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精品tv久久久久久久久久_国产一区二区精品久久_无码无套少妇毛多69XXX_久久精品亚洲av无码四区

當前位置:高考知識網 > 整改方案 > 正文

淺談事業單位內部控制工作中存在的問題與遇到的困難和整改措施

更新時間:2023-08-14 21:49:13 高考知識網 sport555.cn

淺談事業單位內部控制工作中存在的問題與遇到的困難

內部控制是衛生事業單位重要的管理辦法,科學、合理的內部控制可以規范單位內部管理,確保衛生事業單位資產、資金的安全、完整,能有效控制串通舞弊和貪污腐敗,促進衛生事業單位走向良性發展軌道的重要保證。因此,衛生事業單位的內部控制制度必須不斷地完善和改革,以適應新形勢下衛生事業的發展。

一、衛生事業單位內部控制的現狀

衛生事業單位有限的財政撥款遠遠不能滿足事業發展的需求,特別是差額撥款的衛生事業單位,事業經費出現嚴重不足,但在合理的經費需求得不到滿足的同時,奢侈浪費的現象,甚至違法、違規行為卻屢禁不止,這其中除了領導的個人原因外,更重要的是內部管理缺乏有效的控制和監督,這有可能給衛生事業單位造成較大的經濟損失

1.內部控制環境薄弱,內控意識淡薄

內控環境是衛生事業單位實施內控的基礎。目前一些衛生事業單位的領導不太了解也不重視內部控制制度,片面地認為衛生事業單位的資金主要來自財政預算安排,單位按規定取得資金和使用資金,不需要內控,以至于出現經費支出失控的現象,沒有充分認識到內部控制是一個系統工程,它涵蓋單位工作的全流程、全方位,是全員參與的過程,認識上的忽視、偏差導致了一些衛生事業單位的內部控制制度建設明顯滯后

2.財務管理制度不健全,財務會計核算不規范

一些衛生事業單位的財務管理制度不健全,或會計崗位責任不清,權責不明確,或程序不規范,許多財務事項的處理僅是遵循慣例,管理的隨意性較大;有些單位雖有內部財務管理制度,但很不完整,且相互間不協調配套。由于人員編制有限,不合理的兼崗現象較為普遍。如在財務印鑒保管上,存在支票、財務章和法人章同時由出納員保管;把非稅收入掛在往來賬上,以此來隱藏收益;有的單位固定資產管理中出現有賬無物,或有物卻未入賬;不同單位之間資產轉移,未辦理相應手續,存在賬外資產。資產內控制度的不健全造成錯誤和舞弊行為時有發生,導致資金安全得不到保證。

3.預算控制比較薄弱,缺乏有效的約束

內控意識的缺乏使得一些衛生單位內部沒有形成規范的預算約束制度,預算編制過于簡單,沒有細化到具體的支出項目,計劃性不強,對各項支出缺乏預見性,實際執行中預算往往出現較大的調整或追加,預算的編制完全流于形式,更談不上預算控制,導致單位辦公費、招待費、差旅費、公車運行維護費等開支隨意性很大,嚴重超支,甚至出現公用經費支出擠占專項經費的現象。

4.人員素質低,內控執行缺乏剛性約束

有的衛生事業單位會計人員雖然內控制度較完善,但會計和有關人員對內控的重要性認識不足,執行過程中未嚴格按制度執行,又沒有合理的獎懲制度相配套,使得內控的執行失去了剛性,從而導致內控關鍵環節失控或串通舞弊,難以有效發揮內控在衛生事業單位中的重要作用。

5.缺乏有效的內、外部監督機制

一些單位未設專門的審計機構和人員,不能獨立開展內控控制為主的審計監督。形同虛設的內審削弱了單位內部的監督作用,審計工作很難在內控及改進工作等方面發揮有效作用。而財政、審計部門的監督僅停留在一般經濟事項的監督上,缺乏對被審計單位內控制度是否健全進行有效的監督和考評。

二、建立、健全衛生事業單位內控的對策

在深化改革的新形勢下,衛生事業單位內部控制制度的最終目標就是保證經濟活動合法合規、資產安全和使用有效、財務信息真實完整,有效防范舞弊和預防腐敗,提高公共服務的效率和效果。因此,當前要以《事業單位內部控制規范(試行)》的實施為契機,進一步加強和完善衛生事業單位的內部控制工作。

