流基地、長安航空營運基地、西咸新區現代服務貿易企業聚集區建設,加快推進西咸新區大數據和云計算項目建設。2021年,建成服務業聚集區60個以上,過億企業150戶,物流業增加值達到1100億元,電子商務交易額達到6300億元,建設西部商貿物流中心,使現代服務業成為第三個萬億級大產業。

2.推進開發區轉型升級。各開發區是我市經濟建設的主戰場。進一步創新開發區體制機制,適時優化整合,使開發區從產業聚集向能級提升轉變。堅持高位發展,加大開發區產業發展統籌協調和優化調整,緊盯人才高地、創新高地、產業高地,強化“一區一主業”,強化項目考核,提升對全市經濟增長的貢獻度。

3.壯大實體經濟。實體經濟是加快發展的重中之重。深入推進“工業強市”戰略,實施“工業倍增計劃”。加快有效投資,把招商引資作為“一號工程”,緊盯外資、內資、民資、央資、融資等“五資”抓招商,強力推進“招大引強行動”,吸引大項目、好項目落戶西安。大力實施“互聯網+”行動,促進互聯網和實體經濟深度融合,使實體經濟煥發新活力。繼續開展“千名干部助千企”活動,爭當五星級“店小二”,營造尊重企業、親近企業、服務企業的好環境。圍繞投資拉動、項目帶動,強化工業投資、民間投資和基礎設施投資,始終讓實體經濟保持強勁發展動力。

4.大力發展民營經濟。毫不動搖鼓勵、支持、引導非公有制經濟發展,促進民間投資,實施“民營經濟倍增計劃”,民營企業數量和投資顯著增加。全面落實中省支持政策,鼓勵民營資本進入基礎設施、金融服務、市政工程、公共服務等領域,參與國有企業改制重組。做大骨干民營企業,推動企業建立完善現代企業制度,創建更多知名品牌。構建“親”“清”新型政商關系,注重民營企業家創新精神培養,結對服務民營企業,搭建企業家論壇,暢通培訓渠道,提高企業家戰略眼光、國際視野,弘揚企業家精神,以企業家的高素質實現本土民營經濟轉型升級。

5.進一步壯大區縣經濟。實施“遠郊區縣域經濟倍增計劃”,充分發揮遠郊區縣發展空間優勢,實施“土地招商+樓宇招商”,提升產業規劃水平,積極承接城區產業轉移,打造特色產業園區,形成特色鮮明的區縣域經濟板塊,7個遠郊區縣經濟總量實現翻番。城區注重“樓宇招商+土地招商”,要大力發展高鐵經濟、空港經濟、服務經濟、總部經濟、互聯網經濟、智慧經濟、信息經濟、旅游經濟等城市經濟發展,轉變中心城區經濟增長方式。實施開發區與區縣結對行動,有效整合區縣各類園區,促進優勢互補、合作多贏。

6.加快農業現代化建設。大力推進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圍繞結構調整和產業化經營,積極推進“互聯網+品牌農業”,做強“農業兩區+特色小鎮”。建設糧食高產示范區,加強農田水利建設,持續抓好“米袋子”“菜籃子”工程,確保糧食產量穩定在合理水平。抓好都市型現代農業示范區建設,發展和壯大新型農業經營主體,以龍頭企業為帶動,實現生產、加工、流通全產業鏈開發,提高附加值。用好電子商務致富平臺,做優做強周至獼猴桃等特色農產品,培育一批有全國影響力的地理標志農產品。加快生態特色小鎮建設,促進農業與旅游、文化、科技等融合發展,壯大休閑觀光農業等新業態,推動現代農業建設上新臺階。

(二)著力推進創新驅動發展,加快建設絲路科創中心必須把創新擺在首要位置,抓得緊而又緊,讓創新成為驅動發展新動力。加快推進國家全面創新改革試驗區和高新區國家自主創新示范區建設,發揮西咸新區國家創新城市發展方式試驗區綜合功能,大力實施“創新能力倍增計劃”,形成具有西安特色的創新驅動發展體系,推動西安制造向西安智造、西安創造轉型,努力在創新驅動發展方面走在前列。1.支持國家自主創新示范區建設。充分利用先行先試優勢,在體制機制創新、科技成果轉移轉化、軍民深度融合、科技金融結合、創業創新人才聚集、產城融合等方面率先突破,探索形成可復制、可推廣的經驗,打造西部硅谷,力爭進入全國前三位。協調推進自主創新示范區立法工作,建立中省市協同推進機制。出臺科研人員創業創新、人才引進、眾創空間建設等支持政策。支持建設光電子先導技術研究院、新一代信息技術創新實驗室、智能制造等一批創新型示范項目。支持高新區發展先進制造產業和現代服務業產業,把高新區建成“一帶一路”創新之都和創新驅動發展引領區、大眾創新創業生態區、軍民融合創新示范區、對外開放合作先行區,加快邁入世界一流科技園區。

