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精品tv久久久久久久久久_国产一区二区精品久久_无码无套少妇毛多69XXX_久久精品亚洲av无码四区

當前位置:高考知識網 > 材料素材 > 正文

最新農村好人好事事跡材料

更新時間:2023-08-17 14:28:33 高考知識網 sport555.cn

農村好人好事事跡材料一

胡金林,男,1977年1月出生,吉安市新干縣沂江鄉胡家村村民。

池水冰冷難阻人心暖熱。最危急的時刻,他不顧個人安危,挺身而出,奮力相救落水車內孩童,用實際行動譜寫了一曲舍身救人的贊歌,得到了全社會普遍贊揚和大力點贊,成為當地群眾傳誦的佳話。

1月24日下午三時許,寒風凜冽,冰冷刺骨。一直從事泥工匠的胡金林,剛在自家二樓陽臺站立不久,忽然聽到一聲“嘭”的巨響,心中一驚,立即聞聲尋去,原來是村莊池塘邊傳來的聲音,他立即三步并作兩步奔跑至池塘邊,只見一輛小轎車已經側翻掉入水塘,幸好車體并未完全進入水中,但隨著時間的推移,轎車很有可能隨著池塘滑入深水區域。而此時,司機暈倒在方向盤上,車內6名孩童驚慌失措、亂作一團,早已嚇得嚎啕大哭,此時若不展開救援,后果不堪設想。生死一刻,命懸一線。

胡金林朝村里大聲喊道:“不好啦,不好啦……快來救人啊!”事不宜遲,他不顧零下幾度的嚴寒和冰冷刺骨的池水,直接沖入水中,慢慢靠近小車,可是兩側車門陷進淤泥,因為阻力大,他使勁全身力氣,好不容易才拽開車門,用力抱出一個小孩,送到岸上。此時,應聲而來的村民也紛紛趕到了現場,為了爭取救援時間,胡金林急中生智,組織幾位村民組成人梯,由一位村民一手抓緊岸邊的樟樹,一手挽著另一位村民的胳膊,再由這位村民用力拽住下一位村民。就這樣,人梯一直延伸到能夠與他接應的位置,胡金林則奮力爬到車里把小孩一個個抱出來。一次兩次……12分鐘不到,在村民們的合力救援下,車內人員全部獲救。

而此時的胡金林已是筋疲力盡,臉色煞青,衣褲全已濕透,并沾滿了淤泥血跡,冰冷刺骨的水早已凍麻了他的手腳,上岸后才發現自己只穿著一只鞋,而另一只早已陷進淤泥里。不久,被救小孩的父母紛紛趕來,有的拿出錢以示感謝,被他婉言謝絕。

在胡金林身上,像這種見義勇為的事還有很多,多年來,他早已將幫助他人作為一種理所當然的行為,見到別人有難就伸手相助,因為,他覺得只有這樣做心里才能踏實,生活才覺得充實。11月的一天中午,胡金林剛吃完飯,騎摩托車準備去界埠鎮政府做泥工活,途徑105國道火車站紅綠燈時,忽然聽到‘嘣’的一聲撞擊聲,原來是對面不遠處貨車撞倒了一輛電動車,胡金林迅速跑過去,只見一名中年男子暈倒在地,頭部流血,手腳麻木,昏迷不醒,胡金林來不及與貨車司機商量,一同將車主送到醫院做檢查。直到第二天,胡金林妻子打電話找他,才知道當天晚上他在醫院守護病人。

見義勇為是人類社會的高尚義舉,也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胡金林勇救小孩的事跡在當地迅速傳開,受到了社會的廣泛關注。3月4日,新干縣隆重舉行見義勇為表彰會,授予胡金林“見義勇為先進個人”榮譽稱號。當被問及“為何會下水救人,就不怕池水冰冷刺骨,自己也可能面臨生命危險?”時,胡金林回道:“這可是人命關天的事情,我沒有想那么多,救人最要緊。”質樸的言語透露出他對生命的敬畏和尊重,更展現了一個憨實農民的高尚情操。

農村好人好事事跡材料二

10月1日傍晚,一艘快艇被風浪打翻。王開芳、王炳文、林杰、林靈4名村民得知情況后,冒著危險開船前往救援并成功救下3名落水者。

10月1日18時許,一艘載有一男兩女的快艇自下沙海濱度假村出發前往長嶼島。途經福平鐵路松下段平潭海峽公鐵兩用跨海大橋附近海域時,由于風浪過大,快艇被打翻,船上3名人員落水。