1.提高內控意識,樹立全員參與的新觀念

衛生事業單位領導在內控體系中居主導地位,對單位內控制度的合理性、有效性負主要責任,必須加強對衛生事業單位領導人的宣傳培訓,使其切實履行健全單位內控的職責,同時要加強對全體員工,特別是財務人員的職業道德教育和業務培訓,使他們能認真實施各項財務管理制度,有效發揮財務監督作用,杜絕不法行為的發生。

2.完善單位治理結構,構建良好的控制環境

內控環境中的重要內容是單位的法人治理結構,管理層通過實施內控,使內控制度成為單位之法,任何人不得游離其之外,每個成員都必須無條件遵循,唯有此才能培育良好的內部控制環境,只有好的內控環境才能真正發揮內控的重要作用。

3.實行會計人員崗位責任制,建立考核評價制度

合理設置會計崗位,明確每個崗位人員的責任,加強會計人員之間的相互監督,做到“內部牽制”,避兔會計記賬與檔案保管、記賬與復核、會計記錄與財產保管、業務經辦和審核一人兼任,財務票據與印章不得一人掌控,使不相容職務能夠起到分離制約的作用。加強關鍵環節內部控制,明確單位內部財務管理控制中的關鍵控制環節、關鍵控制點和控制方法,重點關注政府采購、資產使用與處置等環節,加強收入及票據的管理,禁止設立“小金庫”。對關鍵崗位實行定期崗位輪換制度,定期對財務人員進行綜合考核、獎優罰劣,以保證內部控制制度的嚴格執行。

4.建立、健全財務審批制度,加強對會計業務程序的控制

明確日常財務開支權限范圍、審批程序,實行逐級逐筆簽字的財務審批制度,建立重大支出集體決策制度和責任追究制度,形成責任明確、有權有責的管理控制體系,以國庫集中收付為依托,嚴格執行政府采購制度,對大型基建項目,設備采購等要按規定統一招標,實行陽光采購。日常公用支付采用公務卡結算,以確保財政資金的正確使用和規范化運行。

5.發揮審計部門作用

要提高內部審計機構的層次,強化其權威性和獨立性,對單位內部定期進行各項審計,發現問題及時糾正,并加強跟蹤落實審計決定、審計意見,真正做到通過內部審計加強內部會計控制,提高單位各項管理水平,通過各項制度的執行落實,加大制度執行的監督檢查力度,監督各項內控制度的執行情況。

小結

總之,建立與實施有效的內部控制制度,要以貫徹執行國家財經法律法規和規章制度為前提,遵循全面性、重要性、制衡性、適應性、成本效益的原則,建立適合本單位實際情況的內部控制體系,并組織實施,使單位各部門、各崗位相互監督、制約和合作,從而達到維護國有資產安全,保證衛生事業單位自身競爭力的提高和單位發展戰略目標的實現。

淺談事業單位內部控制工作中存在的問題與遇到的困難

隨著我國市場經濟的迅速發展,國家經濟實力的提升,政府在各行各業的財政投入在逐年上升。為了加強對公共財政支出的管理,提高財政經費的使用效益,防范舞弊與腐敗的發生,我國在2003年頒布了《政府采購法》,開始實施政府采購。政府采購作為公共財政管理的“三駕馬車”,采購領域不斷擴大,采購法規逐步完善,特別是12月31日《政府采購法實施條例》的版布,推動政府采購朝著法制化、規范化、有序化、公平公開化的方向發展。政府采購是公共財政管理的重要內容,也是政府調控經濟的有效手段,但在具體的實施過程中,還存在著資金效益低,采購時間長,舞弊風險大等問題。財政部在7月下發了《財政部關于加強政府采購活動內部控制管理的指導意見》,疾控系統作為全額財政撥款的事業單位,加強政府采購工作,貫徹落實財政部要求,完善內部控制制度建設,是當前一項緊迫的重要工作。

一、疾控系統政府采購內部控制工作的基本內涵

政府采購是指各級國家機關、事業單位和團體組織,使用財政性資金采購依法指定的集中目錄以內或采購限額標準以上的貨物、工程和服務的行為。即指使用財政性資金采購所需要遵循的法定的方式、方法和程序,是采取競爭、擇優、公開的形式實現公共資源優化配置的一種機制。政府采購是事業單位經濟活動中重要的一項業務活動,關系著事業單位職能的履行、事業的發展、資金效益的發揮、防范舞弊的效果等。