2.建設國家軍民深度融合示范城市。軍民融合是國家賦予西安最鮮明的改革試驗任務。要在軍民融合體制機制創新、軍民資源開放共享、軍工科技成果轉化、軍民融合服務體系、軍民融合產業發展等方面形成西安模式,建設國家軍民深度融合示范城市。加快建立省市和國家有關部委、軍方、軍工單位共同推進的軍民融合機制。推動軍民融合共享和創新平臺建設,支持軍民合作共建中試基地、技術轉移中心、產業孵化中心。加快建設陜西軍民融合創新研究院和陜西省高新技術與應用協同創新中心。加快推進軍轉民、民融軍、軍民兩用技術產業化,全力推進經開區兵器工業基地、高新區軍民融合產業園和航空、航天產業基地建設,促進更多企業和重大項目聚集,形成一批具有國際影響力的軍民融合產業集群。到2021年,軍民融合產業年營業收入超過3300億元。

3.建設國家科技創新中心。深化統籌科技資源改革,圍繞“科教強市”,做強政策支撐平臺,健全以科技大市場的科技服務體系,以知識產權質押融資為特色的科技金融結合體系和專利創造、運用、保護、管理機制。鼓勵科技人員依法依規兼職兼薪,鼓勵科技人員離崗從事科技成果轉化工作。深入推進科技成果使用權、處置權和收益權的改革,開展股權和分紅激勵試點。強化企業技術創新主體地位,扶持一批科技小巨人成長壯大。做強雙創孵化示范平臺,穩步推動眾創、眾包、眾扶、眾籌平臺發展,構建“5552”的成長格局,以高新、曲江、碑林、長安、雁塔等五區為主陣地,以校區、院區、園區、街區、社區等五區聯動為主要途徑,建成500個以上眾創空間聚集區和特色區,眾創空間面積達到2000萬平方米以上,全面完成國家小微企業創業創新示范城市建設任務。

做強產學研合作發展平臺,強力推動以大學科技園為骨干引領的產學研緊密結合體系,加快建設中國西部科技創新港,推動大學、科研院所與企業雙向開放,復制推廣西安光機所、西北有色院“一院一所”改革經驗,轉化一個創新成果,培育發展一個企業。做強成果轉化平臺,抓好國家技術轉移西北中心、國家知識產權軍民融合試點運營平臺、西安股權托管交易中心建設,發揮天使投資、風險投資、科技轉化引導基金作用,促使科技與金融結合,推動西北人才大市場、技術大市場和資本大市場聚集融合,營造更優的創業創新環境。

4.建設國家創業創新人才高地。加快實施“人才強市”戰略,突出“高精尖缺”導向,吸引更多國內外領軍人才和創新團隊,以高層次高技能人才引領高水平發展,以人才優勢增創發展優勢。實施引進高層次人才“5531”計劃,用5年時間引進和培養國內外頂尖人才50名左右,國家級領軍人才300名左右,地方級領軍人才1000名左右。同時建立重點工程技術實驗室和博士后工作站100個,引進優秀創業團隊和創新團隊1000個,人才競爭力和人才貢獻率居于全國副省級城市前列。實施“城市合伙人”計劃,吸引更多海內外高端人才和年輕人。同時,加強各類人才培養,最大限度留住在西安大學生、研究生、科研人員等各類人才,使西安成為海內外青年人才創新創業的“天堂”。以人才滿意為第一標準,積極創新服務模式,貼心貼近、精準細致地做好人才服務工作,讓天下英才愛西安、創業創新在西安。

(三)著力深化改革開放,加快建設內陸型改革開放新高地“一帶一路”戰略將改變西北地區開放格局,使西安邁入向西開放的前沿位置。我們要找準定位,提升格局,完善通道,做實平臺,向開放要活力,實施“開放經濟倍增計劃”,增創對外開放新優勢。1.打造“一帶一路”戰略支點。“一帶一路”戰略也是古都西安再現繁榮盛世千載難逢的好機遇。作為古絲綢之路的起點城市和新絲綢之路的重要支點城市,西安必須肩負起向西開放的龍頭重任。要深度融入“一帶一路”國家戰略,做好東進西拓、南下北上開放文章,加強與長江經濟帶、京津冀、中原、成渝等城市群戰略互動,形成全方位開放新格局。提升西安國際陸港、航空港、海關特殊監管區、口岸等四大平臺功能,建設“一帶一路”國際糧油及冷鏈物流基地,最大程度發揮中轉樞紐港作用。

加快推進國家級歐亞經濟綜合園區核心區、中亞商貿物流園、中俄絲路創新園等建設。優化進出口結構,發展新型外貿業態,促進跨境電子商務健康快速發展。鼓勵支持開發區及有條件的企業“走出去”,建立海外倉、境外國際合作園區,培養本土跨國公司,拓展“海外西安”發展空間。要抓緊構建國際化合作新平臺,用好物流中心、保稅區、出口加工區和自貿區平臺,用好歐亞經濟論壇平臺和品牌,辦好絲博會暨西洽會等展會,加快鐵路公路建設,推進西安加速融入歐亞合作發展,加快同沿線國家廣泛開展多領域交流合作。結交更多的友好城市,加快西安領事館區建設,爭取更多國家開設領事館和辦事處,推進西安在絲綢之路沿線重要節點城市設立辦事機構。

2.全力推進自貿區建設。西安自貿區是陜西自貿區的核心區,擔負著推動“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城市經貿合作和人文交流的主要責任。堅持以制度創新,以自貿區建設倒逼改革,在政府職能轉變、投資管理、貿易服務、金融開放、事中事后監管、法制保障等領域探索形成一批可復制、可推廣的創新成果,形成投融資便利化、貿易便利化、物流便利化、監管服務便利化、人員往來便利化的制度高地。