大橋施工人員發現后,立即向三人投擲救生圈,并向周圍求救,他第一個想到了長嶼島村民王開芳。“王開芳是船長,大橋施工隊向他承包客船用于載人,當時他剛下班回家,所以施工現場負責人發現險情后,就直接聯系他,讓他幫忙救人。”參與救人的長嶼島村民林杰說。

考慮到海上風浪大,一人無法開展施救,王開芳接到大橋施工隊的求救信息后,立即叫上兒子王炳文及親戚林靈、林杰,一行四人出海救人。到達事發海域時,風浪越來越大,王開芳一行發現海上有3名落水者,其中他們一人抱著一個救生圈抱團在一起。在這一刻,爭取營救時間就顯得尤為關鍵,因為如果行動稍有遲疑,落水的三個人隨時都有被風浪沖走的可能,可以說他們的生命命懸一線。當王開方一行的船只快速向落水者區域駛進的時候,他們發現由于風浪過大,船只無法靠落水者太近,在這危急關頭,王開芳一行并沒有慌了手腳,他們冷靜下來后,便把船只停在距離落水者5米左右的位置。船上其他人則向落水者投擲繩子,當落水者抓住繩子時,王開方一行奮力將他們一一拉到船上。等到落水者都上船后,王開方一行懸著的心才慢慢放下,并安撫三位落水者驚慌的心情。落水者紛紛向王開芳一行表示感謝,其中一人說道:“如果不是他們的見義勇為之舉,后果不堪設想。我們也會吸取這次的經驗教訓,下次不敢再冒這么大的風浪去渡船。”

“當時天很黑,而且風浪很大,要不是王開方經驗豐富,救援也不會這么順利。”談起當時救人時的情形,林杰仍心有余悸,當時風浪那么大,稍有閃失,可能他們四人的船只也會被打翻。但是他堅定地補充道,人命關天,那時救人要緊,根本沒考慮那么多。

農村好人好事事跡材料三

呂平,女,1958年7月出生,南京市秦淮區淮海路社區居民。來到位于秦淮區淮海路53號的一處二居室里,這里便是呂平的住處,呂平是個能干人,把不太寬敞的家里收拾的利利落落,丈夫現已退休,會點木工活,時常在家做點小工藝,幫鄰居修修弄弄,還有個女兒已工作了,三口之家和睦相處,其樂融融,夫妻倆都是熱心腸。

陶志強就住在呂平家的隔壁,母親在他生下不久就不辭而別,至今不見蹤影,父親于2009年11月因病去世,社區和他的幾個親戚及周圍鄰居共同安葬了他的父親,由誰來監護陶志強成了馬上面臨的最大問題,社區找到了陶家的幾個親戚,幾個親戚紛紛表示管不了,鄰居們也都不敢接這個活。當晚,小強就沒地方吃飯了,十二歲的小強成了無人照料的“小可憐”,最后,呂平站了出來,承擔了照顧陶志強的任務。當天晚上,呂平就把陶志強接到家里,吃了晚飯,帶他洗澡,讓丈夫陪他睡下。對于接下照顧陶志強的活,剛開始,呂平的丈夫是不太愿意的,這么長期照顧一個孤兒不是個容易的事,呂平年齡也大了,自家還有個女兒需要人照顧。他有點擔心,呂平說:“我們不管他,現在誰能管他,不能把他送孤兒院吧。”一句話說得呂平的丈夫再也不說什么了,就這樣,這一接下來就接了六年。這六年不僅照顧了孤兒小強,還照顧著身患重病和小強同住的大伯。

呂平自從當起了陶志強的“監護人”,就比以前更忙了,為了讓陶志強能吃飯,呂平把鬧鐘調到了早上六點,早早起床先把孩子早點準備好,再把孩子喊起來。等他吃完,目送他上學。這時候,呂平開始為自已家人做早飯。早飯后,呂平就到陶志強的房間把衛生打掃干凈,再把小強的衣服洗了,曬干,疊好,送到他房間。十三四歲的孩子正是長身體的時候,呂平每天換著花樣給陶志強準備一日三餐。第天晚飯后,呂平一定會準備點水果給陶志強做完作業后吃。呂平把陶志強的生活打點的井井有條。