疾控系統政府采購內部控制,是指根據國家政府采購的法律、法規、制度,結合政府采購業務管理的特點和內部控制的要求而實施的,通過制定制度,實施程序,執行措施,對政府采購的風險進行防范和管控,規范疾控單位政府采購管理的活動,它的職能不僅包括授權進行政府采購、確定招投標活動的方法程序,也包括生成、分析和檢查各種信息資料及報告,制定各項規章制度,控制和評價政府采購活動等。

二、疾控系統政府采購工作實踐與內部控制存在的不足

(一)疾控系統政府采購工作方式總結

在事業單位分類改革中,作為預防疾病,促進健康,提供公共健康服務的疾控中心,被劃分為公益一類全額財政撥款事業單位,所有的資金采購都需要納入政府采購。疾控系統許多單位都建立了負責政府采購的部門,配備了一定專業知識的工作人員,制定了采購流程,政府采購工作得到重視和規范。根據采購項目和金額的不同,實際工作中,政府采購有以下幾種模式:

方式一:公開招標采購。120萬元以上的貨物及服務采購、達到公開招標數額以上的工程采購,按照《政府采購法》,委托招標代理公司通過公開招標的方式進行。

方式二:集中采購目錄內采購。須由集中采購機構代理采購的貨物或服務采購應由負責集中采購的部門集中采購。

方式三:非公開招標的采購方式。50萬元以上、120萬元以下的貨物及服務采購、60萬元以上限額標準以下的工程采購,按照《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采購法》、《中華人民共和國招標投標法》、《政府采購非招標采購方式管理辦法》有關規定執行,采用單一來源、競爭性談判方式、競爭性磋商和詢價方式進行采購。

方式四:目錄內自行采購。政府采購目錄內的50萬元以下的貨物和服務采購及60萬元以下的工程,按照目錄要求的方式通過部門集中采購、協議供貨、定點采購等方式進行采購。

方式五:網上競價或自行采購。政府采購目錄外的50萬元以下、5萬元以上的貨物、服務采購,單位自行組織采購或通過中央政采網進行網上競價。以本單位為例,此金額范圍內的采購,須按照本系統制定的《中國疾控中心政府集中采購目錄以外且限額標準以下的貨物和服務類采購工作管理辦法》(以下簡稱《管理辦法》)組織采購工作。《管理辦法》是中國疾控中心為了完善政府采購制度,規范政府采購目錄以外的采購行為而制定的管理制度,對于國采中心公布的中央預算單位政府集中采購目錄以外、金額在5萬元以上、50萬元以下的貨物和服務的采購工作從組織管理、采購程序、資料歸檔、采購監督四個方面進行了規范,彌補了政府采購制度中目錄外的5萬元到60萬元之間采購方式的制度空白,推動了政府采購工作制度在本系統的細化和完善。

(二)目前疾控系統政府采購內部控制工作存在問題與不足

1、政府采購時間周期長,效率低,靈活性差。

疾控系統政府采購存在采購時間長,效率低,程序復雜等問題。對于公開招標的采購,從確定招標代理機構、簽訂代理合同、發布招標文件、評標、開標并確定中標單位、發出中標函、簽訂采購合同,到設備驗收(工程開工或服務完成),需要一系列的規定程序,每一個程序都有明確的時間,整個采購完成,至少需要兩到三個月的時間。時間周期長導致了采購效率的低下,靈活性較差,影響了預算執行的進度和資金使用的效率。

2、采購預算編制不科學,資金使用效益需要提高

作為財政管理改革的“三駕馬車”,項目預算管理要求單位的所有的資金都要納入預算計劃。預算編制部門應當根據科研或服務工作的發展規劃和目標,遵照嚴謹、科學、合理的原則,客觀的編制采購預算。但實際工作中存在著對預算編制重視不夠,調研不足,內容不細,事業發展方向不明確,編制方法不科學等問題,導致政府采購預算不夠嚴瑾科學,資金效益不高等問題。

