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精品tv久久久久久久久久_国产一区二区精品久久_无码无套少妇毛多69XXX_久久精品亚洲av无码四区

當前位置:高考知識網 > 教育新聞 > 正文

關于中國教育報萬期特刊,見證發展

更新時間:2023-08-13 22:22:13 高考知識網 sport555.cn

典型引領高揚改革旗幟

總有一些地區和學校,勇立教育改革前沿,以創新精神探索新鮮并具有示范效應的工作經驗。每每這時,中國教育報記者都會深入教育改革一線,挖掘各類工作典型,濃墨重彩宣傳報道各地先進經驗。典型就是旗幟,榜樣就是力量,這些典型經驗,引領著全國深入學習和推進改革的方向。

素質教育:但愿“片追”不再有

本報記者蘇婷

上世紀90年代,中國的基礎教育繃緊了一根弦,這根弦的一頭是學校,另一頭是家長和社會。全國性的片面追求升學率沖擊著基礎教育,這在當時有一個專有名詞“片追”。

“片追”之下,“只有上了大學才是人才”成了社會共識。殊不知,對于升學率的緊追不放,直接導致學生課業負擔過重,“千軍萬馬過獨木橋”的重壓,也讓人才培養陷入重復教育的惡性循環,基礎教育改革勢在必行。

1984年,當時的湖南省汨羅市教委毅然作出決策,在全市范圍內對重復教育、班級學額、學生年度留級率進行全面整頓,實行單方面“裁軍”。也是在這一年,汨羅出現了第一所由當時條件最好的中學改制而成的職業高中。之后,汨羅又舉全市之力,辦起了財貿、衛生、工業等多所職業高中。

一方面是“三控制”,另一方面是發展職業教育,汨羅大面積推行素質教育的“棋局”由此鋪開。汨羅的基礎教育改革面向每一類教育,面向每一所學校,面向每一個學生,面向學生的每一個方面;通過督導獨特的督政功能,使大面積實施素質教育和為教育發展辦實事真正成為各級政府的行為。

及至1996年,汨羅當地的教育人通過12年的探索與實踐,奮力走出“片追”怪圈,大力推行素質教育,教育成才之路不再是“獨木橋”,而是“立交橋”。

1996年5月,我踏上了汨羅的土地,探訪該市走得并不平坦的素質教育之路。雖然因采訪行程緊迫,想象中的風景和遺跡都與我沒有“擦身”便過了,但時至今日,當年在汨羅采訪過程中,接觸到的當地教育者對于實施素質教育的勇氣和魄力,仍印刻在我的腦海中。

6000多字的長篇通訊《咬定青山不放松》,由手稿變成鉛字,基礎教育改革的汨羅經驗由此推向全國。汨羅城內熱鬧非凡,前來參觀學習的人擠滿了當地大大小小的旅店。雖已是遠去20多年的時光,但觀照當下,汨羅大面積推行素質教育的經驗本身,仍有借鑒意義。(本報記者李萍整理)

高校轉型:半年打磨“有用的新聞”

本報記者儲召生

“走進高校”新聞行動,在中國教育報34年的歷史上肯定不止一次。但社會反響最大、讀者印象最深的,估計還是關于合肥學院轉型發展的報道。

2013年“十一”假期過后,由中國教育報刊社副總編輯周飛(時任中國教育報編委)帶隊,記者俞路石、俞水和我一行四人,在合肥市采訪了整整一周時間。主要采訪學校職能部門負責人和普通教師、學生,了解安徽高校改革發展的實際情況。

按照計劃,我們只采訪當地三所“985”“211”高校,合肥學院是臨時加進來的。

從2013年10月采訪,到4月見報,時間跨度有半年之久。由此可見我們對于樹立一個教育典型的慎重,對于一篇稿件打磨的精心。在合肥學院的采訪是一個愉快的過程,很多的改革舉措和人物事件,讓我們感到興奮,感到鼓舞,因為當時正值許多地方高校轉型困惑之際。