除了對陶志強生活上無微不至的照顧外,呂平每天還要擔心陶志強的精神情況。陶志強父親剛去世時,呂平讓丈夫晚上就陪著陶志強睡。“小強父親剛去世時,當時情緒還不太穩定,害怕沒人管,也怕別人看不起他,而且也不懂得融入社會,我和丈夫基本上天天都得守著他,生怕他有這種心理。”。她經常勸家里人說話一定要注意,怕刺激他。在呂平的細心呵護下,陶志強健康快樂的成長著。

在對陶志強照顧的六年時間里,呂平最擔心的就是陶志強到了放學時間還沒到家,有一次,陶志強應該下午5點放學回家,時間到了,陶志強還沒回來,呂平開始坐立不安了,到了6點,呂平再也坐不住了,她讓全家出去找,找了學校,陶志強的老師家,附近的網吧,周邊的小店,最后在一個要好的同學家找到了陶志強。呂平找到他時,已是晚上9點。呂平是又累又餓,看到陶志強時,眼淚不自覺得流下來,看到呂媽媽一家為了找他,全家晚上還沒吃,陶志強是既愧疚又害怕。呂平那次是第一次罵了他,她說:“以后干什么一定要告訴家里人。再這樣,呂媽媽就不管你了。”從此,陶志強不管干什么,都會和呂媽媽商量,有任何事,都先問呂媽媽。在呂平的悉心照顧下,陶志強學習、生活都逐漸穩定。

呂平平時除了照顧陶志強的生活外,還交給他一些基本的生活常識和日常的禮儀,比如見到鄰居要主動打招呼,看到需要幫助的人要及時伸出援手,要力盡所能愛身邊的人,照顧好身患重病的大伯等,告訴陶志強要自信的與別人相處。在這種諄諄教導下,陶志強逐漸融入社會,他不但開始學習很認真,還積極參加學校開展的各種活動,經常幫鄰居同學干點活,大家都很喜歡他。在呂平的細心照顧下,陶志強漸漸走出了失去親人的陰影,臉上有了笑容,健康快樂的成長,呂平給了陶志強一個溫馨的家,陶志強回報呂平的是自信的成長。

為了照顧陶志強,呂平放棄了多個出去打工的機會。在這幾年里,鄰居中像她這個年齡,都在家附近打點零工,補貼家用。呂平為人樸實,勤勞能干,對人友善,人緣特別好,有幾個人主動上門,請她幫忙看看店,或到附近飯店收銀,每月三千多。考慮到陶志強放學比較早,需要人照顧,呂平都拒絕了。大家幫她算過一次,這六年來,損失了十多萬。她卻說只要陶志強平安健康成長,所有的付出都值,她要讓這個孩子,像所有其他的孩子一樣享受快樂的生活。

農村好人好事事跡材料四

陳光偉,男,生于1947年1月,現年69歲,漢族,恩陽區登科街道一字村人。一個年收入僅2萬余元,卻將大部分資金都用于收集購買圖書以及書柜,有人曾出價300萬收購他珍藏的古籍,他卻拒絕了,但他卻將1200余冊珍貴圖書無償捐贈給省圖書館。他生活清貧,一件襯衣穿了十幾年,扔舍不得扔掉,但是,面對渴求知識的學生,他不僅購買專業輔導書籍同時免費贈予孩子們鋼筆和筆記本。在30余年的拾荒收廢過程中,收集舊書報,創辦“光偉圖書館”免費給民眾借閱。

舊書里淘出圖書館

在恩陽老城文治街一間6平方米左右的閣樓里,幾個舊式書柜里塞滿了陳光偉收集來的書籍,很多書籍他都多次修補、包裝過。“以前這些書都放在我辦的圖書館里,搬家之后就放在這個閣樓上了。”陳光偉說。

陳光偉是登科街道辦事處一字村人。上世紀80年代,他開始走村串戶從事拾荒、廢品收購工作。1983年他在恩陽老城文昌宮一帶辦起了收購站。“我只是小學畢業,沒多少文化,就特別渴望知識。”源于對知識的渴望,陳光偉從廢品中淘出了各種書籍,他也漸漸成了當地有名的“書癡”。