3、政府采購管理中的不相容崗位沒有做到完全分離

疾控系統單位設置了采購管理部門,實現了政府采購的歸口管理,但是部分崗位沒有做到不相容崗位相互分離,例如,負責招標文件準備、起草的人員,同時也在負責招標文件審核;負責采購合同簽訂的人員同時負責貨物的驗收。

4、政府采購人員素質和專業化水平需要提高

政府采購工作政策性強,與市場接觸多,采購人員不僅要熟悉政策法規,采購流程,還要具備預算、財會、合同管理等相關知識,對采購人員素質要求高。疾控系統采購工作人員整體的業務能力還有待提高。

三、完善政府采購內部控制工作的建議與對策

(一)完善政府采購內部控制工作制度,細化工作程序。

1、建立不相容崗位相互分離的制度

疾控系統應當明確政府采購部門各崗位職責,從申請采購、編寫招標文件,審核有關資料,組織采購,簽訂合同,驗收貨物等都要有明確的職責,對不相容崗位要進行有效分離,這些不相容崗位包括:預算編制與審批,預算的審批與執行,請購與審批,詢價與確定供應商,付款的審批與執行等。

2、加強政府采購預算編制的控制,提高預算的精細化和科學化程度

除了項目預算審核程序,單位還應建立政府采購預算編制審核制度,對政府采購的資金預算和項目需求進行評估審核,統籌考慮二者的平衡,既要滿足事業的發展需要,還要考慮資金的數額,以保證政府采購預算科學、精細,資金使用的效益、效果、效率。

3、建立政府采購程序控制制度

疾控單位應建立政府采購流程控制制度,根據采購金額和采購物品類型確定采購方式,對政府采購程序進行控制。從政府采購申請、審批、采購、簽訂合同、驗收、付款,建立一套工作程序,并在各采購環節建立流程審批單及工作記錄,建立完整的政府采購檔案,還要加強采購手續、采購合同、采購方式、驗收資料、付款發票的核對工作,對政府采購各個環節的流程實施控制。

4、建立供應商評價制度

疾控系統應建立供應商評價制度,由采購部門、資產管理部門、使用部門、財務審計部門共同組成評價小組對供應商進行評價,從能力、信譽、提供設備(服務或工程)的質量,合同履行情況來進行打分評價,建立供應商信譽良好記錄,以便于確定小額零星采購供應商入圍名單。

5、建立政府采購內部控制評價監督制度

內部審計部門應定期對疾控系統政府采購內部控制制度進行評價審計,提出完善建議。評價內容主要有:政府采購是否按照政府采購法的要求和方式進行,是否專人負責與政府采購有關的制度政策文件收集,并定期培訓;是否建立政府采購崗位責任制,保證不相容崗位相互分離;是否對采購的關鍵環節制定內部控制措施,是否加強對采購預算和計劃、審批審核、采購活動、采購驗收的管理等。單位對發現的政府采購內部控制的薄弱環節及時進行修正和整改。

(二)加強政府采購宣傳工作,營造良好政府采購內部控制環境,提高經辦部門的自覺性。

內部控制環境是內部控制五大要素之一,是內部控制工作的基礎,是開展內部控制工作、履行控制責任的氛圍。疾控系統應加強政府采購制度的宣傳工作,營造政府采購內部控制良好氛圍,幫助各級領導及管理人員充分認識政府采購內部控制的重要性,在履行政府采購職責時自覺執行各項法律法規制度,降低采購成本,提高資金效益,形成重視政府采購程序、節約成本、資金高效的單位氛圍和環境。

淺談事業單位內部控制工作中存在的問題與遇到的困難

行政事業單位的內部控制是指單位組織為保證業務活動目標的有效實現,保護資產的安全性和完整性,同時保證單位會計信息資料的正確性和可靠性,確保單位經營方針的貫徹執行,而在單位內部采取的自我調整、約束、規劃、評價和控制的一系列方法、手段與措施的總稱。行政事業單位內部控制審計是指“行政事業單位內部審計機構對組織內部控制設計和運行的有效性進行的審查和評價活動”。1月1日,財政部印發的《行政事業單位內部控制規范(試行)》以及中國內部審計協會最新修訂發布的《內部審計準則》同日實施,標志著我國行政事業單位內部控制審計邁入全新的發展階段。內部控制審計對行政事業單位提高公共服務效率和效果起到至關重要的作用。