這篇稿件由周飛副總編輯親自擔綱,記得初稿洋洋灑灑有近萬字。經過我們多次討論修改,與合肥學院核實具體細節,與國內外應用型高校作比照,最后才形成一個大的典型報道。

4月16日,中國教育報頭版以近乎4/5版的篇幅推出長篇報道《一所地方高校的轉型突圍》,引起了全社會的廣泛關注。

正如我在評論員文章中所說,“合肥學院的成功,恰恰是在于其對應用型辦學定位的堅守”,在十多年前,合肥學院就提出“地方性、應用型、國際化”的辦學定位。面對校內外的各種爭議,面臨轉型中的各種困難,他們也堅持不改初衷。合肥學院在轉型與突圍中的精神,正是我們應該大力弘揚的。

合肥學院報道推出之后,各大網站紛紛轉載。隨后,全國各地到合肥學院學習經驗的人絡繹不絕。

為了滿足來訪高校的學習需要,4月16日的中國教育報共加印了近3萬份,估計也創造了當年本報日發行量的最高紀錄。

典型報道引起轟動之后,合肥學院的改革還在繼續。,合肥學院的改革探索獲得了全國教學成果一等獎,中德教育合作示范基地和合作基金隨后也在該校建立。10月30日,中德兩國總理參觀“中德合作共建合肥學院三十周年展”,中國教育報的相關版面被放在十分突出的位置。

今天回想起兩年前的那篇報道,或許那就是“方向性引領、專業化服務”辦報宗旨的生動注解,也讓我真正領會了什么叫“做有用的新聞”。

教育均衡:泥土味報道引領改革

李曜明

2010年10月,國家教育體制改革試點在全國各地鋪開。2012年兩會前夕,從多個渠道傳來山西省晉中市義務教育均衡發展的信息,雖然零散,但很有力度,試點終于“結果”了。晉中我去過多次,老區、山區、貧困區,人多、校多、財力弱,這樣的區域能有多大突破?疑問之中,我帶上兩個年輕記者趕赴晉中。

到了晉中,市教育局領導送來一些材料,安排第二天介紹經驗。我想先聽聽老百姓的評說,由他們來評價改革的成效可能更客觀。當地領導也贊同我的想法,第二天一早就帶我們到了農村。

接下來的3天,我們一頭扎進幾個區縣的農村,走進農家炕頭,聽農民說孩子的成長,說教育的變化,憨憨的臉上透著滿足;走進偏遠鄉村學校,聽校長說近年來師生數量的對比,眉飛色舞的比畫中帶著興奮;走進村小教室,聽新老師講課,抑揚頓挫中流露著自信;走進學生食堂,與孩子們體驗三餐伙食,嬉笑的臉上帶著幸福;走進學生宿舍,整潔的被褥和擺放齊整的洗漱用品,邊邊角角都顯現著潔凈;走進縣城中學,各方代表現場演繹編班場景,言語中流露出信服……

短短幾年,農村學校達標,“空心”校被填滿:薄弱校不再弱,城里教師下鄉,進城學生回流,陪讀家長返鄉,中考指標到校,擇校現象消失。

帶著泥土味的素材捧回來了,怎么消化?按照傳統通訊的寫作程式,要提煉升華,要高屋建瓴。如若這樣,泥土味沒了,芳香散盡,沒滋沒味。

土就土到底吧,索性把素材原原本本呈現給讀者。開篇沒有鋪設,直接從農村學校改革前后的變化切入,用數字對比來佐證變化,從老師及學生講述的故事中看變化,用老百姓質樸的語言說變化,沒有大話、空話和套話,沒有文件語言,反倒多了幾分泥土氣息。

通訊刊發后,被新華、人民等903家網站轉載,央視兩會讀報摘播。時任中央政治局委員、國務委員劉延東對這篇報道作出批示。

晉中經驗對經濟不發達或欠發達區域具有示范意義。2013年6月24日,教育部在晉中召開“全國義務教育均衡發展現場經驗交流和工作推進會”,重點推介他們的先進經驗和做法。至今,全國各地前往晉中參觀取經者依然絡繹不絕。(作者系中國教育電視臺黨委副書記,原本報記者)