統籌推進西咸新區、高新區、經開區、國際港務區、?灞生態區等自貿區功能區建設。特別是要及時把取得的經驗推廣復制到我市其他區域,發揮好示范引領作用,打造富有西安特色的制度創新中心、商貿物流中心、金融中心、文化交流中心和先進制造業中心,使西安由“跟跑”開放成為新的開放前沿。

3.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持續用力抓好我市“三去一降一補”重點任務落實。推進供給端和需求端協同發力,充分發揮市場配置資源決定性作用和更好發揮政府作用,著力減少無效和低端供給,擴大有效和中高端供給,提高全要素生產率。加快現有產業、企業動力修復,提升整個供給體系質量,形成消費和供給良性互動、需求升級和產業升級協同共進的格局。

4.打好全面深化改革攻堅戰。要向改革要紅利,抓好重大改革試點,激發和釋放市場主體活力,為經濟持續健康發展提供強大動力。推行“行政效能革命”,深化“放管服”改革,圍繞“最多跑一次”,探索“一枚圖章管審批”。推進“互聯網+政務服務”體系建設,以權力清單、責任清單、企業投資負面清單、財政專項資金管理清單和政務服務網為抓手,打造“審批事項最少、辦事效率最高、投資環境最優”的政務生態系統,建設陽光服務型政府,著力解決“辦事難”,當好服務企業和人民群眾的“店小二”!深化國有企業改革,大力發展混合所有制,加快形成有效制衡的公司法人治理結構、靈活高效的市場化經營機制。深化投融資體制改革,加大金融支持實體經濟、中小企業力度,切實解決融資難、融資貴問題。積極穩妥推進農村集體產權制度改革,支持高陵六項國家級改革試點,進一步釋放農業農村發展活力。加快戶籍制度改革,有序推進農業轉移人口市民化。深入推進城市執法體制改革,統籌推進經濟、政治、文化、社會、生態文明和黨的建設等各領域改革,抓好一批群眾看得見、得實惠的改革事項。

(四)著力彰顯文化特色,加快建設絲路文化高地文化是城市的靈魂,文化積淀深厚是西安最獨特的優勢和最靚麗的名片,加快實施“文化強市”戰略,是每一位西安人的光榮責任。1.彰顯世界歷史名城魅力。倍加珍惜呵護寶貴的歷史文化遺產,充分發揮歷史文化、盛世文化、絲路文化、紅色文化、秦嶺文化資源優勢。深入挖掘周、秦、漢、唐優秀傳統文化價值,開展“古鎮、古村落”地名文化遺產認定,恢復好、保護好、展示好西安的古遺址、老街區、名建筑,讓市民“記得住鄉愁”。大力推進絲路文化交流,積極承辦和舉辦絲綢之路國際電影節、藝術節等文化盛會,加強文化交流互訪,提高西安文化輻射力。

展示好八路軍西安辦事處紀念館遺址群、紅軍長征過境西安遺址群、西安事變紀念場館遺址群等革命遺跡,樹好西安紅色文化之城形象。

挖掘利用好秦嶺自然、宗教、詩詞文化內涵,打造山水文化、傳統文化和現代休閑文化交匯融合的多元文化體驗區。

2.大力提升古都市民文明素養。以培育和踐行*為主線,鞏固深化全國文明城市創建成果。大力實施市民文明素養提升行動,加強社會公德、職業道德、家庭美德、個人品德教育,推動家庭、家風、家教建設,深入開展“尚德西安”“西安好人”“最美西安人”和群眾性精神文明創建活動,激發人民積極向上的精神力量。用好用活西安豐富的黨史資源,加強黨對意識形態工作的領導,強化網上思想文化陣地建設,高揚主旋律、弘揚正能量,講述西安好故事、傳播西安好聲音。

3.大力發展特色文化產業。實施“文化產業倍增計劃”,圍繞“文化+人腦+電腦”,用更好的文化、創意、技術、模式和機制推動文化產業大發展,讓西安陳而彌香的文化“家底”四溢飄香。促進“文化+”與生態、旅游、科技、金融、會展深度融合,加快發展一批動漫、音像、傳媒、視覺藝術等文化創意產業園區,加快建設高新、曲江國家級文化和科技融合示范基地、國家數字出版基地和國家廣告產業園,創建國家對外文化貿易基地,建設全國文化創意中心。大力實施“名城、名家、名作”工程,出版《大西安印象》等系列叢書,做大做強西安影視、仿唐樂舞、西安鼓樂、秦腔等特色品牌,推出一批反映城市精神氣質、文脈底蘊的“大戲、大片、大劇、大作”,推動西安文藝創作從“高原”向“高峰”邁進。深化文化體制改革,理順文化產業管理機制,加快市屬文化企業改制,培育壯大民營文化企業和小微文化企業,促進各類文化企業快速健康成長。

4.豐富人民群眾精神文化生活。深入實施文化惠民工程,持續開展紅五月音樂會、夏日文化廣場、秦腔電視大賽等品牌文化活動,推動各類公共文化設施免費向社會開放,構建全市中心城區15分鐘文化圈、鄉鎮30分鐘文化圈,打通公共文化服務“最后一公里”。完善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加強社區文化中心、農村文化中心等基層文化陣地建設,促進全民閱讀,打造“書香之城”。加強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和發展,加快秦腔藝術博物館、西安近現代歷史博物館、絲綢之路中國非物質文化遺產博物館等建設,打造“博物館之城”。