一、加強行政事業單位內部控制審計的必要性

1.規避單位公共道德風險的要求。行政事業單位使用的資金大多為納稅人的收入,作為廣大社會公眾資金使用的受托者,一旦缺乏控制,履行受托責任的自覺性就會失去約束,進而產生腐敗。隨著公民的維權意識越來越強,納稅人對財政預算披露程度和內容的要求愈發嚴格,如何規避和控制這些風險,最重要的是建立和實施內部控制制度,并對內部控制的實施效果進行審計。

2.有效實施內部控制的保證。內部控制是動態的、持續的,也是不平衡的,受時間、地點、政策、具體執行人等因素的變化而變化。內部控制的有效執行,僅靠各部門和相關人員的自主執行是不夠的,常常會因為相關部門和相關人員的串通作弊或不作為而失效,因此還需要建立健全監督機制,對內部控制運行質量不斷進行評估,即對內部控制設計、運行及修整活動進行評價。這就要求不斷改善內部控制活動,加強內部監督制約機制,最有效的手段就是開展內部控制審計。內部控制審計通過審查和評價內部控制的健全性和有效性,評價相關部門和人員執行內部控制制度的情況,監督其充分、有效地執行內部控制制度。

3.提高行政事業單位管理水平的要求。行政事業單位內部控制的基本目標是保證單位資產的安全性和資金的安全運行,保證單位經濟活動合法合規、保障單位財務信息真實完整,有效防范舞弊和預防腐敗,提高公共服務的效率和效果。加強內部控制可以確保單位各項活動有章可循,提高單位會計信息質量,保護單位資產的安全完整。實施內部控制審計是提升單位管理水平的有效途徑。

二、內部審計在內部控制中的作用

1、內部控制與內部審計的關系

內部控制與內部審計之間存在一種相互依賴、相互促進的內在聯系。

一方面,內部控制減少了審計成本,提高了審計質量,并為測試提供了條件。另一方面,審計又對內部控制起到再控制的作用,有利于內部控制執行與運行的有效性,并合理保證內部控制不斷趨于完善。

內部控制是為實現行政事業單位目標而制定和實施的組織結構、業務流程、管理制度、控制措施等一系列活動的總稱,既涉及到行政事業單位整體層面,又涉及業務和事項環節,也涉及下屬部門或分支機構層面,覆蓋行政事業單位經濟活動的全過程。因此,內部控制建設不是單純的制度設計,而是要幫助行政事業單位建立有效的內部控制體系。許多行政事業單位業務流程和管理制度非常健全,但在實際執行中卻流于形式、事故頻發。而內部控制審計更強調制度的執行和落實。

2、內部審計在內部控制中的作用

(1)內部審計是內部控制的重要手段。由于內部控制是為了推進經濟實體的有效運營,而內部審計則在于協助管理層調查、評估內部控制制度,適時提供改進建議,以求內部控制制度得以持續實施。在通常情況下,內部控制系統由經濟實體經營管理部門指定并在實施執行中評價和改進,通過內部審計部門評價內部控制系統的健全性和有效性。內部審計既是內部控制系統中的一個重要分支系統,又是實現內部控制目標的重要手段,在內部控制框架構建中如何正確認識內部審計在內部控制中的作用,以及如何針對不同的審計任務制定靈活適用的審計方案,以確保審計質量、提高審計工作的實效就顯得尤為重要。

(2)內部審計的角色由監督者逐步轉變為控制者

將內部審計作為一個控制系統而不僅是一個檢查系統。內部審計師的主要作用是“確認和建議”,而不再是以往的“監督和復核”。他們通過咨詢活動,為管理當局提供專業服務,為風險管理出謀劃策,降低風險,增加組織價值和改善經營管理,提高有關數據和信息的相關性和可靠性,從而在實質上促進財務報告內容的確定性和質量的提高。

(3)風險意識的提高、風險管理的加強推動內部審計的發展

風險是單位目標無法實現的可能性。行政事業單位內部控制的目標是在一定的經費保障下履行國家賦予的公共管理職能。這個目標既強調了全面履行好公共管理職能,又確定了有限的行政經費保障,要履行好職能就必須用好經費,用好了經費也就保證了職能的落實。風險管理的首要工作就是識別影響單位目標實現的各類風險因素,評估風險進而管理風險。開展內部控制審計,建立經濟活動風險定期評估機制,對經濟活動存在的風險進行全面系統和客觀的評估。對單位經濟運行和財務運作中潛在風險預警預報,提出控制措施,將可能萌發的風險化解。通過內部控制審計,持續監督和定期評估單位內部控制活動的有效性,及時識別和認定內部控制風險,從而進行持續改進和完善,促進單位內部控制水平不斷提高。