1997年,陳光偉已經收集了1萬多冊的圖書。這年春節后,他下定決心花6000元在恩陽鎮租了3間門面,其中兩間收廢品,一間用來當圖書室。他又請人做了9組木制大書柜,把收來的舊書全部上架,并請人用白紙在門外寫上“內有藏書,免費借閱”。自此,“光偉圖書館”正式成立并開放。附近的居民和學生時常來這里借閱。

一個收破爛的為啥會想到辦圖書館?大多數人無法理解。陳光偉是這樣想的:舊書不看就是廢品,有人看的話,知識就能變成力量,就能改變人的命運。

2013年的一個下午,廢品收購站里來了一批廢舊書報。陳光偉在其中翻撿出幾本最近出版的《知音》,撫去扉頁褶皺,放到一旁。從1980年開始收破爛以來,從廢品里淘書,一直是他雷打不動的習慣。

到了上世紀90年代,陳光偉收集的圖書已經有一萬多冊了。他的臥室里,除了睡覺的地方全部堆滿了書。這時,他漸漸生出辦圖書館的想法。陳光偉說,他看書的時候喜歡記讀書筆記。多年下來,讀書筆記有幾十本,道理自然也懂了不少,“知識能夠促進社會進步。如果我們沒知識,當個農民連啥時候播種都不曉得。這些書有點舊,但里面的知識沒有打折。如果沒人看就是一堆廢紙,有人看就能成為寶貝。”

不料,他的想法遭到兒女們的強烈反對。那時,陳光偉的妻子已經病故,他也患上了嚴重的神經官能癥。3個孩子有的在外打工,有的搞貨運,日子過得并不富裕。“你把自己辛辛苦苦掙的錢拿來租房子,可以賣錢的舊書拿來給別人免費看,究竟咋想的?”老陳慢條斯理地回一句,“我為啥要這樣搞?你們應該好好學習一下,人的世界觀的改造是一個終生的事情……”幾個孩子沒轍,只有隨他去了。

為藏書耗盡全部家當

從1萬多冊舊書到5萬多冊藏書,陳光偉既淘書,還自掏腰包買書。十幾年下來,為此花掉至少30萬元。這個把錢看得很淡的人最愛說一句話:金錢這個東西,生不帶來,死不帶去,應取之有道,用之有德。

陳光偉很快發現自己的舊書不夠用了。

“比如有的想看四大名著,有的又想看國外經典,我這點舊書,眾口難調。”他突然意識到,如果自己要辦一個標準的圖書館,還差得遠。不過,陳光偉是典型的行動派。他很快開始分門別類購進所謂的圖書館必備書。

在距光偉圖書館100米遠處的陳光偉兒子家,有一間大約20平方米的房間,被他征用過來專門存放新書。書柜里放不下了,有很多就直接放在紙箱里。這些成套的圖書,陳光偉記得每一套的來歷。“我第一批買的書是中國古典小說名著百部,共150冊,是請在成都上大學的恩陽學生幫忙從西南書城買的。”陳光偉買這批書的時間是1998年,那時他一個月收入不過1000多塊錢,但這套書定價8800元,打完折也花了他4000元。

此后幾年,他陸續購入《中國傳世藏書》系列、《世界傳世藏書》系列,以及《本草綱目》、《四庫精華》等圖書。他還格外留意電視、報紙上的資訊。有一次電視臺介紹軍事科學出版社推出一套20卷的《中國軍事通史》,他二話不說,花了1390元買到手,另一套4卷的《中國外交50年》,也花掉他1000多元。

當然,陳光偉更多的時候是淘書。幾十年收破爛,他有一大幫收荒朋友,這些人就成為他到處買書的“線人”。而通過朋友的介紹,他的這間私人圖書館,竟然也館藏了不少寶貝。

陳光偉兒子的家,還有一間房專門用于存放古籍。這些發黃、散發著隱約霉味的老書里,就有陳光偉淘到的光緒五年出版的《康熙字典》,以及商務印書館在民國時期出版的《辭源》等古籍。這本《康熙字典》是陳光偉古籍專柜里的鎮柜之寶:當年,央視《鑒寶》節目到巴中尋寶,見到陳光偉的這本字典,專家估價“至少6萬元”。