5.構建全域旅游大格局。要以旅游帶動文化大發展,實現旅游強市,推進西安全域化旅游和最具東方神韻的國際一流旅游目的地城市建設,實現景點內外一體化,讓人人是旅游形象,處處是旅游景點。實施“旅游產業倍增計劃”,以構建大西安歷史文化名城體系和大遺址保護為重點,加快臨潼秦唐文化、古城旅游聚集區、小雁塔歷史街區等十三個旅游聚集區建設,大力發展古城文化游、自然山水游、休閑度假游、鄉村古鎮游、農業觀光游、工業遺存游、會展游、養生養老游等多元化旅游業態,培育一批旅游特色小鎮。大力推進“旅游+”行動,促進旅游上下線深度融合發展。完善旅游交通標識,加快西安游客接待中心和旅游數據中心建設,打造“智慧旅游”城市。積極開展與絲綢之路沿線國家和周邊城市旅游合作,打造精品線路,不斷擴大西安旅游“版圖”。

(五)著力構建交通體系,加快建設國家綜合交通樞紐構建航空線路、高鐵線路和高速公路“三路”為主體的現代化綜合大交通體系,構建以西安為中心的交通圈、經濟圈和旅游圈,將西安打造成為絲綢之路經濟帶新起點。不斷提升航空樞紐、鐵路樞紐、高速公路樞紐、物流樞紐功能,拓展通達深度與廣度,推進西安與國內外城市互聯互通,加入全球主要交通樞紐城市行列。

1.構建國際開放門戶。加快建設西安國際空港、國際鐵路港和國際公路港,拓展國際國內陸上物流網、空中物流網和空中客流網,形成“三港三網”開放新格局,努力將國際港務區建設成為中國最大的內陸港,打造連通世界的西部國際交通門戶。

加快建設西安咸陽國際門戶樞紐機場,啟動西安咸陽國際機場三期擴建工程,打造以全貨機運輸為重點的貨運基地。按照“絲路連通、歐亞加密、美澳直航、貨運突破”的原則,織密國際航線網和國內干線網,新增40個國際通航點,形成連通國內主要城市和國外50多個城市280多條航線網絡,建設空中絲綢之路。加快空港新城建設,以增加全貨運航線和跨境電子商務為突破口,大力發展航空物流,壯大臨空經濟,向藍天要效益。加強與國內各海港功能對接,大力發展多式聯運,拓展“長安號”國際線路,加密往返班次,加速西安融入全球經濟步伐。

2.打造國家高鐵和高速公路樞紐城市。持續推進高鐵和高速公路建設,爭取更多重點項目納入國家規劃,加快形成“米”字形國家高鐵網和高速公路網。開工建設西安到重慶、武漢高鐵,建成西安到成都、蘭州、銀川、延安高鐵,實現3小時到達周邊城市群、4至6小時到達長三角、珠三角、京津冀快速便捷的高速鐵路網。加快市域“四主站”、“兩輔站”鐵路樞紐建設,形成高鐵環線,實現與航空、地鐵、公交等無縫對接。

加快關中城際鐵路建設,開工建設西安到韓城、閻良到咸陽空港、空港到法門寺、法門寺到西安南站城際鐵路,形成“輻射+環”高速鐵路網構架,實現與關中城市群高鐵連接,服務大西安建設,帶動關中城市群發展。

加密大西安高速公路網,開工建設西咸環線南段、空港至國際港務區高速公路,實現陸港、空港一體聯通。開工建設連接京昆、福銀、連霍的西安大環線高速公路西段,實現縣縣通高速。改擴建西漢高速、西禹高速和兵馬俑專用高速,形成“2環+12輻射”的高速公路網。加快推進大西安都市區新環線建設,實施國道310等一批國省一級公路改造提升工程,形成結構合理、功能完備的大西安高等級公路網絡體系。

3.加快完善市域交通體系。加快北客站至機場城際軌道建設,開工建設6條地鐵,開通運營7條以上,形成市域軌道交通網,以軌道交通帶動城市組團發展。建設一批連通市內各環線和繞城高速的快速道路,改造提升二、三環通行能力。加快構建以西安為中心的1小時交通圈、旅游圈、經濟圈、生活圈和文化圈。

大力推進“公交都市”建設,完善自行車道和慢行步道建設,構建以軌道交通為骨干、地面公交為主體、微型交通和慢行交通為延伸的市域公共交通體系和市域路網體系,引導居民低碳出行,建成公交都市示范城市。

(六)著力推進城鎮化建設,加快建設宜居西安以建設大西安為目標,加快推進西咸一體化,優化空間布局,促進城市有機更新,完善城市功能,以城市發展方式轉變推動經濟發展方式轉變,加快向“精明增長”“集約發展”轉型,讓城市更加宜業宜居、精致精美。