(4)內部審計作為監督要素中的最高層次,在內控體系中發揮著重要作用。

整個內控體系劃分為三個相對獨立的控制層次:第一個層次是經濟業務發生部門嚴格按照內部設計的程序、相互牽制的制度開展業務活動,建立起第一道監控防線。有關人員在處理業務時,必須明確業務處理的權限和應承擔的責任,嚴格按照控制步驟流程辦理。第二個層次,經濟業務最終的流向都是反映到財務報表中去,因此財務部門就要在事后建立起第二道監控防線。要對原始的數據、憑證、票據進行日常性、規范化的檢查稽核,要及時把監督的過程和信息反饋給財務負責人。第三個層次,內部審計部門要建立起以“查”為主的監督防線,通過內部控制測試來發現管理流程中的不足和風險,提出改進措施,促進內控體系建設趨于完善。內部審計作為監督要素中的最高層次,在內控體系中發揮著重要作用。

三、目前行政事業單位內部控制審計中存在的問題和不足

隨著我國財政改革的不斷深化,對行政事業單位內部控制管理的要求越來越高。內部控制是否得當直接影響到行政事業單位的工作效率和社會效率。近年來,行政事業單位的內部控制審計受到越來越多的關注,但不可否認的是,內部控制審計中仍存在著一些問題和不足。

(一)缺乏健全的內部控制體系

很少有行政事業單位結合自身業務特點設計一套系統、完整的內部控制體系,內部控制體系不健全致使行政事業單位自身的內部控制制度也失去了根本性指導。部分單位雖然能夠制定一些內部控制制度,但內控制度涉及的范圍缺乏全面性,未能包含所有人員和業務環節,更多的是僅局限于財務管理制定、會計核算管理制定、以及資金管理制度等,對內部控制的設計、運行和監督等問題缺乏全面性和深層次的思考,內控發揮不出應有效果。筆者在對行政事業單位審計時發現有的單位甚至設置違規的內控制度,對單位的有的業務事項實行內部科室或個人承包制,對承包事項的財務缺乏監管,致使承包事項的財務沒有真實和完整地反映,其分配的不公引起單位干部職工的不滿。

(二)缺乏完善的監督考核機制

很多行政事業單位內審機構的設置不合理,大多屬財務部門內設,沒有獨立性,也就無法進行正常的內部控制管理。有些單位雖然具備內部審計機構或指定專門的審計人員,但不能對內部會計管理存在的缺點和問題及履行有效性做出客觀公平的評價。

(三)內部控制審計方法落后

目前,許多行政事業單位的內審機構仍采取事后審計,工作方法單一且落后。這樣沒有對單位內部控制進行全方位、全過程的跟蹤監審。不進行事前和事中控制,就不會及時發現單位業務發生過程中各個環節存在的問題,從而無法把行政風險降到最低。而且隨著行政單位對計算機信息化等高科技的引入,管理方法的創新,審計內容也相應擴展,工作內容大幅增加,因此,如果審計手段仍停留在原始階段,依靠業務素質不完善的內審人員手工操作,那么內審工作的科學性及權威性便很難得到切實保障。

(四)內部控制審計人員結構單一導致審計局限性

為了更好地服務和規范單位的經濟行為,內部控制審計人員必然參與到單位的各類經濟行為中。這就要求審計人員的知識多元化,不僅要懂得財務和審計知識,而且還要精通各項相關業務。內控審計人員的素質成為開展高層次審計監督的關鍵所在。由于我國一直存在著一種“審計即是審賬”的思想,大多數的內控審計人員都是財務出身,知識面比較單一,缺乏經營、管理等相關方面的知識和經驗,因此在審計內容方面,一般內部審計人員將大部分精力投入到檢查財務數據是否合理合法上,認為這就是內控審計,他們的審計對象主要集中在賬證、賬表、賬賬是否相符,忽略了公共服務效率和效果的控制,片面理解了內控制度審計的內涵,使得內控審計僅從憑證和賬面找問題,難以從實際工作的深層次上發現問題。