職稱改革:職稱“堅冰”終打破

本報記者魏海政

早在2011年,全國教師職稱改革制度在山東濰坊、陜西寶雞、吉林松原開展試點剛剛取得一些階段性成果之時,我就注意到教師職稱改革這一選題,并在深入采訪之后,采寫了一篇題為《中小學教師職稱制度改革帶來了什么》的分析報道,反映教師職稱制度改革中的一些好的經驗做法,探討長期存在的一些具體問題,在當時引起了一些反響,獲評中國教育報年度好新聞獎。

中小學教師職稱制度改革還需要帶來什么?還存在哪些問題?還需要怎樣改革?這些問題時時縈繞在我的腦海,在基層采訪和政策研究中,我也在不斷積累關于這一問題的相關素材。

許多基層一線教師和校長希望中國教育報關注中小學教師身邊的職稱評聘問題,解決“教得再好,學生再喜歡,也不一定能評上職稱”“職稱上去了,教學水平下來了,人也不教學了”等問題。

3月,中國教育報深度報道選題會通過了這一選題。此后,我又和陽錫葉等幾位其他省份記者站的記者在山東、湖南、北京等地對這一問題進行了集中的實地采訪調查和開放式的書面問卷調查,進行全面、深入分析,最后梳理形成了稿件。從6月24日至9月9日,這一專題共刊發《職稱改革:基層教師有四盼》等近10篇稿件。

這一系列報道客觀生動地呈現了中小學教師職稱評聘中存在的問題,反映了基層教師的心聲,引起了基層校長、教師、專家學者的廣泛關注和熱烈討論。8月26日,在首篇報道刊發兩個多月后,國務院常務會議決定:中小學教師職稱制度改革全面推開。

隨后,教育部、人社部及全國各地一系列關于教師職稱制度改革舉措相繼展開,贏得了中小學教師的熱烈歡迎。

典型報道

《教育與經濟建設協調發展的一個好典型》

“十年前的教育,是今天的經濟;今天的教育,是十年后的經濟。”本報報道了山東省平度市教育與經濟協調發展這一富有創造性的工作經驗。

1988年01月

《咬定青山不放松》

積極創造條件,大面積推行素質教育。

1996年06月

《1997:高校全面并軌》

取消公費生與自費生的差別,變“雙軌

1997年01月

《“資教”攪活農村一池春水》

“資教生”是湖北省實施“農村教師資助行動計劃”后出現的新詞,他們到鄉鎮學校任教,為當地教育發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2006年04月

《職教“航母”的聚變效應》

怎樣才能把職業教育做大做強?河南省經過改革探索出了以城帶鄉、以強帶弱,縱向貫通、橫向聯合的新興辦學模式。

2007年08月

《一體化全覆蓋??成都推進義務教育均衡發展》

四川成都推行的城鄉教育一體化戰略,為推動城鄉教育均衡發展提供了地方范本。

2009年11月

《孩子在哪上學家長不用操心??看遼寧盤錦25年來如何杜絕擇校》

小學入學按學區劃片就近入學,小學升初中對口直升,遼寧省盤錦市在校際之間創造了相對公平的發展環境。

2010年03月

《改革讓農村校絕處逢生》

好學校向農村敞開大門,好教師走進農村校園,好政策偏向農村學校??這個欠發達地區是如何做到的?

2012年03月

《一所地方高校的轉型突圍》

在當時許多地方高校面臨轉型困惑之際,合肥學院應用型辦學的成功,無疑為高校轉型注入了一針強心劑。

04月

《職稱改革:基層教師有四盼》系列報道

客觀深刻地呈現了中小學教師職稱評聘中存在的問題,推動了中小學教師職稱制度改革全面鋪開。

06月

《中國教育報》2017年4月22日第9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