1.科學做好大西安規劃。從全國全省大局出發,運用系統性思維搞好大西安規劃,提升西咸一體化發展水平,推動大西安多軸線、多中心發展,從人口、交通、產業和資源等進行一體化統籌,實現大西安與整個關中城市群規劃的有機銜接,以城鎮化發展方式推動經濟發展方式轉變。按照建設大都市的思路和標準,編制重要功能區規劃,提升城市設計水平,實現產城高度融合。把握城市階段性特征,開展2030、2049遠景發展戰略規劃研究。扎實推進多規合一,實現城市空間布局規劃、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規劃、城鄉規劃、土地利用規劃、生態環境保護規劃等有機融合。深入推進新型城鎮化和城鄉發展一體化,圍繞大西安,加快3個副中心城市、5個組團和60個小城鎮建設,集中發展一批特色小鎮,實現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鎮聯動發展。推進西咸新區全面一體化融入大西安,促進城市與鄉村協同發展。

2.不斷完善國際化功能。全面提升國際交往便利度和交流合作緊密度,加快建設西部對外交往中心。用旅游國際化理念指導城市國際化建設,以大旅游、大企業、大學城等“三大”國際化為重點,以旅游產品、旅游服務、旅游合作和市民觀念國際化為突破口,實施國際化標識改造工程,開設絲路頻道,提升旅游服務國際化水平。更多引進外資大企業入駐西安,圍繞外企人員聚集區,加快國際社區、國際醫療、教育、文化、體育、養老等營商生活設施建設。支持大學發展留學生教育,大力推動人才國際化,積極引進海外人才,完善公共圖書館國際服務功能。加快絲路國際會展中心等重點項目建設,提升國際展覽、國際會議、國際賽事承接能力。

3.大力提升大都市品位。尊重城市的歷史文化和居住生態,注重城市美學,統籌協調城市景觀風貌,體現“大氣、美觀、綠色、特色”。正確處理古城保護與開發關系,加強大遺址、歷史建筑保護修復,守護城市特色。加快推進順城巷、三學街、北院門等一批特色街區建設和背街小巷改造,打造一批精品道路、生態走廊和城市地標,不斷完善城市生活功能。

加快推動幸福路、徐家灣等城市片區改造,提升街道、公園、廣場等城市公共空間品質,精心設計“城市家具”。加快各類停車場建設,打通“斷頭路”,科學布設人行立體過街設施,持續推進緩堵保暢,解決“治堵難”。

推進地下空間綜合開發利用,加快海綿城市和地下綜合管廊建設,健全道路橋梁、景觀照明等標準和規范,深化城郊區域環境治理,提升物業管理水平和覆蓋率。

4.加快新型智慧城市建設。圍繞“互聯網+”,充分利用新一代信息技術,創新城市發展模式,推進城市管理智慧化。深入推進與市民生活密切相關的公共服務信息化建設,促進城市宜居,營造普惠化智慧生活。加強公安安全視頻監控系統建設,完善精細化智慧城市管理。加快政府資源整合、流程優化和業務協同,建設一體化智慧政務。推進智慧新城、園區、小鎮、社區、商圈建設,強化區域示范,打造智慧城市新地標。

(七)著力優化生態環境,加快建設美麗西安牢固樹立“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發展理念,綠水青山就是老百姓的幸福靠山!寧可在發展上適當穩一點,也不要破壞生態環境。要圍繞“山青、水凈、坡綠”目標,創建生態文明先行示范區,建設美麗城市、美麗城區、美麗縣城、美麗集鎮、美麗村莊。

1.堅決打贏“四治一增”攻堅戰。堅持山、水、林、田、湖一體化治理,齊抓共管、協同并治,堅決做到有污必治、有違必拆,堅決打破影響西安發展的壇壇罐罐,實行最嚴格的生態保護制度,實現生態環境質量根本性好轉。鐵腕治霾,保衛藍天。打好“減煤、控車、抑塵、治源、禁燃、增綠”組合拳,劃定責任網格,實施“網格長制”,加大與關中城市群聯防聯控,解決“減霾難”。

柔性治水,全面落實“河長制”,制定水生態修復規劃,持續推動?、灞、灃、渭等水系治理,留雨水、養凈水、治污水、保供水、抓節水、調季水、排澇水,再現“八水繞長安”盛景。依法治山,嚴格執行秦嶺生態保護《條例》,加大秦嶺北麓山系生態保護與修復,加快大秦嶺人文生態旅游圈和秦嶺國家中央公園建設,建好周至秦嶺國家植物園,展示秦嶺雄渾美景。

合力治臟,開展“煙頭革命”“廁所革命”,建立“路長制”“所長制”,綜合推進城鄉環境整治,積極推進城鄉垃圾分類,加快現代化垃圾處理廠建設,防治土地污染,解決“治臟難”,打造清潔之城。立體增綠,持續開展“美麗西安?綠色家園”行動,加快城市道路、高速公路、高鐵線路、繞城公路、通景公路等“五路”兩側綠化,加快公園和綠地小廣場建設,推廣樓頂綠化、立體綠化,推進城鄉彩色林帶和綠道建設,多種常綠樹,每年增綠不少于500萬平方米,打造綠色之城。