四、內部控制審計手段與方法的探索與改進措施

(一)建立健全獨立的內審機構。行政事業單位,特別是行政主管部門設立獨立的內部審計機構,是搞好系統內部審計的基本保證。在對行政事業單位機構實施改革的時候,我們不能強行要求各行政事業單位都要設立內部審計機構,但是各行業的行政事業主管部門應設立獨立的內部審計機構,如果行業主管部門都沒有獨立的內部審計機構,勢必不利于內部審計工作的正常開展。行業行政主管部門內部審計部門的獨立性應強調與其它職能部門相對獨立,特別要求的是與財務、紀檢、監察部門分設,不能有行政隸屬關系,內部審計機構要在本單位主要負責人的直接領導下,獨立行使內部審計職能,對本單位主要領導負責并報告工作。

(二)建立健全行政事業單位的內部控制監督體系

一是充分發揮媒體的輿論監督作用,定期對違法亂紀行為進行曝光;二是加強財政、稅務、審計等部門的合作,形成有力的監督合力,充分發揮審計機關、社會審計機構的權威性的監督作用,定期或不定期對行政事業單位內部會計控制制度進行評價,以杜絕單位負責人濫用職權所造成的內部會計控制制度形同虛設的現象發生;三是財政部門作為會計工作的主要外部監督者,應進一步硬化預算約束,加強財政監督,強化績效理念,規范收入分配,建立有效的激勵機制和全面科學的績效評價體系,提高單位的依法理財積極性,以及建立健全內控制度的自覺性。

(三)建立合理有效的內部控制審計標準化管理

一是在審計目標上,堅持查找內部控制缺陷和優化內部控制相結合。行政事業單位內部控制的審查評價既要揭示本單位的內部控制缺陷和漏洞,更要持續不懈地促進內部控制的優化,為行政事業單位科學履職提供有力保障。二是在審計方式上,實現事后審計與事前事中審計結合,審計重心前移,實施全過程跟蹤、“同步”控制和突出“環節”控制,不但關注控制過程,還重點控制結果,達到降低風險成本,突出增值目標;三是在審計形式上,堅持整合審計和單一審計相結合.既可以采取全面內部控制或專項內部控制審計的形式,也可根據“整合審計”理念,將內部控制審計與和業務審計、信息技術審計、財務審計有機整合起來;四是在審計內容上,堅持全面內部控制審計與專項內部控制審計相結合。一方面,對本單位的內部控制情況進行全面、系統地審查評價;另一方面,還可以對政策貫徹落實、業務管理、財務收支、信息安全等內部控制進行專項審計。

(四)培養復合型審計人才,提高審計人員的判斷能力

一是加強對內審人員的職業技能培訓,提高內審人員的專業勝任能力,通過舉辦審計項目現場觀摩會、評比會等形式,使內審人員掌握更多的業務知識和政策法規,鼓勵內審人員參加國際注冊內部審計師和審計專業技術資格考試;二是嚴格遵守職業道德規范,保證以客觀、公正態度參與審計項目檢查,敢于堅持原則,善于協調好審計與被審計的關系,贏得被審計對象的信任和尊重;三是完善內審人員業績考評辦法,要充分引入人才競爭激勵機制,實行獎罰并重,擇優上崗,把承擔的工作任務和取得的績效與個人利益直接掛鉤,創造平等競爭機會,激發內審人員積極性,實現個人目標和組織目標有機統一。同時對審計監督應作為而不作為、作為不到位、作為效率低下,應追究相關內審人員責任,有效地保證內審工作質量。

(五)健全內控審計管理制度健全相關法律法規

行政事業單位應當加強內部控制審計制度的建設,在嚴格遵循國家法律法規的基礎上,結合單位面臨的實際情況,建立健全內部控制審計制度,隨時關注現有流程中的控制措施是否全面涵蓋了風險,這些控制措施設計是否合理,是否形成了充分的控制證據,控制措施是否在相關規章制度中予以體現。應該根據情況的變化和出現的問題對相應的內部控制制度作出及時修正或建立新的內控制度。不斷的進行自我評估和改進,使審計工作具有權威性,避免使內部控制審計成為一紙空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