2.推動形成綠色發展方式。堅持走生態優先、綠色發展之路,從“三個綠色”抓起,加快經濟發展方式和城市發展方式轉變。政府要做綠色管理者,嚴格落實主體功能區規劃和生態隔離體系規劃,嚴守農業空間和生態空間保護紅線。提高環保準入門檻,加大環保執法力度,在保護生態環境上不能手軟!以產業結構調整帶動環境質量改善,持續加大能源結構調整項目、節能改造工程建設,抓好3個國家級循環經濟試點,輻射帶動全市循環經濟快速發展。企業要做綠色生產者,強化企業環保主體責任,深化環境污染責任保險試點,實行企業環境信用評價,從嚴懲處偷排漏排、篡改偽造監測數據、非法處置危險廢棄物等各類違法犯罪行為。市民要做綠色踐行者,倡導綠色出行、綠色消費、綠色辦公、綠色生活,提升全社會環保節約意識。

3.健全生態文明制度體系。加快建立生態環境損害賠償、黨政領導干部自然資源資產離任審計和責任追究制度,完善自然資源資產產權、用途管制和有償使用制度,建立健全自然資源變化動態監測和多元化投入保障機制,著力構建產權清晰、多元參與、激勵約束并重、系統完整的環境監管體系和綠色發展評價體系,推動生態文明建設法制化、長效化,為西安綠色發展提供制度保障。

(八)著力保障改善民生,加快建設品質西安始終堅持發展為了人民,發展成果由人民共享,共建共享生活品質之城,更加注重改善低收入群體生活,更加注重提升人民群眾獲得感和幸福感。

1.決勝精準扶貧脫貧。以“兩不愁、三保障”為目標,全面打好精準脫貧攻堅戰,確保小康路上精準扶貧不少一人。堅持保障兜底和扶貧開發兩輪驅動,大力推進“五提一保”工程,創新扶貧方式,整合各類扶貧資金,加大金融扶貧力度,完善幫扶工作機制,扶貧對象逐戶核實,扶貧措施逐個落實,扶貧資金足額到位,扶貧標準逐項檢查,確保包括低收入群體在內的全市人民同步邁入小康社會。

2.提高農村發展水平。加快推進農村城鎮化進程,以發展特色產業為重點,建設更多特色鎮村,引導農民向小城鎮和規劃發展村莊集聚,有序建設一批農村新型社區和幸福新農村示范村。深入實施村莊環境提升行動,全面推進垃圾處理、污水治理、衛生改廁、村道提升等項目建設。千方百計拓寬農民增收渠道,支持農民自主創業、轉移就業,鼓勵外出務工農民返鄉創業就業。積極引導群眾養成良好生活習慣和健康生活方式,按照“西安民居”特色建設美麗集鎮、美麗村莊。

3.提高城鄉居民收入水平。實施更加積極的就業政策,統籌做好高校畢業生、農村轉移勞動力、城鎮就業困難人員、退役軍人等重點群體就業工作,解決“就業難”。健全工資正常增長機制,完善最低工資和工資支付保障制度,確保城鄉居民收入與經濟同步發展。拓寬城鄉居民租金、利息、股息、紅利等增收渠道,增加居民財產性收入。積極推進收入分配結構調整,促進城鄉、行業及社會成員間收入分配關系更加合理,加強執法監督,保護合法收入。

4.提升社會保障水平。按照“全覆蓋、保基本、多層次、可持續”原則,建立健全更加公平、更可持續的社會保障制度。加快建立城鄉統一的居民基本養老保險和居民醫療保險制度,確保參保率分別高于99%和97%。著力構建政府提供基本保障、市場滿足多層次需求的住房供應體系,積極推進貨幣化保障和安置,大力發展房屋租賃市場,突出解決低收入群體住房問題,不斷完善住宅小區公共服務配套,實現住有宜居,解決“住房難”。做好低保對象社會政策托底工作,確保全市符合條件的城鄉困難群眾應保盡保。健全完善社會救助體系,統籌推進扶老、助殘、救孤、濟困、留守婦女兒童關愛等福利和慈善事業發展,讓保障和關愛的陽光溫暖每個人。

5.辦好人民滿意教育。實施“教育強市”戰略,深化教育綜合改革,創新教育供給模式,持續推進優質教育資源均衡覆蓋。實施第三期學前教育行動計劃,完善學前教育公共服務體系。加快推進城市新區學校建設,改善農村地區、貧苦地區辦學條件。推廣“名校+”模式,探索城鄉學校互建聯合體,持續擴大優質教育資源總量,實現學有優教,解決“上學難”。加快發展現代職業教育,建設西安現代職業技術學院,支持西安文理學院與駐市高校加強合作,共建重點學科及碩士學位授予點。進一步辦好特殊教育和民族教育,構建具有西安特色的現代終身教育體系。

6.推進健康西安建設。深化醫藥衛生體制改革,推進醫療、醫保、醫藥“三醫”聯動,加快推動城市公立醫院綜合改革,完善分級診療制度,推廣醫療聯合體+全科醫師團隊、縣鎮村衛生服務管理一體化兩種分級診療模式,加快城市新區醫療衛生機構和公辦醫院改造提升項目建設,支持民營醫院發展,促進基本公共衛生服務均等化,解決“看病難”。積極應對人口老齡化,加快建立“以居家養老為基礎、社區服務為依托、機構養老為補充”的養老服務體系,大力發展健康和養老事業,解決“養老難”。大力發展體育事業,加快十四屆全運會場館建設。加強食品藥品安全監管,創建國家食品安全示范城市。加強疾病預防控制、醫療應急救治等,提高健康服務保障水平。

(九)著力加強民主法治,加快建設平安西安民主法治是建設具有歷史文化特色的國際化大都市的重要保障。要進一步加強民主法治建設,營造團結和諧的民主氛圍、公平公正的法治環境和安全穩定的社會環境,著力打造平安西安。1.不斷擴大人民民主。堅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會制度,支持和保證各級人大及其常委會依法履行職能,充分發揮人大代表作用,加大議案建議督辦力度,強化對“一府兩院”的監督。堅持和完善中國共產黨領導的多黨合作和政治協商制度,支持人民政協圍繞團結和民主兩大主題,履行政治協商、民主監督、參政議政職能,發揮協商民主重要渠道和專門機構作用。進一步鞏固和壯大愛國統一戰線,加強同各民主黨派、工商聯和無黨派人士合作共事,扎實推進民族、宗教、對臺、外事、僑務等各項工作。充分發揮工會、共青團、婦聯等人民團體的橋梁和紐帶作用,擴大人民群眾有序政治參與,形成生動活潑、安定團結的政治局面。

2.深化法治西安建設。把促進社會公平正義作價值追求,健全完善黨委統一領導、社會各界廣泛參與的法治工作推進機制,提升法治西安建設水平。加強法治政府和陽光政府建設,積極推進政府機構職能、權限、程序、責任法定化,創新和完善行政管理、行政執法運行機制,強化權力監督,提高依法行政水平。深入推進司法體制改革,加強司法監督,規范司法行為,促進司法公正。深入開展法治宣傳教育和“七五”普法,推動領導干部帶頭學法守法,讓辦事依法、遇事找法、解決問題靠法成為全社會的自覺行動。推進公共法律服務體系建設,做好低收入群體法律援助服務。建立守信褒獎和失信懲戒制度,建設“誠信西安”。

3.推進平安西安建設。牢牢守住社會穩定和安全生產兩個底線,確保社會大局和諧穩定。加快完善以公安機關為骨干、群防群治隊伍為基礎、科技手段為支撐、社會各界廣泛參與的立體化、信息化社會治安防控體系,嚴厲打擊暴力恐怖活動,依法懲治違法犯罪行為。健全網絡安全防范體系,凈化網絡空間。嚴格落實安全生產責任制,加大安全隱患整治力度,堅決遏制重特大安全事故。完善突發事件應急管理機制,增強災害應急救援和防災減災能力,力爭蟬聯全國綜治優秀城市。

4.加強社會治理創新。加強社會治理基礎制度建設,健全黨委領導、政府主導、公眾參與、法治保障的社會治理體系,構建全民共建共享的社會治理格局。完善社會治理和公共服務功能,推進政府由管理型向服務型轉變。加大社會組織培育力度,推進有條件的事業單位轉制為社會組織,引導社會組織更好參與社會事務。加強城鄉基層治理,健全居民、村民自治制度,全面推行基層“黨務、村務、財務”三公開制度,建立健全基層綜合服務管理平臺,提升管理網格化、數字化、精細化水平。強化基層公共服務,不斷完善人民調解、法律顧問和“三官一律”進社區等制度。暢通信訪渠道,健全源頭預防和調處化解綜合機制,引導群眾依法行使權力、表達訴求、解決糾紛。優化人口服務管理,促進流動人口融入融合。

四、在全面從嚴治黨中打造西安鐵軍要強化從嚴治黨責任,把各級黨組織和黨員干部隊伍建設得更加堅強有力,打造“四鐵”型西安鐵軍,努力在追趕超越發展上走在前列、在優化發展環境上走在前列、在用好難得機遇上走在前列、在建好政治生態上走在前列。(一)全面加強黨的領導,凝聚團結奮斗強大合力。充分發揮黨委總攬全局、協調各方的領導核心作用,突出把方向、管大局、作決策、保落實,完善黨委全會、常委會、黨組會議工作機制,有效實施黨對各領域的領導。加強對同級人大、政府、政協和法院、檢察院的領導,健全溝通協調機制。加強和改進黨對工會、共青團、婦聯等群團組織的領導,推動群團改革取得實質性進展。健全和落實黨管武裝制度,推進國防動員和后備力量建設,鞏固和發展軍政軍民團結。

(二)加強思想政治建設,鑄就絕對忠誠黨性品格。始終把思想政治建設放在首位,深入學習宣傳*系列重要講話精神和對陜西、西安工作的重要指示,筑牢信仰之基、補足精神之鈣,切實增強“四個自信”,牢固樹立“四個意識”,特別是核心意識和看齊意識,堅定不移維護以*同志的*權威,堅決做到*提倡的堅決響應、*決定的堅決執行、*禁止的堅決不做。深入推進學習型黨組織建設,加強和改進黨委(黨組)中心組學習,切實加強領導班子思想政治建設,提高領導干部政治素質和專業能力。注重發揮各級黨校主陣地作用,強化思想理論教育、黨性教育和專業化能力,引導黨員干部把對黨的絕對忠誠內化于心、外化于行。

(三)嚴肅黨內政治生活,增強遵規守紀行動自覺。認真貫徹落實《關于新形勢下黨內政治生活的若干準則》,突出用好組織生活這個經常性手段,用好批評和自我批評這個思想武器,讓黨內生活真正成為黨員干部加強黨性鍛煉、提高黨性修養的大熔爐。嚴格執行民主集中制,堅持集體領導制度。認真落實“三會一課”、談心談話、請示報告等制度,健全黨員領導干部參加支部組織生活制度,把重溫入黨誓詞、佩戴黨徽、學習黨章、查擺問題、公開整改措施等內容作為規定動作,積極探索“六個一”專題民主生活會的有效形式。各級黨員領導干部,特別是黨組織的主要負責同志要嚴守黨的政治紀律和政治規矩,模范遵守黨章黨規,以身作則、率先垂范、以上率下,為廣大黨員和干部群眾作出示范。

(四)加強干部隊伍建設,提升忠誠擔當干事本領。堅持黨管干部、黨管人才,認真按照*提出的好干部五條標準和忠誠、干凈、擔當要求,嚴把干部選拔任用的政治關、作風關、能力關、廉潔關、品德關,使選出來的干部組織放心、群眾滿意、干部服氣。認真落實省委鼓勵激勵、容錯糾錯、能上能下“三項機制”,樹立鮮明的干事導向,以實績論英雄,以服務企業服務群眾的質量分高下,讓不想干事、干不成事的人丟面子、騰位子,讓想干事、干成事的人有面子、有位子。班子建設要聚焦戰斗力、增強戰斗力、服務戰斗力,在志同道合中凝聚戰斗力,在同心同向中增強戰斗力,在攻堅克難中檢驗戰斗力。重點要看干部在大局下行動的向心力,在艱苦環境下奉獻的忍耐力,在急難險重挑戰下的執行力,打造一支同心同德、步調一致、能征善戰的優秀干部團隊。大興干事文化,定期舉辦追趕超越“擂臺賽”,廣泛開展“學先進、找短板、創一流”和“六講六比”活動,以“事不過夜馬上就辦”的作風抓落實,形成崇尚實干、拼搏超越的干事氛圍。要強化輿論監督和群眾監督,提升《每日聚焦》和《問政時刻》欄目質效,堅決整治“慵、懶、散”,強力解決不作為、慢作為、亂作為等作風頑疾。

(五)強化基層組織建設,筑牢固本強基戰斗堡壘。堅持抓基層、打基礎,全面提升基層黨建工作水平。鞏固擴大各領域基層黨的組織覆蓋和工作覆蓋,突出國企、學校、非公經濟組織和社會組織黨建工作,推動基層黨組織在引領發展、服務群眾、凝聚人心、促進和諧中彰顯先進性。選優配強基層黨組織帶頭人,培育選樹先進典型,加強基層黨務工作者能力建設,加強離退休干部黨支部建設,常態化開展軟弱渙散基層黨組織整頓。深化基層服務型黨組織創建,推動力量、投入、資源和工作向基層下沉,讓“最后一公里”成為“最暢一公里”。加強黨員隊伍建設,提高黨員發展質量,重視、關心和支持基層,努力使每個基層黨員干部都成為服務群眾、真抓實干的先鋒模范。

(六)堅持不懈正風反腐,永葆清正廉潔公仆本色。鞏固反腐敗斗爭壓倒性態勢,堅持懲治腐敗力度決不減弱、零容忍態度決不改變。認真落實黨委主體責任和紀委監督責任,嚴格執行黨章黨規,強化自上而下的組織監督,改進自下而上的民主監督,發揮同級相互監督作用,不斷增強自我凈化、自我完善、自我革新、自我提高能力。持之以恒抓好中央八項規定精神和省委實施意見、市委22條措施落實,鞏固拓展好黨的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三嚴三實”專題教育、“兩學一做”學習教育成果,推動黨風政風持續好轉。堅持把紀律挺在前面,守住廉政底線,用好監督執紀“四種形態”,抓早抓小、防微杜漸。推動巡視監督全覆蓋,開展區縣黨委巡察工作,更好發揮巡視巡察作用。堅持有腐必反、有貪必肅,嚴肅查處發生在群眾身邊的“小官大貪”和“微腐敗”。嚴格落實《中國共產黨紀律檢查機關監督執紀工作規則(試行)》,扎實推進監察體制改革,健全權力運行制約監督機制,在全社會營造崇尚廉潔的良好風氣。

同志們,追趕超越是一場比智慧、比速度、比耐力的大擂臺,好比逆水行舟,不進則退,慢進也是退。今天的西安,實現追趕超越,“天時地利”已經具備,關鍵看“人和”,關鍵要看我們每名黨員干部在這場比賽中干得怎么樣。我們要用實干來詮釋對黨忠誠的誓言!這就注定了今后五年不是四平八穩、輕輕松松的五年,而是加速快跑、辛辛苦苦的五年,需要我們開明開放、創新創優、頑強拼搏、奔起直追!

同志們,今天西安發展的接力棒歷史性地交到我們手中,全市上下要橫下一條心、擰成一股繩、同唱一首歌,那就是:振興大西安、再創新輝煌。要以苦干實干拼搏干的精神,以真抓實干、馬上就辦的具體行動,擼起袖子加油干,甩開膀子加快干,在這場追趕超越的競賽中,跑出加速度,干出好成績,讓生活和工作在大西安的每一個人,都有獲得感、幸福感和自豪感!

同志們,夢想照亮前方,道路就在腳下,奮斗正當其時。讓我們更加緊密地團結在以*同志的*周圍,*,在省委的堅強領導下,團結帶領全市干部群眾,共同建設美麗幸福的大西安,為中國共產黨成立一百周年交上一份滿意的答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